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UST 李小龙和陆小曼
userphoto

2023.04.30 北京

关注
原创 水姐 秦朔朋友圈 2023-04-30 00:00 发表于上海
· 这是第516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水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周末双人物盲盒”继续。
今年是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逝世50周年;
以及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诞辰120周年。
为什么写李小龙?
因为我最近专心致志地在研究水哲学,尤其是苏轼水哲学的现代化、都市化。我最近在Ted武康路上分享的,“随遇而安,随物赋形”“松弛柔软自洽酷”,是我想一直传播的“都市东坡学”。
我跟好朋友们也分享,雪儿建议说,你去写李小龙啊,你说的水哲学、随物赋形,李小龙不仅提出过,而且实践在他的武术里,很多人受到他这些精神的鼓舞,很多香港人都以这个精神拼搏事业和生命历程。
i听君一席话
40
生命连接生命、呼应生命,果然是这个道理。
李小龙认为,为了忠实地表达自我,武技形式应该致力于简单、无界、自然和“以无法为有法”(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无形”并非是不使用武技形式,而是像水一样因势赋形,因势赋形即是“以无法为有法”。很多人认为苏轼的精神是乐观豁达,随缘放旷,随遇而安,低谷高峰,心态都要好;但我更喜欢其应用精神,即随物赋形——他到了哪个领域,哪个领域就被渗透进了他的影响,所以他能成为百科全书派,文人画、文人琴、文人菜、文人酒等等都有他的首创,他36岁才开始写词,一两年后就开创了豪放派。
随遇而安是治愈,随物赋形是建树。生命要有核心,有架构,随时都能清零重启,绝处逢生。
于是我也认真地去研究了一下李小龙,他是一个哲学家武人啊。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出生于美国,次年2月,被父母带回香港生活。8岁起跟随父亲习练太极拳;及至舞勺(13~15岁),拜叶问为师,习练咏春拳,大部分对他的认知是咏春后人;此外,他还师从邵汉生,学习节拳、功力拳等北派拳法。邵汉生,曾跟随霍元甲次子霍东阁习拳,所以,李小龙也懂霍家拳法。
要因势赋形,肯定需不拘一格,保持开放性,所以,有心感应的任何武术领域,他都会去研究,比如他还精通拳击、击剑,甚至恰恰舞等等。
一个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一颗开放的、因势赋形的活泼泼的灵魂。
1959年9月至1960年12月,他到美国完成高中教育(埃迪森技术学校);另外神奇的是,他是哲学专业出身——1961年3月至1964年夏在华盛顿大学学习哲学。专研的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太极阴阳和老庄哲学,其间还开办振藩国术馆教习中国传统武术。啊,我一直最喜欢有思想的匠人,志在行其所学。
1964年底到1965年初,李小龙在振藩国术馆与华人武术家代表黄泽民进行了一场比武,虽然李赢了黄,但还是觉得沮丧,一是高下难分,赢得身累,二是困于纷繁招式,赢得心累。
于是,他开始进入系统反思,他觉得,中国传统武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招式崇拜,而这不利于向前发展。
于是,李小龙不断加强身体训练并努力探寻简单、实用、非传统的武技形式。1965年,他宣称其构建了由咏春、击剑和拳击组成的武技体系;1967年,经过两年的反复思考和整合,他提出了“截拳道”体系,其基本原则是以少胜多,以快胜慢,以实战胜。练习特点是追求简洁、实用和高效,强调实战性和适应性,同时也注重自己身体的锻炼和修养,身心合一。
1970年,其武学思想基本成熟了,经历了五六年时间的沉淀。真正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道和术,即哲学方法论和应用方法体系。我稍微依据我研究的苏东坡思想对李小龙“截拳道”体系进行分析——
李小龙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求真求诚。实际上苏轼很早也提出“诚法”,是天人之际沟通的途径。在1971年的影像资料里,他说,“武术的终极意义是真诚地表达自己,我很容易就可以装模作样,觉得自己很牛,心里洋溢着一种很牛的感觉,……我可以做一些很花哨的动作……(但)真诚地表达自己很难……要形成你肌肉的本能,想用的时候即刻就到,意念一动,身体就动,动的时候动作是坚决的。如果我想出拳,我就能立即出拳,让身体和意念合一……清空你的思想,变成无形,像水一样,把水倒进杯子里,它就变成杯子,你把它倒进瓶子里,它就变成瓶子,你把它倒进茶壶,他就变成茶壶。水能缓缓流动,也能剧烈冲撞。”
李小龙有多么厉害呢?他能在1英寸的距离内迅速击倒一位空手道高手,他的出拳速度,据说达到了每小时118英里。做个对比,普通人这个数据是15,职业拳击手是20,明星拳手瑞奇哈顿是32。在他的巅峰时期,他一秒钟能够出拳9次!真正的出神入化。
第二个特点,无心而一。李小龙将截拳道分为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阴就是阴,阳就是阳,阴阳绝然对立;中级阶段,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高级阶段是既无阴又无阳,万物复归于“一”。“一”者,“空”也。苏轼在《东坡易传》里说到:“一阴一阳交而生物,其始为水。水者,有无之际也。始离于无而人于有矣”。其水哲学的精髓就是无心,就是无阴无阳,万物合一,物我两忘。
李小龙为人们指明的解放自我的道路是实现物我两忘的统一。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我与敌不再是相背而行,而是随着对方“起舞”。如此,敌我便达到了“合二为一”,因而是既无敌亦无我。
你看,敌我合一,身心合一,形质合一,所以中国武术里真的就是最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
其实,人始终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领域,然后才能参透那万变不离其宗的水之道。
去年秋天,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推出新书《像水一样吧,朋友》。水随器聚形,亦柔亦刚,简单自然,而且总有办法保持流动,想象一下,你能否变得那么灵活、敏感、自然、势不可当?
