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台州临海的“江南长城”:它竟是八达岭长城的祖宗!

你脑海中的长城,最深刻、最经典的模样一定着这样的。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豪华的明长城。从开国洪武年间,一直修到嘉靖时器。你很可能不会想到:在明万历时期以前。

万里长城其实大部分是这模样。

后者称为明长城1.0,前者称为明长城2.0。1.0版的长城夯土筑、矮小、简单;2.0版的长城砖石砌、高大、豪华。十六世纪中下叶某年的一天,从南方“剿倭”载誉归来的戚继光,已经担任了京师畿辅要地蓟镇总兵。明代北方长城防线分为“九大军区”,蓟镇是拱卫北京的长城沿线,管辖从宣化以东到山海关沿线。

这位军事干将考察了所辖长城防御体系后认为:夯土长城防御能力有限,日子一久必然倒塌倾圮,甚至“岁修岁圮”(每年修一次倒一次)。因为是拱卫京师的最重要防线,他开始对自己镇守辖区的长城进行高质量修复,热火朝天的长城工地上最剽悍的军士居然操着金华和台州一带的吴越方言。

一年年过去了,在这帮南方汉子的努力下,至万历九年(1581),先后三期工程完工。绵延的边墙上,崛起了1448座方块状的砖石建筑,也就是我们今天在长城上经常看到的空心敌台

不过,它首次出现的地方,并不是八达岭长城所在的蓟镇,而是千里之外的浙江台州临海。

1、繁华远不及北边的宁波和南边的温州,但它是最险要的浙东门户——它叫台州

对于台州府城的险要位置,老家就是台州的地理学家王士性曾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两浙)十一郡城池,唯吾台(州)最据险,西南二面临大江,西北巉岩参削插天,虽鸟道亦无。”翻译成白话:俺们浙江省有十一个大城市,城池最险要的是俺老家台州,它西、南面临江水,西、北两面是陡峭的大山,这悬崖边上连鸟飞行的路线都很难有一条。

老王虽然描述的是家乡,有自卖自挂之嫌,但这段话并不算夸张。我们从古代海防图上可以看到:在苏浙闽三省沿海地带,台州的地形海岸几乎是最突出的。

据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考证,这幅古地图绘制于1787 至1820 年间,全图为29×543 厘米的彩色长卷,自北向南连续表现盛京、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七省沿海的山川、岛屿、沙洲、港湾,并以文字标注了有关海防、航道、水清等情况。上图截取自《七省沿海全图》浙江部分,上方为陆地,下方为海洋,没有固定方位,只是反映相对位置,府、州、县治用方形,卫、所、村、镇用圆点标识,著名的桥、塔、炮台等均不按比例绘制,重在突出形象。图中,向下凸出的一块即为台州府辖地。


台州府大致就是今天浙江台州市所辖地区。

不同的是,以前的台州驻地是今临海市,今天的台州驻地则搬到了更靠大海的椒江区。从宋代台州府城图就可以印证地理学家老王的描述:“两面临江、两面靠山”可以看出这个城墙有些独特之处:东、北两面城墙,是直接建在山上的!

上图:根据宋代《嘉定赤城志》绘制的宋代台州府城图

上图:清代台州府城图。台州府城墙随地形呈东北——西南走向,平面大体为方形,周长6286.63米。城墙总体呈后沿北固、前际灵江的格局。西、南二面沿江城墙基本为宋明清三代旧物,明清均在宋代原始墙体上有所扩修。城墙墙体的中心部分为夯土,属北宋初期重筑时的遗存,夯土以外层层加扩,历次修缮加固痕迹十分明显,外表的一层基本皆明末清初之物,或以砖砌,或用石片。有城门七座,崇和门、兴善门、镇宁门、靖越门、丰泰门、括苍门、朝天门。


