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3周旋权臣

演讲人:喻大华

讲师简介:先后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辽宁师范大学教授。主讲中国史学史、史学论文写作、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等课程。出版著作《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道光皇帝》《嘉庆皇帝》、《咸丰皇帝》、《末代皇帝溥仪》、《囚徒天子光绪皇帝》等 ,参编著作近十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内容简介:刚刚登上皇帝之位的嘉庆帝虽然名为一国之君,却毫无实权,乾隆太上皇虽然大权在握,却衰迈无力,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嘉庆初年的大清王朝戏剧性的形成了“一国三主”的独特性格局,那么嘉庆帝的这种毫无作为的“儿皇帝”生活究竟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与乾隆太上皇、权臣和珅的关系又将发生怎样复杂而又微妙的变化呢?

全文:

上集讲到乾隆退位但不让权,在和珅的辅助之下大权独揽,发号施令,依然是一国之主,嘉庆登上皇帝的宝座却处在太上皇的控制之下,仅仅是个傀儡毫无作为,嘉庆帝知道太上看对他的考察并没有结束,必须小心应付,所以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终于见到了效果,嘉庆二年的正月,太上皇在一道敕旨里边说,“皇帝自受政以来,夙夜仰体朕意,承欢孝养,皇后克尽孝敬,朕心深为欣悦”,——《清仁宗皇帝实录》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皇帝能够领会太上皇的心意,能顺着太上皇的心意来办事,儿媳妇也挺孝顺,太上皇很满意,看来嘉庆帝通过了太上皇的年度考核,但是太上皇的表扬并没有给嘉庆帝带来太多的欣慰,都快四十岁的人了,每天还跟个不懂事的孩子似的听太上皇唠叨个没完没了,一天到晚大气不敢出,还得装出很有兴趣很受启发的样子,名为一国之君,连奴才和珅都跟自己指手画脚,这个窝囊日子不知道哪一天是个头,同样内心压抑的还有和珅,和珅的压抑不是来源于窝囊,而是来源于恐惧,你别看他白天颐指气使、风光无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阵阵恐惧的感觉就涌上心头,让他难以入眠,和珅怕什么?上集说大学士阿桂临终断言,和珅一定死在嘉庆帝的手中,连和珅的亲信也有人相信这一点,为此劝告过和珅,当然话说的很委婉,另外和珅的妻子,儿子,儿媳妇,就是乾隆帝的十公主也都劝过他,希望他能急流勇退,至少也要有所收敛,还用别人劝吗,连宫里那些老太太监都知道,新皇帝一上台,最先倒霉的就是先皇的大红人,而且呢在前朝越得宠,这回跟头摔得越重,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就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和珅能不害怕吧?

解说:当然和珅尽管害怕,但最终既没有收敛,也没有急流勇退,而是做出了全力辅助太上皇抓权不放,压制嘉庆帝的选择,对此有人对和珅有两种指责,一个是指责和珅不过是个奴才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另一个是指责和珅被贪欲蒙蔽了理智,对大祸临头缺乏敏感,对于这两咱指责,喻大华教授会有怎样的分析呢?

其实我感觉这两点指责都有欠公允,和珅作出全力辅助太上皇抓权不放、压制嘉庆帝的选择我想他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你想就算和珅有胆量跳槽,转投嘉庆帝,全力帮助嘉庆帝掌握大权,嘉庆帝能接纳他吗,嘉庆有跟太上皇对立的勇气吗,退一步说就算嘉庆帝接纳了他,也不过暂时利用一下而已,卸磨杀驴是早晚的事,因为他毕竟是太上皇的曾经的大红人和叛徒,最终还是饶不过他,指责和珅不能急流勇退我感觉更是把问题看得简单,国有国法,山有山规你当是小孩过家家吗?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回家,或者像厌学的孩子装病请假那么简单,你不想玩了,你想回家,你想得美,太上皇还没有玩够呢?什么叫身不由己,你理解吧?相反全力维护太上皇的权威,至少眼前的荣华富贵就有了保障,至于得罪嘉庆皇帝,以后再找机会设法挽回吧,不排除和珅小瞧了比他小十岁的嘉庆皇帝的可能性,他也可能高估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总之万事顾当前是人之常情,于是和珅横下一条心来决定先把宝押在太上皇身上。

解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和珅决定痛下决心,决定紧紧抱住乾隆太上皇这棵大树不放,而对嘉庆帝则以监控,打压为主,不过尽管和珅能够大权独揽,但嘉庆帝毕竟上名义上的一国之君,于理,于法,于情和珅都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做出公然反对嘉庆帝的举动,既然这样和珅会如何实施自己的如意算盘呢?而嘉庆帝又会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呢?

