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武帝萧衍传(十九)

 

三    浮山堰

 

              降将王足给梁武帝出了一个主意:筑浮山堰水灌寿阳。于是,淮河上出现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水坝,不料,天崩地裂般一声巨响,水坝崩溃,洪水卷走了淮河下游两岸的一切。

 

    钟离大战后的几年中,粱魏之间又发生了几次战争。

    天监七年(508年)九月,魏郢州司马彭珍等降梁,引粱军进攻义阳。十月,魏悬觚(今河南汝南)守将白早生杀豫州刺史司马悦。自号平北将军,派人求救于驻扎在司州(治今河南信阳)的梁将马仙琕。马仙琕不敢作主,请示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梁武帝七弟)。荆州诸僚佐都认为此事应报告朝廷决断。萧秀道:“按我朝制度,此事确实应该请示朝廷。然而,白早生起兵全靠我们支持,否则,恐怕难以持久。所以我们应该迅速派兵帮助他。”于是,萧秀立即派马仙琕前往悬觚。梁武帝闻讯,对萧秀十分赞赏。

   在彭珍、白早生等人的影响下,北魏郢、豫二州各地守将多数投降了梁朝。从悬觚到安陆(今属湖北),北魏只保有义阳一城。面对如此局势,魏主元恪以中山王元英为都督征南诸军事,率步骑三万援救义阳;以尚书邢峦代行豫州府事,率军进攻白早生。

  临行前,元恪问邢峦:“依你看,我军大兵所至,白早生是逃跑呢,还是原地固守?我军何时能够平定这次叛乱?”

  邢峦答道:“白早生并没有什么深谋远虑,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因为司马悦为政暴虐,他才得以乘众怒而作乱。悬觚百姓并不真心支持他,只是迫于淫威,才不得不暂时相从。白早生得梁之援,溺于利欲,必守而不走。但是,如今悬觚水路不通,粮运困难,所以即使有梁军帮助守城,白早生也很难坚持长久。王师逼近之日。悬觚百姓一定会幡然归顺。如此看来,不出今年,悬觚的叛乱就会平定。”

  听邢峦如此说,元恪非常高兴。于是,邢峦率军先行,中山王元英率大军随后出发。

  邢峦率精兵八百人,倍道兼行,五天后便到了悬觚附近的鲍口。丙子(二十六日)这一天,白早生派其大将胡孝智率军七千人前来迎敌,被邢峦杀得大败,邢峦乘胜兵临悬觚城下。白早生亲自率军出城,又被邢峦打败。后继部队到达后,邢峦率军把悬觚包围。

  魏主元恪听到邢峦屡奏捷报,便命中山王元英迅速奔赴义阳。元英到达悬觚后,与邢峦合兵一处,加强了对悬觚的攻势。

  十二月,粱将齐苟儿等开门出降,白早生及其党羽数十人都被魏军斩首。元英率军奔赴义阳。

 

  元英到达义阳后,决定进兵攻取三关(武阳关、平靖关、黄岘关,在今河南信阳附近豫、鄂边界上)。他认为,三关如同左右手一样,若攻取其中一关,另外两关将不攻自破;攻难不如攻易,三关之中东关(武阳关)比较容易攻打,所以应该首先进攻东关。为防止粱军合并兵力,他派长史李华牵制西关(平靖关)的梁军,以分其兵势,自己亲自率领主力进攻东关。

  魏军包围武阳关后,梁武帝派遣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率军救援。元英并不把这几千援军放在眼里,故意纵其入城,然后指挥士兵猛烈攻打。六天后,武阳关被魏军攻陷,彭瓮生、徐元季与守将马广及守军七千余人全被俘虏。接着,魏军又进攻黄岘、平靖二关,梁军守将李元履、马仙琕皆弃城逃走。

  钟离大战后,韦睿因功被任命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三关失守后,梁武帝命他前去救援马仙琕。韦睿到达安陆后,便加紧整修武备。“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说他这样做是示弱于敌。韦睿道:“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恃勇力。”