台州的建城史其实还要更早

  • 东晋

    距今1600多年。台州地区属临海郡,开始有了城墙,为当时郡守辛景所筑。

当时的海盗孙恩的起义军曾与郡守辛景大战于此

  • 唐代

    距今1400多年。台州之名出现,设置于距今唐武德四年(621),城墙建设无明确记录。不过当地,一直流传着唐初名将尉迟恭在此筑城的故事

  • 北宋

    庆历五年(1045),台州暴雨成灾,洪水冲毁城郭,朝廷遣太常博士彭思永至台督修,用了三年时间完成。

    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内迁东城墙,目的是为了排涝,采取浚湖筑城的办法,即取东湖(此前为船场水军营)淤积之土,迁筑东面城墙,可谓一举两得。

从北宋熙宁四年(1071)开始,台州城的框架固定下来。此后历代基本格局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城墙的建筑样式和坚固程度,却因为国家政策的转折,在明朝迎来了一次巨大转折

2、从拥抱大海到实施海禁,从开放到锁国,台州城完成了身份大转折城墙也迎来了空前绝后的修缮

宋元时期的中国航海技术,世界领先,明初海禁后也有“宣示国威”的七下西洋。不过,海禁锁国最终还是成了基本国策。沿海的台州也有港口,虽不像宁波、广州、泉州那般重要,却也一度繁荣,临江、靠海的它,也是一座“江海联运”的中型枢纽港。

对外贸易关闭之后,舳舻相继、风帆蔽日的繁忙场面没有了。但,台州的军事地位却更加凸显。作为浙东门户,它也是帝国东南的门户,是防范海上势力侵扰的前线。闭关锁国的时代,注定要属于军事天才戚继光。

时光来到大明嘉靖年间,当时的戚,是充满朝气的年轻将领。当时被“倭寇”困扰的王朝,在沿海作战中连连受挫。

上图:天险 长城 海防体系,让明王朝变成了一个作茧自缚的“围城”。在“海禁”政策指引下,明王朝沿着海岸线筑起了一道海防长城。按照当时编制估计,沿海卫所兵力达到了40万人,舰船有千余艘。在北方,一条万里长城从嘉峪关延伸到辽东,将惊叫的胡马和健硕的耕牛隔离开来。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又有众多山脉作为防守天险。海上壁垒和北方长城修筑完成后,这个农耕王朝彻底变成了一座围城。


绵长的海岸线上,城堡和烽火台密密麻麻,在海岸不远处,明廷共设立了54座卫城、99座所城、353 处巡检司,有997 座烽堠、313 座墩、48 座敌台、24 座塘铺还有数不清水寨、城堡,这些设施尽管在地面上并非完全贯通,但实际上构成了一条首尾相接、互相呼应的“沿海万里长城”。

如果沿海有山岭,保守的统治者也一定会修长城,但沿海没有连绵的山岭,不可能像塞北那样建造连续的城墙。但是,这些城、堡、台信息传递和防御体系与北方的万里长城无异。

台州府城坐落于万里海疆的突出部位:如果沿海防线是一面巨大的盾牌,那么台州正好位于盾牌的中心点上,明代中期海禁更加严苛,更将台州带到历史的聚光灯下。因为海防需要,古老的城池在得到了大规模修缮和加固。至此,台州也彻底完成了角色转化:商业港口变成了军事重镇。也因为这里的城墙,起伏蜿蜒,它获得了“江南长城”的称号


3、台州府城墙是“空心敌台”的试验场后来这种“台州制造”成了八达岭等众多边塞长城的蓝本

真正让“江南长城”名副其实的,是戚继光的修城运动。在浙江任职期间,戚继光在金华义乌及台州招募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戚家军”。当时,台州则是他最重要的指挥部。为了加固指挥部,在台州军事主官戚继光的设计和指挥下,工匠们采用统一的建筑标准,将城墙增高加宽加固,城墙两侧以石条为基座,砖石包砌到顶,增高了城堞,统一了垛口高度,更是创造性地建造了新发明——空心敌楼。

上图:描述了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修筑敌楼、加固府城的情景。绘图@朱胜昔

那些神似“八达岭”的城墙和敌楼,来源于一种普通的渔民建筑,台州地区渔民的房子用石块垒砌,方正、坚固、硬气、窗口窄小,这种碉堡式的建筑吸引了戚继光的眼球,并被他应用于军事建筑中

