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定国神针——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发展(1):初代锋芒
userphoto

2023.08.02 天津

关注

2021年10月27日19时50分左右(北京时间22时20分),印度从奥里萨邦巴拉索尔海岸附近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岛成功发射了一枚“烈火-5”弹道导弹。印度“烈火-5”导弹,射程超过5000公里,成为印度可携带核弹头的最远程导弹。使印度获得全面的战略打击能力,而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拥有这种能力。”据称,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5”洲际导弹是印度“最具野心的战略导弹计划”,它发射成功后印度媒体称这款导弹将使印度跻身于及具有研美、俄、法、中、英之后第六个制洲际导弹能力的国家之列。

“烈火-5”导弹的射程顶多只有5500公里左右,这样的导弹是不能称之为洲际弹道导弹的。一般来说,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都要在8000公里以上,烈火-5如果按照射程分类,只能算是中程导弹。

1987年12月8日,苏联和美国首脑在华盛顿签署的《中导条约》中,将射程在1000-5500KM的陆基弹道、巡航导弹界定为中程导弹,将射程在500-1000km的陆基弹道、巡航导弹界定为中短程导弹。

在我国曾采用的国际通用做法中,射程在1000km以内的称为短程导弹;1000-3000km为中程导弹;3000-8000km为远程导弹;超过8000km为洲际导弹。随着导弹武器谱系的完善及对射程划分标准认识的加深,我国结合实际对不同射程导弹分类进行了多次修订。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将射程在1000km以内的导弹界定为近程导弹、1000-5000km为中程导弹、1500-5500km为中远程导弹、5000-8000km为远程导弹、8000KM以上为洲际导弹。

洲际导弹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想要拥有洲际导弹就得先要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也就是要求这个国家要具备发射卫星的技术,其次是洲际导弹的打击精度要准确,误差不要超过10公里范围。世界上实际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还是以联合国五常国家为首,而五常国家中除了英国的洲际导弹是向美国购买,还有中、美、俄、法四个国家都具备自主研发洲际导弹的技术之外,其他国家都不太具备这项技术。

其实世界上别说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不多,就连拥有中程导弹的国家都不多,只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法国九个国家。由于英国没有进行弹道导弹技术研发,只是向美国购买,所以英国并没有中程导弹。除了技术困难之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拥有洲际导弹还在于资金和联合国的压力两方面。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制出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洲际导弹和核潜艇一直都是苏联和俄罗斯作为当今五大国之一的顶梁支柱。

R-7弹道导弹:

1944年9月,苏联红军占领了位于波兰Dembidze的A4研究基地,并修复了第一枚V-2导弹残骸。1945年3月,一个RNII-1导弹专家组被派往波兰。在波兰抵抗组织成员的帮助下,V-2部件被验证并装载上了Li-2飞机上。但飞机在基辅附近坠毁,只有部分V-2部件被运到莫斯科。1945年4月19日,为了复原从德国获取的液态火箭技术,国防委员会颁布了第8204号决议成立中央设计一局。1947年7月,美军从德国东部地区撤出,后来德国东部地区在雅尔塔会议上被分配给了苏联。

1948年,以科罗廖夫为总设计师的苏联导弹研发团队研制出了R-1弹道导弹。后来又研制了了R-3弹道导弹。但是,科罗廖夫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苏联需要一枚更大的导弹,这枚导弹不仅仅可以满足打击美国本土的需求,更能够在将来把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把探测器送上月球、金星和火星。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1950年12月4日,关于“对射程为5000至10000公里的液体火箭和1至10公吨弹头的研制要求”的N-3项目获得批准,由科罗廖夫的NII-88团队领导,其他研究机构配合。1953年开始,苏联导弹研发团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名为R-7的导弹上。1957年,经过工程师们4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

1957年5月15日,R-7弹道导弹发射。但是,在飞行了88秒之后,导弹突发故障,随后,第一枚试射的R-7导弹坠毁在400千米外的沙漠上。但作为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R-7令整个北约为之一振。R-7导弹最终在1959年定型生产,北约代号SS-6“警棍”。

R-7弹道导弹全长约29米,最大宽度约10.3米,267吨,起飞重量最大起飞推力486吨,有效载荷3吨。R-7弹道导弹使用液体推进,发射前要加注,发射准备时间长,地面固定发射,生存能力低,弹头重,命中精度低,,必须做出较大改进才能满足”确保相互摧毁“的战略要求。对导弹性能改进的重点是提高制导系统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改进发动机的性能和安全性,减少导弹外形尺寸,提高各分系统的可靠性和零部件加工质量,延长导弹使用寿命和有效期,降低制造成本等。