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下、场合下,水能教你,找到自己的源头、流向、归属、再循环,然后变得强大而自由,就像李小龙一样。
再写写陆小曼。
秦老师让我去听听高金文创协会读书会举办的青年收藏家马邦乐博士的陆小曼作品欣赏讲座。因为马博士自己收藏了陆小曼的画,所以感觉能听到的故事,跟书面上和舆论上的东西都不一样,让我重新认识了徐志摩和陆小曼。
徐志摩先后就读于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到美国留学,读的是克拉克大学的银行学,获得一等荣誉奖,再获哥伦比亚经济系硕士,转而去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学政治经济学。所以,他是经济金融文学的通才。他和陆小曼的前夫王赓,均是梁启超的学生。
陆小曼,祖籍江苏常州。其生前为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注:1934年,她成为中国女子画会最初的核心成员,也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1951年在陈毅推荐下成为画院专业画师)。
陆小曼出生于上海民国时期孔家弄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陆静安,是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成为同盟会成员,回国后,担任过民国南京政府财政部某司长等职,你看也是财经体系的。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小名梅寿,常州官二代,擅长工笔画。陆小曼原名陆眉,因为母亲的曼字,而叫小曼。受母亲影响,她自幼喜欢画画。1918年,陆小曼在一所法国人创办的圣心学堂读书,在学期间,就有人愿意用200法郎购买她的画做慈善。在民国,女人的“主业”还是相夫教子,不能自己立一个IP,风风火火地搞事业。
1925年,在徐志摩的鼓励下,陆小曼开始写日记。《小曼日记》里留下了一个女人怎么样抵抗住所有的压力,想要从旧时代女性的身份里蜕变出来的心路历程。
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启迪,人生不全是爱组成的,它只是启动生命感的其中一个方式而已。生命的觉醒和探索,从某个时刻一旦开启,就会永不止步了。
1925年3月11日,她记到:“自从认识了你的真,摩,我自己羞愧死了,从此我也要走上'真’的路上。”
追求真,从来都是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那你就认真地去负责任,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当她不愿意做舒适区里的官太太,要做自己时,就会重新追问“我是谁,我要在人间做什么”。于是人生就变化了,这不是感情上变心的事情,而是人要追求精神邂逅的问题。
《第二座山》里提到,人的快乐分为很多层,包括:身体上的快乐;融入群体无忧无虑载歌载舞随波逐流的社会快乐;感情上偶尔被触动灵魂的快乐;纯粹精神邂逅的快乐;以及超然的快乐,五个层次。我想陆小曼的人生,这五个都一一经历了。
追求做自己是一个非常难的路,它需要克服太多社会传统了。真正认识自己比什么都难。我们现在说女性主义崛起,其实还是在非常初期阶段。做自己、又要全然负责任,扛住人生无常,这个能力不经过历练、磨难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觉醒,始终很稀缺。陆小曼也只过了有徐志摩陪伴的5年时光(1926年结婚,1931年徐志摩逝世),其余时光,都是一个人的内心交战、内心创造,也许,后来也平和了吧。
陆小曼写到,徐志摩是第一个能从她一切假言假笑中看透她真心的人。“自从见着你,我才像乌云里见了青天,我才知道自埋自身是不应该的,做人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呢?我愿意从此跟你往高处飞,往明处走……”
陆小曼爱上徐志摩的时候,是她真正勇于追求自己喜欢且擅长的画画事业,而且决心在这个领域精益求精,致极一的时候。生命于是真的流动了起来。徐志摩给陆小曼创造了相当好的追求自己理想的条件,只是他没有能够撑很久(意外发生了)。
