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了阿德勒心理学,你才会更加洞察人性,理解人生的意义

这是Miss Riddle的第39篇原创文章

书名:《洞察人性》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字数:13.4万字

.

【前言】

阿德勒师承弗洛伊德,开辟了个体心理学派。

个体心理学派的一个原则是,永远都不孤立地分析一个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而将心理看成一个完整的存在。

.

在读他的文字时,我仿佛感受到了来自捕猎者的凝视,整个人都不自觉地从立体变成平面,每一个细微的思想,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由此可见,他对人性剖析实在是太深刻了。

.

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诸多话题,比如童年时期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梦境、幻想与潜意识的产生及相互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心理活动,比如愤怒、嫉妒、nu性、自负、贪婪等。

01【童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提到了童年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童年是理智的睡眠期,它几乎是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在探讨的主题。

阿德勒认为,人类灵魂根源于早期童年,性格类型也在童年开始形成。

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悲观的儿童缺乏自信,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世界。长大后他们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02【原生家庭】

在比尔.盖茨推荐的书单《乡下人的悲歌》中,主人公J.D.万斯讲述了一个美国白人工人街阶级,一路坎坷,终究逆袭耶鲁法学院的故事。

这种摆脱原生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个人成长的例子可谓是幸存者偏差。

大部分人往往会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走完一生。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某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带给儿童的伤害通常不亚于肉体缺陷。

比如过分强调第一,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片面。

比如发展精神过程中遇到问题,通常会扭曲或者阻碍他们的社会感。

而在缺乏社会感的儿童身上,他们经常把自己看得比别人更重要。

再比如,某些出于压力而采取的强迫性服从,阿德勒将其定义为赤luoluo的nu役。

另外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可以影响他们的心智状态。

在家庭中拥有话语权的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与权威人士平等交流。

儿童都是天生的外交官。

他们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反应,反复采取暴怒、哭泣等手段来控制他人。

.

安.泰勒在《隐谷路》中提到:

一个人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长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忍耐力。

家,是汪曾祺先生口中的家人团团坐,灯火亦可亲。

家,是艾默生口中“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无论我们是天真烂漫的孩童,还是年过耄耋的老人,家是我们唯一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

03【人性】

我们理解人性的终极意义,在于深刻剖析自己,成为人格完整健康的人。

当我们的自知之明越多,行为就越理智,就越能跳出生活看待世界。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三大经验领域:追求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或职业、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获得爱情婚姻及家庭。

在过程中穿插的心理活动,并非取决于遗传因素,而是取决于社会。

两种看似对立的心理,比如慷慨与吝啬、凶恶与善良,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同时存在于个体中。

而当一个人似乎完美无缺时,我们就应当提防他那夸张的博爱和人道精神。

04【梦、潜意识与幻觉】

我们对待生活的整体态度,构成了我们梦境的基础。

梦境是强化某种感情的最佳方式,也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力量。

它不仅代表做梦者正在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突破口,而且反映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

回忆不是随机或者无意义的。

它具有选择性,蕴含着某种特殊目的,或带有鼓励性或者警告性。

.

与此同时,幻觉作为另外一种意识形态,通常出现在精神压力最大的时候,或者我们担心自己不能实现目标的时候。

被现实抛弃的人,可能会滥用幻想。

对于体质较弱的儿童,想象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他们的潜意识更加丰富,幻觉出现更加频繁,因为他们经常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忽视外界的人际关系。

05【学校教育】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无情地抨击了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

他指出,我们的教育往往只是出于实际和实用的目的,过分强调纯粹智力教育的作用,这已经直接损害了伦理的价值。

对教师来说,如何唤醒学生身上潜在的乐于创造和认知的乐趣,是门最伟大的艺术。

.

在这本书中,阿德勒从心理学层面,指出了教育的意义。

在他看来,教育会通过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作用,补偿他们的不安全感,其方式包括教会生活技能、培养理解能力和发展对人类的社会感。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把学生当作成熟的学习的主体,具有跟教师同等的地位,而不是教育的对象。

.

对于无法独立思考的孩子,学校的教育只会让他们在成年后拥有学堂式行为。

这种孩子,无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工作中,他们都像学生一样,着急回答所有问题,就像他们很想表明自己已经做了功课,希望得到高分一样。

他们只有在结构化的场景中,才会觉得安全。

一旦他们发现学校的那一套不再管用,就会变得焦虑不安。

06【心理活动】

在本书中,阿德勒深刻剖析了许多心理活动,比如自负、愤怒、贪婪、自卑等。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号入座。

关于自负

自负的人急于在同伴中展现自我价值,因为他们希望别人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

他们用尽一切办法来诋毁他人,借以获得内心的优越感,承认他人的价值就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

当他们对个人价值的奋争占据了上风,精神就会感到高度紧张。

这类人已经丧失了真实感,看不到生活的全貌,常常忙于猜测别人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

关于愤怒

愤怒是争取权力地位的最典型特征,目的是为了迅速强力地摧毁前行道路上的所有困难。

所有易怒刻薄的人,都是社会生活的敌人。

他们对权力的追求,是深深植根在自卑感基础上的。

每次暴怒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人的自卑感和优越感,这是一种损害他人利益,来提高自尊的卑劣手段。

07【人际关系】

在评价一个人时,我们更习惯把人放在社会中,评价他们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人际关系的质量。

就像加布瑞艾拉.泽文在《岛上书店》里说的:

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要么至少,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

我们必须按照群居生活的逻辑要求自己,意识到我们对同伴的责任。

同时,我们需要谨记:群居生活最重要和最珍贵的基础论点是,人类性格绝不是用来进行道德评价的基础。

08【女性成长】

阿德勒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所有女性在结婚前,都应该问未来丈夫:你是怎么看待男性支配地位,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的支配地位的?

.

关于女性在人类进化历史上的地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

在女性思想解放之前,女性是被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因而受到保护。

在女quan主义思潮出现以后,女性不再把自己禁锢在与男性的关系中,而是寻求独立个体的存在。

波伏娃曾经说过:

每个人都必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位置。

作为女性,我们究竟要保持多少自我,又要放弃多少自我,才能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呢?

【后记】

心理学作为研究活动的一门学科,确实能帮我们更加深刻地剖析人性。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的:

一个人的笑声比任何其他心理检查手段,都能反映他的性格。

他对人类内心的复杂性探讨,使他的作品也极具震撼力。难怪鲁迅接连用了“伟大”“天才”等词语,称他为“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

.

在学习心理学后,我也慢慢开始了解人性。

当然,现在还是处于皮毛阶段。

相比较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这本书更加通俗易懂,适合作为心理学爱好者的入门之作。

附阿德勒书单:

《自卑与超越》

《洞察人性》

《儿童教育心理学》

《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德勒心理学04】儿童教育的目标不是学习 而是让他们获得勇气!
1月10日推荐书籍:《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和《儿童教育心理学 》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系列:洞察人性》
每一个体都是一幅精美的人格画作----读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
第21讲: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两者理论之间的分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