R-7弹道导弹分为两级,其中位于中间的箭体被称为第二级(按现在的惯例应被称为“芯级”),由一台RD-108液氧煤油发动机驱动;4台小的游机对称放置在箭体四周提供姿态控制。位于两侧的四只锥形箭体被统称为第一级(按现在的惯例应被称为“助推器”),各由一台RD-107液氧煤油发动机和2台游机驱动。RD-107/108两型发动机基本结构类似,107使用了略微不同的燃料混合比和较高的室压,相比起108更适合在海平面工作。RD-107/108的燃料泵由双氧水催化分解产生的气体驱动,将燃料送入四个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四燃烧室设计本质上是把德国V-2火箭的燃烧室稍加改动后直接并联,再统一用加大的燃料泵进行驱动;这样缩短了开发周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已有技术。

R7弹道导弹虽然没有真正进行实战部署,但它对于苏联而言意义十分重大。50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离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海军和空军。这意味着拥有两大洋天然屏障的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海空军对苏联进行打击,而苏联却难以威胁到美国本土。而R7洲际弹道导弹的横空出世,终于让苏联拥有了可以直接威胁美国的利器。

作为一款导弹,R-7采用的液氧煤油燃料和地下井式热发射系统显然是不适应战场要求的高机动性标准的,也为它作为一款导弹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仅仅服役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R-7便悄然隐退。 但其主要作用为航天运载工具,曾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其后,R-7作为诸多苏联火箭的蓝本,衍生出了R-7火箭家族。

作为一款火箭,R-7则是科罗廖夫团队的极为成功的设计。随后的太空任务更是证明了R-7作为一款火箭的实力。科罗廖夫随后对R-7进行的改进设计,更是促生了东方号、上升号、闪电号等著名的运载火箭。其中家喻户晓且沿用至今的经典型号,便是大名鼎鼎的联盟号火箭。

R-7作为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拉开了美苏双方军备竞赛的大幕;在R-7基础上,前苏联研制了第二代洲际导弹是SS-7、SS-8洲际弹道导弹。而R-7作为一款火箭,又拉开了太空竞赛的序幕。从斯普尼克上天,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一场绵延十二年的太空竞赛正式开始。而作为万恶之源的R-7洲际弹道导弹,终将铭刻在人类航天史的开篇之上。

生产商:南方设计局

弹长:34米

弹径:3.02米

重量:280吨

战斗部:800千克,5 Mt TNT当量/一枚300WT当量弹头

射程:约11000千米

命中精度:圆概率差5千米

指导方式:惯性制导

推进系统:可贮液体火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地面发射/地下井热发射

发射准备时间:20小时

服役时间:1959-1968

北约代号:SS-6,绰号:警棍

苏联代号:P-7,英文:R-7

R-7弹道导弹

R-7弹道导弹

R-7弹道导弹

R-16弹道导弹:

50年代末,苏联装备的SS-N-3“柚子”、SS-4“凉鞋”和SS-6“警棍”导弹均不可能为苏联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这些导弹打不到美国本土。但苏联的整个欧洲部分却处于部署在欧洲英国、意大利和土尔其境内的美国导弹的打击范围。

截至1960年底,美国担负战斗值班的洲际弹道导弹已经达到40枚。为了抗衡美国人,苏联必须在最短时限内造出并部署能够从苏联领土上发射并摧毁美国战略目标的洲际导弹。SS-7型导弹(P-16弹道导弹,英文:R-16,俄文:Р-16)就这样被赋予了充当苏联可靠导弹核盾牌的任务。

P-16是苏联第一种可以实际使用的洲际导弹。由科罗廖夫领导设计的R-7(北约代号SS-6“警棍”)发展而来。P-16被设计成一种两级液体弹道导弹,用铝镁合金制造弹体,拥有一个细长的推进剂贮箱。研制工作在1956年获苏联政府批准,1957年基本设计方案完成。为了试验飞行,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为P-16修建了地面发射设施。而采用地下发射的P-16被称为P-16U(生产代号8K64U)。

P-16导弹为两级洲际弹道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枚安装使用高沸点可贮存推进剂发动机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是苏联首枚采用自主式控制系统的洲际弹道导弹。在没有无线电校正的情况下,设计师系统使战略导弹达到了用户可以接受的射击精度。导弹的巨大跟踪站不需要了,敌方的无线电干扰已不能使敏感仪器失灵,自主系统能可靠地控制导弹飞行瞄准目标。