1925年夏天,22岁的陆小曼正式拜师第一个老师,同为江苏常州人的画家刘海粟,因事到北京,住在松树胡同7号“新月社”。可想而知的是,徐志摩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鼓励她追求自己最喜欢且擅长的东西,且让她有机会受到大师的指导。所以,两颗心灵的碰撞,已经非常难得,而爱这件事,更是因缘际会。1925年陆小曼离婚,1926年跟徐志摩结婚。
1930年,29岁的陆小曼又得以拜师山水画家贺天健,并遵从老师的学画“约法三章”: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专心学画,学要所成;每月五十大洋,中途不得辍学。
贺天健主张学山水画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学习传统、师法造化和自行创稿。他曾说学习传统:“要死板板地学习,要死得透、板得透,得到摇撼不动的功夫,再从死里活出来,从板里动出来。”你看,说的也是绝处逢生,这种作画精神,肯定也支撑了陆小曼的寡居时光。
1931年春,陆小曼伏案数月、专心丹青,绘制了一幅仿制董其昌的青绿山水长卷。文化界的朋友们题跋留字。因此,在这幅珍贵的画卷上,可以看到邓以蛰、胡适、杨杏佛、贺天健、梁鼎铭、陈蝶野等多位名家所留下的题跋。据说,徐志摩飞机失事时,还带着这副画卷,可能还是要请人继续留题跋。此画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胡适在上面写道:“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拼得死工夫,自成真意趣。”又道:“小曼学画不久,就作这山水大幅,功力可不小!我是不懂画的,但我对于这一道却有一点很固执的意见,写成韵语,博小曼一笑。”真实很重要,也不尽是赞赏。
老师贺天健则写:“东坡论画鄙形似,懒瓒云山写意多,摘得骊龙颔下物,何须粉本拓山阿。”对小曼还是很赞赏的。
后来,经女作家凌淑华的介绍,小曼又向画家陈半丁学习花鸟画。这时候,大概徐志摩已经不在了,她依然坚持着她的画作。所以,人啊,从来最难的都是守住自己的那颗追求理想的心罢了。
徐志摩的表弟陈从周的女儿陈胜吾说得好:“小曼的画清如其人的内心世界。”道出了陆小曼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精神境界。她的画作,是20世纪初新时代女性以感性的生命力量对抗世俗的一种留存吧。
我欣赏了马博士收藏的陆小曼1931年画的《陆小曼写意花鸟虫草册》以及1937年画的《陆小曼没骨花蝶册》。一个是徐志摩生前画的,给她提了“姹紫嫣红”(来源于《牡丹亭》),本来里面生机勃勃,她画了蚂蚱、螳螂、蝈蝈、蝴蝶甚至蝎子(她是天蝎座)等等昆虫;而第二本,是徐志摩死后,就只剩下了蝴蝶,但蝴蝶千姿百态,就像会从画中飞出来。这本画册的第一幅,画了虎耳草,而且把花画得比真实的大得多。据说,虎耳草的生命力很旺盛,能够在岩石裂缝处生存生长,其花语是持续,能顽强地在不好的环境中生长。一个人,也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勇敢坚毅地活着,也可以有很多美好的姿态,虽然已是孤独的灵魂。
就像李小龙说的,能很好地自我表达本身,大概就是治愈和重建本身了吧。
在一册由陈蝶野题写签条的 《小曼女士画唐宋人诗意》 中,钱瘦铁先生曾经题:“烟霞供养”。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烟霞供应,最后,人总是要跟自己的精神世界,平和共处,坦坦荡荡。
参考文献:王东风 《李小龙表达自我的武学思想窥要》;马骋 《陆小曼的绘画艺术》;冯洋 《惜君笔底有烟霞——陆小曼的书画艺术世界》。
作者:清华硕士,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上海作协会员。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姐(id:shuijie00000)。视频号名为:水姐一天一书实验室。
双人物盲盒系列文章:《张颂文和高叶》《“王子文”的妊娠纹,舒琪的白发》《刘敏涛的冰淇淋,李清照的火鼠冰蚕》《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李白与厉以宁》《杨紫琼与王菲》《宋慧乔与舒淇》《树木希林与唐圭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他还活着,到今天已经78岁了...
武术与哲学
截拳道木人桩练习教程
【纪念邮票】李小龙纪念邮票集粹
观《李小龙传奇》有感
你不知道的事:揭秘李小龙不为人知的9个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