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伟大的政治家管仲(2)
这套方针策略,果然奏效,其结果,就是齐国写下了春秋战国历史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篇章。“九合诸侯”,就是三次联合出兵、六次与诸侯国会盟(也有说,“九”是多次的意思,我们从下面的叙述里会发现,确实不止九次);“一匡天下”,就是扶助周王室,使其地位、政局稳固。下面我们简单地看一下这些历史事件。 


    先说“九合诸侯”。 


    第一次诸侯会盟,是公元前681年,齐国趁宋国内乱,邀请宋国及其周边国家——鲁、陈、蔡、邾、郯、遂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大计。结果,小小的郯、遂二国竟然表示不来,管仲立即挥师把他们给灭了。鲁国本来也想不参加,一看齐国灭郯、遂,很是害怕,就屈从了。 


    齐国一看鲁国听话了,就表示友好,邀请鲁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没想到,在这次会盟上,鲁国跳出个不怕死的壮士曹沫(鲁国曹姓能人真多,而且专门在与齐国打交道时大显身手。另有说法曹沫即曹刿。),用短剑挟持齐桓公,逼着他签订了归还齐国曾经占领的鲁国国土,齐桓公被迫同意。事后,齐桓公与多数大臣想毁约并出兵报复,管仲却不同意,他说:毁约是贪图眼前小利,出兵是求得一时痛快,而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相反,作为一个大国,如果在被胁迫的情形下签订的协议都能遵守,则必然能让天下信服!权衡利害,不如守约。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意见,立即履约。各国诸侯得知此事,都认为齐国守信,以至于不少诸侯想归附齐国。后人评说:“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事实上,齐国称霸,也正是从此开始的,因为此后不久,按管仲的“近交”战略,齐国还归还了以前侵占的鲁国棠、潜两邑,卫国台、原、姑、漆里四邑,燕国柴夫、吠狗两邑,从而使南面的鲁国、西面的卫国、北面的燕国都成为友好邻邦。 


    北杏之盟不久,宋国竟然背约,这回,管仲操起了当年姜太公建国时齐国获得的“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征伐大权,邀请周王室派王师参加(周王室也想就此提高声望,因此就派召伯带领一些部队前来凑数),并纠集陈、曹两国组成“联合国维和部队”伐宋,迫使宋国求和。这是齐国第一次“动用”天子的旗号。此后,齐国用兵,都是以“尊王攘夷”为旗帜,来号召天下诸侯。 


    春秋之初,郑国一直有点霸主的味道,但在齐桓公上任前的二十年左右,郑国开始了内乱。齐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郑厉公复位,为巩固君位和政权,他主动向齐国示好。于是乎,齐、郑两国在鄄会盟。接着,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召集宋、陈、卫、郑等国,并邀请周王室派员参加,在鄄会盟,结果非常理想,从此,齐桓公成为周边各国公认的霸主。齐桓公十九年,齐桓公再次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君,在宋国的幽会盟。这次,周惠王还派召伯参加。这是一次空前盛会,几乎全部中原国家都参加了这次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周天子的代表召伯以天子的名义,向齐桓公授予侯伯的头衔。从此齐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攘夷”的机会来了:北戎侵燕,燕国求救于齐。齐国不顾山高地险,由齐桓公亲自带兵出境相救,一直把北戎赶到孤竹国之北。此次战争中,还发生了齐国部队迷路于深山老林,最后管仲用“老马识途”的方式走出来的故事。燕庄公对齐桓公感激涕零,在送齐桓公时,一不留神,送到齐境内。按《周礼》规定,诸侯相送不能出境,于是,齐桓公竟然好人做到底,把这片齐地割交给了燕国,并叮嘱燕君要学习他们开国之君召公,要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及时足额地向周天子纳贡。燕君当然是唯唯而诺。此事传播开后,各诸侯都对齐国肃然起敬,齐国的国际声望如日中天。此后还有两次重大的“攘夷”军事行动:齐桓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齐国出兵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为邢国建立了新都;齐桓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58年),受卫国之请,齐国出兵打败了入侵的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新城。 


    齐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62年),鲁国发生内乱(即所谓“庆父专权”),后来被新君鲁僖公平定。鲁僖公为了巩固君位,与齐国会盟于落姑。 


    齐桓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害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仍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国君很生气,干脆把蔡姬又嫁给别人。齐桓公受到羞辱,大怒,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部队共同伐蔡,灭蔡之后,正逢楚国出兵攻打郑国,齐桓公就汤下面,立即率领“八国联军”伐楚。原来,楚国向来被中原诸国认作“南蛮”,但楚人奋发图强,至齐桓公时,已经兼并了无数南方小国,成为方圆五千里的大国,而且常常对中原诸国表示不友善,还敢公然向周王室叫板。齐桓公这次伐楚的借口有两个:一,楚国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缩酒之物;二,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淹死在汉水),是何原因(意思是楚人谋害了昭王)?面对八国联军,楚人软硬兼施:承认不进贡之过,并表示要及时纠正;但对谋害昭王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楚国回答得很艺术,他们说:“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问汉水去吧。”齐国一看,楚国已经做好“焦土抗战”的准备,便选择了见好就收。于是,双方会谈盟誓,这就是著名的“召陵之盟”。搞定楚这个大国后,齐国是完完全全地称霸天下了!周天子获得楚国进贡的利益和被尊重的脸面,自然对齐国十分感激,估计周天子内心里也恨不得喊他大哥了。 


    再说说“一匡天下”。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太子地位不稳固,王室内部形势相当微妙,宫廷政变一触即发。这时,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姬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感念齐桓公之德,命宰孔前往齐国,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于是乎,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蔡丘(今河南兰考),举行盛大的受赐典礼。在典礼上,宰孔受周襄王之命,说齐桓公因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赐。齐桓公想听从王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齐桓公于是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怎敢贪王命,废臣职啊?”说罢,疾走下阶,再拜稽首,然后登堂受胙。众诸侯见此,皆叹服齐君之有礼。齐桓公又向各国诸侯重申盟好,修订新盟,这就是有名的“蔡丘之盟”,至此,齐国霸业达到顶峰。 


    四年后,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危机再起,管仲受命前往平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之意,准备待之以“上卿之礼”,但管仲坚拒,最后改为低一级的“下卿礼仪”。至此,管仲的个人事业也达到顶峰。 


    人治是最靠不住的 



    时光是无情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老,没有人不会死。 


    有人说:离开谁,这地球都会转。是的,老子说过,天地无情,不因尧存、不因桀亡。但历史业绩呢?地球会转,不代表每个国家、每项事业还会转。比如,管仲和齐桓公离开了齐国,齐国还能如此辉煌吗?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齐桓公去探望,并询问谁可以继任相位。此时的管仲,竟然对自己的接班人问题,一点底也没有,他居然把皮球踢回给了齐桓公,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只得说:“那就让鲍叔牙干吧。”管仲摇摇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做百官之头的。”齐桓公只得说:“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十五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义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当疏远这种人,怎么能让他为相呢?”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仲的故事
千古名相 成功男人背后的男人
春秋战国前历史6
《管子》85章 轻重己
同为“春秋五霸”之一 为什么晋文公不如齐桓公?
中国通史 | 第12集:春秋争霸【视频 详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