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徽因:同频共振的人才配的上我的余生

01

频率不同,终将渐行渐远。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的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有名的才子。

他擅长诗文、工于书法,早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更被推举为参议院秘书长。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林徽因,才华艳逸,风姿绰约,追求者不在少数。

诗人徐志摩,就是当时众多追求者之一。

1920年,林徽因跟随父亲前往伦敦考察。

这一年,徐志摩也来到了伦敦求学。

二人初相见时,徐志摩立马被林徽因卓越的气质和才华所吸引。

于是,对眼前人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他书写篇篇情深意浓的诗作,企图打动美人的芳心。

更用一切闲暇时间,相伴林徽因左右,希望能得求亲近。

但,就像曹聚仁说得那样:“一个诗人,他住在历史上,是个仙人,若住在你的楼上,他便是个疯子。”

徐志摩对爱情的狂热,反而让林徽因变得理智。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02

在徐志摩的眼中,林徽因是一弯月,一滴水,心头的一颗朱砂痣。

然而真实的林徽因,却是极其冷静而克制的人。她腹中有诗书,心中明伦理。

当她得知徐志摩已有妻室之后,不仅果断拒绝了对方的示爱,还劝诫对方,能拥有现在的妻子,是他的福气,理应好好珍惜。

不同频的感情,节奏无法一致,步调无法同步,只会让彼此越来越累,所以她选择了转身回绝。

从此山高路远,各自珍重,是对彼此的一种体面。

林徽因曾说:

“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有共鸣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

只有灵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藏的美丽。”

房琪曾经说过一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而是为了找到与我们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03

最舒服的关系,是同频共振。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启超是至交好友。她喜欢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

梁思成虽然个子不高,但才思敏捷,腹有诗书,是个翩翩君子。

于是,在家长的撮合下,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

当时,十几岁的林徽因,穿着浅色半袖短衫罩,梳着两条小辫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格外有神采。

梁思成忍不住称赞:“如此富有朝气,广博扎实的学识,幽默不俗的言谈,毫无富家子弟的轻浮与做作。”

一来二去的接触中,两人逐渐萌发了对彼此的好感。

我认为,同频并不简单地指相似的兴趣和爱好,同频是两个人三观的完全融洽。

同频状态下,即便兴趣爱好不一定相同,但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时,二人底层的逻辑一定是一致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就是这样一对同频的伴侣。同为学者的两人,在婚后一起去欧洲考察建筑,回国后又结伴考察中国古建筑,共同发表论文、撰写书籍,共同设计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无论后世如何言说,林徽因并不只是写出了“你是人间四月天”这样诗句的文学才女。相比文学的浪漫,骨子里的林徽因其实是一个理性而严谨的学者。

04

三观的高度一致,让他们在日常的琐碎中,始终进退默契,相得益彰。

廖一梅说:“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之前,徐志摩曾大张旗鼓地在报纸上登了个《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通告》。

他借着这张通告,向林徽因宣布自己已然单身的事实。

面对徐志摩的热情如火,林徽因显得格外理智: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

她深深懂得,诗人的爱,来的快,去的也快。

反观丈夫梁思成,没有月下吟花的诗意,却有细水长流的温馨。

但正是这种平淡之处的相守,印刻了世间最动容的爱情。

就像有句话说得那样:命运决定我们会遇见谁,但时间会决定留下谁。

同频的人,才能一路同行,走过山高水长,看遍世间风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徽因临终前的遗愿:要见张幼仪的亲属,向她传达自己的忏悔
如果当初林徽因选择的是徐志摩,会成就一段佳话吗?
林徽因临终前想见梁思成,为什么遭到了拒绝?一别就是永远
林徽因更爱徐志摩or梁思成看看此人做的这些事就懂了!
洞房之夜,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何不嫁有才的徐志摩时,她这样回答
秒真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