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笔记18(萧何、张良)
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与刘邦交好。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囚犯赴骊山修秦始皇陵,行至丰乡大泽时,因逃跑许多人,刘邦索性把所有囚犯释放,自己则与10多个死心塌地愿跟随他的囚犯逃到芒、砀二山之间蛰居避难。沛县县令得知后,拘拿刘邦妻子吕雉入狱,又赖萧何与曹参二人保释出狱。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刘邦也率众起义,被萧何拥立为沛县令,由此称“沛公”。刘邦攻克咸阳后,萧何不贪恋钱财和美女,马上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随后项羽率军入关并分封诸侯,刘邦领兵回自己的封地巴蜀,期间韩信弃项羽来投刘邦,之后在萧何的力荐之下被封为大将军。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悄悄离开南郑,采纳了张良、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留下萧何负责征收巴蜀之税,供给军粮。攻取三秦之地以后,刘邦令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自己则率大队人马向彭城进发。萧何留守关中后,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刘邦彭城兵败逃到荥阳与项羽对峙时,萧何坐镇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消灭项羽、平定楚地后,诸侯联名上《劝进表》给刘邦,推举他为皇帝。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诸侯分封完毕,排位次时,排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商议定都之事时,起初打算定都洛阳,后来在戍卒娄敬的建议下,定都咸阳。于是,刘邦暂居栎阳,命丞相萧何营建咸阳。

公元前199年,皇宫竣工,萧何奏请御驾往视。刘邦于是从栎阳到咸阳,萧何接驾,导入游观。最大的一座,叫做未央宫,周围的有二三十里。刘邦巡视一番后,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道:“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萧何见汉帝责怪,不慌不忙地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刘邦见萧何回答的如此得体,便转怒为喜道:“如此说来,朕未免错怪你了。”萧何听汉帝在安慰自己,接着说:“微臣此事虽蒙陛下宽宥,但来日方长,难免有误,尚望陛下有以教之。”汉帝微笑着说:“你做事颇有远见,朕记得当年攻破此地时,诸将乘乱人宫,未免有所携取,惟汝只取书籍表册而去,目下办事有条不紊,方便多了。”萧何亦笑道:“臣无所长,一生为吏,对于前朝典籍,视为至宝,平日得以借鉴。今为陛下一语道破。陛下天资聪慧,事事留意,真非臣下可及万一也。”汉帝听了大喜,便指着未央宫的四周,对萧何道:“此处可以添筑城垣,作为京邑,就叫长安吧。”从此,咸阳便更名为长安了。至此,西汉建都长安,历时200余年,萧何成为该城的最早规划和设计者。

刘邦建国称帝时已过半百,步入晚年变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结果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很符合汉高祖刘邦“固根基”的方略,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曾杀白马为盟,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萧何功高,又十分受百姓爱戴,难免刘邦对他起疑心。逼得萧何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自污声名以绎帝之疑,最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渐渐对国事保持沉默了。

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邦宠爱的戚姬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只是由于萧何、张良等大臣的多次诤谏,刘邦才一直未作决定。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

公元前193年七月,年迈的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谥文终侯。

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战国时韩国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韩国的灭亡,使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现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事先找好的大力士埋伏于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古博浪沙。由于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张良就让大力士将120斤重的大铁锤砸向最中间最豪华那辆车,随后趁乱逃离现场。然而,被大力士击中的只是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时常换乘座驾。秦始皇十分恼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但因无从查起,后来不了了之。

据说张良曾于沂[yí]水圯[yí]桥头,遇一粗布短袍老翁。经受住了老翁的考验,得赠《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兵反秦,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两人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共商大事。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忙对项梁提议道:“君既已立楚王为后人,而韩王诸公子中的横阳君成最贤,可立为王,借以多树党羽。”早在下邳之际,张、项之间便有旧谊,因而项梁一口应承。于是,他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相当于丞相)。张良“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复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实现,因而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挥师收复韩地(战国时韩国地盘),游兵于颍川附近,时而攻取数城,时而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

