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斯6李斯之死

演讲人:孙立群 

讲师简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曾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内容简介:胡亥继位之后,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日益恶化,胡亥继位第二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反秦的熊熊烈火。秦朝皇宫内部也风雨飘摇,李斯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全文:

由赵高策动、李斯参加的沙丘政变取得了成功。这次政变改变了秦始皇立扶苏的意愿,将胡亥立为皇帝,赵高得以把持秦朝大权。在这一过程中,赵高每把政变推进一步,都是以屠杀开路的,杀扶苏、杀蒙恬兄弟、杀老臣、杀秦诸公子、诸公主。赵高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李斯为保住性命,毫无骨气,成为李斯的挡箭牌,应声虫,此时,他的人生之路一片黑暗,他还要继续走下去。
  秦二世在赵高政变之初,出于皇室传统观念和兄弟之情,对废扶苏、自己当皇帝还有些与心不忍,并对赵高的行为也曾进行过谴责。但他经不住赵高软硬兼施的威胁和利诱,最终答应了赵高的要求。自从被赵高拉下水后,尤其是做了皇帝以后,胡亥逐渐暴露出他真面目。原来,他是一个腐败无能、极端自私的昏君。
  据《史记》记载,胡亥做皇帝以后,社会矛盾更加恶化,“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
  这是说,秦二世当政后,法令刑法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上下人人感到危险,秦二世又加紧建造阿房宫、修筑直道、驰道。
  阿房宫是秦始皇时开始修建的一座大型宫殿,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驾崩”突然,秦陵尚未竣工,于是停工,将70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秦始皇下葬后,又重新动工,“复作阿房宫”。
   阿房宫规模宏大。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占地三百余里,显然太夸张了,实际阿房宫的真正大小,应该就是《史记》所描述的“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这在今天是多大呢?汉代一步等于6尺,一尺等于今天的23厘米,1丈等于今天的3米左右,《史记》描述的阿房宫,大约是11万平方米。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阿房宫再度停工,因此阿房宫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
  至于直道和驰道,是由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大道,从发展经济和交通的意义上讲,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秦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承受能力,肆无忌惮地征发劳力,使农业生产无法进行,甚至出现了“丁男不足,又征丁女”的现象,加之秦的刑法严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陈胜吴广大起义后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了“张楚”政权,并调集主力部队由吴广率领攻打咸阳。队伍行至荥阳时,遇到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的阻挡。双方对峙。陈胜于是又派出由周文带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绕过荥阳,直奔咸阳。一直打倒离咸阳百余里的戏。
  面对秦朝岌岌可危的形势,李斯忧心忡忡,他知道,秦朝若是灭亡,他也就完蛋了。他想竭尽全力挽救秦朝的危机,怎么办呢?他想劝秦二世改弦更张,缓解社会矛盾。
  李斯多次觐见秦二世,想劝说秦二世,但每次都是还没等张嘴,就被秦二世拦住了,弄的李斯无可奈何。秦二世不仅不许李斯劝谏,反而责问李斯,他说:“李丞相呀,我听说,贤明的人统治天下的时候,只是把天下的一切都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这正是把统治天下看得无尚尊贵的原因所在。人们所说的贤明之人,一定能安定天下、治理万民,倘若连给自己捞好处都不会,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才想姿心广欲,永远享有天下而没有祸害。你说我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面对昏庸无知的秦二世,李斯是直言进谏还是任他胡来?李斯真是左右为难,无计可施。
  这时,李斯还面临着一个对他非常不利的情况。李斯的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把守军事重镇荥阳,他虽然在这里有效地阻止了吴广起义军的向西进攻,但是没有阻挡周文长驱直入,使他一直打到戏。戏离咸阳仅百余里,形势危急。少府章邯将修筑骊山墓的刑徒组织起来,好不容易才将农民军打败。章邯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而李由在军事上却没有进展,使朝廷对李由产生了怀疑,去三川郡调查李由问题的使者一个接一个。有人已经对李斯进行责备,说李斯身为三公,怎么让盗贼猖狂到这种地步!这话传到李斯耳朵里,李斯心里可慌了神,他感到,万一李由真调查出些问题,自己再受到责问,可就麻烦了,而在这时还对秦二世进行劝谏,也太不识时务了。
  李斯想来想去,心神不安,究竟怎么办呢?最后决定,还是以保全自身利益为上,违心顺从秦二世吧。《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这是说,李斯非常害怕,他又把爵位利禄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屈意迎奉秦二世的心意,以求得宽容.
