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气\浩气\书卷气-邺侯便是曾经辅佐过大唐四任皇帝的宰相李泌

独自一人悠然地行走在南岳衡山之中,忽然看到路旁有一条幽静的小道,随意地走过去,尽头竟是一座松柏掩映的院落,门楣上写着“[yè]侯书院”。恕我无知,当时真的不知道“邺侯”是何许人也,只是这“书院”二字让我心动不已。信步而入,院里静悄悄地阒无一人。看到一座古屋的廊柱上写有:“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心下暗惊:这个邺侯,竟然还是一代名相啊!  
  进得室中,果然空落,正堂供奉着一尊仙风道骨的长者塑像,两旁垂联:“煨芋十年宰相,挂冠陆地神仙。”四壁上挂着对邺侯生平事迹介绍的字画。专心地浏览,才知道邺侯便是曾经辅佐过大唐四任皇帝的宰相李泌。香案上放着一本《李泌传》,便不自觉地立于案前读了起来。不知何时,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立于身旁。攀谈中,知道老人就是这书院的管理者,特别是当他知道我是被“书院”二字吸引而来的时候,便下意识地道了个“好”字。他说:“虽然南岳衡山游人如织,但邺侯书院却门可罗雀。在这个被浮躁之气雍塞的世上,能如此沉心静气地临案而读以求更深地了解邺侯者,游客之中,你还是我见到的第一人。难得,难得啊!”
  
  说话之间,老人非常热情地把我让到屋外一浓荫下的茶几旁,为我斟上一杯香茗,笑呵呵地说:“喝杯茶再走,权当歇歇脚吧。”恭敬不如从命,真是难却老人家的一片盛情啊。清风徐徐,茶香缕缕;林木森森,青山隐隐。此情此景,便禁不住由衷地叹道:“当年李泌读书此间,魂系于篇卷,心逸于峰烟,有治世之志,却又无功名之欲。人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被后人称之为'陆地神仙’,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啊!”
  
  老人说:“李泌生于官宦之家,不但没有患上官宦子弟被宠坏的通病,而且,还志趣高远、学究天人,能以智慧之舟载身于波谲云诡的现实之海,能以风流之境遨游于云蒸霞蔚的精神之山,可以说正是得益于天地间的'三气’合于一身的结果啊!”
  
  “三气?什么三气?”老人的话,让我瞪大了眼睛。
  
  “李泌自幼聪慧,七岁时便能咏:'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可见其生命之中透着天地间的灵气。其实,灵气并非是李泌所独有,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不缺少天地造化的灵气,关键是怎么引导这灵气成为孕育生命智慧的渊薮。据史书所载,'李泌父承休,聚书二万余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馔’。由此可见,李泌家中氤氲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和书香味道。李泌自幼便对儒的治平、道的无为、佛的禅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他读书之丰、涉猎之广了。十五六岁的时候,曾写过一首言志之诗:'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诗中透出的才气、志气和朝气,正可以归结到彰显读书人的学养博识的书卷气上;而书卷气正是书生味的升华,说明他已经能将自己的所学融汇于自己的所思所行之中了。灵气+书卷气,也正是读书人步入才子行列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真名士自风流。虽然才子的儒雅气质令人赞叹,才子的风流洒脱令人艳羡,但是,才子之才,恐怕也只限于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而已。虽然他们能口吐莲花、旁征博引、指点江山,但是,却还不足以成就家国之大事。比如历代的状元郎可谓天下最大的才子了,然而,真正成就了宏业伟绩的曾有几人?因为才子的才智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智慧,才子的气度还不够宏广。因此,还需一气以壮其魂魄,方能达到大智大慧、收放自如的化境啊!”
  
  听着老人不同凡响的谈吐,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没想到老人家通过对李泌的研究,竟然对人才的成长形成了如此独到深刻的见解,这南岳衡山真乃是卧虎藏龙之地啊!于是,便急不可待地问道:“还需一什么气呢?”
  
  老人家呵呵一笑说:“天地间的浩气!造化无为而纳月吐日,自然不言而万物化育,流水不争而成其浩瀚。做人如果有了这样广博辽阔的襟怀,他的才智方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结出最甜蜜的果实啊。当初李泌写的言志诗,很受人吹捧,李泌也有些沾沾自喜。但是,宰相张九龄却毫不客气地批评他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张九龄的点化,让李泌顿然了悟于心。从此,他便常常游历于天下,寄情于山水,从而养成了自己的一段如风似云的仙魂道骨。后来,在南岳衡山的这座书院里,面对烟霞峰,一读就是十二年之久,从而也让自己成了这山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一个无求无欲而又智慧超伦的治国干才,怎能不是皇帝渴慕的宰辅?唐朝的祖孙四代皇帝都倚重于他,这既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必然啊!一个能集灵气、浩气和书卷气于一身的人,不管他是在朝在野,都必然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兄弟,你说是吧?”
  
  老人家的话可让我开了眼界,从他那里我深深地懂得了:读一个伟人或英雄,并非只看他做了什么,更要细致入微地读读他的精神和境界。也许,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像李泌那样四朝为相,但是,透过他的精神和境界,我们也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事和做人,也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从成才走向成功!
  
  告别了老人,继续我的衡山之旅,但是,那落入目光中的峰峦溪壑、宝刹古寺,却让人感觉已经被赋予了不同的新意和气象。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 。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出身辽东李氏 ,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名山。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召李泌参谋军事,宠遇有加。但他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再被召为翰林学士,接连受宰相元载常衮排挤,被外放至地方任职。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参预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年六十八。获赠太子太傅

李泌博涉经史,精究《易象》 ,善属文,尤工诗。有《李泌集》二十卷 ,今已佚。《全唐诗》录其诗四首。

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开元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机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他入宫时,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作赋,李泌思考片刻,问:"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张悦便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张说听后,祝贺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也非常高兴,对李泌大加赏赐,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

宰相张九龄特别喜爱李泌,常常把他请到卧室内交谈。张九龄与大臣严挺之、萧诚交好,严挺之厌恶萧诚的谄媚,劝张九龄谢绝与萧诚的来往。张九龄忽然自己念叨说:"严挺之太刻板刚直,而萧诚软美可喜。"正要命令左右的人唤来萧诚,身旁的李泌马上说:"您以布衣入仕,又因正直位至宰相,却喜欢软美的人吗?"张九龄听后,非常惊讶,急忙改容认错,并称他为"小友" 。在朝中,李泌不仅受到张说、张九龄的赏识,大臣韦虚心张廷珪也很器重他 。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易经》。他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不死之术。

天宝十载(751年),隐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于是召他入朝讲授《老子》 。因其讲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李亨待李泌极为优厚。 李泌曾经写诗讥诮宠臣杨国忠安禄山等,杨国忠于是诬称他曾写《感遇诗》讽刺朝政,结果李泌被送往蕲春郡(今湖北蕲春)安置。此事之后,李泌脱离了朝廷,"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靖安司丞李必”衡山十二年
邺侯书院
文征明《滕王阁序》!【高清珍藏本】
文徵明行书《离骚》欣赏
文徵明写给唐伯虎的题跋,“书卷气”十足,不愧是大才子写的字!
文徵明行书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