为了监控嘉庆皇帝,和珅把自己的亲信,内阁学士吴省兰派到嘉庆皇帝的身边,做嘉庆的文秘,和珅说这吴省兰字写的太好了,是个人才很难得,所以呢派到皇帝身边,大家知道,当时没有电脑和打字机,很多稿件都得抄写,吴省兰的字写得确实好,在当时中国文化界有一定声望,但吴省兰人品一般,本来他是和珅的老师,但和珅得势之后,吴省兰改称和珅为老师,这回派到嘉庆皇帝的身边,名义上是担任文秘工作,实际职责就是监视嘉庆皇帝,嘉庆心里知道这是个计谋,但不取拒绝,为了能够控制嘉庆帝,首先就得最大限度的孤立嘉庆,本来嘉庆帝差不多就是个光杆皇帝,一个亲信都没有,还不如当皇子的时候,身边还有师傅和几个哥们,师傅可以帮自己拿主意,哥们儿可以帮自己解闷儿,现在可好当了皇帝,真正孤家寡人,师傅朱珪被处放到安徽当巡抚,至于那几个哥们,由于有了君臣的名分,见了面都规规矩矩的不敢说知心的话,朱珪身居远离北京的安徽,但他一直惦念着北京,惦念着嘉庆皇帝,而且他本人就是北京大兴人,在安徽也呆不惯,几经努力有了转机,嘉庆元年六月的一天,太上皇作出决定把朱珪调到北京来任职,任什么职呢?初步打算是让他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级别很高的官,和珅听到消息叫苦不迭,说现在朝廷中王杰,董诰再加上那个“刘驼子”就是那个刘墉已经让自己招架不过来了,这回再来个朱珪,那可是好虎难敌群狼,而且朱珪跟他们三个人还不一样,他是嘉庆帝制师傅,具有沟通嘉庆帝跟臣下的关系的作用,一旦朱珪进入朝廷,自己的末日都可能提前到来,无论如何要阻挠朱珪进京,但问题是朱珪这次调动走的是太上皇的“后门”,是太上皇一手给办的,要改变这个安排难度太大,怎么办,和珅一筹莫展,嘉庆皇帝听到师傅即将调到北京来工作的消息,十分高兴,一连写了好几首诗,然后挑选了两首,让吴省兰寄给朱珪,吴省兰随即把诗录了个副件转呈和珅,和珅一看计上心来,非常高兴,拿着这个诗跑着去见太上皇,太上皇接过和珅递上来的诗稿,随即交给太监,自己老眼昏花看不见,让太监念,然后再以当年制造文字狱的警惕性推敲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于是把诗稿放在桌子上,质问和珅意欲何为,你想干什么?和珅急的直跺脚,说你怎么就看不出来呢?最后和珅他不想开口说,但太上皇确实看不出来,他不得不直说,根据《清史稿》记载,和珅说什么?“嗣皇帝,欲市恩师傅耶。——《清史稿》”。所谓“市恩”直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买好,引申可翻译成皇帝想拉拢师傅,这句话堪称画龙点睛,鉴于康熙晚年立太子的纠纷,太上皇对继承人结党这个事最每感也最不能容忍,朱珪一旦调到北京来以后,按照和珅这个思路,那他肯定是要跟嘉庆帝给成一伙儿,最受威胁的就是太上皇了,所以太上皇顿时就火了,恰巧当时董诰也在场,所以太上皇怒气冲冲的质问董诰,说你在军机、邢部时间不短,你看这事违不违法,董诰当场就跪下了,跟太上皇说,说太上皇的话说得过头了,朱珪是个小心谨慎、人品端方的人,皇帝更是天性纯孝、规规矩矩的人,这都是太上皇所了解的,父子之间即使有误解也不能上升到违法的高度来处理啊,太上皇碰了个软钉子,沉默了会儿,叹了口气,对和珅和董诰说,你们都是国家大臣,要好好引导皇帝,千万别走歪了路,这件事完整地记载在《清史稿》里面,一场风波顿时化解,朱珪和嘉庆皇帝都没有被追究,但朱珪调动这个事就此泡汤,直到太上皇驾崩他才调到北京,调到嘉庆皇帝的身边任职,那是后话。

