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你竟然是,这样的“郎平”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2021年8月2日下午,中国女排以3-0击败阿根廷,却以2胜3负的成绩,未能进入东京奥运会八强。

这场比赛,是郎平挂帅女排国家队的最后一战。

按照约定,在中国女排结束东京奥运会征程之后,执教8年的主教练郎平将正式退役。

卫冕冠军小组赛即告出局,令人心有不甘,但比赛已经结束,又到了告别的时刻。

这次,与中国女排这个集体告别的是团队核心——郎平。

当现场响起《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旋律时,郎平与每一位女排队员拥抱、泪别。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姑娘们手牵着手围在一起,向主教练郎平鞠了一躬,随后哭着和她紧紧拥抱在一起。

姑娘们的泪水,有失落、有伤心、有委屈、有不甘,但更多的,是对主教练郎平的恋恋不舍。

然而,最不舍的还是郎平,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于是,一个时代,就此悲壮落幕。

有一种担当,叫“对不起”

中国人,都很在意结局,都很渴望一个圆满的收场。

遗憾的是,要强了一辈子的郎平,这次没能得到。

细细想来,女排出局,除了朱婷、颜妮等队员的伤病外,至少还有三大原因:

一是板凳厚度不足。

前三场比赛,郎平排出的首发阵容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替补席仅李盈莹可用,其余几名替补队员作用十分有限,郎平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是一传体系崩盘。

郎平曾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一传就是中国女排的生命线。

然而东京奥运会,女排的一传环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自由人王梦洁存在一传覆盖面积比较小的短板,所以导致朱婷不能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进攻端。

三是二传战术不清晰。

女排的主力二传丁霞,特点是速度比较快,能传出背飞、背快、背错等战术球,对边攻手和副攻的调度都比较出色。

然而本届赛事,丁霞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准,无论是输给土耳其、美国的比赛,还是被俄罗斯逆转一役,她的战术组织都不够清晰。

其实,我们丝毫不用怀疑中国女排的实力,如果他们健康,如果磨合没有问题,他们的实力绝对排在世界前列。

这43年来,郎平承受了太多非议、太多伤病、太多挫折、太多惊心动魄。

其实,郎平是残疾人证持有者:她的脖子以下,没有一处完好无损的地方。

她用满腔的热爱和执着,忍着一身伤痛和疲惫,鞠躬尽瘁,撑起了中国的女排精神!

击败意大利队之后,郎平接受了采访。

她哽咽着说:

“感谢全国球迷,说声对不起,确实没打好,球迷们对我们有期待,我作为教练员,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

希望这次经历对队员们的成长,是宝贵财富。”

女排出局,郎平到底有多大责任,其实很难说。

但她主动承担,揽下了所有责任,这很符合她的个性,这就是她的担当精神。

郎平,你不用说“对不起”,你已经“很了不起”!

有一种霸气,叫“铁榔头”

1960年,郎平出生于天津一户贫苦家庭。

她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亲那种恬静和细腻。

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

她13岁开始打排球,18岁破格选入国家队。

当时的国家队,条件很简陋。

训练场是用竹子搭成的,稍不留意,就会被扎伤。

郎平就曾一不小心,被砸出了轻微脑震荡。

但她对自己特别狠,总是加时加点地训练,有时会不吃不喝地扣球7小时。

这样流血流汗的高强度训练,让她拥有了一身扣杀绝技。

1981年11月16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第一次杀入决赛,对阵东道主日本。

这一天,全国学校放假,工厂休息,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守在黑白电视机前观看这一场万众瞩目的比赛。

所有人都盼着女排打败日本,一举夺冠。

前排左一为郎平

最后,3:2,中国姑娘们顶着客场的压力,赢得了冠军!

那夜的天安门广场,挤满了北京的居民和学生,他们激动地彻夜高呼:

“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第2天,《人民日报》发文,倡导全国上下: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那一届世界杯,中国女排7战7胜,共扣球1116次,其中407次都是由第一主攻手——21岁的郎平狠狠扣下的。

郎平,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女英雄。

于是,“铁榔头”的称呼,享誉全国。

回国后,郎平收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几千份信件、礼物。

她的扣球英姿,还被印在了当年的邮票上。

从1981年开始,中国女排所向披靡。

郎平和她的队友们,不只创造了历史,更成就了“五连冠”的传奇:

1982年世锦赛;

1984年奥运会;

1985年世界杯;

1986年世锦赛;

中国女排都是冠军!

