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疗保障当惠及每个人

   一人大病,全家返贫,这是一些困难家庭的真实写照。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自治区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医疗保障的普惠之光将更广泛、充足地照射到社会各个层面。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社会救助?古语云: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在现代社会,除了保留古道热肠的侠义,更需要建立制度层面的道义,以支撑起相助相扶的体系,保障出入为友的社会温暖,通过守望相助让陷于危难的个人依然能保持从容与踏实。

  一个人患了病却缺钱,和亲人们穷尽各种手段,满世界找钱,这不仅仅可能导致个人和家庭的贫困与痛苦,积少成多还会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在这样的个人求助之中,哪怕是熟人厚重的援手,哪怕是陌生人不求回报的相助,对当事人来说,总不及政府给的帮助来得心安。这种心安,就是人的尊严。

  医疗救助的意义在于,在医疗保险之外,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对生命的保障。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是健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的目标直指社会弱势人群医疗救急救重的不可承受之痛,在制度建设上确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障覆盖所有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它加长了原有医疗保障制度的短板,维系了更多的人面对重特大疾病时的从容,让更多的人在低洼之处看到温暖和希望,让社会在低洼之处展现温情与道义。显然,这是用制度稳稳地托住了社会民生的底线。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其中城乡基本医疗救助的范围已从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逐步向低收入重病患者、低收入家庭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特困群体扩大,费用结算从事后报销转变为在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内容也从初期的住院救助发展为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参保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及这次出台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但也要看到,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和老百姓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近日,广西社科院的重点课题《2015年广西社会热点与公众社会心态调查结果》出炉,不满意自己生活的公众比例还真不小,而影响公众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就是看病就医和工作压力。

  从制度的设立到落地,到老百姓真正能用会用,用得方便用得好,其间还有一个过程。首先,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需要加强宣传,需要各方力量统一步调,精诚合作,去繁就简,将政策吃透说清道明,让老百姓用得顺心顺手;其次,需要加强统筹衔接,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健全“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健全救助服务监管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形成制度合力,使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敬老慈幼、扶贫济困、问疾通穷,自古就是社会互助的传统内容。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行,制度不仅要介入原有救助体系,而且要力求尽快取得良好效果。总之,唯有恭心尽力,方可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现代制度文明的进步,惠及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医保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概况
慈善医疗救助与政府医疗救助的衔接研究(全文)
国务院报告: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确立
上海医保新政发布!6类困难群体将享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障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年内完成整合
全国及各省市医疗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快医疗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