解说:朱珪是嘉庆帝的授业恩师,也是嘉庆帝非常倚重和信任的大臣,嘉庆帝本认为可以通过这次工作调动实现与朱珪会师京城,师生君臣共度难关的想法,不料却被和珅搅了局,嘉庆帝十分愤懑,但此时的和珅权倾朝野,太上皇对和珅十分信任,所以嘉庆帝对和珅的态度只能是隐忍不发,不过对于和珅来说把朱珪彻底打垮才是他的终极目标,而军机大臣董诰的仗义执言让他的这个计划彻底失算,接下来和珅会不会对这个“不识好歹”的董诰使出什么阴招呢?

没有能够趁机扳倒朱珪,和珅感到有些遗憾,都怪这个董诰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嘉庆二年春天董诰的妈妈病世,这下把和珅乐坏了,董诰的妈妈去世和珅乐什么呢?原来按当时的制度,官员的父母去世之后,官员要离职回籍守孝三年,这下眼中钉走了,能不高兴吗?当然了如果要是皇帝感觉离了这个大臣就玩不转了可以不让他回家守孝三年,让他回家办丧事,办完丧事之后立即回来就职,这叫夺情,没想到太上皇要夺董诰的情,这个把和珅给急坏了,他去找太上皇,跟太上皇恳切的说董诰是个孝子,又是个文化人,他不是一介武夫嘛,你不让他回家守孝,董诰于心不忍,社会舆论对他也不利,难免说他贪恋禄位,忽略了大节,所以呢太上皇无论如何得开恩,让董诰回家守孝,又策动很多官员一起跟太上皇说,不料太上皇一概不同意,这回没有办法了,后来董诰回家办丧事,办完丧事之后回任,和珅就是不把董诰回来的消息告诉太上皇,直到有一天太上皇出宫,从轿子里边看到了董诰,哎哟,说这不是小董吗?什么时间回来的?董诰说我已经回来一个月了,说我怎么不知道?谁知道你怎么不知道?现在忙什么呢?说现在没有工作,(乾隆)没有工作你接着继续干你的邢部尚书吧。

解说:经过几番回合下来,嘉庆帝发现此时与和珅摊牌似乎为时尚早,于是最终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太上皇逆来顺受,与和珅周璇到底,那么他会如何来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呢?而权倾朝野的和珅真的就一门心思地要与嘉庆皇帝结怨不成吗?

