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者淘诗】第18期:诗里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跳转


    荆棘草,原名卢道廷,男,江苏泗阳县人,1963年出生,非主流非流派独立诗人。教过书,搬过砖头,进过工厂,流浪,写诗,大半生练习直立行走。用诗写命,自谓一个人的喊派诗歌。


哭墙

荆棘草

一堵墙
就竖在那里
等你去哭
这堵墙
全用白骨垒成
多次去南京
想到这堵墙前站一站
摸一摸那些冰凉的骨头
可我一直没有去
不是怕哭不出来,因为
我的眼泪
已被一些苦难掏空
我必须留下一滴眼泪
最后

哭我自己


《诗里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跳转》

陶发美

D.H.劳伦斯有个观点,他说,万物都有两类意义,一类是大众给予它的意义,另一类是个别人给予它的意义。我得承认,在评判荆棘草的《哭墙》时,我有彷徨,也一度陷入“两类意义”之难。

我在想,对《哭墙》,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认识它?当然,作为一个评者,无论怎样,是难以代表大众意义的。

然而,荆棘草的《哭墙》是一首特殊的诗。由于题材关系的重要性,也由于题旨的辐射性,它的大众性总是难以回避。

从这首诗的大众意义说,必然的,也必要的,要与我们的民族大义挂钩。我想,只要是一个心有民族道义和民族正义的人,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一旦来到那样一堵墙面前,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愤和哀痛的。

再说,历史走到今天,对于一堵血泪之墙、一堵累累白骨之墙,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愤和哀痛,它更多的是反思、忏悔。这个反思和忏悔也不仅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更多的要推及全人类。

当年的一个小日本,为什么会产生出那么多蛆虫一样的恶魔?他们为何要跑到我们的土地上来,要把枪炮和刺刀对准我们的手无寸铁的无辜的人民?我们叫他们“鬼子”,这叫法既确切,又不够涵尽他们的罪恶。想想来,一场大屠杀过去八十余年了,但这类日本恶魔的影子好像一直还在到处晃荡。这些潘多拉盒子里跑出来的刽子手消失了吗?他们消失得了吗?他们是不是还在孵化着、繁衍着?他们的罪恶能使这浑噩的人性真正醒过来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几乎是不要想象的,——它们还是如巨大石块一样,肯定地重压在我们的心头。

虽然,也偶尔有个别日本的和平人士对他们的侵华战争表示“谢罪”、“悔罪”,但是,我们到底也没能真正看到人性正义的最大复苏,到底也没能看到人类文明的彻底清明。所谓文明社会,就是一纸糊就的灯笼,说破就会破的,哪有什么抵御力量?

在《哭墙》里,荆棘草写道:

多次去南京
想到这堵墙前站一站
摸一摸那些冰凉的骨头

作者这样写,我相信他的心理动机是正常的,他的一颗心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颗心。但从写诗来说,假如有人故意地把这诗后面的句子遮住,不让人看见,那肯定是猜不到后面会有怎样的一个发展。也就是诗里的一个非同寻常的跳转,从而使我们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撞击——

可我一直没有去
不是怕哭不出来,因为
我的眼泪
已被一些苦难掏空
我必须留下一滴眼泪
最后

哭我自己

在民族大义面前,这个跳转无疑是大胆的,震颤的。正是这个跳转,让人感受到,其诗情似是一种撞击后的回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民族苦难与个体苦难的深刻对应。我认为,不管作者经历了什么,他绝对拥有表达个人苦难的自由。我也相信,作者也一定经历了很多,我们应该尊重一个人的特别权利:

“必须留下一滴眼泪/最后//哭自己”。

我又不能不说,荆棘草的《哭墙》是一首民族苦难和个人苦难的交织之诗。从一首诗的艺术表现来说,作者给予了一次民族苦难,或人类苦难的特别回应。

要说民族苦难,或人类苦难,不管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实际上,它都是个体苦难的堆积和投影。我更要说的是,不管是民族苦难,人类苦难,还是个人苦难,都是人性的苦难,都是文明的苦难,都是如一堵墙一样,或一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的苦难。

我也担心过,是不是还会有人指责,《哭墙》表现了一个人的极度自私。他,一个人是不是看轻了民族苦难的意义呢?而把一个人的生存意义定格得过大了呢?甚或说,这是一首政治立场有问题的诗呢?确实,在我们的土地上,这种指责总是来得那么理所当然和司空见惯。但这个《哭墙》,恰恰来源于一颗苦难心灵的非常创造。说到底,也只有一个历经苦难的人生,才能铸就一首诗以如此刚直的艺术成色。尽管个人苦难和民族的苦难是不可比的,但一个不幸的人生,或就是他要面对的另一堵“哭墙”。

不管是民族的大苦难、人类的大苦难,还是个体的小苦难,它既是一堵墙,或一座山,但它又是一道门,或一个通道。走进一道门,或一个通道,却是有光线的世界,或也是新生的世界。这就意味着:举着苦难的人,也是举着光线的人,也是举着新生的人,也是举着明天的人。

再回过头去,看到那么多倒下的血肉之躯,仿佛永远是一个指引。我们仿佛发现,他们已不是一具具白骨,而是一尊尊燃起的生命。

读荆棘草的《哭墙》,有一个“哭”字不可以忽略。人不悲伤不流泪。我也一定相信,作者只要是来到那堵墙面前,他一定会哭。荆棘草,一个“用诗写命”的诗人,一个骨子里充盈着凛然之气的诗人,一个敢于对着今日腐朽诗坛发难的诗人,他的爱与恨是绝然分明的,他的哭一定是惊天动地的。

我也敢肯定,他若是有哭,他的泪水里一定有民族苦难的汹涌,也一定有个人苦难的波流。

2019.10.29


  作者简介:陶发美,诗人、独立批评家。笔名小园、缶玉乾坤。现居广东深圳。人生信条:与伟大的诗在一起。主要作品:萤魂系列长诗五部(被称为“本世纪最后的抒情”)、新寓言体长诗《上邪!上邪!》等;出版有诗集《萤魂》《狩猎者》,庄子专论《庄子随笔》,主编有《中国诗歌民间读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海拾贝02:蒋巨波临屏即兴点评荆棘草的诗
美文赏析6篇
一杯下去,月光满腹,不用千里跋涉,瞬间就能回到故乡(总370期)
【有风掠过平台】荆棘草的诗(17)| 荒芜的体内只想栽一棵树木(26首)
所罗门的“智慧”
汪国真《山高路远》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