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孔子之十五:孔子为什么没有殉道

 

   很多人一直遗憾中国的圣人缺乏悲剧精神。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说过这样让人血涌的豪语,他自己并没有实现杀身成仁”,却得享天年。西元前479年一个春寒未尽的四月天,孔子留下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的哀叹后,以当时并不多见的七十三岁高寿,在卧榻上逝去。相反,西方文明两大源头处的圣人,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耶稣,都为道而殉身。

   孔子死后90年的西元前3996月一个傍晚,雅典以妖言惑众罪判苏格拉底死刑,为了法律的尊严,苏格拉底放弃逃生的机会,当我对一个制度不满的时候,我有两条路:或者离开这个国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径去改变这个制度。但是我没有权利以反抗的方式去破坏它。让雅典杀人吧!我愿意做一个受难者而死,不愿做一个叛逆者而生。

   西元30年左右,三十多岁的耶稣以在十字架上被钉的受难,完成了其神的使命。很多人不是基督徒,但是,看到梅尔吉普森拍摄的电影《耶稣受难记》,耶稣的受难却让我感受巨大的心灵震颤。

   苏格拉底和耶稣都走上了悲剧的结局。中国的圣人孔子似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幅道德相,要么似乎永远不生气的和乐模样。其实,人们忽略了,以救世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孔子,在五十多岁时放弃大司寇高职西飘寻找理想,十四年中,也是有多次机会主义献身的;而且,起在历史的使命感下,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与苏格拉底以至耶稣一样悲壮。只是命运眷顾,没有让孔子牺牲

   孔子第一次险些遇难54岁从鲁国政治出走,到了第一站卫国十个月后不如意,准备到陈国碰碰运气。路上在一个叫匡的地方,弟子颜刻替他赶车,颜刻用马鞭子指着说: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匡人误以为是曾经残害暴虐过他们的鲁国人阳虎,颜刻曾经跟随过他,于是匡人就围困了孔子。巧合的是,孔子的模样很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五天。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恐惧害怕起来。孔子此时却说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意思是,周文王已经死去,文明不就在我们承担着吗?如果上天如果要毁灭它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提起维护它的责任。上天如果不灭,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以文明的担当者的自信,对抗现实的灾难。不过,在安慰徒弟们之余,孔子心中恐怕已经做好了殉道的准备。

    孔子第二次遇到威胁是到自己的老家宋国。二百年前,孔子祖上当过宋国的大司马,可惜,如今他还没进城,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与学生演练礼仪之时,宋国的司马桓魋,因为曾因奢侈遭受过孔子的责备而怀恨在心,就要报复杀孔子。桓魋估计也只是流氓、武夫对待文人的方法,吓唬一下孔子,希望看到胆小文人屁滚尿流地逃跑。所以,当孔子师徒在大树下习礼之时,他并没有直接杀人,而是带着兵马把大树给推倒了。弟子们看势头不对,催孔子快走。没想到孔子浑然不惧,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在武力的威胁恫吓下,孔子保持了文人的尊严,武夫虽有刀枪,我有天德,何惧何怕?当然,现实中文明在暴力往往前是弱者,孔子不是后世的腐儒,以卵投石,最后还是赶快走了。

   在陈国呆了几年,孔子依然郁郁不得志,再次出走,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有人搞叛乱,扣留了孔子。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有勇力,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到处兜售仁的政治理想。他对孔子说: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公良孺跟蒲人以死相拼,蒲人有些恐惧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到卫国去,我就放你们走。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孔子结果就是去了卫国。他的学生子贡不解地问: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这次遇难,孔子不守盟约让人有些失望。然而,孔子并非没有殉道的精神和勇气,而是像鲁迅曾经说过的,不做无谓的牺牲,其在背叛要挟下的盟约,也正是勇者当有的机智。而当又一次更大灾难的考验降临,孔子那种以道的化身担当者所具有的无畏和坦然,才让人看到了殉道者的东方气质。

    在列国奔波多年,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凄凄惶惶,但仍心存理想,不言放弃。他又流落到了蔡国,获得了一个去当时强国楚大干一番的机会,陈国、蔡国一些大夫却担心对他们心存不满的孔子一旦在楚得势,将会对他们非常不利。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所谓,即站起,陈蔡大夫当然还不敢杀孔子师徒,却要活活饿死他们。

   可以想象,如果围困孔子他们的仅仅三五十兵卒,以好勇力子路为首的孔子弟子当可应付突出重围的,从孔子师徒束手无策、听天由命了来看,围困他们的该有几百上千人之多。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耶稣,恐怕都没有过中国文化圣人大兵暴力围困的遭遇。

