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海军两大任务之攻击敌方航母
userphoto

2022.11.15 天津

关注

接上篇

为了达成协同保障核潜艇展开的任务,为了达成冲破bei约国家对海上航道的封锁任务,前苏联的四大舰队除了需要拥有强大的反潜实力,以驱逐北约在重要水道蹲守的攻击核潜艇外,还必须具备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直接对抗的能力。其中后者自20世纪60年代末前苏联海军走向大洋以来,权重越发增加了。

鹰酱及其盟友实施大洋现役的核心力量从二战以来就一直是航母

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海上实力的此消彼长,尤其是主力水面舰艇之间的对比和对抗情况。

在20世纪60年代末,bei约驻扎在北大西洋和挪威海的舰队共拥有4艘突击航空母舰,这种作战力量还不是前出到此的前苏联海军可以有效对抗的。前苏联北方舰队的主要反舰作战力量,并不包括水面舰艇,因为之前所有58型导弹巡洋舰,不堪忍受北方恶劣的气候已经全部从第120导弹舰旅调走了。所以打击航母的任务,直接由轰炸机和潜艇负责,而后者最主要的力量是能在大洋上长期活动的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前苏联称之为“巡航导弹潜水巡洋舰”)。在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潜艇区舰队的第11和第7两个潜艇师负责接收这些潜艇(后主要为第7潜艇师)。到20世纪70年代初,北方舰队共拥有15艘675型潜艇,这种潜艇成为反舰力量的支柱。战时,打击航母主要靠成功型海上目标指示系统(第967独立航空侦察团的图-16Р/П和第392独立航空侦察团的图-95Р/Ц)为导弹提供目标诸元和中继制导,而为了双保险,潜艇也经常需要前置的水面舰艇辅助其使用间接瞄准法。因为潜艇配载的П-6反舰导弹超视距射击时精确打击距离有限,所以齐射区域必须位于距离航母集群200~250千米的海区,且由于П-6导弹射击保障上的特点,进行一波次齐射时需要潜艇在水面上浮航20分钟。

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

但是航母不会站在原地等你来揍它。其航空突击手段比较灵活,威力也相当巨大,对水面目标的密集突击距离可达400~500千米,而其反潜作战距离即使20世纪60年代末也在相似的距离上。这种情况下,潜艇是注定无法单独完成任务的,需要水面舰艇与其进行协同。在潜艇发射导弹前,需要水面舰艇需要组织侦察一突击群保持监视和提供诸元保障;在潜艇进行导弹突击时,需要水面舰艇组成“掩护幕”帮潜艇实施对空防御。

而水面舰部队方面,1968年1月18日被任命为北方舰队第7战役分舰队司令的Г·戈洛塔,其领导下的舰艇不过是1艘68БИС型“ 摩尔曼斯克”号火炮巡洋舰(旗舰),外加第170驱逐舰旅的7艘56型驱逐舰。次年,还要有1艘56型要调离该分舰队。显然,水面舰艇力量过于单薄了,同时组织侦察一突击群和掩护幕是不太可能的,甚至自保都很勉强。

此时的美军,其航空母舰作战模式已完成了真正适应战后形势的改进。在越南战争中,美国海军在越南沿海的北部和南部分别建立了航空母舰编队战时指挥、保障体系,分别命名为扬基站和迪克西站。前者是第77特混编队的战时体系,由3艘航空母舰在各自的护航舰只的伴随下单独执行任务,轮流值班监控海空区域。而后者则是之后应美国驻越总司令官威廉·韦斯特摩兰要求而建立的,旨在在越南南部地区保留支援地面作战的海航基地,一般包含2艘航空母舰。这种编组形式后来也逐步为其他地区执勤的美军航母所使用由于各航空母舰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阵位模式,它们在核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加强许多,而在统一的战勤指挥机构组织下,在维持现代化无线电通信保障手段的条件下,其遂行值班监控任务和对面突击任务的效能并不会降低。美军的扬基站,其兵力规模和作战效能实在并非前苏联脱离岸基航空兵作战范围的区区1艘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可以对抗的。

