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山海经》【35】云台山前说昆吾(一)



    一、黄帝谱系



    《史记》中的黄帝谱系:


    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代神农氏为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
    玄嚣、昌意: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一曰玄嚣,是为青阳;二曰昌意。
    高阳颛顼: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高阳,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高辛帝喾: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挚、帝尧: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丹朱、虞舜: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禹: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山海经》中的黄帝谱系:


    《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穣,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
    《山海经·海内经》载:“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山海经·南山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女巨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山海经·海内经》载:“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帝俊生后稷。”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



    《史记》中的黄帝谱系,属于帝王谱系,司马迁以及他著作的《史记》,是为帝王服务的,《史记·五帝本纪》中所立的黄帝谱系,是顺着在位王的先后顺序所立的谱系,他看中的是王权与政治。与《史记》中的黄帝谱系相比,《山海经》中的黄帝谱系要详实、丰满得多。《山海经》中的黄帝谱系,更着重于华夏民族种群的传续以及文化上的贡献与文化的传承。《山海经》一书的著述,完全是为了文化。



    记载华夏民族族谱传承的有三部古典著作。一是《山海经》,二是《史记》,三是《大戴礼记》。《山海经·海内经》载:“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这里讲的是:黄帝娶妻雷祖,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娶妻淖子阿女,生帝颛顼。《山海经·南山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女巨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有人反臂,名曰天虞。”这里接着讲: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有人反臂,名曰天虞”,这里的“天虞”,也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老童的一个后代。天虞又称吴虞。《山海经·大荒西经》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 《路史·后纪》载:“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三国魏张揖撰《埤苍》云:“娽,颛顼之妻名。”《世本》、《人表》皆作“女娽”。《大戴礼记》载:“滕奔氏之女,谓之女娽,是生老童。生伯称、卷章、季禺三人。卷章生黎及回。黎为祝融,卒。帝喾以回代之。回食于吴,是曰吴回。”这里的吴回,即天虞,也即吴虞。《大戴礼记》讲老童生伯称、卷章、季禺三人,卷章生黎及回,黎为祝融。《山海经·大荒西经》讲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是一种负责火的火正职务,作为祝融的黎,到底是老童的儿子还是老童之子卷章的儿子?我们要注意“老童”这两个字与“卷章”这两个字,在字形上,“老”与“卷”字类似,“童”字与“章”字类似,应该是一个画面转化为文字时的笔误。也就是说老童与卷章是同一个人。



    《大戴礼记》载:“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氏产六子,孕而不育,三年,启其左肋,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羋姓。”



    我们把《山海经》中黄帝的一个谱系整理一下:


    一世:黄帝。娶妻嫘祖,也叫雷祖。
    二世:昌意。
    三世:韩流。娶妻淖子曰阿女。
    四世:颛顼。号高阳。与少昊玄嚣之子高辛帝喾属于同一代人而先后在位。娶妻滕奔氏之女曰娽。
    五世:老童。与帝尧同时。
    六世:重、黎、吴回。与帝舜同时。
    七世:陆终。娶妻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与大禹同时。
    八世:樊,是为昆吾;惠连,是为参胡;籛,是为彭祖;莱言,是为云郐人;安,是为曹姓;季连,是为羋姓。与建立夏朝的启同时。



    《大戴礼记》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国名纪》载:“已姓,樊之国卫,是澶之濮阳,昆吾氏之虚也。”《史记·殷本纪》载:“昆吾氏为乱。”《正义》注云:“帝喾时,陆终之长子封于昆吾。夏之昆吾,即其后也。”《世本》云:“昆吾者,卫氏也。”《竹书纪年》载:“夏仲康六年,锡仲康命作伯。帝厪四年,昆吾氏迁于许。帝癸二十八年,昆吾会诸侯伐商。三十年,汤乃兴师率诸侯自把钺以伐昆吾。于是,昆吾为汤所灭。”《逸周书·大聚》:“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路史》:“汤放桀,戳尹谐,灭斟观昆吾氏。”注云:“谐、桀同恶逸。”《周书》注:“桀与昆吾同以乙卯日亡。”《春秋》:“昭公十八年二月乙卯日,毛得杀毛伯。苌弘曰:‘是昆吾稔恶之日也。’”《春秋·昭十二年》《传》:“楚灵王曰:‘昔我皇伯父昆吾,旧许是宅。’”黄帝八世为樊,与建立夏王朝的启属于同一时代的人,建立了昆吾国,历经整个夏代,被商王朝的开创者商汤所灭。在周代,这个因冶金闻名的昆吾部落依然存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灵王依然称自己是昆吾的后代。



    二、九里山  陆真山  陆终山



    郭璞《山海经注》载:“昆吾,古王者号。”《音义》载:“昆吾,山名。”最初的昆吾山在什么地方?



