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曾两次挽救汉朝基业的顾命大臣,死后全家竟惨遭灭门

    导读:宋人王十朋有诗云:“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身居高位几十载,身侍武帝,昭帝,宣帝,废黜过一任皇帝,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命于危难之际,辅佐幼主,全力推行轮台诏书。昭宣中兴,功不可没。然而,功高震主,终至家族覆灭。

    “去病没能早知道是您的儿子啊!”,十几岁的霍光望着眼前跪在自己父亲面前威仪棣棣的大将军,有些恍惚,一时间无法相信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还有些青涩稚嫩的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从遇见这位将军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霍光的父亲霍仲孺,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吏,有一次被派到平阳侯曹寿家当差,不知道他此次出差工作完成得好不好,但我敢肯定这工作一定很清闲,因为他竟然在工作之余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本来这段露水情缘对于他们的私生子霍去病而言应该是一个悲剧,但是生活啊总是比电视剧要精彩,万万没想到,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因为平阳公主推荐入宫,竟然得到汉武帝刘彻的宠爱加封夫人(嫔妃位号,仅次于皇后),后来又因为生下皇子刘据,母凭子贵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而被汉武帝另眼相看,身份高贵。霍去病18岁就在刘彻身边做近臣,后来随卫青攻打匈奴,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以800骑兵斩杀匈奴2028人初立战功,封冠军侯。三年后,又封骠骑将军。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霍仲孺在平阳侯府的工作超额完成之后,回家自己娶了个老婆生下了霍光。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下去,没想到得知自己身世的霍去病竟然亲临寒舍相认,为了孝顺父亲,霍将军买了很多田宅、奴婢送给霍仲孺,难怪这位父亲反而给儿子跪下,还反复念着:“此天力也!”是啊,猝不及防就从天上掉下来个大馅儿饼,还是纯肉的,霍老被砸的晕晕乎乎的,只是乐不可支。当然,幸运儿不止他一个,霍去病此行还把弟弟霍光带在身边一路到了长安,并保举霍光做了郎官,后来逐渐升到了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更是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恃左右”,红极一时。一个平头百姓,一个十几岁的愣头青,没有经历过地方的磨练直接就进了中央,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霍光之所以能成为霍光,军功章真的要分哥哥霍去病一半。

    不过,我还是更为霍仲孺感慨万千,一个平阳小吏,史书中的记载也不过寥寥几笔,但是生的两个儿子都是影响西汉甚至中国历史格局的重要人物。三国时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看了霍仲孺的儿子才知道“生子当学霍仲孺”啊。

    都说伴君如伴虎,但是霍光在汉武帝身边侍奉,出入宫禁二十多年,愣是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深得汉武帝的亲近和信任,可见霍光不仅自身工作能力强,而且也有着过硬的政治手腕。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被江充陷害,发生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巫蛊之祸”,父子相残,太子自缢,刘据的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此时汉武帝年迈,琢磨着得选个继承人呀,要不日子久了可就生乱了。但是当时的情况是,长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缢,卒。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卒。六个儿子被他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俩,可以继承皇位的只有四人: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赵氏之子刘弗陵。

    而刘旦不知道是情商太低,还是对自己在父亲心中的位置过于自信,在刘据尸骨未寒之时,居然脑残的上书当时正后悔不已的汉武帝,说自愿回到都城长安进皇宫担任保卫,希望得以立为太子。汉武帝暴跳如雷,立即在北阙杀死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封国三县。刘旦没戏了。

    刘髆是汉武帝与宠妃李夫人所生,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他也没聪明到哪里去,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是儿女亲家,征和三年(前90年),二人一起策划谋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刘髆没戏了。

    难道汉武帝的儿子都这么急功近利么,也不尽然,刘胥就对皇位没什么兴趣,但是刘胥对败家倒是很有兴趣,他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没有法度,总结起来三个字,不靠谱。不过他也有优点,比如力气大。他力能扛鼎,经常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不过,这个怎么总让人联想起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呢,估计汉武帝也不想重蹈覆辙。好吧,刘胥也没戏了。

