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梁子镇




第三十一集

梁子镇——重规守矩

《记住乡愁》主题曲《乡愁》词:

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你可记得,

土地的芳香;

妈妈,

你可知道,

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

一杯酒,

一朵云,

一生情。

 

梁子镇——重规守矩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70216《记住乡愁》第三季第三十一集)

 



       
每年的九月,梁子湖区的人们,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开湖节。古老的开湖祭湖仪式,渗透着当地渔民对自然的敬畏,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收成的期盼。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位于鄂东南的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这里烟波浩渺,清澈的湖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梁子湖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曾经在湖中大面积出现。

   


   位于湖心的梁子岛,面积仅2.2平方公里,因水运交通发达,明清时期曾是繁华的贸易集镇,居民最多时达万余人。古镇上的人们享受着梁子湖的丰富馈赠,也恪守着古老的传统,保持着这片“武昌鱼故乡”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了让鱼儿能更好地繁衍生息,梁子湖每年禁渔,休湖长达五个月,这是当地世代传下来的规矩。



   记者柴璐:“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时候,就是梁子镇最美的时候。这时候从空中俯瞰它,就像是镶嵌在湖水当中的一颗明珠,而南来北往的这些渔船所划过的水痕,就像是明珠散发的光芒,展现着‘千湖之省’的独特风韵。而我身后的这尊母子雕像,就这样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水乡的人们。同时也在述说着,有关梁子湖由来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梁子湖曾是一片陆地,叫作高唐县。县城里热闹繁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年来了个县官,上任后不守为官之道,欺压百姓,闹得当地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一天,有个道士路过一户姓樊的人家,见樊家母子善良老实,就特意嘱咐说,过几天这高唐县就要沉入湖底,你们如果看到县衙门口的石狮子口里流血,就赶快往山上跑。没过几天,樊家儿子果然看见石狮子口里流出鲜血,赶紧回家告诉母亲。善良的母子俩挨家送信,百姓闻讯都往山上跑去,县官等人则把母子的提醒当作笑话,等百姓们都跑到山上,突然天崩地裂,大雨倾盆,整个高唐县变成了百万亩的湖泊,而山头成为了一座小岛,百姓们为了感谢樊家母子的报信之恩,就把湖取名为“娘子湖”,把湖心小岛称为“娘子岛”,因为当地“娘”和“梁”同音,久而久之,“娘子湖”便被叫成了“梁子湖”,“娘子岛”成为了“梁子岛”,也就是今天的梁子镇。

记者柴璐:“听着梁子湖的传说,吹着湖面的微风,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对这座古镇有一种向往之情,而当你真正地走进镇子,切身地感受到这种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这种公平规矩的商业氛围,我相信你更会有一种好奇,这一切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



   清晨,天还没亮,
68岁的夏国良就开始起床准备干粮,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会早早来到码头与大伙儿会合,准备出湖打鱼。夏家祖上13代都是梁子湖上的渔民。明末清初,夏家的先人由江苏漂流至此,世代以捕鱼为生,人称“苏帮”,夏国良的父亲曾是船帮的帮主。自小在湖里长大的夏国良,对传统的船规帮规了如指掌。

记者柴璐:“这个码头的船都是你们船帮的吗?”梁子镇渔民夏国良:“这都是我们船帮的船。”柴璐:“大概有多少条啊?”夏国良:“有几十条船吧。”夏国良:“对。我们的祖先十多代人都是以这个船为家,到处漂泊。人家把打鱼的人统称为‘鱼花子’,那的确是非常苦的。旧社会的时候,为什么有渔帮呢?因为那个时候,打劫的土匪很多,你假如不组成一个帮的话,往往就会受别人欺负。”



   渔民结帮是为了求得生存,但是在一个帮内,数十条渔船在湖面上围网打鱼,难免出现船只碰撞,渔网纠缠的事情,因此帮与帮之间,船帮内部都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船规和帮规。夏国良:“今天假如有
10条船或者20条船去打鱼,那大家都是要守规矩的。20条船在一起排着,并不是这一天这20条船都是这么定位,都是要互相换动的,由左边向右边换动,慢慢地换动,这叫过边打鱼。”柴璐:“噢,左边的船不断地到右边来,左边的再到右边来。”夏国良:“再慢慢地过。”柴璐:“为什么要这样呢?”夏国良:“打鱼不能老是让那几条船打,互相过边才能打鱼。”柴璐:“噢,大家都打一点儿。”夏国良:“都打一点儿,大家平均一点儿,平均一点儿。”这些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船规帮规,实现了船帮内部的公平,和集体利益最大化,因而世代相传,大家都必须遵守,否则会被赶出船帮。上世纪40年代,夏国良有个远房表哥,因为不守规矩,拦头下网,就吃了苦头。夏国良:“他在前头拦头下网,以帮主为首,大家都共同指责他,你这样搞不行,你这样搞不守规矩,他知道自己有错误了,就杀了几条鱼,搞了一些菜,把帮里面比较有声望的人,请去喝了个小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个道歉。”