  北魏中山王元英夺取三关后,踌躇满志,紧追马仙琕不舍,想一雪当年钟离之耻。但他对韦睿又颇为忌惮,听说韦睿带兵前来,便不敢继续进兵。

  白早生据悬觚叛魏时,曾俘获北魏中书舍人董绍,将其押送到建康。魏军重新占领悬觚后,魏主元恪命将俘获的梁将齐苟儿送往建康,以换回董绍。

  董绍到建康后,领军将军吕僧珍与他交谈,对他的才华很赞赏,便把他推荐给梁武帝。恰好北魏要求交换战俘的消息传到建康。于是,梁武帝决定召见董绍。在召见时,梁武帝对董绍说:“几年来,梁魏战争接连不断,双方都没有捡到什么便宜,老百姓却受到很大损失。作为国君,应该多为老百姓着想。所以,我不想再把战争进行下去了,想与魏朝和平相处。你回去以后,请把我这个意思转达给魏主,魏主如果愿意和我大梁通好,请把汉中还给我们,我朝也把宿豫还给你们。”

  董绍回到洛阳后,将梁武帝的意见转达给魏主元恪。然而,元恪并没有接受梁武帝的和平建议,双方仍处于战争状态。

  天监十年(511年)三月,琅琊人王万寿杀太守刘晰,据朐山(今江苏连云港西南)降魏。北魏徐州刺史卢昶派部将张天惠、傅文骥等相继奔赴朐山。梁青、冀二州刺史张稷派兵拒敌,为魏军所败。四月,梁武帝派振远将军马仙琕率众进攻朐山,北魏派安南将军萧宝寅、平东将军赵遐率军支援朐山,受卢昶节度。粱、魏大战又在朐山一带展开。

  粱军主将马仙琕多年守边,甚得军心。他能与士卒共甘苦,饮食衣服都与普通士卒相同,打仗时也与士卒一起冲锋陷阵,所以攻战多捷,士卒亦乐为之用。而魏军主将卢昶却是一个儒生,军旅非其所长。两军相持数月,魏军屡战皆败。加上粮草运输困难,魏军渐渐支持不住了。十一月,朐山城中粮樵惧竭,守将傅文骥降粱。十二月,卢昶引军先逃,诸军相继崩溃。时值大雪,魏军衣服单薄,士卒冻死者无数。马仙琕乘胜追击,大破魏军。二百里间,魏军僵尸相望于道,几乎全军覆没。梁军收其粮畜器械,不可胜数。

 

 

  地处梁魏边境的寿阳,是通往北方的门户,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得到寿阳,方圆五十二城皆可唾手而得。而且寿阳人稠地饶,富甲天下,素有粮仓之称。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时,昏庸腐败,朝纲失纪。寿阳守将裴叔业起兵失败,叛降北魏。从此,寿阳及其附近地区便列入北魏版图。

  梁武帝即位后,早有攻占寿阳、恢复失地之念。怎奈北魏寿阳守将李崇却是个难得的良将。他官拜扬州刺史,镇守寿阳这一突入淮河南岸的军事重镇已经多年。他素有韬略,深得军心,多次打败梁朝的军事进攻,人称“卧虎”。梁武帝曾设反间计,妄图离间他与魏主元恪的君臣关系。无奈魏主元恪素知李崇忠笃,对他委信不疑。梁武帝又授李崇高官厚禄加以利诱,李崇亦不为所动。正在穷促无计之时,一封奏折引起了梁武帝的注意。

