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守敬力促中国史上罕见大观测 最远达北极圈内(3)

科研成果

14位天文学家27个观测点定《授时历》

郭守敬从800多年前祖冲之所做的冬至时刻观测开始,选取历史上比较可靠的六次冬至时刻的测定,由此定出了一个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花费的时间)数值为365.2425日。

此数值与南宋杨忠辅的《统天历》(制成于1199年)中的数值相同,是祖冲之以来最精密的数值。

郭守敬进一步证实了回归年长度逐渐缩小的规律,定为每百年往后减少万分之一日。此数虽较现代天文学家测定的数值要大,但却优于前辈杨忠辅。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注: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了重要的天文观测。在其中的6个地点,特别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这些观测的结果都为编制全国适用的历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这次天文观测的规模之大,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少见。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人的集体努力,到至元十七年(1280年)春天,一部新的历法宣告完成。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授时历”。12月19日,朝廷正式颁发了根据《授时历》推算出来的下一年的日历。

从元代到清初的360多年中所用的历法实际上都是《授时历》。《授时历》计算精度非常高,它的回归年长度365.2425日,和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一样,但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年。

另外,《授时历》在计算方法上也有很大创新,如为了对太阳、月亮的不均匀运动进行改正,创造了三次差内插法;为了进行黄道和赤道宿度之间的转化及太阳视赤纬的转化,创立了类似球面三角法的数学方法——割圆法。

在新历颁行后不久,主要骨干有的去世,有的辞归,惟独剩下郭守敬继续工作,一人整理了《授时历》全部文稿。因此,后人把《授时历》的成就都归于郭守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守敬力促中国史上罕见大观测 最远达北极圈内
我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与《授时历》(图)
授时历
大元王朝:郭守敬与《授时历》
《万年历》是郭守敬在《授时历》以外编制的另一部历法。
《授时历》中的数学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