上世纪50年代,渔民们陆续搬到了岸上居住,但船上的这些实用有效的规矩,却代代相传,重规守矩的民风延续至今。大伙儿一天劳作下来,收获颇丰。捕获的鱼怎么处置,收入如何分配,渔民们也有一定之规。夏国良:“打大放小,半斤左右的小鱼都把它放了。”柴璐:“半斤以下的放了?这是大家共同的规矩吗?”夏国良:“对。共同的规矩。”在梁子镇流传着很多与渔家生活有关的俗语。比如人们熟知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句话本是贬义,比喻人做事没有恒心,但是对渔民来说,打鱼回来用一定时间修补晾晒渔网,是为了防止渔网腐烂,渔民们这“一动一静”,体现的正是捕鱼之道应该遵循的规则。如今,梁子镇上的渔民们,恪守着这些古老的传统,保持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桨橹声与风浪中守望着生活。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张三夕:“定这些规矩,它可以使每一个个体的渔民、渔户,他们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以使船帮和船帮之间,他们能够和谐共处,也能够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梁子镇湖传说渗透的是,梁子湖人民重情有义的精神,而梁子镇人重规守矩,则是这座古镇商业繁荣的原因。梁子镇自古因水而兴,三国时期的周瑜点将台雄伟矗立,五代时期瓦窑澥遗址显示,此地在
1000年前制陶业十分兴盛,明清时期,梁子镇借助水运交通的便利,成为周边六县的商业中心。



   当时的梁子镇商贾云集,有着“小汉口”之称。清光绪十一年所编的《武昌县志》记载,梁子镇“康熙初始列市廛可二百户,为江夏、兴国、大冶之通衢”。岛上设有粮行、渔行、麻行、丝行、磨坊、什货铺、戏园、当铺等各种铺面
200多家。

记者柴璐:“‘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据说那时候梁子湖的港口里停的,都是南来北往的商船,而古街两旁开店铺的,都是四面八方的商客,成就这一番繁华盛景的,正是梁子镇人世代恪守的商业规则。”

今年93岁的赵凯老人,祖上是在梁子镇上开米店的,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1936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他六弟出生,按照当地习俗,邻里亲朋上门道贺,理应由孩子父亲接待,可人们发现,当天孩子的父亲却不在家,而是跑去大庙“诰斛”去了。柴璐:“噢,就是这个啊?”梁子镇居民赵凯:“这叫作斛,印粮食的斛。这是印粮食的斗,这是印粮食的升,十升为一斗,两斗就为一斛。”柴璐:“这就是升斗斛,就是当年卖米的时候,就用这个卖,是吗?”赵凯:“哎,就用这个量一量。”



