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值得大书特书的《中国好声音》

值得大书特书的《中国好声音》

我连篇累牍地推崇《中国好声音》,不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实在是教化之功,诗乐居首。

关于诗乐的教化功能,儒家有过比较全面的论述。其中董仲舒有一段话,我摘录附后,有感兴趣的可以参阅。

孔子认为音乐教育要引人入善,顺从天道,“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孔子对音乐教化功能的认识可概括为“教成于乐”和“调和人事(和谐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诗歌是经典。从春秋时代开始,历代的教育家都把古典诗歌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是“思无邪”。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和文化是其两翼,缺一不可。在所有的文化形式中,诗歌和音乐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而歌曲则是诗歌与音乐合体。其对于国民精神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最大的。好的歌曲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靡靡之音腐蚀精神,乱邦亡国。

华语歌坛需要一个权威的平台发掘培养新人、普及提高专业、标示水平。《中国好声音》应运而生,担当此任义不容辞。把每季的选拔过程都作为一次普及音乐专业知识、展示上季成果、引导国民审美倾向的群众文化活动,这里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而每次“好声音”的总决赛又都是华语歌坛当前综合水准的一次大展示,充分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样的平台长盛不衰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高度重视歌曲“诗乐合一”的道德教化及其审美涵养意义,实现真善美相融合的有机统一的教化,这是时代赋予当代文化艺术人的历史重任。

                     2020913日星期日

【附录】

原文:

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五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管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诗人美之而作,上天晁之,为生贤佐,后世称通,至今不绝。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得可反,其所操持誖谬失其统也。

译文:

 “道”就是由此达到治理国家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以虽然圣明的君王死了,可是他的子孙还能长久统治,安宁数百年,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效啊。君王在自己没有制作乐章的时候,就选用先代君王乐章中能适合当时社会的,用它来深入教化人民。得不到教化的实效,典雅、歌颂的乐也就做不成,所以君王功成名就以后才作乐,用乐来歌颂他的功德。乐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乐改变民风容易,感化人民也有显著的功效。所以,乐的声音是从和谐的气氛中发出,依据于感情,接触到肌肤,深藏在骨髓。因此王道虽然衰微了,管弦之声却依然流传。虞舜的政治已经很久都没有了,可是流传下来的乐颂还依旧存在,所以孔子在齐国能听到《韶》乐。人君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宁而憎恶危亡的,然而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很多,这是由于任用的人不得当,言行举止不符合治理国家的“道”,所以政事一天天衰败下去。周代的“道”到了周厉王、周幽王时衰落了,不是“道”亡了,而是厉王和幽王不遵循这个“道”走。周宣王思念先代圣君的德行,复兴久已停滞的事业,补救时弊,发扬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功业,周代的“道”又灿烂复兴起来。诗人赞美他,为他作诗,认为上天保佑他,为他出生贤良的辅佐,后世称颂周宣王,至今不绝。这是周宣王日夜不懈地做好事得来的。孔子说“人能光大‘道,,不是‘道,光大人”。所以治和乱、废和兴,都在于自己。世遭衰乱并不是天命不可挽回,而是由于人君的行为荒谬,失掉了先王优良的传统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阳货篇17-04
汉书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原文+白话文翻译)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I
复兴儒家礼乐教化
回顾 | 唐文明《成德之教与君子之学:儒门教化的内在机理与复兴理势》讲座
论语:夷狄之有君(3-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