  李斯是怎样求二世的欢心呢?原来,他向秦二世上了一封《行督责书》。督责就是加大对臣民的监管力度,实行严刑峻法,让他们每日处于恐怖之中,不敢违法作乱,这样君主才能常享安乐。《行督责书》文章很长,通篇讲的是对百姓如何严加惩罚的歪理。
  李斯在文章开始先肯定君主专制合理,说:“贤明的君主,必将是能够全面掌握为君之道,为君之道的重要表现是对下严加督责,则臣子们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力。这样,君主和臣子的职分一经确定,上下关系的准则也明确了,那么天下不论是有才德的还是没有才德的,都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了。因此君主才能专制天下而不受任何约束,能享尽达到极致的乐趣。”
  李斯为迎合秦二世,讨他的欢心,直言不讳的告诉秦二世:“你尽管享乐,不要学什么尧、禹。像尧、禹那样有天下而不知享乐,却去勤政为民,这简直是下贱的行为,是犯了大错误。”为什么这样说呢?李斯编造了一套歪理。他说:占有天下却不懂得纵情姿欲,这就等于把天下当成自己的镣铐。像尧和禹那样,拼命为百姓干事,那就是百姓的奴仆。并不是统治天下的君主,这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让别人为自己献身,这才叫自己尊贵,而别人卑贱;让自己为别人献身,这叫自己卑贱而别人尊贵。所以,献身的人卑贱,接受献身的人尊贵,古往今来,没有不是这样的。尧、禹把天下当作自己的镣铐,是不值得人们尊重的。李斯用颠倒是非的办法,把享乐作为君主的显贵,不会享乐只知为百姓干事的君主是下贱的。
  看李斯的这套“理论”,真是荒谬绝伦,不过这也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专制君主制度的本来面目。封建帝王坐天下,尽管“勤政为民”的好话说了一大堆,但到头来还是为了自己享受荣华富贵。李斯则直接进入主题,让天下人为君主献身,以显示我的尊贵,反而言之,我为天下百姓干事,我就是下贱的!
  怎样让天下人服服贴贴接受统治呢,李斯的办法就一个,行督责!即对人民加大监管力度。李斯说:
  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意思是:真正实行了督责,臣下才能没有离异之心,天下才能安定,天下安定才能有君主的尊严,君主有了尊严才能使督责严格执行,督责严格执行后君主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满足之后国家才能富强,国家富强了君主才能享受得更多。所以督责之术一确立,君主就任何欲望都能满足了。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图谋造反?
  李斯将《行督责书》送交秦二世之后,秦二世看了感觉很对自己的心思,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各级官吏更加严厉地实行督责。想通过严厉镇压的办法制止农民的反抗。老百姓动辄犯法,一人犯法又株连全家,结果造成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穿着赭衣(赤褐色),带着镣铐的罪人。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刚杀死的人的尸体,而且杀人越多的越是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忠臣。”二世说:“像这样才可称的上实行督责了。”
  上《行督责书》使李斯在悲剧人生上越陷越深。他这时已完全丧失了政治家的基本原则,他所想所作只有一件事,迎合皇帝,保住地位,保住富贵。这在风雨飘摇、混乱不堪的秦朝能做到吗?

