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学科传统与创新”专题论坛速报




2017915日,全国“学科传统与创新”专题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如期举行。当天上午,承办方之一的中北大学在瑾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热情而简短的开幕式。刘有智校长代表中北大学致开幕辞,对中北大学的建校历史、办学特色和办校理念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山西省教育厅孙世新副厅长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山西省的教育情况以及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随后,人民音乐出版社赵易山副总编辑代表主办方之一人民音乐出版社致辞,介绍了人民音乐出版社近年来在办刊方面的构想与举措,回顾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家专业音乐出版社与中国音乐学学科共同成长的历程。《音乐研究》主编赵塔里木代表《音乐研究》编辑部致辞,详细介绍了编辑部近几年组织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力和本次论坛的举办宗旨、目的及意义。



 

本次论坛议程依据学科的不同涉猎和角度共分为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均设有主持人、宣讲人和评议人。第一时段的主要论域是宏观的学科观念与内涵阐释,以及富有新意的中国音乐学学术史研究。第二时段侧重于学科的融合创新发展以及观念的再认识。第三时段是对实践学科的理论创新和两者结合的现状及积极探索。

 

第一时段的发言是:《谈“学科”与“专业》(樊祖荫);《中国音乐学:一个不断填充新意的学科》(张振涛);《音乐学学科建设三题议》(孙国忠);《宏观学术背景的观照与音乐学理论的学科建设(》郭树群);《试论中国音乐学研究观念的变迁与影响》(郭威);《对音乐学科边界问题的些许认识》(陈荃有)。由方建军主持,王次炤评议。其中,樊祖荫教授提出了学科与专业混为一谈和分界过于清晰而导致的弊端;张振涛研究员阐述了影视人类学为民族音乐学田野作业带来新的手段,及如何成为解决一手资料采集难题的新路径;孙国忠教授从视野与姿态、研究与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对西方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思考;郭树群教授从对当代学术界宏观学术背景的认知、新轴心时代向传统学习什么——对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个命题认知等方面展开对于传统的回溯;郭威副研究员的发言包括关于“中国音乐学史及其体系研究”的一点想法、中国音乐学研究观念的发展轨迹、中国音乐学研究观念的三个“传统”等方面;陈荃有教授提出了音乐学科及其构成是一个相对的形态、学科有其自身构成要件及其边界、对学科边界的固守是柄“双刃剑”、学术研究的中心问题是面向“对象”的相关论述。

 

第二时段的发言是:《对传统音乐内涵与边界的思考》(项阳);《走向多学科融合的音乐考古学》(方建军);《中国音乐史学的观念问题》(任方冰);《西方新音乐学背景下的音乐美学研究》(王次炤);《西方音乐史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和反思》(刘小龙)。由贾达群主持,张振涛评议。项阳研究员论述了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区别,也提出对传统分类法的质疑,尝试宏观地将其分为仪式音乐与非仪式音乐;方建军教授从考古学名称、定义、研究时限、研究方法等概念入手,去发现新学科的生长点;任方冰副研究员重点阐述了历史与史学研究派别、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观念分期、1980年之后的多元文化时期、中国音乐史学观念的未来向度等学术史领域的思考;王次炤教授介绍了新音乐学对于现代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理念所带来的影响和变迁,以及具有重要学科意义的文献成果。刘小龙副教授从贝多芬的手稿研究入手,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领域、西方音乐史研究传统的价值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第三时段的发言是:《音乐分析是音乐理论教学中学科转型和创新的标志——兼谈音乐学院作曲教学的若干问题》(贾达群);《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课程概述》(向民);《从文字符号到语义抽象:对读图时代的反思》(张伯瑜);《再议音乐评论的基本属性》(张萌)。由项阳主持,樊祖荫评议。

贾达群教授阐释了音乐分析的概念、音乐分析与作品分析的区别以及作品生产过程的意义呈现等学科理论定位与内涵问题。向民教授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理论课程设置,强调了分析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教学设置中课程细分如何实施。张伯瑜教授对大数据时代的图像化趋势所带来的学术利弊进行了相应的评述和分析。张萌副主编从文化决策层面、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操作层面结合目前评论界现状对音乐评论的基本属性进行重新了总结归纳。

 

山西省的王亮、景蔚岗等学者作为地方代表进行了体现地方学术研究特色的简短发言。

 

在中北大学艺术学院王燕平院长的主持下,赵塔里木主编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他说,本次论坛紧扣了“传统与创新“这一主题,同时在主题的内部有所扩展,所涉及的领域兼顾中西方史学研究及目前各主要音乐学学科。本次论坛从学科边界、学科方法融合、学科的学术史问题等方面的阐述呼应了论坛的主旨,体现了与会专家学者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强烈的问题意识,现实环境下的音乐学科内容纵横交错,不断引发新思考和新课题,这种具有反思性的学术研究在转型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材料的真实性、时间的真实性以及合理的分析,为未来音乐学发展指明去向和梳理来路,以推动学术的不断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秦: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音乐形态学分析、音乐学分析与民族音乐学分析(一)
中国音乐批评需要批判性文化反思精神
音乐学者还是音乐记者——民族音乐学调查研究范式评述
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现状反思
项阳: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