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六)101-120题

往事只能回味(韩宝仪) 来自珏哥讲语文 03:33

10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人阁。

C.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10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即讽谏、讽喻,用直接的言语或委婉的方式劝说对方,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B.都督,原是军队中的监察官,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这里作动词,担任都督。

C.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匹马,古人认为马八尺以上为龙,所以称天子车驾为六龙。

D.路,北宋最高的行政区域单位,由唐代的“道”演变而来,后文的“道”相当于“路”。

10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

B.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

D.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像皇帝你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10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是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0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10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10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10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109.下列对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师,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三公之首。文中为加衔,无实际职权。

B.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

C.出,此处指朝官降职为地方官,在古代类似的表达还有黜、谪、贬、放、窜等。

D.驿,旧时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1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制、诏等。

C.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事务,长官是刑部尚书。

1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家,指军事学著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右贱左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1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

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

C.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

1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 “卜筮”的书。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1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古代官阶名,爵位名,为中央政府各部行政长官,亚卿即为侯补职位。

B.三晋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故史称三晋。

C.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地连南北,他们联合便称合纵,西抗秦国。合从在文中泛指联合。

D.战国时期,各大国设有“相国”“相邦”或“丞相”,后称宰相,为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

1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弈,六博和围棋。前者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非常盛行。

B.博士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科举考试会试优秀者方可担任,位居于博士之首。

C.经义,“经”指儒家的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经书,“义”就是儒家经典的义理。

D.凤凰二年,以年号纪年。古代纪年方法另有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1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在一定时期内带孝,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B.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C.通籍,将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的竹片挂在宫门外,经核对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D.从弟,一种称谓,也称堂弟。是同祖的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自己的人。

1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

C.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1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世职,文中指继承上代人传下的世袭职位。古时战功、爵位等荣誉职务或特殊官位可以让子辈继承。

B.巡抚,文中指官名,是封建时代由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我国古代将南方各少数民族泛称为“蛮”,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夷”。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戎”“狄”等。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文中是指皇上对石邦宪加封官职。

1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仪凤,指年号,这种年号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一直沿袭到民国。

B.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一,祠部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C.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一个州的最高权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1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五经”分别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太和初、(太和)十七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太和”为孝文帝的年号。

C.丧礼是中国礼仪文化之一,指有关丧事的礼仪。如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

D.古文中的“博士”常常指古代官职名,如文中的“中书博士”,也指最高学位,如“四门博士”。

 

 


参考答案:

101C(释褐是脱去平民衣服,而不是脱去丧服)

102A(“用直接的言语或委婉的方式”错,讽谏是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

103A(“陟”是晋升,进用。“召”是召见。)

104C(把乡试误解为会试。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或“秋闱”。考中的人称举人。)

105A(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历史上“关内”与今之“关中”不等同。)

106A(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唐末五代后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107C(“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

108B(B项“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错误,不是“恭请”,就是一般的会见。)

109C(出即“出官”,指京官外调,并非“降职”。)

110D(“军令”一般由兵部掌管,“考课”一般由吏部掌管)

111B(“迁古代称平调官职”错,“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文中指升职。)

112C(“会试”错,应是“殿试”。)

113B(“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

114A(卿不是爵位名,“亚卿即为侯补职位”错,周代卿分上中下三级,最尊贵者谓上卿,次者为中卿,又称亚卿。亚卿还是唐以后太常寺等官署少卿的别称。)

115B(“科举考试会试优秀者方可担任”错。博士祭酒在秦、西汉时称为博士仆射,位居博士之首。东汉时改称博士祭酒,隶属太常。曹魏时置大学博士祭酒,以十九名博士中才智威重者充任。为国子学之长官。晋以后多称国子祭酒。)

116A(服阕:守丧期满。)

117B(“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错,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曰”;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

118C(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狄”,将东方的少数民族泛称为“夷”。)

119B(祠部在唐代是尚书省之礼部四司之一,非“六部之一”。)

120D(“博士”古代是官职名,现代指“最高学位”。“四门博士”是学官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专练
20级古代文化常识专练100题(1)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简版 全国近七年的文化常识试题;超全面文化常识大汇编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高考备考:全国各地名校最新联考之文化常识考题汇编(含答案) ​
2023高考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组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