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停车规划设计对策研究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停车规划设计对策研究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停车规划设计对策研究

吴享鸿,洪杰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摘要: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为背景,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停车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提出了停车规划设计相应的原则,探讨了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停车的系列对策,以期利用这些对策来达到高效合理利用城镇停车空间、节约并有效开发城镇土地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停车;集约;对策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停车已成为城镇综合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规划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城镇化建设,是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加快生态环境的优化的。因此,新型城镇化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停车综合对策。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匮乏,而城镇停车空间所需的土地资源量较大,因此,研究城镇停车的土地的集约利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要求。

目前我国城镇停车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停车粗放现象普遍,土地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关于停车用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因此,文章致力于对城镇停车用地的集约利用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以期达到城镇停车空间得到高效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资源得到节约和有效开发的目的,同时,在理论方面弥补国内城镇停车问题研究的不足,在实践方面增强对停车设施的布局与建设的指导作用。

1 我国当前城镇停车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我国当前城镇停车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由停车用地布局不合理造成的。相对于城市而言,城镇停车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差,不少城镇甚至没有对停车进行专项规划,停车设施建设处于随意的状态。有些停车需求量大的区域,因停车场数量不足,车辆积压拥堵,路内停车占用了大量的车道面积;而有些建成的停车场却因所处位置不当,停入其中的车辆少之又少,造成了停车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由停车方式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在城镇发展初期,停车设施大多采用地面停车场的形式,而未挖掘城镇的地上地下空间,且极少考虑立体停车的方式,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土地利用率也随之变低。此外,在规划之初对停车用地未重视,随着停车问题的日益突出,规划上开始寻找“剩余”用地来建设停车设施,这种用地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而用地的不规则直接导致在进行深化设计时车位布置相当不经济。

三是由缺乏对停车设施进行高效调控与共享引起的。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不同性质功能的建筑根据建筑面积均有相应的停车位配建指标,这种“各扫门前雪”的方式,在大中城市体现出它的有效性的同时也暴露出难以共享高效利用的弱点。由于城镇的单体建筑面积相对于大城市而言总体上较小,停车位配建指标也相应降低,单个建筑的停车位配建数量也就较少,形成了停车设施小而分散的局面,使得城镇的单位停车面积指标(m2/辆)更低,同时共享以提高使用效率的难度更大,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停车设计原则

在进行城镇停车集约化对策研究设计时,应当考虑以下三点:

2.1 节地原则

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环境,在城镇停车规划设计时,应当致力于节约城镇土地,实现城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兼顾城镇停车需求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停车设施的占地面积,充分挖掘城镇地上地下空间,以提高城镇的经济效益,缓解城镇的停车压力[1]

2.2 高效原则

城镇停车规划设计要从停车设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和停车效率三个方面入手,全面考虑分析,最终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因此,要在对城镇现有停车设施和土地的利用程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分配城镇停车设施与停车用地,并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停车方案,以便城镇停车的高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2.3 合理原则

城镇停车设计时,不但要注重节约城镇土地、高效利用城镇土地与停车设施,而且要保证城镇停车的合理性。应当合理配置停车设施与用地,以此优化城镇土地的结构与布局,增强城镇整体机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停车用地的开发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土地效益,以达到集约的目的[2]

3 城镇停车规划设计对策

3.1 按需布局停车设施,节约停车用地

在城镇停车设计时,应当针对城镇不同地段的不同停车需求量,合理调配停车用地的开发强度,采用按需布局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对策,以达到节约城镇土地,高效利用停车设施的目的。按需布局停车设施,首先要做好停车需求预测,以便为停车规划与停车设施建设提供依据。停车需求的预测,一是应系统全面地分析停车现状,二是应充分考虑城镇车辆拥有量的发展,三是要宏观把握城镇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趋势。结合这三个方面做好的停车需求预测,为城镇停车的具体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3]