   所谓“诰斛”,就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财神关公生辰之日,商家们把自家卖货物的称量工具,拿到大庙前去核准,这是梁子镇祖辈们,为了防止奸商用不标准的斗具卖货而订立的规矩。“诰斛”一年只有一次,所以商家极为重视。执行“诰斛”的,是镇上一个叫“务本堂”的机构。赵凯:“‘务本堂’是一个组织,一般都是地方比较有名的人参加。他们号召大家集中起来,你就非去不可。”柴璐:“非去不可?”赵凯:“非去不可,不去你就不能用,不能用啊!”柴璐:“不能用啦?”赵凯:“没有通过检验就不准用,不能用啊,那不合格啦。”柴璐:“是吗?那就等于这一年的生意没法做了,不能做生意了?”赵凯:“那不行啊!这个地方是这个规矩,是这个规定,你不守这个规定,那就不行啊。”在梁子镇的老人们看来,“诰斛”既是核秤,更是核心,仪式在庙前进行,就是要在神灵的监督下,称量生意人的良心,同时也在暗示后人,只有守住人生之义,才能够真正地保有财富。守护家族兴旺的最好神灵,不在香烟缭绕处,而在心头善良地。旧时的大庙就在赵凯家对面,赵家得子的那一天,贺喜的乡亲出了赵家,果然在长长的队伍中,见到了焦急等待的赵家掌柜。因为“诰斛”一年只有一天,错过了就会影响来年的生意。如果哪家称量容器上没有盖火印,就代表“诰斛”没通过,说明这家店铺做生意不守规矩。名声不好的,商家不仅儿子娶不到媳妇,女儿嫁不出去,在岛上都难以生存。赵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你到别人家去买东西,短斤少两你心里好不好过,就不好过啊,不舒服。那么你对待人家也就不能短斤少两。但是有的人顽固不化,他要搞点儿狡猾,那就怪他自己倒霉,怪他个人倒霉。那别人生意就好,你的生意就差。”古镇上做生意就要讲个好名声,落个好口碑,求得后人福。在这样的名声影响下,梁子镇的商家都养成了重规守矩的习惯,不仅把每年的“诰斛”当作天大的事,而且在平常的经营中自觉守规,对南来北往的客商老少无欺,“秤头翘一翘,顾客笑一笑”,“买一尺,放一寸”,生意人有意把秤放红一点儿,当地人管这叫“带笑脸”。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张三夕:“梁子镇的这些商业规则,有一个从外向内的约束过程。表面上看,它是为了保证商业交易的公平,实际上,时间一长,它就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



   记者柴璐:“这一块是‘永示碑’。”在梁子镇,打鱼有船规帮规,做买卖有岛规商规,家族里还有族规家法,这些规矩不只写在纸上,刻在碑上看看而已,如果有人不守规矩,惩罚非常严厉。上世纪
40年代,梁子镇后山菜地有一口公用的水井,因为菜农浇水大都集中在傍晚时分,为了避免拥挤,并保证天黑前都能浇完菜地,大家就约定了一个挑水的顺序,即以菜地和水井的距离来算,由远及近依次取水。梁子镇居民叶存转:“我们叶氏家族有个叶老五,他混横霸世,拳头大,不准别人挑水,要以他屋里为主,他屋里把菜园浇光了,其他老百姓就没有水挑了。”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厌恶霸道的叶老五,有一天,叶老五不让邻居取井水,还与乡邻大打出手,事情最后闹到叶家族长那儿,在叶家祠堂,族长根据家规,当众宣布把做恶事,有辱家族名声的叶老五赶出家门。叶老五从此在镇上难以抬头做人,后来只好搬到岛外谋生去了。

记者柴璐:“战火和自然灾难,使得梁子岛这个曾经的商贸重镇,一度失去它的喧嚣和热闹,但是商品经济及旅游的发展,又再度让人们慢慢地找回他们的繁荣。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发现,即便是进入到了现代化的经济,即便是电子秤已经代替了升斗斛,但是梁子岛人重规守矩的传统却仍然一如从前。”



   夏开胜是梁子镇上一家螃蟹经营户,十年前的一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当时有一个客户在他店里要买
300多斤螃蟹,客户一直讲价,从30块钱一斤讲到20块,既不想丢了这笔大生意,又不想亏本的他,在秤上做了手脚。梁子镇居民夏开胜:“当时我家里没有那么多螃蟹,没办法,我把整个市场的(商户找来),我说你愿不愿意卖,愿意卖就把螃蟹拿到我这里来称,称了自己结账,我不管,价格说好了,我说的是30多块钱一斤,他最后还到20块钱一斤,卖给他我是20块,你20块结账,秤就是一个秤,为什么呢?就短斤少两,就少他的秤。”让夏开胜没想到的是,买主拿走螃蟹后回家一称,发现分量不足,马上就找了回来,夏开胜心里十分忐忑,他耐心跟客户解释,说明自己是因为价格太低,实在卖不起,才短了称,并且主动让步,给买家补足了斤两。经历这次风波,夏开胜就一直琢磨着怎么杜绝这种纠纷。为此,他找到岛上旅游协会会长张正生。梁子镇旅游协会会长张正生:“讲斤数卖就有问题,里头有杀价,互相杀价,短斤少两的,顾客反映很大,对我们岛区的形象也不好。”
   