这样的风光无限,在整个体育史上都极其少见。

郎平激动地高高跳起

80年代,只要一说起女排,中国人就会心潮澎湃。

郎平后来在自传里写:

“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

女排精神,就是“绝不服输,勇争第一”的时代精神。

郎平,就是女排精神的一面旗帜。

有一种爱国,叫“祖国需要你”

1986年,26岁的郎平宣布退役。

当时给郎平看病的医生说,她的膝盖已经“70岁”了。

铁榔头,变成了纸榔头:

“每天都过得很艰难,打不了球了,只得退役。”

而且,光是看病,就花光了她以前的所有积蓄。

不久之后,郎平带着家里人筹齐的90美金去美国留学。

当时的很多媒体,都称她“叛国”。

但她没有在意这些误解,义无反顾地飞去了美国。

郎平说她被误解了:

“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

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

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没想到的是,来到美国读书的她面临了经济危机。

因为是自费,美国消费水平也高,到最后连学费都交不起了。

于是,郎平不得不开始执教挣钱。

郎平的执教能力非常突出,1989年至2008年期间,她执教的国外女排,获得了一系列不俗成绩:

1989年-意大利摩迪女排-意大利杯女排赛冠军;

1991年-新墨西哥州大学女排-美国东部地区女子排球赛冠军;

2000年-意大利摩德纳女排-意甲联赛冠军;

2001年-意大利摩德纳女排-欧洲女排冠军联赛冠军;

2002年-意大利诺瓦腊女排-意大利联赛和杯赛双料冠军;

2004年-意大利诺瓦腊女排-意大利超级杯冠军、意大利联赛冠军;

2008年-美国女排-第29届北京奥运会银牌。

虽然郎平的事业蒸蒸日上,但中国女排却进入了低迷时期。

1994年,中国排球协会给郎平发去了一封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邀请。

当时的郎平麻烦缠身,一方面正在和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白帆协商离婚,另一方面是她的女儿仅有两岁,实在无法顾及到这件事,所以久久没有回信。

但是当时中国女排的状态不能再等了,所以女排协会一次又一次给郎平发电报。

最后一次,电报上的几个大字深深感动到了郎平,那就是“祖国需要你”。

1995年,郎平临危受命,毅然抛弃年薪十几万的待遇,选择担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而她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仅335块。

为了回国履职,她默默承受的,是刚刚离婚的煎熬,三岁的女儿对母亲的渴望,和一大堆高额违约金。

同年,中国队在郎平的指导下,获得了女排世界杯季军的好成绩。

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办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了银牌,之后还有一些不错的成绩。

但是,很多人在看到郎平回国执教后,并没有带领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于是开始对她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1999年,郎平宣布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身份,更是在告别会上哭成了泪人。

郎平再次回到了美国,在意大利女排队执教了几年。

后来,被美国女排高薪聘请成为女排主教练。

就是这一举动,让全国人民骂郎平是“卖国贼”。

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指导的美国女排队在中国的地盘上击败了中国女排,获得了银牌。

一时间,民愤排山倒海涌向郎平,她从一个人人敬佩的“铁榔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卖国贼”。

赛后接受采访时,她久久说不出话来,只能泪流满面。

然而,郎平超强的执教能力,又一次得到印证。

2009年,她受邀回国,执教广东女排。

而女排国家队,再次陷入了长期低迷。

那时的中国女排,看起来已经无法挽救了。

大家对当时的主教练非常失望,可是国内已经没有其他教练能够接手和敢于接手。

2013年,在女排最寒冷的低谷,郎平又一次临危受命,接下了这颗“烫手山芋”。

她只有一个条件:

“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

之后,她带领着一支全新的女排队伍“大杀四方”。

郎平被骂“叛国”“卖国贼”,但她却两度“临危受命”。

这得需要对排球、对中国女排、对祖国有着何等深厚的热爱?!

这得需要忘却多少质疑、隐忍多大痛苦、具有何等胸襟?!

郎平说:

“最后使我下决心的就是这句话。

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祖国需要你!’

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郎平的经历,不禁让我想起艾青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所以,我只能说:有一种爱国,叫“祖国需要你”!

有一种目标,叫“升国旗,奏国歌”

何为勇?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人说,郎平决定执教中国女排,是因为郎导的队友陈招娣去世,给了她很大触动。

其实,她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放下过中国女排。

2012年伦敦之殇:中国与日本第五局,以两分落败给日本,最终“止步四强”。

下场后,女排队员们抱头痛哭。

当时,郎平作为现场的解说嘉宾,坐在看台上直播。

最后的3分,看到中国女排队员没有抓住机会,她揪心不已,眼里噙满了泪水。

记者采访时,她哽咽落泪,说不出话,直接推开话筒:“别采访了。”

她心里的那团火从未熄灭,她比任何人都爱中国女排。

她知道这是个烂摊子,她也知道身体吃不消,她更知道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多少指责和骂声会铺天盖地向她袭来……

可是,她偏偏要“虽千万人吾往矣!”

