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首好诗吗?



清代袁枚的一首小诗《苔》最近火了。在央视《经典咏流传》2018年2月16日第一期,一组乌蒙山区师生咏唱了它,当然,这组师生背后是有故事的。一首沉寂了近三百年的小诗,一夜之间尽人皆知。


许多人不禁要问:这是首好诗吗?



关于文言诗的解读和评价,必须知人善论,就是说要了解作者、恰当评鉴。


诗词好比产品,作者就是生产厂家。作者都是有品牌的,不管有没有知名度。品牌的内涵会自动延伸为产品的一部分,成为解读、评价产品的重要信息。好比一筐橙子,看外观分辨不出来味道和营养,都是圆圆的、黄黄的。但如果挑出来一个,说这个是褚时健种的,那就不同了。更甚者,如果它是纯有机的,没有用过化肥和农药,那价值就不得了了。


袁枚就好比褚时健。《苔》这首小诗里有着袁枚的精神气质。




袁枚,1716年生于浙江杭州,活了82岁。那个时代为什么他这么长寿?无他,心态好。在乾隆朝他当了七年县令,突然有一天炒了老板的鱿鱼。不是干得不好,勤政有名声。73岁的时候,他到曾经当过县令的地方作客,当地部分民众迎出来30里;大概是因为执法不避权贵,仕途不顺,干一辈子七品也没啥意思,机会成本太大,不如辞官做学问。



袁枚的学问做得风生水起,“乾嘉三大家”“性灵派三大家”“清代骈文八大家”,都有他一席。他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祭妹文》,不饰藻彩,恸人心肠。诗主“性灵”。一生买园造园,遍游山水,甘老于山野林泉,虽如此,也活得自在自足。



接下来看看袁枚《苔》这首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白日:太阳,在这里作“阳光”,不能解作“白天”。同样的用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青春:有两个义项可供选择。(1)春天。同样的用法如“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青年时光。同样的用法如“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那么,这首诗里选哪个呢?都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春天也会到来(日神遗忘的地方,春神还会眷顾);阳光(象征希望)照不到的地方,靠着自己的生命力,一生最美的青春时光依然会到来。这样解就很丰富,小诗变得不小。这也是“恰自来”的准确涵义。不过,根据“恰自来”,个人倾向于第二个义项。

如米小:苔花非学牡丹之大,非学牡丹之艳,乃学其雍容也、华贵也、自适也,一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所表现的如仙脱俗之美,又如裴士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所表现的冰清玉质之美。



但苔花学牡丹却不是牡丹,牡丹历来是受人栽培浇灌供人观赏的,苔花却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而争得与百花齐放的权利和舞台。这世道并非仅为精英而存在。


这样,苔的顽强和乐观,就活起来了。



袁枚写诗论诗主张“性灵”,不炫技,这首《苔》就是如此。袁枚的生平和人格也为这首诗作了很好的注释。


但不饰藻彩未必就能出好诗,浅处着笔之外,好诗还须深处着眼。至于诗成后读者怎么解,怎么评,那是接受学的范畴了。诗一旦写就,就不再属于作者,读者的再创造也是它的组成部分,只要这种再创造是自足的。从这个角度讲,这组师生也成就了《苔》的今天。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梁俊老师问学生小梁:“还记得为什么要唱《苔》吗?”小梁:“要让我们象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苔》袁枚
《苔》和乌蒙山里的 孩子
袁枚:《苔》
怎么赏析袁枚的催泪小诗《苔》?
《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八首清代第一诗人袁枚别具一格的小诗,清新、自然,充满了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