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历首辅张居正(1)
审时度势,隐忍智谋 


  《万历首辅张居正》,改编自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原著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投资方特意请熊召政担任编剧,也是为了最大可能地保留原著厚重的历史感。 


  电视剧播出之后,很多人都被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深深吸引。但也有的观众反映,剧中将张居正塑造得过于完美。对此,熊召政坦言,改编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其中既有投资方出于市场的考虑,也有主创人员的艺术偏好,更有电视审查中的清规戒律。 


  在熊召政的眼中,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取得的成就,史有定论且有目共睹。但取得这个成就,绝不可能仅凭道德的力量。史家多“清流倾向”,欣赏所谓的“道德超人”。事实上,推动历史前进的,绝非那些不肯“与狼共舞”的清流,而恰恰是像张居正这样审时度势、追求事功的政治家。 


  张居正嘉靖四年(1525)生于湖北江陵,他的祖父张镇是皇室宗亲辽王家的侍卫。他的父亲张文明,虽颇有文采,却时运不济,七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直到自己的儿子成了翰林,他还是个不第的秀才。 


  在那样的年代,要想改变家族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科举入仕。好在张居正从小就是个神童,13岁考中秀才,16岁中了举人。就在中举的大喜日子,对他因妒生恨的辽王之子朱宪,以祝贺为名请张镇喝酒,活活将老人灌死。功名未就,祖父新亡,才子的心高气傲和身份的低贱,给张居正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由此造成的巨大反差和冲击,影响了他的一生。 


  张居正做官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以优异的成绩中了二甲进士,被选为庶吉士送入翰林院。两年后,他被授以翰林院编修,撰写了《论时政疏》,首次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却石沉大海。那时的朝廷,皇帝不理朝政,内阁强人迭起,党同伐异,年轻人空有凌云壮志,又能何为? 


  嘉靖三十三年(1554),眼看朝政越来越受到严嵩的败坏,张居正“以病谢归”,选择了适时而退。此后的3年里,他在家乡博览群书,考察农民的疾苦,也曾低沉、彷徨,也有愤世和经世的困惑,却在休整和反思后,重新燃起了报效朝廷的热情。 


  回到朝廷的张居正,仍没有得到重用。当时严嵩的擅权越来越肆无忌惮,徐阶依然默不作声,张居正则一如既往地少言寡语,虚与委蛇,默默地等待时机。 


  纵观大明王朝的历史,在嘉靖、隆庆年间,内阁大学士们时时处在明争暗斗的状态。短短几年,徐阶攻倒严嵩,高拱推倒徐阶,李春芳被高拱击败,高拱又被政敌轰跑,取得最后胜利的,却是一向低调的张居正,他靠的正是隐忍和智谋。 


  为成伟业,攀援后宦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中,皇权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源泉。而改革、变法要取得成功,势必要取得皇权的支持(虽然有时候皇权并不一定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在某种意义上,变法就是围绕皇权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角逐和权力再分配。 


  隆庆六年(1572),隆庆皇帝久病而亡,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也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当时的万历皇帝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主少国疑,形势不容乐观。身边最亲近的,一个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另一个是大太监冯保。张居正的改革,只有取得这两个人的支持,才有可能推行。 


  从明成祖朱棣时开始,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发展到锦衣卫、东厂、西厂,宦官开始介入权力集团的核心。冯保一直是万历的男保姆,万历小时候闹百日咳,整晚不睡觉,只有骑在冯保的背上,把冯保当马骑,才能安静下来。那时冯保就趴在砖地上绕圈,一夜夜地转,膝盖都磨出了血。因此万历对冯保从小就有依赖之情,甚至从来不喊名字,只喊他“大伴儿”。 


  高拱最后被赶出朝廷,与他自不量力地要废除冯保有直接关系。 


  万历登基后,冯保顺利地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与他的结盟也成为张居正唯一的选择。冯保多才多艺,且贪财好货,为此张居正先后送给他七张价值连城的古琴。 


  比冯保更重要的,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她与张居正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因为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欣赏,几乎是不加掩饰的。而张居正为了得到李太后的支持,也确实费尽了心思。 


  万历即位之初,冯保为取得李氏的宠信,示意朝臣议定,尊隆庆帝的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李氏为慈圣皇太后。按照祖制,只有正宫皇后才可以加尊号,这一提议立即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可张居正却认为,没必要拘泥于此,他力排众议,促成了此事。 


  还有一事可充分显示张居正的智谋。李太后崇佛,隔三岔五地就要烧香拜佛,花销不小。这位出身民间的太后,对钱财又很在意,总觉得钱还是放在自己口袋里舒服。张居正既不能拿国库的钱去讨好她,又不能违背她的意愿。于是,他就做主把皇室“保和殿”的收入拨到太后名下,让太后用来做庙、做桥、印行福经。保和殿是皇室的物品流通机构,收入自负盈亏,有了保和殿的钱,太后花起来方便不说,也不好意思再要钱。 


  最让李太后对张居正另眼相待的,是张居正对年幼的万历皇帝的教导,身为帝师,张居正真是呕心沥血。他特意主持编撰了《帝鉴图说》,把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倒行逆施之祸,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再配以形象的插图,以方便年幼的皇帝学习。其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 


  张居正不仅精心教导,还对皇帝严格要求。万历皇帝读《论语》“色勃如是”时,将“勃”字误读为“背”,张居正马上予以纠正。这一举动,使“皇上悚然而惊,同列皆失色”。万历七年(1579),皇帝因与宦官张鲸游玩时行为不检,遭到李太后训斥,张居正让皇上写下《罪己诏》,昭示百官,让皇上丢尽了颜面。 


  无论是国事的谋划还是对皇帝的教育,李太后对张居正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万历皇帝年满18岁后,张居正多次提出归政于皇上,均遭李太后的拒绝。万历皇帝20岁时曾委婉提出想亲政处理国事,李太后亦明确回复:三十岁前不要提亲政的事,一切听张先生的安排。母亲的这个态度,也增强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反感。 


  历史上对张居正与李太后的关系也多有猜测,地方戏剧中甚至有“黑心宰相坐龙床”的台词。但在编剧熊召政看来,两人的感情仅限于柏拉图式的精神依恋,谁都不会冒偌大的政治风险而越雷池一步。江山社稷显然远重于儿女情长。 


  不管怎样,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支持在此后的十年间几乎没有动摇过,再加上与大太监冯保的结盟,三个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渐渐形成了牢固的权力铁三角,使张居正的改革变法谋得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也使张居正在日后备受鄙夷,被人斥责为攀援后宦,谋取权力。
 

  厉行改革,力挽狂澜 


  在各方面准备就绪后,张居正终于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政治理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居正面面观:他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上)
《万历十五年》——别样的少年天子
大明的权阉 - 身为工具却不自知的冯保
读史札记 | 无妄之灾张居正 (上)
解密:大明首辅高拱迅速失去皇帝欢心
肠子悔青了顾命大臣仅仅干了六天就被一撸到底只因说了九个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