和珅一心维护太上皇,要是能兼顾的话,也尽量能照顾到嘉庆帝,他毕竟也不愿意跟皇帝结怨,要是能在太上皇跟皇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那是再好不过了,所以和珅也经常关心关心皇帝,皇后去世之后,要不是和珅一再提醒,太上皇还真想不起来给嘉庆帝立后,另外要是有什么军国大事,太上皇稀里糊涂,和珅也找嘉庆帝请示,但是嘉庆帝一概表示,怎么表示呢?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惟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就是说你找老爷子去,我不民敢搀和,和珅又不能说你们家老爷子已经糊涂了,我不找你找谁啊,你是少东家嘛!你没法这么说,心里说你不管更好,反正我话说到了,你不管我就自己做主了,时间一长全国各地督府都知道中央实际上是和珅掌权,所以给太上皇上奏折同时还要上一个副本,专给和珅看,其时就是给太上皇那个正本太上皇也不一定能看见,这个时候清朝正忙于镇压白莲教起义,战局进展很不顺利。今天这里告急,明天哪天失守,后天哪儿又请求增援,大后天又上来个奏折说向中央要人要钱,或者是上奏折互相举报,互相拆台,这类奏折和珅一律扣押,不给太上皇看,这倒不是他有意欺蒙,和珅怕影响太上皇的心情和健康,说起来也是片孝心,找嘉庆,嘉庆不管,太上皇又不大适合于看这类奏折,所以就扣押在那儿不办,我感觉这就等于跳进一个圈套里一样,等跟他算总账的时候他必然要为自己的专擅负责,要为朝廷的一系列的失误负责,和珅有几颗脑袋能负得起这个责任,我感觉嘉庆帝不愧是个皇帝,略施小计就把和珅弄得高高兴兴,从此很少搬弄是非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嘉庆帝认识到要想让和珅少搬弄是非,就得让和珅对自己放松警惕,怎么能让和珅对自己放松警惕呢?嘉庆帝就从此多写一些风花雪月的诗,通过吴省兰透露给和珅,让和珅感觉自己情绪稳定,心满意足、没什么追求,总之和珅感觉皇帝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威胁也不大,那是非自然就少了不少,另外嘉庆帝还经常跟和珅开几句玩笑,让和珅觉得自己对他很亲近,嘉庆要是听说谁背地里说和珅坏话,立即制止纠正,《啸亭杂录》这部书记载有这么一句话:“左右有非之者”,就是嘉庆帝身边的人,有说和珅坏话的:“上日,朕方倚相公理四海事,汝等何可轻也”。嘉庆就是说,我正要重用和珅呢?你们怎么能轻视他呢?嘉庆帝身边有不少数和珅的耳目,这些话能传到和珅的耳中。(嘉庆帝)平日与和珅相见,也不摆皇帝的架子,和珅免不了要大礼参拜,嘉庆帝坚决不让,君臣间拉拉扯扯,十分亲热。当然有一次嘉庆帝也批评了和珅,而且批评得还很重,嘉庆敢批评和珅,原来嘉庆帝批评他烟瘾大,说了多少遍也不改,一点儿也不知道保重,我将来还要指望你治理国家呢。那身体可是那什么的本钱啊,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注意,最后把和珅的价值连城的鼻烟壶都给没收了,和珅心疼自己的鼻烟壶,但是一想嘉庆皇帝恳切的态度,不尽又有些飘飘然。

解说:应该说和珅能够成为乾隆太上皇身边最信任的大红人绝非偶然,他的评议才华超群,办事拿捏妥贴,人际关系融洽,因此才能得到乾隆的特殊恩宠,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对于嘉庆皇帝的一番示好自然也不会轻言相信,那么,和珅会如何分析、解读嘉庆帝对自己的示好呢?而此时的太上皇又在做些什么呢?