针对规划区域的规模差异,可以将城镇停车需求分为以下三类来进行分析:(1)城镇的总体需求。在城镇总体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必要的测算、分析来确定城镇停车用地的总体需求。这一阶段的需求预测分析的重点在于如何准确地把握城镇停车的总体需求以及相对应的停车需求标准是否适宜。(2)城镇的局部区域需求。在城镇停车分区规划时,局部区域停车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分析时,一般将城镇分为中心区和郊区这两部分。城镇中心区停车需求量大而郊区较小。因此,要将停车需求研究分析的重点放在停车需求量较大的区域。(3)城镇的微观用地需求。要想更好地解决公共停车吸引量较大的用地的停车问题,就应当对城镇的各类用地的停车需求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

在按需布局城镇停车设施时,可以引入科学智能的停车需求预测技术,例如用地类别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及机动车出行OD量预测法等,以及各类停车设施选址布局模型,通过精确的分析、计算,预测出停车需求量,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多个停车设施布局优化模型方案,通过综合比较与评价分析,选出最佳方案。

3.2 推进共享式停车模式,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镇停车集约化发展,保障停车设施的高效、合理使用,应当在城镇停车规划设计时大力发展共享式停车模式。该对策的主要依据是,不同需求与目的的机动车出行在不同时间段具有差异性。不同区域的停车设施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调控,以此形成集约型管理模式[4]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合适实施停车共享的建筑物类型有:住宅类、商场类、饭店宾馆类、娱乐休闲类、办公类、科研院所类、医院类、公园类。针对其停车需求高峰的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一般情况下可以实施停车共享的组合方式有:住宅类与商场类共享;住宅类与办公类共享;住宅类与医院类共享;住宅类与公园类共享;住宅类与科研院所类共享;办公类与饭店宾馆类共享;饭店宾馆类与商场类共享;饭店宾馆类与医院类共享;饭店宾馆类与公园类共享;饭店宾馆类与科研院所类共享;饭店宾馆类与办公类、商场类共享;住宅类、办公类与商场类共享;商场类、饭店宾馆类与娱乐休闲类共享。

这些类型的组合仅是在对停车需求高峰的简单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在实际操作时,要针对需要实施共享方案的不同建筑物进行具体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及观察,对其停车需求的时间分布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归纳,找出停车需求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出停车位的总体规模,从而判断该建筑物是否能满足共享停车的要求。

3.3 发展机械化、立体化停车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进行城镇停车规划设计时,要鼓励运用机械化、立体化的停车方式。该停车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见表1),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土地与建筑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5]。虽然目前机械化、立体化的停车场库在我国城镇的应用还较少,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私家车使用量必然增加,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使用机械化、立体化的停车方式是未来的必然。

表1 停车方式特征分析表

城镇停车方式 空间利用特点 空间利用率 存取车辆状况 停车效率路内陆面停车场 占用道路面积,布局平面化 较低 存取车方便、快捷,满足短时间停车需要 高路外地面停车场 占地面积大,布局平面化 低 存取车方便安全,有利于集中管理 较高地下停车场 节约地面空间,充分利用地下大中等机械式停车楼 停车面积与空间压缩到最小 极高 存取车因机械设备运行条件限制而存在间隔时间 较高非机械式停车楼 集约化利用土地,布局立体化 高 高峰时段存取车有排队等候现象,而垂直交通拥挤度也阻碍停车效率的提升 较低空间,布局灵活 较高 高峰时段存取车有排队等候现象,其余时段较方便快捷

当然,针对不同城镇的发展状况,在规划设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分。在发达的城镇,可以鼓励发展机械化、立体化的停车方式;而对于那些处于发展中的城镇来说,发展机械化、立体化停车方式的条件并不充分,但也应当在前期规划时为机械立体停车场库预留用地,预留空间(如地下停车库设计时预留足够的层高,为今后改造成机械停车做准备)[6]