P-16导弹第一级安装有3台双燃烧室P R-216液体燃料航程火箭发动机,地面总推力227吨;第二级安装1台同样的双燃烧室P R-216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地面推力90吨,推进剂为偏二甲脐和硝酸。发动机是B格兽斯柯总设计师研制的。发射设备为固定式地面发射装置,是在卡普斯金斯基和兽加克总设计师领导下建造的。无线电控制系统是由E.科诺波列夫、B.谢尔盖耶夫、B.库茨涅佐夫总设计师研制的。导弹安装有单核弹头,核战斗装药是由C.柯恰连涅茨总设计师建造的。1961年,该导弹在第聂罗彼得罗夫斯克南方机器厂和鄂木斯生产。

在1960年10月,苏联研制的史上第一款实用洲际导弹——SS-7准备进行首次试射,苏联领导人对这款导弹寄予厚望,时任苏联战略火箭军总司令的涅杰林元帅坐镇指挥,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也下达了重要命令。在10月24日,导弹试射试验正式开始,在燃料加注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因为一些小故障,导弹点火失败。而在出现故障后,涅杰林元帅拒绝了总指挥提出的延期发射建议,而是让总工程师去快速排查故障。结果随后这枚SS-7突然失火,火焰引燃了火箭中的燃料,发射场发生了剧烈爆炸。

涅杰林元帅

坐镇指挥的涅杰林元帅以及在场大概140名专家、科研人员,无一例外全都不幸遇难。后来人们清理现场,涅杰林连骨灰都没有剩,只留下了被烧焦的元帅肩章和保险箱钥匙,而其他专家、科研人员,离得稍微远点的都被烧得只剩下个轮廓了,离得近的就不用说了。苏联战略导弹总设计师扬格利是整个发射场唯一活下来了的人。因为他犯了烟瘾,躲到地下掩体抽烟去了,所以爆炸没有波及到他。

R-16爆炸现场

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扬格利

在事故发生后,P-16的开发工作继续进行。1961年1月27日进行了第2次试射。导弹成功点火升空,但由于导航系统故障而偏离预定弹道,最后坠落于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附近,仅仅飞行了520千米。又经过数次不成功的试射后,P-16终于在1961年10月完成了飞行试验。

随后是地下井发射型号P-16U的发射试验,在这些试射中游动发动机总出问题,但最后获得了解决。第一支装备P-16U的火箭部队于1963年进入战斗值班。在1965年部署高峰时,苏联共拥有186个P-16发射系统,分别属于8个火箭团,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地下井。

1963年7月15日,P-16导弹改进型和集群发射的地下井发射装置“谢克斯娜”列装。1965年,P-16和P-16y导弹系统在186个地下井发射装置上担任了战斗值班,各导弹师部署于彼尔姆州得别尔谢季、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下塔吉尔、特维尔州的博洛戈耶、托木斯克州的伊塔特尔、马里自治共和国的约什卡尔奥拉、新西伯利亚、库尔干州的沙德林斯克、基洛夫的尤里亚等城市附近。

1977年,最后一批苏联P-16洲际弹道导弹解除战斗值班,所有地下井发射装置被销毁P-16弹道导弹采用的高沸点推进剂,可使导弹带着加注了推进剂的贮箱担任战斗值班,但时间不能太长。这和使用不能贮存推进剂的导弹系统比较起来是进了一步,但导弹还不能在其整个使用期都处于加注状态。在这点上苏联落后于美国,使用可长期贮存的固体推进剂的美国“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已经被美军列装。所以,苏联军队并不满意P-16, P-16 y导弹和地下井发射装置的战备性能。

生产商:南方设计局

弹长:31米(重型核战斗部),34.3米(轻型核战斗部)

弹径:3.02米

重量:141吨

战斗部:8F17为300万吨TNT当量;8F115为500万吨TNT当量;8F116为600万吨TNT当量

射程:携带8F17战斗部为13000千米;携带8F115战斗部为11000千米;携带8F116战斗部为10500千米

命中精度:圆概率差2.7千米

指导方式:惯性制导

推进系统:第一级:主发RD-218,采用推进剂AK-27I(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姿态控制副发动机为RD-68游动发动机 ;第二级:主发RD-219,采用推进剂AK-27I(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姿态控制副发动机为RD-69游动发动机

发射方式:地面发射/地下井热发射

发射准备时间:20分钟

服役时间:1962年-1974年

北约代号:SS-7 ,绰号:鞍工

苏联代号:P-16,英文:R-16

R-16弹道导弹

R-16弹道导弹

R-16弹道导弹

R-16弹道导弹

R-16弹道导弹发射井装填

R-9弹道导弹:

