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瓶梅》之奇(4)
四、构筑大厦鬼斧 


    大凡文学巨匠,无不在结构上煞费苦心。李渔曾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故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乡口者也”。⒀《金瓶梅》文奇,源于事奇,事奇,则源于结构奇也。作品结构,有纵有横,而《金瓶梅》则或纵或横,纵中有横,横中有纵,其状如网,兰陵笑笑生“惨淡经营,其心良苦”,精于结网,不亦奇乎? 


    结构之奇,要之有四。 


    第一,千头万绪章法不乱 


    《金瓶梅》洋洋洒洒,逾字百万,写人物数百,所述事件逾百,时间跨度十六年,千头万绪,章法不乱。小说起于玉皇庙,终于永福寺,一条主线贯串始终。一部百万字的百回小说,有其一部“主意”,一部“间架”,一部“关目”。一部“主意”是“吧浮生有如一梦里”,一部“间架”是“虽不是八位中紫授臣,管领的六宫中金钗女”,一部“关目”是“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叹人生,伤离别,死轮回,从逻辑上把逾百个事件有机时组合成一个整体。 


    《金瓶梅》第一回是全书的总纲,情节上从玉皇庙开始,内容上紧扣一个“热”字。第二十九回“冰鉴终身”是全部结局的总伏线。第五十一回是后五十回的“枢纽”,是由“热”而“冷”的转点,将人物结局一个个交待明白。第一百回是全书结局,情节上以永福寺作终,内容上贯串着一个“冷”字,冷热相对,照映分明。《金瓶梅》全书内容可归之为“售色”“盗财”四字。第七十九回西门庆贪色身亡之后,全书为财色作结。第七十九回西门庆吃药死,完结了武大公案。第八十回李娇儿盗财归院,完结了花子虚公案。第八十一回韩道国拐财远遁,完结了苗青公案。第八十一回来保期主,完结了来旺公案。全书大章法分明,小章法严谨有序,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前后照应天衣无缝 


    《金瓶梅》百回大书,从大章法上,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而在情节上安排上,更是前后照应天衣无缝。如第四十六回众妻卜龟,独潘金莲不卜。她说:“我是不卜他。常言:算的着命,算不着行。想前日道士说我命短哩,怎的哩?说的人心里影影的。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到后来第八十八回中,潘金莲被武松杀死后,果然暴尸街头,和潘金莲当日所说的话相照应。在《金瓶梅》中,此类例子比比皆是,不再赘述。


    第三,巧设伏笔,手法多样 


    《金瓶梅》发展情节,奇在巧设伏笔,其手法达六种这多,现撮其要而略述之。 


    1、用人物来发展情节 


    《金瓶梅》设置人物均为情节发展服务。如韩道国和温秀才两个人物。整个《金瓶梅》第五十一回是转折点。本回中,潘金莲的话,暗示了官哥、李瓶儿必死之结局。西门庆生子加官,可谓“热”全尽代之而“冷”,所以从第五十九回开始到一百回小说结束,全都是冷。从而可见作者用心良苦。
 
    2、用物来发展情节 


    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无一废笔,都为情节发展服务。如第一回,西门庆在玉皇庙热结十兄弟,作者写玉皇庙重笔直写赵玄元帅身边的猛虎。作者由画上之虎,自然而然地写出人世间之虎,进而引出打虎英雄武松,潘金莲亦应声而出,一部百万言大书从“虎”而生,可见作者构思之妙。
 

    3、用自然景物来发展情节 


    在小说中,自然景物必不可少,但用自然景物作伏笔来发展情节,《金瓶梅》当为第一,诚不为过。如第六回,写王婆上街买菜遇雨,正因为写了这场暴雨,才引出武松因暴雨误了路程数月才归,使潘金莲得嫁于西门庆,但西门庆在娶了孟玉楼之后才娶潘金莲进门。如不写这场暴雨,让武松按期归来,西门庆娶潘金莲尚来不及,又如何娶孟玉楼?孟玉楼的引出,全在这场暴雨。否则,小说情节发展是歼逆不顺。作者真不愧文坛高手。 


    4、用情节引出情节 


    宋话本多用故事引出大故事,而《金瓶梅》则用情节来发展情节,可谓独得古人写书之精要。如第七十六回写西门庆处理了宋得与后岳母通奸一案,实为写潘金莲与陈敬济通奸作伏线。后在第八十回写潘金莲售色东床,前后照应,情节发展自然严谨,天衣无缝。 


    5、用诗词曲赋发展情节 


    《金瓶梅》中,善用诗词曲赋来作为伏笔,来发展情节,实为一绝。如第三十二回,写众官员庆贺时,写薛内相点了《韩湘子升仙记》,则为后来官哥之死作伏线。又如第六回写潘金莲为西门庆弹唱的一支曲子,潘金莲唱道:“冠儿不戴懒梳妆,髻挽青丝云鬓光。金钗斜插在乌云上。唤梅香,开笼箱,穿一套素缟衣裳,打扮的是西施模样。出乡房,梅香,你与我卷起帘儿,烧一桩儿夜香”。潘金莲连呼梅香,实为后文引出庞春梅作伏线。 


    6、天人合一,用自然时令的规律来组合情节。
 

    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说之后,这种学说一直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在文学作品中,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来组合小说情节,《金瓶梅》则是举世无二的。荷莲出水于春,盛开于夏,败枯于冬;梅花怒放于腊月,茂长于春日。天空云月与共,云方能遮月。这自然之时令规律,却又成为《金瓶梅》结构情节的线索,所以第六十二回写李瓶儿死于九月,第八十七回写潘金莲死于十月,第八十五回写庞春梅嫁进守备府而为尊夫人。十月乃冬之始,严冬之日,乃梅花怒放之时。人间世故与天道时令合而为一。又如第一百回,写吴月娘奔云里守,是使云里守来使吴月娘全其结局。当年西门庆手下可投者甚多,为什么要安排她投云里守?月娘,是月,只有云方能遮月。笔者偶发此说,源于张竹坡之《<金瓶梅>寓意说》,对张之寓意说,世人亦有微辞(可能见王汝梅先生之《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论》),但笔者认为,作者能将小说情节的发展与自然时令规律统一起来,不可谓其构思不是苦心经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死轮回:读懂《金瓶梅》里的梦境!
王汝梅 | 张竹坡《金瓶梅读法》解析
论《金瓶梅》之奇
《金瓶梅》场景对偶研究
何香久 |《金瓶梅词话》的后二十回
中西叙事概念比较 - 现当代文学 - 诗中国 Powered By www.poemch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