    汉武帝看来看去,还是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最顺眼了。刘弗陵是汉武帝最为年幼的儿子,是武帝和他的宠妃钩弋夫人赵婕妤的儿子,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而且智商高,很像他少年的时候,所以就特别的宠爱刘弗陵。而且,据说赵氏怀胎十四月才生下了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当然比哪吒还是差一些。虽然这个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古人就是喜欢这些所谓的吉兆,估计加分不少。

    打定主意后,汉武帝趁着在甘泉宫修养时,命内廷画工描绘了一张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图画,并赐给奉车都尉霍光,暗示他要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于是左右群臣就对汉武帝想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心知肚明了。汉武帝虽然有心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是又想起吕后的案例,担心因为帝幼母少,女主垂帘祸害国家。不行,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几天之后,汉武帝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突然对赵氏大发雷霆,赵氏摘下发簪、耳环,叩头请罪,他仍然不依不饶,真是我发起疯来连我自己都怕。汉武帝命人即刻将赵氏拉走,送到宫廷的监狱中,赵氏楚楚可怜的回头望着这个曾经把自己捧在手心里的男人,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汉武帝看着哭成泪人的赵氏,非但没有安慰,反而瞪着眼睛说:“你瞅啥!快走,你活不成了!”不久,赵氏死于云阳宫。当天暴风刮起满天灰尘,仿佛在为这个可怜的女子默哀,老百姓也都感叹哀伤。历史,就像暗涌的洪流,奔腾不止,泥沙俱下,有多少女子在这洪流中,被挟裹着,卷带着,沉沦。但是,历史的滚滚车轮却从未因此而有丝毫的停顿,后元二年(前87年)春天,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刘弗陵。四天后,汉武帝去世,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不愧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一个“壹”字,妙不可言。

    对于美好的人和物,大多数人都讨厌不起来,太史公也是如此,他对于霍光外貌的描写毫不吝笔墨,让我们透过一行行铅字仿佛看到了那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光为人沈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这样看来霍光的个头1米75左右,虽然以今天的审美是矮了点,但是在古代也算是男神身高了吧,再说身高不够颜值来凑,这霍将军话不多,气度从容,生的皮肤白皙,两眉疏淡,目光深邃,胡须很美,活脱脱一个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啊!



    要想在在皇帝混的身边如鱼得水,光有颜值和能力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分寸,历史上有太多人一旦得道便忘乎所以最终又归于贫贱甚至不得善终。而霍光,为人沉着稳重,思虑周密,行动谨慎,他每一次入皇宫下殿出门,站立和行走都有固定的位置,守卫宫殿的郎仆出于好奇默默的记住了他的位置,加以比较查看,竟然每一次都不差毫厘,霍光就像是一台行走的精密仪器,永远都有最佳的解答方式,让人可敬又可畏。

    刚刚辅佐幼主,权力几乎集于霍光一人之手,这个局面非常的微妙,全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霍光,想了解他的为人和作风。有一次皇宫里闹鬼,都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皇宫里的人一向最怕闹鬼怪,不知道是不是手上沾的鲜血太多了。闹鬼这事要是放到现在,咱们大可以侃侃而谈,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曰过的话,破除封建迷信,但是在古代这可了不得,因为古代人总是把不祥的事情和江山啊社稷啊联系在一起,揣测是不是权臣作乱啊,皇帝无道啊等等,久而久之就会传出不利于统治的谣言。霍光坐不住了,找到了掌管符玺的符玺郎,让他把符玺交给自己,但是郎官不但没有交出符玺,反而抓住一把剑以死相逼道:“臣的头您可以拿去,但是符玺不能给您”。遭到如此冷遇的霍光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第二天下诏书表示自己对符玺郎坚持原则大为赞赏,把这个符玺郎的俸禄增加了两个等级,如此高风亮节的诏书一下,全天下的百姓没有不赞扬拥护霍光的,朝廷也更加安稳。