   后来,经过岛上的商家们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商,大家一致提出了螃蟹论只卖的想法。梁子镇居民夏开胜:“最起码少一些烦恼,卖出去放心,我卖得放心,你买得放心,不扯皮,很简单的,你买十只螃蟹,我不会给你九只,甚至有时候,老板,我买了百把只螃蟹,你能不能送我几只,我说行,买十只送你一只,或者送你两只,无所谓。”买卖螃蟹的生意一直存在争议,水分流失,捆绑螃蟹的绳子有重有轻,顾客讲价等环节都容易出现纠纷,规定螃蟹论只买卖后,商家们按螃蟹个头大小和重量明码标价,把一样品质,一样大小的螃蟹放在一起,这样顾客买得舒心,商家也卖得放心,从此,梁子岛上的经营秩序越来越规范。

螃蟹从论斤到论只买卖的转变,让梁子镇上的人们意识到了,在现代社会讲规矩的重要性,他们把这种传统的智慧,越来越多地用在了古镇的旅游开发上。



   张德火原是镇上渔业队的队长,后来也上岸经营起了一家酒店,几年前,邻里因为相互拉客,纠纷不断,这让张德火很是不安。梁子镇居民张德火:“我们原来这地方扯皮嘛,生意又做不好,又伤了和气,对客也不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琢磨,张德火突然想到了船上捕鱼的规矩,
找了一个空闲的时间,他约了邻里几个商家,一起喝茶讨论了起来。张德火:“对梁子的形象也不蛮好,就像我们原来在湖里作业都有规矩,一个大帮排着,前面有鱼的位置都想去打,是不是的,那是有规矩的,比如30条船这样排着的,一下网过两条船到这边来,一下网过两条船,再下面两条船过这边来,那是有规矩的,没有规矩不光打架了。”湖上有船规帮规,几十条船可以从容打鱼,亲如一家,岸上有岛规商规,梁子镇才有井然的秩序和商业的繁荣,为了解决拉客乱象,张德火根据打鱼的船规,提出了一个设想,左右两边以门柱为界,街心以花坛为界,到自家门前范围才能跟客人打招呼,不能越界招揽生意。

张德火:“这个柱子这边都是我的。”柴璐:“这个前后左右都会有客人来。”张德火:“这边来了,那边来了,都来了,这样不好嘛,后来我就想了一个规矩,客人从这边走的话就我们家拉,客人从那边走的话就那边拉。”柴璐:“就以这个花坛为界,中间这个花坛为界,只在这个范围内您招呼我。”张德火:“招呼你,招呼人家客人,老板,就在我这吃啊,他就不理我了,往前走了,往前走他就打招呼了。”柴璐:“但是,我在您这个地界的时候,他就是看见我了,也不能打招呼。”张德火:“不能招呼的,不过这个地方他不打招呼的。”柴璐:“为什么你觉得他们会愿意接受呢?”张德火:“因为这样不扯皮,都好嘛,公平竞争嘛。”

渔民们从湖上住到了岸上,而重规守矩的传统却一直在延续。古老的船规船帮,在现代商业经营中依然发挥着作用,自此,几百米的餐饮酒店一条街,再也没有出现过商户越界揽客,相互争吵的事,游客也因此可以放心选择,品尝湖鲜美味了。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张三夕:“正是梁子镇的人秉承着重规守矩的这样一种传统,所以他们习惯于用规则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在这样一种传统下,他们很好地守护着一方的文明和和谐。”
   



   如今的梁子镇依旧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重规守矩的传统在这里延续,在这里传承发展。这些规矩既体现在他们生活智慧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商户和游客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中。岁月更迭,时代变幻,重规守矩的传统,成为古镇人家永久的精神财富。

 

片尾曲《飘满月光的河流》(《记住乡愁》第三季第31-35集)

在我梦中有一条河

日日夜夜在唱歌

唱尽变迁

流经起落

它在心里闪烁

故乡是那条飘满月光的河流

我常在思念里游

在任何时候

都向我招手

永远站在家门口

故乡是那条飘满月光的河流

悄悄打湿衣袖

我眼里的沙

都统统被它冲走

那最幸福的暖流

每一条河

都有乡愁

轻轻喝一口就暖上心头

天涯海角

陪我游走

那是断不了的源头

以心相印

记住乡愁

它在我生命长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子湖涂镇茭头
【洞庭作家】万辉华 以小人物的命运来书写一条大湖的变迁
柴璐好美丽
柴璐(转载)
引用 柴璐
刘建初 :乌梁素海遇险记1 (今天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