说实在的,别看和珅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内心很苦,现在嘉庆帝表示将来还要倚靠他治理天下,大喜过望,冷静一想不敢当真。可信度有多大?应该找人来分析一下,于是把亲信们都招来,和珅把这个事一说,立即有亲信表示说我要发言,说你说吧什么事,他说我在其他场合,也听皇帝说过这个话。和珅感觉这不是孤证,可信度就更大一些了,十分高兴,能不能是个缓兵之计呢?根据大家分析,感觉也不大像,因为咱们设定这么个前提,这些亲信们在这儿研究,说设定一个前提,皇上将来亲政要不用和中堂,能用谁?首先研究一下看能不能用王杰(1725-1805乾隆朝重臣,任军机大臣兼尚书记总师傅),马上有一个亲信站起来说,王杰最近有这么一个事,我给大伙儿说一说,说王杰陕西家里边砌墙,为三尺地皮跟邻居闹纠纷,互不相让,王杰家里就给王杰写了封信,希望他跟陕西韩城县政府打个招呼,王杰就回了一封信,怎么说呢?“千里家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亲信说完了这首诗之后,和珅摇头叹气说这个王杰简直是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一点骨气,当然了和为贵,和谐是对的,但也不能一开口就让,我主持政府工作这么多年,政府几十个总督,巡抚,你看他们一个个风度翩翩,道貌岸然,你们不知道其时就是一群无赖,对朝廷是能骗就骗,能瞒就瞒,成天哭穷耍赖,你换王杰我估计几天就得把朝廷给干黄了,大伙儿鼓掌说中堂说的好,真是这样,往下研究说能不能用董诰或者是“刘驼子”?和珅就笑了,说这两个人,我感觉应该人尽其才,别放在朝廷应该放到社会上去,那董诰是个画家,应该资助他开个画院,估计能火。“刘驼子”不会画画,但是作个编剧做个导演什么的估计也可能红,人尽其才嘛。让他们大展宏图,将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大家又给他鼓掌,说确实说得好,接着又提到说能不能用朱珪?提起朱珪,和珅怒发冲冠大骂这个朱珪,说那是个马屁精,专拍太上皇的马屁,要不然早收拾他了,说这些年一到秋决的时候,就是秋天集中执行死刑的时候,到北京来要求把死刑改判成流放徒刑的就属安徽省多,都是朱珪派来的,太上皇早就批评他是妇人之仁,其时他哪里是什么妇人之仁啊,就是个怂包,一听说杀人,自己先尿裤子,又不是杀他,还安徽巡抚呢,这样的人能执掌国政吗?又幕僚又提到说,纪晓岚能不能进入嘉庆皇帝的视野呢?提起纪晓岚,和珅笑着说,这个纪晓岚学问不错,挺好,前些年我带他一起编《四库全书》的时候,纪晓岚的学问我是知道的,不可小视,但是纪晓岚这个人根据和珅的分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这个人做官多年不太开窍,再一个也不是很热衷,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说这个人绯闻比较多,年纪也不小了,但是还经常闹点不大体面的事儿,进了宫之后跟那些太监们拍拍打打,都是老乡都是他们直隶河间人,那个地方出太监,所以称兄道弟,你们看看哪有一点国家大臣的气象呢?皇帝,就是嘉庆皇帝人品端方,最注重细节能用这样的人吗?经过这么一些番排除,和珅发现嘉庆帝说将来还要倚重他治理天下的话,恐怕不是空话,而且经过这一年的接触,发现嘉庆帝一天到晚谨小慎微,估计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想到这里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感就油然而生。亲信们也纷纷恭维,说大清国运全靠中堂主持,中堂必将成为两朝栋梁,说得和珅雄心万丈,这样一来和珅就很少到太上皇那里去打嘉庆帝的小报告了,太上皇有一个听话的儿子,每天听他训谕,就是唠唠叨叨,有一个能干的和珅替他处理国家大事,太上皇把心思全用在了儿孙身上,这个时候太上皇最关心一件什么事呢?最关心他的重孙子能早日当爷爷,如果他重孙子能当爷爷的话,他就六代同堂了,现在是五代同堂,他的重孙子的儿子,他重孙子也多,重孙子的儿子当中最大的一个今年十三岁,就已经奉旨成婚,十三岁,不小了,赶紧结婚吧。估计再过个两三年就能看到下一代了,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乾隆皇帝就将破一个什么纪录呢,他这一辈子亲眼看到了他爷爷,他爸爸,看到了他这一辈人,那当然,他的儿子这一代,孙子这一代,重孙子这一代,重孙子的儿子,再加上重孙子的孙子,一共八代,这个纪录开天辟地,不知道谁打破过没有。转眼到了嘉庆三年的冬天,太上皇八十八岁了,明年是八十九岁,后年当然就是九十岁了,朝廷上有一些凑趣的大臣,鼓动要为太上皇祝九十大寿。太上皇说不忙,等一百岁的时候咱们搞一个大大的庆典,九十岁就不用庆祝了,当然他这是谦虚,所以嘉庆皇帝带头,王公大臣排成一队,一起跪请太上皇同意在明年或者后年举行九十大寿的庆典,说了一大套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的太上皇心花怒放,于是太上皇降旨“不得已姑允所请,于庚申年举行庆典”,没办法你们都逼我,那就庆吧,不用明年,用后年,庚申年,“一切仪文,具照康熙六十年及乾隆五十五年朕八旬万寿典例备办”,办的规格能办到康熙六十年和乾隆五十五年就可以了,“毋得稍有加增”,要不然就浪费了,回到寝宫,嘉庆帝一筹莫展,眉头紧锁,康熙六十年的典礼如何他不知道,决定明天让礼部查一查档案,乾隆五十五年的庆典可是记忆犹新啊,督抚进贡,徽班进京,万国来朝,普免钱粮,就是免税,举全国的人力物力,闹得大半年不得消停,现在白莲教横行,大半个中国陷于硝烟之中,朝廷的经费捉襟见肘,怎么来应付这场太庆典呢?而且父皇对长命百岁信心十足,和珅趾高气扬,自以为得志,哪一天能出这口恶气呢?请看下集,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庆帝:我要与和珅周旋到底
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嘉庆不服从乾隆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专家一席话让人心惊
太上皇乾隆刚死十五天,嘉庆为何就急着处死大臣和珅
清」和珅被杀后其儿子丰绅殷怎么对待十公主?
乾隆刚一咽气,嘉庆帝就调一位老人进京,和珅:我命休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