    饱暖思淫欲,天下安稳就有些人的心思便活了。霍光和左将军上官桀本是儿女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的妻子,她有一个女儿人称上官氏,年龄和汉昭帝相当,一心想往上爬的上官(上官氏的爷爷)和上官安(上官氏的父亲)决定将她送入皇宫,把汉昭帝刘弗陵变成自己人,但是此事却遭到了霍光的反对。上官桀却没有因此作罢,而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找到了另外一个人,此人既不是权臣也不是皇亲国戚,而是一个身份十分微妙的人,名叫丁外人,这个人也的确是个外人,他是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的情夫。

    长姐如母,作为唯一还活着的公主,鄂邑长公主常年在宫里照顾刘弗陵,这个弟弟一向很听她的话,而长公主则是对自己的情人丁外人言听计从,只要丁外人这一环打通了,一切就顺水推舟了。于是,上官桀父子和丁外人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做了一笔交易:丁外人负责帮上官氏成为皇后,上官桀父子则负责给丁外人谋求封侯——因为汉代有规定,非列侯不能娶公主。果然,有鄂邑长公主“开后门”,这桩政治婚姻很快谈妥了——年仅5岁的上官氏,在她本该上幼儿园的年龄,进入皇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被封为皇后。



    发自内心为这场政治联姻高兴的,恐怕只有上官桀父子。上官安作为皇帝的老丈人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作为皇亲国戚的上官桀更是在霍光出宫休假期间,代替霍光处理政事,一时之间上官家族如日中天。为了感激长公主的恩德,上官桀父子为丁外人求封爵,霍光拒绝,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的官职,希望丁外人能有被召见的机会,霍光再次拒绝。于是,不但上官桀恼羞成怒,长公主也因此记恨霍光。正巧这个时候还有两个人对霍光耿耿于怀,一个是燕王刘旦,对,就是那个情商不太高的,他觉得自己是昭帝的哥哥却没有被立为帝心怀不甘,按理说这个事儿谁立的你找谁去啊,但是又不能把先皇约出来聊一聊,火儿没处发,只能把这笔账算在顾命大臣霍光的身上了;而另一个,则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他呢主抓国有经济这一块,搞盐铁专卖,为国家谋利,做出了一点业绩之后,开始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为自家子弟求官,结果“拒绝帝”霍光的回复,两个字,拒绝。这几个对霍光咬牙切齿的人仿佛惺惺相惜一般走到了一起,“反对霍光阵线联盟”正式出道。他们先是准备了一封诬告信,假借燕王使者之名趁着霍光休假之际上奏给了皇帝,这封信的指控可了不得啊,“……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这个“不臣之心”的罪名要是成立,那可是颠覆国家政权的大罪啊,不但本人要被“双规”,估计还得诛灭九族。可令人不解的是,汉昭帝接到上奏之后并没有向下处转发,而是未置一词。

    此时的霍光已经知道了上书一事,昭帝的反应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霍光颈上,让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令人吃惊的是,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轻易地识破了这个诡计,道出了一句“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意思是,你霍光要造反,还需要密谋组织吗?还用的着禁军校尉吗?汉昭帝对于诬告信不予理睬,反而安抚霍光,而且下令追查上书人的来历。以至后来上官桀党羽之中只要有诬陷霍光的言论,昭帝就大发雷霆:“大将军是忠臣,是先帝委托来辅佐朕的,敢有诽谤他的,从严治罪”。上官桀等人一看汉昭帝和霍光一条心,暗地里下腿绊、穿小鞋实在行不通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密谋叫长公主设酒席宴请霍光,在酒宴中埋伏兵士杀掉霍光,顺势发动政变,废黜汉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但是事实证明这个组合真的没什么人气,还未有所动作,计谋就败露了,霍光把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连同他们的家族全部诛灭,盖长公主和燕王旦也自杀而死。霍光威震全国,成为朝政实际上的决策者。