在这种情况下,前苏联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末进行的各种演习和战斗勤务,都不断暴露在挪威海上的弱势。1968年5月,“弗莱斯特”号攻击航母和“埃塞克斯”号反潜航母一同驶,入挪威海,而前苏联海军第7战役分舰队和第967独立航空侦察团立即派出机舰对其进行侦察监视。期间,一架图-16П因为低空掠过航母时飞行控制困难而坠毁,但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通过侦察跟踪以及一系列战术模拟,前苏联海军认为只有导弹航空兵才能对美军航母群实施有效突击,而潜艇效能是极度不足的。两个月后,“北方68”演习中“十月革命号”巡洋舰及两艘驱逐舰模拟了航空母舰编队的信号特征,而第170驱逐舰旅组建了以3艘56型驱逐舰构成的侦察突击群,对模拟编队实施跟踪和导弹火控射击保障。结果依然是此时的潜艇导弹突击还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心急如焚的前苏联海军当然不会坐视潜艇乏力的问题。1971年1月15日,第120导弹舰旅也被编入第7战役分舰队,这样一来负责在挪威海作战的舰艇旅就增加到2个。由于第120旅已经在此时保持有3艘1134型一这种当时还挂着“大型反潜舰”招牌的舰艇实则拥有较强的突击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所以组织侦察突击群的工作可以主要由第120旅负责了。至于第170旅,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组建协助潜艇的防空掩护幕,以及反潜驱潜方面。再之后则是1977年一1978年大改革,1978年1月10日成立的第56驱逐舰旅,作为第7战役分舰队的预备兵团,大大加强了170旅和120旅两个主力兵团的作战稳定性。以3个兵团组成的第7战役分舰队,在挪威海遂行任务的能力与20世纪60年代末时真可谓天壤之别。

1134型巡洋舰

太平洋舰队的情况与之大体类似,只是细节,上有些不同。战役分舰队得到加强后,各个巡航导弹潜艇师的战斗稳定性也大大提高了。潜舰远程打击力量由此可以更加顺畅地与导弹航空兵实施协同,以共同对付美国的航母编队。

当然,这只是前苏联方面的情况。至于美国海军,在20世纪60-70年代期间其水面舰艇总体力量也发生了显著改变,这种改变促使前苏联的海上力量与之差距显著缩小了。

美国海军远洋作战力量原本是异常强大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共建造16艘“埃塞克斯”级和9艘“独立”级航空母舰,此外还建造了53艘护航航空母舰,船台上还在建“中途岛”级三艘50000多吨的航母(“ 中途岛”、“珊瑚海”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以至于战后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几乎苦恼于拥有如此众多的航空母舰。之后则是广为人知的“合众国”航母计划的破产,以及'弗莱斯特”级的批量建造。如果说“埃塞克斯”级乃至于“中途岛”级航母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的话,那么战后的“弗莱斯特”级则是新时代的序幕。其应用的封闭式机库、封闭式舰首、舷侧升降机、蒸汽弹射器和光学助降设备构成了当代大型航母基本特征。该级航母是专门为适应喷气式舰载机而设计的,其所有设备和设计特征都有效地适应了喷气机的使用和维护,为之后美军的航母发展也打下了坚实基础。1952年7月,首批2艘6万级 航空母舰“福莱斯特”号(CVA-59)和 “萨拉托加”号(CVA-60)同时动工建造,之后则是第3艘“突击者”号和第4艘“独立”号。“福莱斯特”级的改型“小鹰”级攻击航空母舰“小鹰”号(CVA-63)、“星座”号(CVA-64)、“ 美国” 号(CVA-66)、“肯尼迪”号(CVA-67)也陆续投入现役。3艘“中途岛”级和8艘更加新锐的战后航母组成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的现代化攻击航母序列。与此同时,所有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都退出现役,而“埃塞克斯”级航母承担的攻击任务也越来越少了,但大部分还在现役。

而之后的20世纪60年代里,1961年服役 “企业” 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以及1967年财政年度中获准建造'尼米兹 ”号(CVAN-68),又使美国航母进入了核动力时代。

但1966年2月23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在国会陈述中说明了海军 未来的计划:“ 原先准备在20世纪70年代初将原有攻击航母缩减为13艘,航空联队也减为3个....但考虑到诸多原因,应将航母保持15艘,而航空联队减为12个,这样力量更加强大,而花费没有增减……”这种在造舰成本上摇摆不定和模棱两可的观点,表明此时的美军已发现自己即将面对某些窘境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核动力大型航母与之前那些常规航母不同,其成本使美国海军的序列更替周期延长了,老舰没有那么及时会被新舰所代替。果然,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只有2艘“尼米兹”级(包括首舰“尼米兹”号)下水,而“中途岛”级第2艘“富兰克林·罗斯福”号同时却于1977年退出现役。至20世纪70年代行将结束时,美军攻击航母(或大型航母)只保留了“中途岛”级2艘、“ 弗莱斯特”级4艘、“小鹰”级3艘、“肯尼迪”级1艘、 '企业”级1艘、 “尼米兹”级2艘,合计不过13艘。

除了现代化攻击型航母外,美国海军还拥有专门门的反潜航母。有8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建造(及战后下水的)的“埃塞克斯”级舰龄较短,经过改装后,从1960年起作为反潜航母逐艘重新投入现役。此级航母专用于进行反潜任务,同时配载了固定翼反潜机(S-2)和直升机(SH-2)。虽然舰体老旧,需要延寿改装等工作,但其大排水量和大载机量带来的是良好的勤务性能和极高的作战性能,堪称老式航母战后第二春的典范。这些航母是堵截前苏联弹道导弹潜艇/核潜艇进入接近美国本土海域阵位的重要工具。但也许更加重要的是,它们令前苏联海军反舰力量必须面对的目标增加了许多,使美国海军在任何种类的消耗战中处在上风——即使这个时期前苏联巡航导弹潜艇强大有效,其数量也无法消耗过美军。