   对于孔子人生中的这个艰难之际,当代作家李敬泽称为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如同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临难。我以为,这是一种非凡的历史判断。因为,正是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的精神态度,不断激励以后中国文人,在先天命运式的苦难中,保持可贵的精神尊严和追求。

   这是西元前489年的河南偏僻东南部,孔子与他的学生们已经被困数日,已经断粮了,还有远处手持兵器的大兵,恐惧在弥漫,饥饿在加剧,跟随的不少人都病倒站不起来了。这时候的孔子在干什么呢?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死亡的威胁最能逼出一个人的境界,孔子交出的答卷是镇定与坦然。讲诵弦歌本是他平日的生活常态,此时他不留遗嘱,也无豪言,而是一如既往。年轻人都饿倒了,年纪最大的老夫子却还像没事人似的,讲习诵读,鼓瑟而歌,谁都看得出,这不是身体问题,这是精神问题。也许要殉道吧,与催人眼泪加温血液的牺牲相比,孔子表现出了一种波澜不惊的冷悲壮,殉道的东方气质,显露无遗。

   如此危险之境,孔子还有心情讲诵弦歌,他的学生坐不住了。心直口快、好勇力的子路怒问:““君子亦有穷乎?”“并非金钱的匮乏,那叫穷乃指困厄、艰难窘迫,与相对,亦穷则独善其身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之意。子路气呼呼地说:君子难道也有这样的困境吗?孔子每每教他们做君子的,让学生持守君子理想,不做小人,却落得个即将饿死的悲惨命运。孔子要给予信服的解释。

   孔子的回答是:君子穷困之时还有操守坚持,但是,小人失意穷困的时候便没有原则地无所不为了。当然,这样的话还不能让弟子们满意。面对被置于危险境地心有不满的学生们,孔子便用同题测问主要弟子:《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子路说:大概是我们的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孔子说:有这样的话吗?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早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子贡的回答是: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不精巧的手艺,但他的所作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研修自己的学说,就像网一样,先构出基本的大纳统绪,然后再依疏理扎,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想降格来敬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到了颜回时,他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指不修业,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大哉颜回!这简直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宣言。通过他的口,说出了孔子欲道而未阐发的君子固穷理论,所以,孔子欣然而笑曰:是这样啊,颜氏之子!使而多财,吾为而宰。’”在生命的危险时刻,孔子获得了知音,还能笑得出来。中国圣人面临苦难,没有西方的那种悲情和伤痛,而是在不改志趣的自然当中,对抗一点点毁灭理想、追求和信念的现实悲剧,让它们获得了厚重的价值基础。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面临死境,孔子不乏蹈仁殉身的勇气,却是在一种不为所动的安然大气中赴难。而孔子这次人生最危险时刻的表现,成为此后多灾多难的中国文人面临现实中的苦难、困厄不苟不惧的伟大精神源泉,所以,这已不是他一个人的遇难考验,而是关乎中国文化和精神的关键事件。

   对于这件意义深远的精神事件,中国精神的《吕氏春秋》中有更加戏剧性的描述。

   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藉犹辱也。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您老家一生不断从失败走向新的失败,被逐出鲁国,不得志于卫国,在宋国演礼被拔树恐吓,如今又面临危险之境。而您却还奏乐唱歌,难道君子竟然像这样还不以此为丑吗?这话的杀伤力够大的,把孔子多年的理想主义追求完全当作无意义的行为。

   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论语》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子曰中竟然引用孔子死后才成书的《论语》,《吕氏春秋》对此事的描述显然包含了不少附会、想象成分,李敬泽《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中引用时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过,其记述当也是一种合理性想象和延伸。

   针对弟子也是面对历史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由孔子口中而出,也许更为有力吧。随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假如有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被侵略军人杀死前还在用树枝在地上演算一道几何题,是科学家面临死境时无畏的悲壮。孔子则在讲诵弦歌中迎难,在保持了精神的尊严的悲剧中,展现了东方式的淡然和超脱。

   不过,孔子杀身成仁的机会还是泡汤了。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然而,东方圣人就是这样,不惧任何灾难,坦然应对穷困,却不会坐以待毙,做无谓的牺牲。多次履难而脱险,这也许是孔子个人的天命,更是是中国文化的天命。在苦难灾厄前,孔子东方式的超越、坦然,同样将人字写得很悲壮,写得高大而工整,并不脱人间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 子 的故事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这才是真实的孔子!)(上)
40则小故事讲述真实孔子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的故事(4)
勇哥也要学《论语》311-320
感触中国传统文化之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