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开始研发。苏联于1961年开始第二代洲际导弹一一液体洲际导弹“鞍工”(SS-7)和“黑羚羊”(SS-8)的飞行试验。这两种洲际弹道导弹是苏联最早的以可观数量装备部队担任战斗值勤的导弹。

R-9设计于1959年,首次试验于1961年。相较于苏联以前的导弹设计有相当的进步。R-9可提供1600公斤的酬载且有约11000公里的射程且精准度达2公里。它可于接到指令后的20分钟内发射,火箭的发射系统由NPO 'Electropribor'(英语:Khartron)(乌克兰,卡尔可夫)设计。

R-9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8)是两级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可贮存液体推进剂和惯性制导系统,在性能上与SS-7导弹接近。导弹两级的直径不同,第一级的直径约2. 9米,第二级的直径约2. 44米,第一、二级之间用截锥形级间段连接。弹头呈锥形。导弹装在铰接的运输拖车上运输,由全封闭式牵引车牵引。

1961年4月9日,即加加林隆重升空前3天,在拜科努尔试验场进行了第一次发射。尽管发射前发生了小小的短暂停顿,但试验进行得很成功。然而不久便出现了麻烦。

这次麻烦与地下发射井发射装置有关。原先敞开式的发射井很快便过时了。巴尔民设计的发射设施“捷斯纳H”是配合地面发射装置从1959年开始设计的。一年后,摆在科罗廖夫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更可靠地防护导弹。在研究分析了地面加固的、堑壕、在海上驳船上机动的、运输发射筒等等方案之后,巴尔民开始了地下型“捷斯纳一B”的设计。

采用“捷斯纳一B”显示出不错的结果,“黑羚羊”在2小时内便可进入战备状态,但导弹技术人员不满意。巴尔民只好加快改进的速度,他研制出的“谷地”发射设施终于使导弹在20分钟内进入了战备状态。这个重大成功,使得军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相信,在大西洋彼岸突然发射的弹头落到苏军阵地之前,苏联就有把握用自己的导弹发射回击。

1964年2月,“黑羚羊”拖了很长时间的试验终于结束了。原因是格鲁斯柯一班人在发动机研制中遇上燃烧室高频率振荡问题,他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对发动机进行修补工作。从1964年12月开始,“黑羚羊”在科泽利斯克、普列谢茨克、鄂木斯克、秋明和拜科努尔担任战斗值班。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1965年7月21日“黑羚羊”列装.

“黑羚羊”之后,在苏联和世界上未再建造使用液氧和煤油推进剂的洲际弹道导弹。尽管科罗廖夫竭尽了全力,该系统方案的进步余地已经不大了。按战斗性能,“黑羚羊”超过马丁公司生产的美国“大力神一1”液氧煤油导弹,但在发射准备时间上比不上1962年列装的波音公司的世界首枚“民兵一1A”,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当苏联和美国的设计师们已经明确了使用高沸点推进剂发动机和固体推进剂发动机的优越性的时候,这种导弹的建造是科罗廖夫的无谓的尝试和牺牲。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值班的“黑羚羊”数量比起其他洲际弹道导弹要少,数量从未超过30枚。苏联工业部门总共生产出70枚P-9和P-9A“黑羚羊”导弹。

“黑羚羊”的研制使用实践表明,液氧煤油导弹的战斗潜能已耗尽,需要寻觅其他途径。于是,后来杨格尔选择了高沸点推进剂,科罗廖夫则选择了固体推进剂导弹。

截至1965年10月,广袤的苏联大地上已经署了222枚SS-7和SS-8,其中大部分是SS-7。1978年最后一批P-9A“黑羚羊”退役,发射装置销毁。到1979年,根据限制战略进攻武器临时协定(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条款,所有这些导弹全部退役,以便为部署新型潜射导弹留下余地。

生产商:南方设计局

弹长:25.5米

弹径:2.9米

重量:78吨(P9A),100吨(P9B)

战斗部:1800KG,搭载165万吨到500万吨当量的弹头

射程:约11000公里

命中精度:圆概率差2千米

指导方式:惯性制导

推进系统:液体火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地面发射/地下井热发射

反应时间: 60S

服役时间:1963年-1978年

北约代号:SS-8 ,绰号:黑羚羊

苏联代号:P-9,英文:R-9

R-9弹道导弹

R-9弹道导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撒旦镇国——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发展(3):四代三强
导弹发展史
前苏联SS-11轻型洲际弹道导弹系统
苏联末日列车:神出鬼没连美国都怕,一次可发射30枚核弹头
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诞生,苏联在美苏空间争夺战中首战告捷
盘点世界知名弹道导弹(科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