    清代《修武县志》载:“陆真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以其山周回九里,俗名九里山。冈阜连属,山势平衍。西有小阜,上有陆真祠,祀元时邱处机、刘处元、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马珏。祠前有洞,方广丈余,深丈许。层级而下,有南向石室,内深黑,相传即邱真人炼丹处。李濂《宁邑记》云闻其中有数丹灶,今无矣。洞中有响水河东流,水声潺潺,宽丈余,以阴森之气逼人,叠石洞口不得入。山之东南七里许为亮马村,有龙八泉在大路南,泉以龙八为名,虽无可考,其即响水河发现者欤?案《吴志》陆真山以邱处机等六人修道与此,故名。考《水经注》有陆真阜,《新唐书地理志》有陆真山,皆在邱真人先。又元李俊民《游百岩》诗“真人骑入洞中牛”注云陆真子皆作陆,不从六,则陆真子自是一人,非六人也。虽无可考,而兹山断非因邱真人等而得名也。又案县境唯古汉、陆真二山不在太行山中,然相去二三十里,石骨荤确,土脉逶迤,观其形势,皆太行之落星也。”



    九里山是在太行南麓平川崛起的一道山岭,山势呈“八”字形,分起两座山头,中间有天然通道。因山长有九里之数,故名九里山,关于九里山的形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远古时候,二郎神担山撵太阳时,行走到这里歇了一下脚,搕了搕两只鞋里的土,就形成了这么两个山头。全国九里山之名有七处,唯有此九里山又称陆真山。山上原来确实有洞,当地群众传说是汉代大将韩信的藏兵洞,山上原有“韩信寨”。1958年大办钢铁时在此山取矿石见到山洞,后被挖掉。九里山四周地势平坦,东侧有河,当地称乌江,传说中又成为楚汉相争时楚霸王自吻乌江的地方。这个传说显然是因有九里山之名而讹传。但据考古调查得知,九里山周围有古文化遗址及古墓群多处,东侧之隤城寨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侧之安阳城、南侧之赵屯村附近都有新石器及商周时代遗址,在地面上随时可拣到古代人们丢弃的陶器及石器残片。



    陆真山又叫九里山,古代属修武县,现在属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乡和九里山乡。“陆真二山不在太行山中,然相去二三十里”,这个位置基本准确,九里山距离云台山下的岸上乡有二三十里,距离云台山下的方庄镇,就只有几公里。“陆真山,皆在邱真人先”,《修武县志》作者已经证明了早在元代著名道士邱处机等人之前,九里山就已经叫作陆真山,与元代的6个道士无关。“陆真子皆作陆,不从六,则陆真子自是一人,非六人也”,这句话有对也有错。陆真山的真实名称应该是“陆终山”,而不是“陆真山”。“真”字与“终”字,在修武一带土语中没有分别,应该是写为文字时书写者的错误。陆终确实是一个人,不是六个人。但是陆终娶妻鬼方氏之妹女嬇,产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羋姓,这就又确实是有过6个人与陆终山有关。从山名书写的错误,到对6个人名字确认上发生错误,真实的黄帝文化及其传承体系,从此被掩盖。九里山一带,有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的陆村;有古吴泽,隐藏有吴泽与吴回的关系,隐藏有“回”字的“怀”字读音与覃怀的关系;有古樊城,云台山东部有樊氏山;有古偁国;有“其五曰安,是为曹姓”的安阳城;有陆终娶妻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的古隤城。我们将由此一步步论证云台山下的九里山是昆吾山,由此进一步论证云台山是黄帝部落文化活动的主要区域。



    昆吾、参胡、彭祖、莱言、云郐人、安、羋,6个人都是名声响亮的华夏民族始祖级别的人物,竟然被后世用听命于异族的6个道士替代下来,我们的文化,实在是早已经荒诞到了骨子里。并且荒诞得相当普遍性,弥漫了华夏每一处乡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丛谈第一部:揭秘《山海经》【32】云台山前说
石全:揭秘山海经(5)
老童
祝融与瑶族姓氏的关联探讨
老童(颛顼之子,黄帝之孙,童姓之始祖)
山海经鉴赏辞典:老聃的先祖耆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