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民俗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养生智慧!

01

吃糯米粽子:养胃清火

首先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苇叶。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的作用;苇叶性平,味甘、涩,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效。中医认为,端午节过后上火、中暑等现象较易发生,此时常用竹叶和苇叶,可以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苇叶、竹叶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包装。经高温蒸煮,不仅为食物增添一种清香之气,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了。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其营养丰富,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本草经疏》记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粽子虽然味美但不宜多食,粽子中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胃肠道消化不良。

02

饮雄黄酒:解毒杀虫

各地都有在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雄黄作药用时,主要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等。

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03

吃咸鸭蛋:滋阴清肺

端午节也是咸鸭蛋热卖的节日。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小时候端午节氛围浓厚,一大清早闻着粽香起床,而与粽子煮在一起的,一定是咸鸭蛋和鸡蛋。伴着粽叶的香味,这些蛋似乎也格外增添了香气。除了吃粽子,端午节为何要吃蛋呢?这也是顺应节气的饮食。

中医理论中,鸡蛋黄也叫鸡子黄,是一味滋阴的药物,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而鸭蛋性偏凉、入心肺,能滋阴清肺。在阳气旺盛之时,对祛除体内的郁热有帮助。

04

挂艾草:抵抗疾病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其实这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常用到的中药便是茱萸和艾叶。除了这两味,还有苍术、藿香、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药材。将这几味药材研细,然后放在透气性好的布袋中,扎紧缝合。可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多为性温的药物,且气味芳香,中医认为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醒脑通窍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艾草、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菖蒲味辛、苦,性温,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除湿杀虫的作用。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当今艾灸更是被推广应用于临床诸多虚寒、疼痛类疾病的治疗,正所谓“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足以看出自古艾灸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

大蒜也是一种中药,味辛、甘,生蒜能杀毒灭菌,熟蒜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午节有煮食新蒜头的习俗,也是为了疏通血脉、消毒灭菌。也可用大蒜衣泡水来洗脸洗澡,取大蒜外层的薄衣,在端午节的前夜将其浸泡在水里,并加少量雄黄,浸泡所得的水供节日当天沐浴用。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编辑:王志翔  

审核:马骏  监制:柴玉    

来源:综合自微信“大河健康网”“河南中医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维勤:端午5个习俗暗藏养生玄机
端午节习俗也有养生奥秘
端午养生药文化
端午习俗的养生奥秘:插艾叶驱毒除瘟
吃粽子清热除烦 端午习俗也有养生奥秘
端午习俗中的养生奥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