但是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埃塞克斯级反潜航母的轮机状况已经不堪重负了。而更糟糕的是,所有类似航母都不能配备最新型的S-3A“维京海盗”型喷气式反潜机,而在实施改装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于是退役在所难免,最后一艘反潜航母“无畏”号于1974年3月15日退役。于是美军只能面对大幅度压缩的航母数量,将反潜航母的功能加到原先的突击航母上。这样也就形成了大型综合型航母,这种单一舰艇独揽从空面打击到反潜等所有任务。1975年6月30日,“尼米兹”号和在建的CVAN-69被重新定级为多用途航母CVN,而其他航母则在1973年~1975年期间全部转为CV或者CVN,原先的反潜航母基本都被拆毁,只有一艘“列克星敦”号作为飞行员训练舰服役到1990年。

第一艘经过综合型改装的航母是“萨拉托加”号,该舰1971年6月被指派至地中海进行战斗勤务。其舰内设有反潜行动中心,配备有搭载50枚Mk- 46鱼雷和2500个声呐浮标的弹药库。其搭载飞机包括2个配备10架F-4J战斗机的中队,2个含10架A-7A轻型攻击机的中队,1个含9架A-6A/B重型攻击机的中队,1个含10架S-2E反潜机的中队、1个含8架SH-3D反潜直升机的中队,1个E-2B预警机中队,1个EA-6A电子战机中队和1个KA-6D加油机中队。比较之前作为攻击航母的配载,' 萨拉托加”号将每个轻型攻击机和战斗机中队都减少了2架飞机,而且将侦察机中队的4架RA-5C留在了陆地上。在几个月后,该舰又将战斗机和攻击机中队各撤走1个,并将电子战机也都留在陆上,而又增加了1个反潜机中队和1个反潜直升机中队。

海军上将艾莫·R·朱姆沃尔特对此曾拐弯抹角地评价道:“以这种方式改造航母引起人们的不满……他们指出利用航母来完成两项不同任务,比让它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效能要低……”但不管怎样,美国海军没有更好的现实性选择。

这种状况使得美国海军20世纪60年代的15艘攻击型航母、8艘反潜航母的堂堂之阵,骤然缩减成了20世纪70年代捉襟见肘既要干这又要干那的区区13艘航母力量了。航母不过是例子之一,其他的还有很多,例如:大战时或大战后建造的重型、轻型火炮巡洋舰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退役完毕,其中不少是战后加装防空导弹的,尚有利用价值的型号。又如,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针对老式驱逐舰和驱逐领舰的换装计划就都没有完成,这个级别的舰只到了20世纪70年代显得比重型舰只更加缺....而美国的盟友,例如英国,其海军也正在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不断缩减。

也就是说,在前苏联海军处于上升期的20世纪70年代,其面对的对手都较以前被削弱了。尤其是在反舰作战方面。借助这股东风,前苏联海军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系列表现,都是顺理成章的注定。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手头拥有大量资源、且与美军距离大大拉近的前苏联海军终于开始研究大洋战区战略性战役理论。在早期的“大洋70”和“大洋75”超大规模演习的基础上,又进行了1978年大西洋演习和“大洋79”演习,总参谋部和海军司令部在总结所有实践行动后,于1980年最终完成了大洋战区战略性战役理论的制订。该理论是指舰队和其他军兵种军团或兵团,按照统一的企图和计划,协调一致实施一系列战役和战斗行动的总和。其目的在于完善核力量的展开和使用体系,粉碎敌方海军基本集团,破坏或削弱敌人来自海洋方向对前苏联目标和武装力量实施的突击,阻止或破坏敌人的海洋战略运输,封锁岛国或夺取其领土,以及为前苏联海军舰队完成在战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战略任务创造有利条件。参加 此类战役的兵力规定为1~2个舰队兵力,空军远程、前线和运输航空兵的若干兵团、部人,防空军滨海兵团,空降兵和陆军集团军,在部分情况下包括战略火箭军。

这是前苏联武装力量乃至前苏联一东欧集团在极盛时期的军事理论之一,也是世界两大武装集团对抗达到顶峰时的必然成果!其恢弘气势和壮观背景,既是前无古人恐怕也鲜有来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两洋舰队
深度丨苏联航空母舰为何如此另类?美国海军花了30年才看明白
海军、海战电影大全
美国海军编制(1)
红色舰队航母的起源“莫斯科”级直升航空母舰(图集)
苏联海军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