    霍光是把政敌除之而后快了,可是这场血腥的屠杀却给年幼的皇后上官氏留下了深深地心理阴影,自己的外祖父血刃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人生怎么这样荒唐?可是历史却没有悲悯这个经历丧父之痛的弱女子,元平元年,昭帝去世,卒时22岁,无嗣,年仅15岁的上官氏成为了皇太后,同时也成为了寡妇。

    国不可一日无君,刘弗陵去世之后,谁来当皇帝变成了迫在眉睫的难题。当时,汉武帝的儿子只剩下广陵王刘胥还在世,于是群臣主张立广陵王,听了群臣的议论,霍光心中不安,他认为“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这个广陵王刘胥,就是上文提到的大力士,一向品行不端,所以汉武帝才不选用,好马不吃回头草啊,不行,霍光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个时候,有一个郎官上书说:“周太王废黜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都是看是否合适,即使是废除长子立少子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能继承帝位。”这番话可真是正中下怀,说到霍光心坎儿里去了,霍光连忙拿着这个郎官的上书给丞相等人看,看一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呀,旋即把这个人提拔为九江太守。看见了么,一纸上书便平步青云,什么样的建议是一个好的建议,恐怕很多时候不在于有多正确,而是在于是否揣摩透boss的心意。而霍光则当天就迫不及待的奉皇太后诏令派人迎接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这个昌邑王刘贺就是今年春天得以重见天日,上了新闻头条的那位海昏侯。令霍光没想到的是,刘贺是一个比刘胥更荒诞不经的花花公子,进京继承皇位的路上,还不忘强抢民女。到了长安被立为皇太子后,更是花样作死。昭帝的灵柩还停在前殿呢,宫中一片悲戚之音,这位花花公子可好,觉得气氛太沉闷了,想让大家燥起来,取出乐府的乐器,招引昌邑王府的乐人吹拉弹唱,来了一台联欢晚会。凡此种种,把老臣霍光的胡子都气歪了。

    然而,这些也都属于品行不端或者没有眼力见儿,是可以通过管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真正让霍光忌惮的是,刘贺想要改组董事会。这个刘贺,进京之时,带了二百多人来,个个封官许愿。刘贺受玺二十七日,竟发诏封官“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显然,他也是一个敢作敢为之人。此时的霍光坐不住了,这样下去,国家高层领导班子就要被重新洗牌了,怎生了得?于是,霍光上奏年仅十五岁的太后,当着百官的面,立即废除皇上。刘贺带进京的二百余人,除两人外,其余皆被诛杀。这一立一废,其权力之大,可见一斑。

    送走了郁郁寡欢的刘贺,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国不可一日无君,立谁为皇帝呢?这时,一个自带热血动漫主角光环的历史人物登场了,他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己。当初太子刘据犯了谋逆之罪,老婆孩子都被诛杀,全家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孙子苟活在监狱中,刘病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他年少时经历坎坷,从囚徒到九五之尊,他的一生可谓一段传奇,有机会我们一起聊聊他。

    元平元年(前74年)七月庚申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是为汉宣帝。九月,大赦天下。继位后,刘询执意要立糟糠之妻许平君为皇后,“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皇帝对贫女的许诺。这却让霍光的妻子霍显妒火中烧,为了让她自己宠爱的小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霍显借女医淳于衍之手,在许后分娩后在汤药中下毒毒死了许平君。霍显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有人告发各位医生服侍皇后无功,把他们全部逮捕入狱。霍显害怕在紧急审问之下事情败露,就把前因后果告诉了霍光,“光惊愕,默然不应”,但再三权衡之后,最终还是在奏书上批注了不要追查淳于衍的话。霍成君终于坐上了皇后的宝座,这之后,皇后和太皇太后的关系也变得混乱了。按辈分,20多岁的刘询要叫15岁的太皇太后上官氏为祖奶奶,上官氏又要叫比她大几岁的皇后霍成君为姨妈。如此狗血的复杂关系,估计也只能在皇室看到了。