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让张良随军南下。此后,刘邦采纳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时间,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情不自禁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武将樊哙冒死犯颜强谏,刘邦不予理睬。部下的一些贤达志士对此心急如焚。关键时刻,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劝道:“秦王多做不义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进入咸阳。既然您已经为天下人铲除了祸害,就应该布衣素食,以示节俭。大军刚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乐中,这就是所谓助桀为虐了。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沛公听从樊哙等人的话。”刘邦接受了这卓有远见的规劝,下令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霸上整治军队,以待项羽等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还采纳张良建议,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又安抚百姓,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拥戴,为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二月,项羽率诸侯兵抵达函谷关,刘邦命令守军紧闭关门,阻止诸侯兵进关。项羽得知刘邦已攻下咸阳,十分恼怒,正赶上刘邦部下曹无伤密告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项羽立即命令英布督军强攻。同年十二月,项羽大军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要与刘邦决一死战。幸亏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曾有旧交,在项羽大军决定进攻刘邦的前夜,项伯私见张良,邀他一同潜逃。张良不肯,将消息转告刘邦。刘邦大惊,不知如何是好。张良想,当务之急是打消项羽的疑虑,使他放弃进攻刘邦的计划,就出计让刘邦跟项伯说他不敢背叛项羽,并与之结为儿女亲家,项伯伯信以为真,便交代刘邦明早向项羽谢罪。项伯连夜驰回鸿门,把刘邦的话都转告给了项羽,并百般疏通,使原已剑拔弩张的局势有所缓解。第二日的鸿门宴中,樊哙保护刘邦先行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这场斗争中,张良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项羽分封诸侯,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才暂且隐忍不发。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

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项羽闻知大怒,决定率兵反击。张良早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意在将楚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张良的信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事实上,项羽杀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刘邦破彭城后又反被项羽击败后逃至下邑,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给刘邦出谋:利用英布、彭越与项羽有隙,可乘机策反,又让刘邦用好韩信。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前204年(汉高祖三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谋士郦食其献计复立六国之后以示德义,刘邦依计命人刻制印玺,使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听说此事,给刘邦讲了此计种种弊端,使刘邦茅塞顿开,立即下令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当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韩信却在北路战线势如破竹。先是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地,接着又占据了齐国的故地,欲自立为齐王,使人禀告刘邦求封假(代理)齐王。刘邦一听怒气上冲,当着使者的面破口大骂,陈平连忙在案下轻踩了他一脚,刘邦精明,反应亦快,立即感悟先前失言,于是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当年二月,刘邦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击楚。授印齐王,虽然是刘邦对韩信的暂时妥协,但这个顺水人情和权宜之计,居然笼住了韩信,成功地解决了汉内部的权位矛盾,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前203年(汉高祖四年),汉对楚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又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立约解甲归国,各不相犯。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便与陈平同谏汉王道:“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刘邦采纳的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却迟迟没有等来韩信、彭越所率的援兵,结果惨遭失败。张良对韩、彭的心思早已了然于心,对刘邦道:“楚兵既将灭亡,韩信、彭越虽已受封为王,却没有确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来赴约,原因正在于此。陛下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否则最终成败,尚不可知。”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便依张良计,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两个月后,韩、彭果然派兵来援。汉军各路兵马陆续会集垓下(今安徽灵璧县沱河北岸)。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兵围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于打败项羽,迫其别姬、自刎。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结。

汉五年八月,刘邦正式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六年正月,刘邦大封包括张良在内的20多位功臣,其余未被受封的人则议论纷纷,争功不休。张良劝刘邦给平时最恨的且为群臣共知的雍齿封了侯,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安心了。张良此举,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循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消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前197年(汉高祖十年),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张良给吕后出谋,让太子卑辞固请“商山四皓”出山相随。果然刘邦见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知太子羽翼已丰,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

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前186年(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良:只不过是一个被神化了2000多年的顾问专员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汉高祖刘邦:史上最出色的权术帝
张良和萧何如此厉害,为什么直到韩信加入,才帮助刘邦扭转局面?
汉初三杰--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十八
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 刘邦杀的功臣都有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