这时,李斯的生死安危都操在赵高之手。
  赵高是个极阴险、狡诈的野心家。沙丘政变后,他为控制朝政,要做的事一是控制胡亥,玩弄胡亥于股掌之中,在朝廷上说一不二;二是除掉李斯,扫清他专朝政的障碍。
  对于第一件事,赵高采用的办法是,架空胡亥,使之不与大臣见面。一次,他对秦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看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现在坐在朝廷上,若惩罚和奖励有不妥当的地方,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大臣,这也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圣明了。陛下不妨深居宫中,和我及熟悉法律的侍中在一起,等待大臣把公事呈奏上来,等公文一旦呈上,我们就可以研究决定。这样,大臣们就不敢把疑难的事情报上来,天下的人也就称您为圣明之主了。”二世听从了赵高的主意,“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对于第二件事除掉李斯,赵高可费了一番心思,为什么呢?一是李斯是政治经验丰富的老臣,一般情况下不会使李斯轻易就范。二是李斯是丞相,手中有实权,弄不好,自己反被李斯给收拾了。
  赵高想了一个毒招。赵高知道,李斯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但在皇帝面前,低三下四,卑躬屈膝,要想除掉李斯,先设计让李斯和秦二世的关系搞坏。李斯没有皇帝的支持就没有了底气,好对付多了。
  于是赵高找到李斯,对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函谷关以东地区盗贼很多,而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我的地位卑贱,和您没法比,您是丞相,这是您职责范围内的事,您为什么不劝谏呢?”李斯说:“确实这样,我早就想说话了。可是现在皇帝不临朝听政,常居深宫之中,我虽然有话想说,又不便让别人传达,想见皇帝却又没有机会。你看怎么办呢?”赵高对他说:“您若真想劝谏的话,请允许我替你打听,只要皇上一有空闲,我立刻通知你。”
  赵高真的想让李斯劝谏秦二世吗?不可能,他知道,秦二世是容不得别人说他的,他是想以此为借口,使秦二世讨厌李斯。于是赵高不找别的时间,专门在秦二世闲居娱乐,和美女厮混,兴致正高的时候,派人告诉李斯说:“皇上现在正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李斯不知真相,赶忙到宫门求见,秦二世玩的正高兴,一听李斯求见,很不高兴,派人回话,不见!
  不久赵高又如法炮制,一连搞了三次。二世非常生气地说:“我平时空闲的日子很多,丞相都不来。每当我将要休息的时候,丞相就来请示奏事。他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瞧不起我呢?还是以为我鄙陋?”
  赵高见秦二世已对李斯不满,心想,时机到了。于是就乘机对二世说:“皇上您分析的对。还有一件事您可别忘了,去年在沙丘的密谋,丞相是参与了的。他为什么参与?是想得到好处呀!现在陛下您已即位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而他的意思是想割地封王!还有一件事,如果皇帝您不问我,我还不敢说,现在我可以告诉您,丞相的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强盗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的人,他们借李斯的名义才敢公开横行,他们经过三川郡时,李斯的儿子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我还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来往,目前还没有调查清楚,所以没敢向陛下报告。更何况丞相在外,权力比陛下还大。”
  赵高的话全是谎言和诬陷,他的目的是让秦二世改变对李斯的印象,认为李斯不仅有野心,还与起义军相勾结。没想到,昏聩的秦二世竟然相信了赵高的话。 他想法办李斯,于是就派人调查李由和农民起义军勾结的的具体情况。
  很快,李斯也知道了赵高对他的诬陷的事。他感到,自己已被赵高逼上了绝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反击。李斯觉得,要打败赵高,还得通过秦二世,于是急忙他入宫,想觐见秦二世,当时秦二世正在甘泉宫观看摔跤和滑稽戏表演,一听又是李斯求见,心里特烦,不愿意见。李斯没办法,干脆向秦二世上书揭发赵高。
  李斯写道:我听说,臣子若是比同君主,就必然危害国家;妾若是比同丈夫,就必然危害家庭。现在有的大臣擅自掌握赏罚大权,和您没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不妥当的。
  从前司城子罕当宋国丞相,自己掌握刑罚大权,用威权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田常当齐简公的臣子,爵位高到全国无人与他相匹敌,自家的财富和公家的一样多,他行恩施惠,下得百姓的爱戴,上得群臣的拥护,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权力,在厅堂里杀死了宰予,又在朝廷上杀死齐简公,这样,就完全控制了齐国。这是天下人明明知道的。
  李斯进一步指出:现在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就如同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所作所为;私人占有的财富,也正像田常在齐国那样多?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的叛逆方式而又窃取了陛下您的威信,他志向就如同韩玘当韩安的宰相时一样。陛下你不早打算,我担心他迟早会发动叛乱,把你赶下台啊!
