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州一中侯巍《故都的秋》市一等奖说课稿及导学案、课件

爸爸妈妈都爱看,老师学生更喜欢

爸爸妈妈都爱看教育/阅读/教学/写作

《故都的秋》说课稿

  说课人:  郑州一中   侯巍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X选手侯巍,来自郑州一中,我说课的题目《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板书)
《故都的秋》是人教课标版必修二现代抒情散文中文质兼美一篇,作者凭借精巧独特的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我个人认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就好像一杯茶,在炎热酷暑中给我们送来清凉的慰藉,在飞雪寒冬中给我们送来舒心的温暖。
但是,由于本文距今已时代久远,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情味可能有些困难,好在,学生高一接触过“写人记事类”散文,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荷塘月色》,对写景抒情类散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学习《故都的秋》,在反复诵读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尤其对那些美妙的语段,应该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基于《故都的秋》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情,首先我来说一下本课学习目标的确定: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必修散文“阅读鉴赏”有如下表述: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据此,我确定的三维学习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品味鉴赏精彩语段,分析该文“对比”“比喻”“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形散神聚”“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情境,营造氛围,为学生感受文本,理解思想创造契机,即“情境导入法”;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重点语句的意思,即“自学法”;通过多层次的阅读来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即“诵读法”;通过质疑、讨论,理解作品内容价值,评价作品的意义与局限,也就是常说的“合作探究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的环境中,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重点是说一说如何落实学习目标的: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受秋意(板书)
我这节课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
一年四季,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水碧草,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面对同样的秋天,人们的心境也不尽相同:“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哀秋怨秋,“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喜秋颂秋。那么,近代作家郁达夫对于秋天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文精品《故都的秋》。
此导入语的设计理念是: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导入。讲《故都的秋》正值秋天,又恰是北国的秋天,精心锤炼语言,让学生从声、色、情、形等多个维度地感受秋韵,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美感思维,迅速进入学习氛围,从而实现过程方法中的“情境导入”目标。
本课的情境导入,不止于精心锤炼的导入语,板书过课题之后,通过对题目的解释,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落实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做铺垫。
“故都”二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一种文化底蕴,例如把开封称作“汴京”“汴梁”,把西安称作“长安”,把南京称作“金陵”,都给人以怀旧的感觉。
二、提纲聚神,初尝秋味
情境导入之后,尤其是通过解题,同学感受了郁达夫在标题中寄寓的眷念之意,怀旧之感之后,课堂进入第二个环节,提纲聚神,初尝秋味(板书)。我选择文章第12自然段进行范读,选择第1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并提出问题:文人墨客,包括郁达夫对于秋天的相同的感受是什么?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着什么样的深味呢?
我这一步的设计理念是: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故都的秋》传达神韵的段落有两个,第112自然段,从这两段切入文章,能够提纲挈领,直奔主题,让学生少走弯路。就像到贵州看黄果树瀑布,坐缆车直接空降到瀑布脚下,先直观感受瀑布的壮美,再迂回欣赏不同方位的瀑布旖旎风光。
同时从这两段切入,能与刚刚进行的情境导入环节形成最直接的呼应,课程环节的推进也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
另外,我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层次的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落实“诵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朗读的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因此在经典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诵读仅仅作为一个教学步骤浅尝辄止,而要把它视为关乎学生语感形成、情趣提高、人格塑造的重要教学环节。试读,赏读,悟读,齐读都是不错的阅读手段,如果老师抱怨学生朗读水平差,也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亲自出马,范读课文。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文人墨客对秋的相同感触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故都秋的深味是:清、静、悲凉。
三.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清、静、悲凉”是全文的主线、文眼,是散文的“神”。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接下进入第三个环节,披沙捡金,细赏秋韵(板书)
在导入环节,我就力图让学生从声、色、情、形等多个维度感受秋韵,但我的才华毕竟有限,郁达夫才是写秋的高手。3——11自然段,郁达夫细致入微,妙笔生花,选取各种场景,采取多种手段,将北国之秋写得生动传神,成了永恒的经典。在学生自由诵读该部分的基础之上,我设计的问题是:郁达夫选取了那些场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尽显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子曰:“不愤不发,不悱不启”。有思维力度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设置的这一问题,包含两重目的:一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郁达夫笔下的秋景;二是,对精彩的写秋语段进行赏析。
这样的问题设置能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过程方法目标。其实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设问”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它的本质是处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关系。正如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局长所说:“有了目的,才会选择去的方式,才会产生路程。”
我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做了如导学案中的详细梳理,虽然比较详细,但是再详细也只是课堂预设,不是课堂知识的生成。如果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了,自主精神被激发出来了,情感体验了,心灵感悟了,思维发展了,精神成长了,才真正符合道德课堂的理念,生态课堂的精神。因为“学生的成长是道德课堂生态的最高境界”,这一环节不是靠教师讲出彩的,讲成功的,学生成长了才算精彩,才算成功。所以这一部分,今天的说课我也就不细讲了。(详见“导学案”)。
四.暂别故都,南国寡秋
细品过故都的秋韵,细心的同学都能发现,文章的第2、第13自然段,写的不是故都的秋,而是南国的秋,得出的结论是南国寡秋(板书)。于是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然后提出问题:这两段在写作上有何特色?进一步落实知识技能目标。
这两段从手法上来说是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和和比喻修辞方法。
从结构上来看,首尾呼应,突出中心;承上启下,为最后一段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能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表达对秋深爱!
五.知人论世,深挖秋思
文章结尾,看似闲笔,但每次读来,总是叫人莫名感动不止,辛酸苦涩不已。同学们也会隐约感到,郁达夫想说的话没说出,内在的苦没倾诉。于是最后一个环节,知人论世,深挖秋思(板书)。在学生展示郁达夫的资料基础上,我提出疑问:郁达夫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清、静、悲凉”?
同学们可以从郁达夫的孤苦的命运,孤独的性格说起,也可以结合他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分析,从郁达夫对祖国强烈的眷念和热爱,他的抗日救国举动和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进行分析也不错。
甚至可以主张“无背景化阅读”,只关注文本。总之,不拘一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是得出定论,有时存有差异也是讨论有意义的结果。我这节课,把知人论世环节放在最后,目的也在于此。
最后布置作业,检测学习目标。作业见《导学案》,不在赘述,我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希望您多多指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附:说课提纲

