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用一首古诗演绎核心考点、所有核心题型(录播)


用一首古诗演绎核心考点、所有核心题型

【学习内容】

一.基于文本特征、试题考点的古典诗歌答题思维模型

二.包含古典诗歌所有高频、核心考点,所有经典题型的一首诗歌示例。

【学习目标】

一.了解古典诗歌的核心考点,能在练习中自觉使用、熟练掌握核心考点的答题思维模型。

二.理解古典诗歌选择题选项的常见错误,了解简答题的答题规范,并在练习中熟练应用。

【学法提示】

一.读懂古典诗歌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掌握读懂诗歌的思维模型最为关键。需要在示例中理解和领悟,在实际练习中进一步深化。

二.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的各类知识,非常必要。

三.在听讲之前,最好把所有内容认真看一遍,把所有试题认真做一遍,再来听讲,效果最佳。

第一节  明确文本特征、试题考点,构建答题思维模型

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题,作答的关键是把握以下三点:文本特征、试题考点、作答思维。因为:

1.文本的特征决定了阅读的方法、试题的考点。

2.文本的特征和人才导向决定了试题的考点。

3.文本的特征和试题的考点决定了作答的思维。

所以,作答高考全国卷语文阅读题,以下三点最为关键:

1.彻悟文本特征。

2.明确试题考点。

3.构建答题模型。

化繁为简,构建模型。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题满分攻略如下:

一.彻悟文本特征

古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古代诗歌有常见六要素:内容、形象、语言、思路、技巧、情感。其形象、语言、思路、手法等要素,从根本上说均服务于情感态度的表达。

古代诗歌在语言上的主要特征,是含蓄性、跳跃性、隐喻性。含蓄性主要表现在意象、景物等方面,跳跃性主要体现在结构的起承转合、上下句的内容空白等方面,隐喻性主要表现在手法上,如用典抒情、托物言志、意象含情等等。

二.明确试题考点

古典诗歌阅读,考查的方向主要是诗歌的六要素:内容、情感、形象、语言、技巧、思路。四选一的选择题、简答题均从以上六个要素上设题。

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正确理解和赏析诗歌。从诗歌原意到选项内容,设错方向主要有三:

从“无”到“有”,可称之“多了”;

从“彼”到“此”。可称之“错了”;

从“正”到“歪”,可称之“偏了”。

诗歌鉴赏简答题,主要考查初步鉴赏诗歌。考查的方向主要是内容、情感、形象、语言、技巧、思路。

三.构建答题模型

选择题答题模型:熟知选项常见错误——“多了”“错了”“偏了”,辨清选项易错点,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对照。

简答题答题模型:诗歌是一个整体,形象、语言、技巧、情感、思路等各个要素之间密切关联。分析某个要素的含义、作用、情感、技巧之时,要找到、理解此要素与其他要素的联系——究其一点,多点联动

第二节  用一首诗演绎核心考点及所有核心题型

【经典范例】

    我们以孟浩然的《早寒有怀》为例,详解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及作答攻略。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第一类:选择题

(编号:0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选用落叶、大雁、北风等景物,渲染出了寒冷的氛围。

   B.首联刻画景物,颔联抒发思乡之情,正是触景生情的手法。

   C.在古代诗文中,“雁”是可以传递书信的,本诗中的“雁”,取的却是“鸿雁南飞”之意。

   D.颈联是工整的对偶句。“归帆天际看”指作者希望能有船自天际驶来,载自己回家。

答案:D。

解析:D项中“作者希望能有船自天际驶来,载自己回家”理解错误,“归帆天际看”指的是作者想象家人在盼望自己回家,家人在遥望天边驶来的船只,属于“从对面落笔”的写法。

模型归纳:此项错误即“错了”——对原文内容的理解“错了”。选择题中,还可能发生其他要素中。如手法判断错误、情感判断错误、形象特点错误等等。

(编号:0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先描绘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B.颔联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C.颈联中“乡泪客中尽”,直抒胸臆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耐人寻味。

D.颔联中,“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这个“隔”字,透露出思乡之情。

答案:C。

解析:C项“怀才不遇的苦闷”无中生有。

模型归纳:此项错误即“多了”——对抒发的情感理解“多了”。诗歌各个要素,都可能在选择题上发生“多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编号:0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用树叶飘落、鸿雁南飞的深秋景象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氛围。

B.“平海夕漫漫”写出了在阴暗的天色下,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的景色。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C.“迷津欲有问”暗寓隐居与从政的冲突。作者用此典故,可大致推知作者当时与主政者存在巨大心理隔阂。

D.“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用词平淡质朴。细细咀嚼,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答案:C。

解析:C项“作者当时与主政者存在巨大心理隔阂”理解偏颇,而应该是“作者对于隐居与从政的选择是迷茫的”。

模型归纳:此项错误即“偏了”——对作者的心态理解“偏了”。诗歌各个要素,语言、形象、情感等,都可能在选择题上发生“偏了”的错误。“偏了”往往是在程度上发生错误,常见的表现有:情感程度错误、意境氛围程度等。