  这封奏折是将军王足写的。王足原是北魏的一员大将。曾屡立战功,后因愤魏主赏赐不公,叛降南梁。梁武帝见他颇有韬略,甚为礼遇。王足感梁武帝知遇之恩,颇思报效。此时见梁武帝为寿阳之事愁眉不展,便上了这封奏折。他在奏折中说:“寿阳乃魏之屏障,关系周围五十二城之安危。得到寿阳,王师便可长驱直入。直捣魏都洛阳。然而,寿阳城高池深,守备精良,攻取甚难。微臣以为,攻取寿阳当用水攻之计,而寿阳下游八十里的钟离便是施计之地。此地南有浮山,北有巉石山,夹淮河两岸。且水流疏缓,颇利筑堰。陛下欲得寿阳,只要在浮山和巉石山之间筑起长堰,拦住淮水,待其水位增高,便可倒灌寿阳。到那时寿阳纵有千军万马,也尽成鱼鳖腹中之物,寿阳岂非唾手可得?北方有童谣曰:‘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沱为激沟,并灌巨野泽’,便是说的此事。”

  梁武帝看罢奏折,脸上忧虑顿消,连称妙计。次日,便派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前往钟离观察地形。

 不料,二人带回的消息却很不妙。他们认为,淮河的河床尽是泥沙,飘忽不定,水堰基础必不能稳固。当雨季水涨之时,水堰必不堪重负,以致崩毁。因此,王足之计虽设想奇妙,却愚不可行。

  但是,梁武帝收复寿阳心切,根本听不进这些逆耳之言。

 

  天监十三年(514年)十月,梁武帝发布诏书,命令修筑浮山堰。徐州、扬州居民,每二十户抽取壮丁五人,充作民夫,且自备工具,自筹衣粮。又命太子右卫率康绚为都督淮上诸军事,总督筑堰。

  诏书颁到徐、扬二州,各地一片慌乱。百姓虽心中不愿,却不敢违抗圣旨,只得放下手中活计,肩镐挑担,背米裹衣,前往钟离报到。一路上,妻送郎,母送子,哭哭啼啼,难分难离。

  约半个月后,各地聚集钟离的民夫达十余万人,加上康绚所统兵丁,总计达二十余万人。

  一切安排停当,康绚审定地势,决定从淮河两岸,分别修筑堤堰,然后向中流合龙。为了不使投下的泥土被河水冲走,康绚下令民夫到沿河各地砍取杨柳枝条,编成大筲(一种网状工具),以便盛土。

  康绚一声令下。民夫、兵丁四处奔走。所到之处,不管是人家的房前屋后,还是坟茔墓地,凡是有杨柳树的地方,不分青红皂白,见树便砍。一时间,村村落落,刀砍斧锯声,此起彼伏;哭喊嚷叫声,接连不断。闹得沿淮州县鸡犬不宁,怨声载道。道路上,扛着大树的兵丁、民夫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康绚一面命令编造大筲,一面令人在河边架起高出水面、离岸数丈远的木架。大筲编成以后,便命民夫担土装满,锁住筲口,用绳索捆牢。然后,将一只只大筲拉上木架,推入水中。如此数次之后,便命人运石填筑。工程夜以继日,一刻也不敢中断。

 连续半年以后,堰已成型,水势渐缓。时值四月天气,康绚欲抢在汛期来临之前,将堰筑成。因此,越发不敢怠慢。强令民夫、兵丁昼夜不停,拼力填筑。四月底,浮山堰即将筑成。康绚不胜欢喜,便密传军令,准备乘水势攻取寿阳,以成不世之功。民夫们也个个手舞足蹈,盼望堰成之后重返家园。

  不料,天公偏不作美。几日来连降大雨,淮水猛涨。一天夜里,忽然一声巨响,犹如天塌地陷,海啸山崩,民夫、兵丁们在睡梦中吓得肝胆俱裂,不知所措。直到天亮时,人们赶到河边,只见白水茫茫一片,筑成的堤堰早已无影无踪。民夫、兵丁们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过后,才一齐扑到在地上放声痛哭。这哭声犹如闷雷在空中滚过。

 

 

  消息传到建康,人们议论纷纷,有人再次提出停止修筑浮山堰,但梁武帝执意不从。

 这时,王足又向梁武帝进言道:“浮山堰溃决以后,微臣曾前往淮水两岸勘查。据父老所言,江、淮多蛟,能乘风雨决坏崖岸。此次决堰,便是蛟龙作祟所至。近闻,蛟龙最畏惧生铁。所以,我们应该广收天下之铁,熔后注入竹中,凝成铁柱立于河中,以此为筋,填土筑堰,不仅坚固且使蛟龙望而生畏,浮山堰必成无疑。”