《故都的秋》导学案与作业设计

郑州一中   侯巍

(注:说课稿自己用,导学案作业设计给评委老师们,平时上课自用也是一节不错的公开课)                            

【课标摘引】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品味鉴赏精彩语段,分析该文“对比”“比喻”“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形散神聚”“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境导入法”“自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落实目标】

一、创设情境,感受秋意

一年四季,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水碧草,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面对同样的秋天,人们的心境也不尽相同:“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哀秋怨秋,“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喜秋颂秋。那么,近代作家郁达夫对于秋天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文精品《故都的秋》。

设计理念:落实过程方法目标中的“情境导入”目标并为落实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做铺垫。

二、提纲聚神,初尝秋味

范读第12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并提出问题:文人墨客,包括郁达夫对于秋天的相同的感受是什么?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着什么样的深味呢?

设计理念:通过多层次的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落实“诵读”目标。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文人墨客对秋的相同感触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故都秋的深味是:清、静、悲凉。

三.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在学生自由诵读该部分的基础之上,我设计的问题是:郁达夫选取了那些场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尽显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设计理念:其实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设问”,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1.  秋院(3自然段)  小院闲坐赏秋色

这里,有破屋、碧空、鸽子、牵牛花和秋草,这些景物都给人情境疏朗的感觉,尤其是蓝色的牵牛花,以其冷色调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冷氛围。

清、静、悲凉的氛围中,品浓茶浓厚的苦味,实是品味有点悲凉的人生。“破”字有一种北京古城历史感的象征,沧桑感、沉重感,衰败感。住在破院里,面对破腰壁,他想到更多的是故都的过去,而不是现在。看天空,听鸽子的飞声,细数日光,他还在那里静对牵牛花的蓝朵,这都是很安闲的生活情调的表现。

 2.秋槐(4自然段)  落蕊无声帚留痕
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落蕊,写触觉感受。无声无息的秋槐,夜间悄然而落,“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地的在树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正因为这里寂静无人,“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悲凉”。
3.秋蝉(5自然段)  秋蝉残声唱北国
作者从广阔的角度写悲切的蝉鸣,每一声都能引发人的思绪,叩击人的心扉,萧瑟的氛围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
他听着秋蝉的残声,这是蝉的绝唱,他想到自己的人生,中年的郁达夫感到自己的创作枯淡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也枯淡了。听着秋蝉衰弱的残声,他想到自己非常枯淡的中年生活,他甚至想到了人生啊,你如此短暂,人生啊,为什么走得最急的,都是最好的时光。
4.秋雨(6——10  斜桥树影话秋凉
秋雨话凉,郁达夫站在街头,看到的人很多很多,他偏偏选了两们都是闲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被打上了故都的烙印,他是故都一道特有的风景线。故都特有的都市闲人来谈故都的秋风秋雨,就特别有一种沧桑感和悲凉感。所以,我们觉得,在秋雨话凉这个段落中,我们能看到郁达夫先生他那种很独特的生活情趣。
5.秋枣(11自然段) 秋日胜果满枝头
枣树也是北国秋天很具代表性的事物,鲁迅先生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枣树的枝干遒劲疏朗,郁达夫笔下的枣树应该是自然生长的而非人工种植的,淡黄微绿的枣不是甘甜的,必有苦涩的味道,从色调和味道来讲也是对“清、静、悲凉”的呼应。
四.暂别故都,南国寡秋
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然后提出问题:这两段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设计理念:着眼于本文的的结构特点和“对比”“比喻”的艺术手法。这两段从手法上来说是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和和比喻修辞方法,进一步落实知识技能目标。
五.知人论世,深挖秋思
在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展示郁达夫的资料基础上,提出疑问:郁达夫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清、静、悲凉”?
设计理念:落实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作品内容价值,评价作品的意义与局限。
六.布置作业,检测目标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混沌(    潭柘寺(    一椽(      平仄(      歧韵(   
廿四桥(      普陀山(     鲈鱼(   
2.作者在文章3——9段当中描绘了五幅“秋景图”,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分别给这五个画面起个题目(任选一个角度),并思考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观察角度描绘这五个画面的。
秋院静观—(  )—(  )—(  )—(  
院中观秋—(  )—(  )—(  )—(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都的秋
说课的基本要求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4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10班珍藏)
江南的秋——杭州研修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