上二图:台州沿海民居,据说是空心敌台(敌楼)的原型

于是,临海的台州府城墙就升级至豪华版了,城墙居然有了长城那样的气势。不过,它的诞生比八达岭长城的地漏,早了几十年诞生。当然——这里的“江南长城”必须加引号,它的城墙围成了一座闭合的城池,长城是连续不闭合的城墙防御体系

但是,台州城墙形制独一无二,后来成为北方长城学习的蓝本,称其为“江南长城”当仁不让。以下气势雄浑的“长城”与“敌台”,并不是北方明长城,它们就是江南大地上的台州府城墙。

上图:傍晚,台州临海古城(台州府城墙)周围华灯初上。大桥横跨灵江,连绵的远山和古老的城池隔水相望。站在城墙高处俯瞰,灵江水从连绵的山峰中奔涌而出,环绕城墙西、南两面,画出了一道开阔而优美的弧线。图中,朝天门外的半月形瓮城,以饱满的尺度呈现出妙不可言的几何之美。摄影@金孝木


上图:朝天门是台州府城墙的西门,位于北固山南侧,现存门墙高7.23米,门洞通高4.7米,宽4米。由于朝天门紧邻灵江,自古以来多遭洪水袭击,甚至经常被水淹没。因此,开启的大木门在高度上明显高于城门拱券。在城门与门洞之间,是台州府城特有的“天窗”。对于其功能,有人以为,开设“天窗”是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当敌方一旦攻入瓮城,直逼主城门,防守者即可投石击敌,阻敌深入。有些人则认为,“天窗”的主要目的为防洪,理由是:朝天门作为主城门,一直是城市防洪的直接要冲。摄影@宋海风


上图:“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时而蜿蜒于陡峭的悬崖上,时而盘旋在灵江畔,构筑成一道天然屏障。城墙上那些菱形和长方形的花岗岩呈斜纹状垒砌,粗糙的石头在时间的浸润中生出了浓厚的包浆。每个微小细节都是历史的毛孔,经过放大可以窥视遥远时空留下的肌理。淡淡的薄雾和鲜艳的霞光,把城墙修饰得格外妖娆,让人忘却了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刀光剑影。摄影@金孝木


4、戚继光携带“台州经验”回京城复命,并建议将其推广到北方边塞,让北方明长城1.0变成了2.0版

明朝中后期有两大痼疾:一是北方边患、一是东南海患,“抗倭大捷”后的戚继光升职,发现北方长城“老化”的问题后,他决定将修筑改造台州城的经验,复制到北方边塞上来。

1569年,戚继光升任蓟镇总兵,先后有两万多浙江子弟兵从东南沿海被征调北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参加了修葺长城,修筑过台州府城墙即“江南长城”的砌墙高手,成为北方明长城的“技术骨干”。

前后10年间1200多里砖石包砌的城墙,1448座空心敌楼,伫立在崇山峻岭之上。从此以后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看到的八达岭长城。

上图:居庸关升级改造完成 于台州抗倭结束后的1560左右

上图:八达岭一带的长城改造场景 ,时间为1570年左右

河北省抚宁县董家口长城脚下,保留着一块修城功德碑,碑文记载着修城人的籍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黄崖关、金山岭、山海关老龙头等多处长城中,很容易发现源自“江南长城”的脉络:南北两地城墙和敌台形制、规格、结构、工艺极其相似。从时间上说南方的台州城在前,北方的八达岭在后。

在张居正、谭纶等推动下,宣府、大同、太原等“军区”,继续复制“台州经验”。

上图:雁门十八塞,雁门关地区的长城及要塞。绘图@刘震宇

上图:雁门关附近一段砖铸边墙。高山之巅的长城由于缺土无法夯筑宽厚的墙体,所以简化为一堵单薄的砖墙。摄影@杨建民。


因为重要性不如京师地区山西、陕西等地的长城,远不如蓟镇八达岭等长城那般豪华,只有部分城墙砖包城,雁门关一带长城有的是砖墙,大部分还是夯土建筑。

内容来源:临海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4638)台州府城
民族瑰宝-江南长城
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有全国唯一的弧形“马面”,戚继光在此打的倭寇闻风丧胆
临海江南长城
比八达岭还古老的江南长城,至今已经有1000多岁
江南临海长城 (江南八达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