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逢人管住嘴,遇事耐住性,处世守住心



点击收听

《周易》有言:“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是决定君子命运的重要时机,这个时机发动又成为决定君子成败荣辱的重要因素。

言行,是个体安身立命的要素,无论得失荣辱,皆潜伏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上,巧妙运用言辞和行为,拥有耐心和原则,是行稳致远的关键。

逢人管住嘴,沉默中升华人际

古人云:'一言可以纳福,一语也能招祸。'

无不体现了言辞之重。

三国时期的祢衡,聪明绝顶,却因言辞不慎,屡次陷入尴尬。

建安初期,许都才子云集,群英荟萃。

祢衡,目中无人,对荀或、赵融更是不吝嘴。

他嘲笑荀或相貌适合办丧事,羞辱赵融说他只配在厨房待着。

这种言行让他在曹操和刘表手下都备受冷遇,最终被送给江夏太守皇祖。

祢衡性格倔强,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却在众人面前毫不退让,直言不讳。

皇祖怒不可遏,质问祢衡,这时祢衡更是狠狠地说道:“你这死老头!”黄祖闻言怒火中烧,当场命人将祢衡处死。

祢衡锋芒毕露,直言不讳,却也因此付出沉重代价。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为祢衡的才情叹息,也为他的鲁莽感到惋惜。

在权谋纷争的年代,祢衡的坚持或许是可敬的,但在权谋斗争中,最终他未能善终。

世间纷扰,谣言满天飞。

一个不懂控制口舌的人,容易陷入无谓的争端,而一个能够咽下多余之言的智者,则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从容。

通过适时的沉默,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口舌之争,保持与人和谐相处。

在言语间学会收放自如,方能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在古老的寺庙里,有一位智慧深邃的高僧,被人称为修行的奇才。

有一天,一个渴望修得人生至高境界的探寻者,前来问道。

这位探寻者恭敬地问道:“大师,弟子想请教您,如何才能修得人生的至高境界呢?”

高僧微笑了一下,闭口不言,神秘而深邃。

探寻者有些不解,他再次追问:“为何您不肯言说呢?此为何意?”

高僧缓缓开口:“管住嘴,是修行的开始。”

这番言语宛如一粒启迪的种子,让探寻者心中生出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僧并未主动解答更多问题,但他的笑容中透露着一种无穷的智慧。

探寻者不禁明悟,或许真正的修行,并非追求刻意的言语,而是在默默中体悟、在沉默中修正。

与其口无遮拦,不如在适当的时刻选择沉默。

谨言慎行,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避免祸患的降临,安享平和与顺遂。

这种沉默并非软弱,而是智慧的表现,是对言语力量的敬畏,更是对内心深处的自律。

 

遇事耐住性,平静中看清人生

道德经有言:“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成。”

耐住性,是一种在困境中保持冷静的智慧。

三国年间的一个冬日,孙坚在城外设帐畅饮美酒,欢声笑语中享受着宴会的愉悦。

突然,一股风驰电掣的奔袭声划破夜空,董卓的骑兵如狼似虎般袭来。

宴席上的人们惊慌失措,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然而,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孙坚却表现得若无其事,镇定自若。

他不慌不忙地指挥部队整顿待命,眼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军愈演愈烈,但孙坚并未被动摇。

当酒过三巡,他终于站起身来,率领手下将士们井然有序地撤入城池之中。

这时,敌军看到他率领的军队如铁桶一般严整有序,生生打消了继续进攻的念头,最终选择无战而退。

这个惊险刺激的一幕,让人感叹孙坚的冷静与果断。

在危机时刻,他展现出过人的领导力和军事智慧,成功化解了困境,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尊敬。

在隋朝末年,动荡的时局下,农民起义如潮涌,官员纷纷倒戈,而隋炀帝心生疑虑。

在这个动荡的时刻,唐国公李渊以其卓越的仁德之行备受百姓爱戴,却也引起了皇帝的嫉妒与忌惮。

有一次,李渊受到传召觐见皇帝,然而由于身患重病,无法亲自前往。

隋炀帝得知后心生不满,不禁质问身边的侍臣:“他是病得要命了吗?”

李渊闻讯,深知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于是迅速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策略。

他故意行为无状,败坏自己的名声,让隋炀帝误以为自己并非威胁。

李渊深谙待机而动的智慧,开始韬光养晦,暗中招兵买马,四处联络志同道合者,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推翻暴政的大计。

随着时机的成熟,李渊一鸣惊人,于太原发起震撼人心的起义,成功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唐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这个故事充满着智谋、决断和历史转折的情节,让人感叹李渊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鬼谷子有言:“立志乃成事之基,沉稳乃做事之本。

无法忍受性子,无法保持冷静的心气,往往导致在人生的波折中进退失据,招致无谓的灾祸。

只有在保持内心平和的状态下,深藏心志,默默修炼,生活才会在最合适的时刻,给予你所渴望的一切。

处世守住心,修身养性成就大业

古人云:'守心,是成就人生的金钥匙。'

只有守住内心,才能真正走好未来的路。

一则禅宗故事讲道:弟子战栗着提问:“师父,千万景象瞬间涌入您的眼帘,您该如何应对?”

禅师笑容更深:“黑不是白,红不是蓝,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并未深陷于其中。”

弟子疑虑满脸,禅师深吸一口气,继续解谜:“我既非黑,亦非白、红、蓝,它们原本就是它们,我不必深陷其中,只需保持内心的清明。”

内心清明才是面对外界纷扰的关键钥匙。

在北宋年代,政务院的赵概与欧阳修同僚为官,且任其上司。

赵概来自正直之家,忠诚朝廷,为国尽职尽责。

但是,他却频遭欧阳修的讥讽和暗箭围攻,甚至在朝堂背后受到多次参奏。

在这个困境中,赵概并未动摇,反而选择向仁宗力荐欧阳修,并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职位,全心全意为国家着想。

曾经,欧阳修因家族的罪行被牵连,引起皇帝的愤怒。

身边人纷纷建议赵概趁机上书,表达心头之愤。

然而,赵概始终坚守初衷,不以私情影响公务,多次为欧阳修写表说情。

赵概的坚定和真诚不仅未能改变欧阳修的命运,反而赢得了他的深厚友谊,也让身边的人对他赞叹不已。

王阳明曾言:“人人都有一把定盘针,一切变化的根源都在心中。”

真正的强者不为外物左右,他们能够守住内心的初衷,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们懂得恪守初心,将内在的定盘针指引人生方向。

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逢人管住嘴。

言语的力量巨大,适时保持沉默,使我们能够远离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遇事耐住性。

在生活中,忍住一时的气,才能稳定眼前的局势。

耐心等待时机,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

处世守住心。

坚守内心的原则和信仰,才能在风雨中稳健前行,创造美好的明天。

逢人遇事处心如初,智者行稳致远,愿你我能够在守住心性的过程中,点亮生活的精彩,不负韶华岁月。



国学源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祖宗的智慧:逢人管住嘴,遇事耐住性,处事守住心
逢人管住嘴,遇事耐住性,处世守住心(值得推荐!)
人生最大的智慧:做人管住嘴,遇事耐住性,生活守住心
一个人的成熟,从沉默开始(好文)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做人管住嘴,做事守住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