第二类:简答题

一.形象题

(编号:04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

模型归纳:概括景物特征,一要读懂诗歌,走进诗歌情境,在“设身处地”中体味彼时景象;二要熟记景物特征的术语,因诗制宜后对号入座。

二.语言题

(编号:05第二联中哪个词语最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隔”字。“隔”有“隔绝”“隔断”之意,不仅表明了家乡之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隔”字透露出思乡之情。

模型归纳:分析词语的表现力,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二要分析词语的手法,三要明了词语含蕴的情感——题目究词语表现力之一点,则答案中含义、手法、情感多点必须联动。

(编号:06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渲染凄冷的深秋景色,饱含了伤感、哀愁的情绪,为诗歌奠定了伤感、哀愁的基调。以此起兴,顺而转入对家乡的遥望——“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解析: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多种景物渲染,渲染出深秋之无限寒意。意象本有意——凄冷、心冷,心境强化意——羁旅,客愁。渲染,实际是用带有情感的意象,反复刺激读者心灵,使其产生意象所带的情感。因其反复刺激,导致情感的叠加波峰,汹涌而至,读者深受感染。落叶——寒,雁阵——寒,北风——寒,三者叠加,够寒!

基调:基础的、起始的感情调子。意思是,诗歌下文情感,与开头情感一致。注意:能奠定基调的,必是诗歌首句。

先渲染凄冷深秋景物,饱含伤感情怀,正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之妙,在于在“正事”之前,出现一种过渡。而这种过渡,是由此及彼,起于景物,兴于情感;起于彼类,兴于此类——如果啥意思都直接表白,多没意思!

模型归纳:分析某句的作用,需知在诗歌的整个系统中,此句与诗歌“情感”“思路”“手法”等密切关联。这些“关联”就是“作用”的源头——题目究诗句“作用”之一点,答案中需“情感”“思路”“手法”等多点联动。

三.技巧题

(编号:07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通过渲染的手法,写木叶落,雁南飞,秋天让人感到寒冷;北风呼啸,更渲染寒冷。

模型归纳:题干中“如何”二字,可知考点是表现手法。手法的术语本身不重要,但术语却是对手法的高度概括。故用准确规范的术语来解说手法,言简意赅。

(编号:08诗歌第三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乡思情深,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从对面落笔,把思乡之情写得更加真写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现力。

模型归纳:“抒情方面”是个限制词。分析“第三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必须联系“情感”“手法”“作用”等要素——究“特色”之一点,“情感”“手法”“作用”等多点联动。

(编号:09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参考答案: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③“平海夕漫漫”以景结情,使思归念亲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表达得更加含蓄。

模型归纳:赏析诗歌,须得从该句的含义、手法、情感、思路等几个角度赏析。多角度赏析,才能呈现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赏析。

(编号:10第三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乡泪客中尽”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写家人在盼望自己的归去,家人们遥望着“天际”的“孤帆”。不直言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从对面落笔,假想家人在思念自己,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

模型归纳:题干中的“如何抒发情感的”,其实就是“抒发情感用了什么手法”。故需答出手法名称,再结合诗歌内容对手法做解释,如何点出此手法的效果。即手法、解释、效果缺一不可。

(编号:11诗歌颈联在抒情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的写作手法。上句写作者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落下泪来;而下句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的襄水之滨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盼望着自己归来。作者从对面落笔,用想象的景象将“思念”的内容落实,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且真切表达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模型归纳:题干中的“很有特点”,即说明绝非一般的借景抒情等等。古典诗歌中,“特别”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呢?有用典抒情,有从对面落笔。此诗中“归帆天际看”即是从对面落笔。

四.情感题

(编号:12试分析尾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模型归纳:首先答出准确的感情术语,然后,需结合诗歌内容对所答术语做支撑——例证你所答术语的正确。

(编号:1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隐居与从政的迷茫之情。作者先借景抒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的惆怅,再写自己客居楚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

模型归纳:从整体看,需要遵循“分条-概括-例证”六字原则。即:答案要分条列举;每条中先将感情的术语列出,再结合诗歌内容对所答术语做支撑——例证你所答术语的正确。“分条”可使答案有序,“概括”可使答案有理,“例证”可使答案有据。

特别提醒:如上面的古诗阅读试题文本,已将高考语文古诗阅读所有核心考点、核心题型一网打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首诗囊括高考所有题型,每个高中生都要做一遍
孩子初一,喜欢背诗词,但诗歌鉴赏却得不到分,尤其是课外部分,怎么办?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分类归纳
【2014高考通关】易错高频考点5:诗歌鉴赏(形象)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战江语文】诗歌鉴赏中考真题公益推送(26-5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