    受过丧妻之痛教训的宣帝似乎变乖了,对于的权臣霍光的态度,刘病己就一个字——赏。“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两千匹,甲第一区。”,赏官赏权赏钱,给予了霍光无上的荣耀。此外,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握胡、越兵权;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长乐、未央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霍光兄弟的女婿及外孙都有资格参加朝会,担当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的官职。霍光一族在朝廷盘根错节,实力强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霍光从汉武帝后元时便掌握国家大权,直到宣帝即位才归还大权,但是宣帝谦让不受,各种事务先报告霍光再呈报天子。霍光每一次朝见,“上虚已敛容,礼下之已甚”,谦虚的过了分。杨雄的赋中曾经写到“攫拿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爬上权力的巅峰,或许下一步就是踩空的悬崖。

    汉宣帝在民间时就听说霍家尊贵,势力强大日子已久。他一即位,就明显地感受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的政治压力,在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宣帝乘车前往,宣帝心中惶恐,犹如“芒刺在背”。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帝位,仅凭皇帝之称不足以与霍光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的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汉宣帝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开始亲理朝政。

    汉宣帝深知,霍光虽已去世,但霍家的亲属和亲信还控制着中央政府的各个机要部门,尤其是兵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此时,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真相也开始慢慢泄露出去。为此,汉宣帝开始采取行动,夺回霍家把持的权力。他先解除了霍光两女婿东宫、西宫卫尉的职务,剥夺了他们掌管的禁卫军兵权。又把霍光的两个外甥女婿、孙女婿调离了中郎将骑都尉的位置并收回官印,将率领外族归附军队、羽林军和两宫卫军的统帅全部换上让宣帝自己的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实则明升暗降,剥夺了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还对上书制度进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书,直接由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通过这一套组合拳,霍家势力遭受重创,几乎被剥夺殆尽,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的手中。

    面对汉宣帝全面夺权的行动,霍家集团内部先是不满,后来惶恐不安。尤其是霍家人知晓了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真相后,便决定冒险。“谋令太后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范明友、邓广汉承太后制引斩之,因废天子而立禹”。他们想让霍皇后下毒酒,毒死汉宣帝,然后由霍禹做皇帝。然而,叛乱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霍氏相约定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公元前65年,汉宣帝一举将霍家及其余党一网打尽。“云、山、明友自杀,显、禹、广汉捕得。禹腰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唯独霍后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可怜霍氏一族,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活口。霍光的老婆儿子被腰斩后,甚至还被弃尸街头,唯一活下的人,是霍皇后,在冷宫终其一生。霍氏一家,真正算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在西汉朝廷中盘踞了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荣华富贵若过眼云烟、黄柯一梦。不知道曾经手握生杀大权的霍将军若地下有知,是否会后悔,又或许在他病卧床榻之时早已料到了子孙的命运。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想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先生说,“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看穿了一切的徐先生向汉宣帝上书说,霍氏太强盛了,陛下如果真的爱惜怜悯他们,就应该及时加以抑制,不要让他们走到败亡的地步。而如此肺腑之言的结果呢,“书三上,辄报闻”,奏章呈上了很多次,宣帝都不采纳,就好像从未看见过一样。《孟子·媵文公章句上》写到,“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读着这句话,再联想汉宣帝自霍光死后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招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冷眼旁观的背后,可能杀意已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汉名臣霍光简介 霍光死后霍氏家族怎么样了?
废过皇帝却被认为是忠臣,五千年来唯此一人
他一怒之下让皇帝下岗 权倾朝野 后人反而夸他是忠臣?
霍光 | 从天堂到地狱:汉武帝托孤,汉宣帝抄家
西汉名臣霍光:是权欲过剩,还是担君之忧?
麒麟阁十一功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