 梁武帝听罢,连连点头说:“此计甚好,但愿二筑浮山堰,不会重蹈覆辙。”

  于是,梁武帝发布诏书,命兵士分赴各地,收集生铁。同时,依旧令康绚总督筑堰之事。

  圣旨所到之处,官府不敢怠慢,限定每户如数交纳。完不成定额者,兵丁不分青红皂白,见到铁锅、铁铧等拿了就走。不消几日,收到的生铁便堆积如山。康绚又派人去山中砍来数百棵大竹,将其节节穿通。同时,又在淮河岸边的空地上,建起熔铁炉。一切准备停当以后,康绚一面派人将空腹的大竹钉入水中,一面开炉熔化生铁。然后,将铁水注入竹中。铁水凝固后,便成为一根根铁柱立于水中。再依照前例,用杨柳枝条编成大筲,盛上泥土,拉上木架推入水中。待水势渐缓时,又命士兵、民夫从各处担来泥土,碎石填筑。

此次筑堰,工程浩大,所用生铁达数千万斤,淮水两岸百里之内树木几乎砍伐干净。服役的民夫、兵丁更是终日劳作,苦不堪言。这年夏天,淮水两岸瘟疫蔓延,兵丁、民夫死亡无数。到了冬天,天又奇寒,淮水、泗水皆为冰封。服役的兵丁、民夫,衣衫褴褛,难以御寒,竟冻死数万人。一时间,僵尸遍地,狼藉不堪,令人惨不忍睹。

  此次筑堰,从天监十四年(515年)四月开始,到天监十五年(516年)四月完工,历时一年零一个月,终于完成。浮山堰南起浮山,北抵巉石山,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水下深度十九丈五尺。此堰巍然屹立在淮水之上,煞是壮观。

  浮山堰筑成之后,确实在军事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康绚曾引淮水灌寿阳,将城墙冲坏,洪水泛滥数百里,迫使北魏在寿阳城外的八公山另筑新城。

 

   最初,北魏朝廷对浮山堰的修筑十分恐慌,曾计划派任城王元澄率十万大军袭击浮山堰。但尚书仆射李平劝阻了这一行动。他了解淮水地貌,认为浮山堰一定承受不住大水的压力,大水一来浮山堰便会自行崩溃,因此不必出兵攻堰。从这以后,北魏对浮山堰便不十分在意,甚至连寿阳居民也没有疏散。倒是梁武帝却忙碌起来,命令在寿阳附近的山头安置灾民收容所,准备在寿阳陆沉时收容逃出来的灾民。

  天监十五年(516年)九月,亦即浮山堰完成后的五个月,淮、泗之间连降暴雨,淮河水位暴涨。一天夜里,忽然间天崩地裂般一声巨响,声震百里之外。数十丈高的浮山堰,顷刻之间便被洪水冲得坍塌崩裂。洪水像千万只冲破牢笼的猛兽,发出摄人心魄的尖啸声,铺天盖地、风驰电掣般地席卷着一切,向着东方一泻千里,锐不可当……

  一夜之间,广袤的沃野平原,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沿淮河下游两岸村落的十余万人口,包括粱军将士和睡梦中的黎民百姓,全被洪水卷走,葬身东海。

消息传到建康时,梁武帝正在蒲团上打坐念佛。他挥手斥退左右,微闭的双眼里,流下一滴滴泪水。

  这一夜,他又失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 | 武佩河:《泊岗引河壮歌》之一
隋炀帝:修一条运河,让我化作江南的琼花
浮山堰
敕勒悲歌 第11集 巨堰浮山
这位皇帝累死十几万军民做工程,结果淹死自己子民数十万
水旱灾竟是战争利器,南北朝专门用灾害打仗,梁武帝没用好被反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