她说:

“我应该是老女排最后一个还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留下一点东西。

这么累这么重的活,咱也不能一直干啊,但是女排的东西,再不传承就可惜了,大家都退休了,就有心无力了。”

然而,单靠勇气去冲锋陷阵,多半是匹夫之勇。

她是一个非常有远见、有智慧的战略大师。

竞选国家主教练时,她提出三个三年走的阶段性目标:

一是夺取亚洲冠军;

二是重返世界顶级舞台;

三奥运争夺好成绩。

想要完成这些目标,何其难?

于是,她实行大国家队模式、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使用快高结合的作战模式……

53岁的郎平,只要工作起来,就忘记了年纪和伤病。

除了顶层设计之外,她努力打造“家庭型”团队,在炼狱般的训练场之外,给予队员母亲一样的关爱。

所以,郎平回归不久,中国女排又一次启动开挂模式:

2014年,世锦赛亚军;

2015年,世界杯冠军;

2016年,奥运会金牌;

2019年,世界杯冠军。

有人问郎平,女排精神是什么?

她回答说: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2019年9月,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郎平的一席霸气发言,瞬间在国内网络中点燃爱国情结。

赛后,郎平接受采访时说:

“我觉得只要穿上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

要为国争光,这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特别光荣。

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看到同胞给我们这么多的支持,会感觉特别的有力量。”

这番话,也登上了当晚的《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更是对郎平的霸气言论给予点赞:

我们还记得,2013年郎平回顾接手中国女排时,只说了一句:

“我执教美国女排根本不是为了打败中国队,只要国家需要我,我义无反顾”。

郎平的肺腑之言,真真切切道出了她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所以说,有一种目标,叫“升国旗,奏国歌”!

有一种转身,叫“已是传奇”

告别的时候,总该用力一点!

如今,东京奥运会已结束,中国女排遗憾出局已成事实。

常言“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留下遗憾,并非坏事,反而利于查找原因、激励奋进。

诚如郎平所言:

“我觉得这8年非常精彩,我看着中国女排成长,我们也夺得了奥运会的冠军、世界杯的冠军,拿到各个比赛的奖牌,应该说还是很完整的。

除了这一届有一点遗憾。

可能留点遗憾更好吧,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从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郎平陪伴了中国女排整整43年。

作为运动员的郎平,率队拿下世界杯、奥运会的冠军;

作为教练的郎平,两次执教中国女排,拿下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大满贯冠军。

郎平感慨:

“起起伏伏的,对自己真是一个磨炼。

经历了风雨,有眼泪有欢笑,但觉得其实还是挺值得的。”

属于郎平的时代,中国女排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收获,中国观众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感动。

谢幕战之后,郎平说:

“这些年,我对于排球的梦想也实现得差不多了。

我不能再追求了,这年龄也追求不下去了。”

一个女人,为了排球的梦想,奋斗到随着年龄增大,再也追不下去了,这是何等感人的付出啊!

郎平坦言:

“我一次次离开家,都是义无反顾地去奔事业。

我觉得其实对家人真的很亏欠,也希望到这个年龄收一收。”

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告别的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惋惜又心疼, 61岁的郎平,满身伤病的郎平,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歇一歇,陪陪家人了。

这个从不服输的女人,带着遗憾离开了她追逐一生的梦。

虽然没有以胜利的姿态离场,但是谁又忍心苛责?!

不圆满,并不妨碍她成为传奇。

因为大家都明白,女排精神从来不是只能赢,而是永不言败。

虽然郎平执教中国女排的时代谢幕了,但是诚如她所言:“拼搏的人生没有终点!”

郎平,依然是鼓舞一代代中国女排人不断前行奋斗的人生榜样。

谈及未来计划,郎平说:

“我觉得很有可能会在一些排球运动推广方面工作,尽我所能。

反正一边休息一边做一点轻松的事情。”

无论郎平去做什么,我最想说的是:有一种转身,叫“已是传奇”!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郎平道一声珍重和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在那些污蔑郎平的人,终于闭嘴了!
国足|球迷高喊:高洪波下课,郎平上课,铁榔头凭啥那么牛
39年前的这一刻,值得刷屏!
55岁的郎平大婚了!现场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女排记录史!祝福这位传奇女子
再见了,郎平
她曾是中国第一“铁榔头”,13岁进少年班,21岁拿冠军,35岁离婚,背后的心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