  秦二世对李斯的话不以为然,他不相信赵高有这么坏。他召见李斯,对他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他不因处境安逸就为所欲为,也不因处境危险就改变忠心,他品行廉洁,善良仁义,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因忠心耿耿才被提拔,因讲信义才保住禄位,我确实认为他是贤才,而你却怀疑他,你究竟想干什么呢?”
  秦二世还说:“你现在年纪大了,我如果不把国事托付给赵高,还能用谁呢?况且赵先生为人精明廉洁,竭尽其力,下能了解民情,上能顺适我的心意,你不要怀疑!”
  李斯说:“并非如此。赵高从前是卑贱的人,并不懂道理,贪得无厌,求利不止,地位权势仅次于陛下,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势的欲望没有止境,所以我认为这个人是很危险的。”
  秦二世对赵高深信不疑,他担心李斯设计杀掉他,就暗中把李斯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您这样关心我,真令我感动。现在,丞相篡权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他想把我整死后,就可以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这时秦二世已完全被赵高牵着鼻子走了。他下决心要除掉这个不断向他劝谏老丞相。于是对赵高说:“就把李斯这个事交给你这郎中令查办吧!”
  至此,李斯在和赵高的较量中完全败下阵来。那么,李赵之争有是非之分,对错之别吗?我认为,李赵之争乍看似乎李斯是忠臣,被赵高无端陷害,很无辜,但是,自李斯参加沙丘政变后,实际就已经沦为赵高的帮凶,他们共同制造了害扶苏、蒙恬、杀秦公子、公主的一系列冤案,在祸国殃民这个问题上,他们不分彼此。至于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展开的争夺,李斯上督责书,是为了献媚争宠,没有一丝一毫的正义感,而赵高正利用李斯献媚的心态,设计将李斯和秦二世的关系搞坏。因此李斯、赵高之间,无是非之分,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别。谁的手腕高、心计毒,谁就能将对方制于死地。现在李斯已经落败,就看赵高怎样收拾他了。
  《史记》记载,赵高的到秦二世的命令,由他办理所谓的李斯案件,非常高兴,他想:李斯你这个老头子等着吧,我一定让你跳进自己挖的坑里去!
  赵高先派人将李斯抓起来,套上刑具,关进监狱中。
  李斯入狱,环顾四周,只有阴暗的牢房和身穿肮脏的囚服、配带沉重的刑具的自己,前几天那种有人伺候的舒适生活,像梦境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的李斯才感觉到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自己已不是仓中的老鼠了,甚至连厕所的老鼠也不是了,厕所中的老鼠还能跑掉,而自己却身陷监牢,成为任赵高宰割的羔羊。李斯思前想后,悲哀又凄凉,不禁仰天长叹。《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他的一大段内心独白。李斯首先对自己立胡亥为帝后悔不已。他说:“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
  接着,李斯历数了历史上被冤杀的大臣,说:“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

李斯还指斥昏君秦二世:“秦二世治国不是胡搞么!不久前他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扶苏而自立为皇帝,又杀害忠良,重用低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秦二世对自己的兄弟,施以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不考虑会有什么灾祸,迫害、杀戮忠臣,也不考虑会有什么灾殃;大力修筑宫殿,加重对天下百姓的税收,不吝惜钱财:这三件措施实行之后,天下百姓不服从。”
  李斯最后说:“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意思是:现在造反的人已占天下人的一半了,但二世心中还未觉悟,居然任用赵高为辅佐,我一定会看到盗贼攻进咸阳,使朝廷变为麋鹿嬉游的地方。
  李斯到现在还很天真,他似乎相信能看到秦灭亡的那一天。其实,真到反秦的军队打进咸阳之前,恐怕你就在世界上消失了。
  赵高为了治李斯于死地,第一步将李斯抓起来。第二步,他亲自出马,担任李斯专案组的组长,审讯李斯。赵高提前给李斯定了谋反的罪名,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这无中生有的罪名使李斯无法接受,赵高就重刑拷打,“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赵高惩治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不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冤屈地招供了。
  李斯为什么屈打成招?一是他无法忍受皮肉之苦;二是他自信能言善辩,又对秦国立有大功,自己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觉悟过来并赦免他。于是李斯在狱中向秦二世写了一封信。
  李斯在信中,历数了自己在担任丞相后犯下的种种“罪行”,一看这些罪行,会发现这些罪行没有一条能够成立,根本不是罪行,而是功绩!
  李斯在信的开始部分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赶上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明明是帮助秦国灭六国,立下赫赫功劳,却说自己“罪行累累”,实在是咄咄怪事。以下,李斯又罗列了自己的六条“罪状”,依据这些罪状,我们倒可以看出李斯的历史贡献。李斯说:
  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满足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
  李斯是秦朝的开国功臣,为什么偏要把自己说成是罪人呢?原来,李斯想通过给自己故意栽赃,唤起秦二世的良知,让他感到,丞相原来是一个大大的功臣,决不是谋反者,一旦这样,李斯就可以得到赦免。
  李斯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写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篇文字。但是,信交给狱吏,并没有送到秦二世手中,而是被赵高看到了,赵高见李斯还不老实,大怒,让狱吏将信丢在一边而不上报,气愤地说:“囚犯怎能上书!”
  这样,李斯丧失了最后一次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完全陷入了灭顶之灾。
  赵高为了让李斯彻底交待所谓“谋反”的罪行,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宫中监察百官的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反复审问李斯。李斯在这些人的威逼利诱下,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有时实话实说,拒不承认与儿子谋反,赵高就让人对他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不得不招。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怕再受皮肉之苦,再也不敢改口供了。他在供词上全部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赵高把李斯的供词和判决书呈给秦二世,二世看后很高兴地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没有赵君,我差点儿就被丞相出卖了。
  赵高还要杀死李斯的儿子李由,他派使者到达三川查办李由时,起义军项粱已经将他杀死。
  至此,李斯的人生之路即将走到尽头,他既然承认谋反,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沙丘政变两年之后,72岁的李斯被判死刑。但处决李斯并非简单地杀头,而是“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这是说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所谓具五刑,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就是将黥(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劓即割鼻子、斩趾即砍掉左右脚、断舌、杀, 这五种刑罚同施于一个犯人的特别残酷的刑罚。
  腰斩是用铡刀将人犯从腰部斩杀,使之一分为二。俗称一刀两断。
  行刑的这一天来到了,牢门打开,面色憔悴,神情绝望的李斯和他的次子同时被押赴刑场。被关押了很长时间的李斯终于看到蔚蓝色的天空,看到安静的街道,看到无边的原野,也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他真正感到了自由的可贵,朴素生活的可贵。他不禁想起,自己不过是上蔡的一介平民,如果不从政,不做高官,不追求荣华富贵,以过平民生活为满足,何至于遭受如此的凌辱、拷打和折磨。他不禁怀念起过去的日子,他回头看着次子,无限深情地说: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意思是: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说罢,父子二人相对痛哭。
  然而,李斯的后悔,实在来得太晚了,虽然他为秦的统一,为秦各项制度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他的身上一直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既极端自私,贪生怕死,在他贵为丞相的背后,实则一个势利小人。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势,贪恋权势,不择手段地追求荣华富贵。为了个人利益,他陷害老同学韩非;为迎合秦始皇,他建议秦始皇焚书;为保住自身,他参与沙丘政变,陷害忠良;为保住性命,他上督责书,推行暴政。最后被赵高诬陷,屈打成招,惨遭杀害。
  李斯的价值观是“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由于李斯一心想富贵,甚至连道德、良心都可以抛弃,最后必然以悲剧结局。从《史记·李斯列传》的仓鼠之叹开始,到李斯临刑前想出上蔡东门遛狗为止,司马迁将李斯这种自私人格的人描绘得淋漓尽致。一个人私心太重,往往会毁掉自己的事业和自身。
  司马迁对李斯的人格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说:
  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
  司马迁肯定了李斯的重要贡献,但又指出: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意思是,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
  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司马迁还说:“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意思是: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李斯就是这样一位既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又做过坏事、蠢事的人物,他既是功臣,又是罪人,不择手段地求富贵,不顾一切地保全自身,结果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 七十列传 李斯列传
阴谋集团的结局——秦始皇遗嘱密码(五)
一只老鼠成就千古一相
“沙丘之谋”的历史真相
虞夏之主,尚何于法(资治通鉴卷八之八)
李斯列传(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