以常熟虞山镇某办公楼的机械式立体停车楼(见图1)为例,经测算,这座5层的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楼占地195 m2,总共可停放56辆小汽车,平均每辆车的占地指标在3.5 m2左右,比一般车库节约了将近3倍的土地面积。同时该停车楼采用智能控制,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停车,大大提高了停车效率。

图1 常熟虞山镇某机械式立体停车楼

3.4 改进停车场库设计,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城镇停车规划设计中,还可以采用如高效布置停车位、合理规划设计停车用地尺寸、探索新形式的高效停车方式等一系列改进停车场库设计的对策,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3.4.1 量体裁衣,高效布置停车位

在停车设施的设计中,车辆的停放方式设计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不同的停放方式对存取车的便捷性和土地利用效率有很大影响[7]。基于节地原则,笔者尝试对不同停放方式的停车场所需的最小尺寸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停车场入口与场地的关系,将平行于场地通道方向的长度称为停车场的长边或开间方向,用字母A表示;而垂直于场地通道方向的长度称为停车场的短边或进深方向,用字母B表示;如图2所示。

图2 停车场开间和进深方向示意

从图2可以容易的看出,开间方向的长度A决定了停车场的容量,即最多能满足的停车位数;而进深方向的长度B则决定了停车场的布置方式,是影响停车场集约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结合《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以及《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中关于车位的尺寸要求,选取小型标准车的最小尺寸对各种方式进行布置(其余车辆通过换算系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的停放方式对场地的最小进深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车辆停放方式最小进深尺寸表

由于表1是按规范中对车位尺寸和通道尺寸的最小值绘制而成,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停车场用地尺寸,量体裁衣,根据用地进深尺寸B来选用相对应的停车场布局方式。如遇到停车场进深尺寸与表1中的尺寸无法对应时,可以将不同的停车方式进行混合使用,以期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例如当某停车场进深尺寸B为13.6 m左右时,由于进深较短而无法选择垂直双侧停放以及60°双侧停放的方式,选择45°双侧停放则浪费了近1 m的进深空间。此时选择45°与60°混合双侧停放则是最集约的停放方式(见图3)。

图3 量体裁衣选择停车方式

以上分析主要是针对停车场的平面布置方式,而在设计停车库时,不能简单地以经验式柱网排布方式为依据,而应当以柱间净距为依据,使得柱间净距能够恰好排布N个车位,以此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3.4.2 精细规划,停车用地尺寸合理化

从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停车场的开间和进深尺寸是影响停车布局方式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了其布局方式是否高效、集约。当下进行停车场用地范围划定时,往往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其开间和进深尺寸与具体停放方式的关系,导致在进一步深化设计时难以入手,无法达到最佳最集约的布局方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规划布局初期对于停车场用地范围的划定时,应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具体布局方式,进行一体化的整体布局设计。例如,在划定停车场边界红线时,应优先选用垂直式双侧停车方式,并以进深尺寸16.1 m或16.1 m的倍数为参照,根据垂直式停车所需要的进深尺寸进行规划布局,以此来保证后期深入设计时能达到最集约的效果。这种整体性设计的思维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3.4.3 探索创新,提高停车用地效率

在进行停车场库设计时,应当探索新形式的高效停车方式,例如双层斜向泊车法就是一种创新思路。双层斜向泊车法也被称为构筑地势高差斜向泊车系统(见图4),在自然坡地上利用地势高差来建停车位使得车辆驾控性更佳。

按照研究测算的结果,现将一个平面停车的停车场改建为斜坡停车库后,停车泊位数量至少能增加一半,最多则能增加一倍——即原来只能停100辆的,改建后可以停150辆至200辆。

图4 宁波双层斜向泊车系统

图片来源:中国宁波政府网

4 结语

随着城镇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问题成为规划与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从新型城镇化中的集约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下的停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停车集约化的原则,梳理了有利于城镇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停车规划设计对策。希望能有助于合理布局城镇停车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土地效益,以此优化城镇土地的结构与布局,增强城镇整体机能。

参考文献:

[1]布克.停车场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家,张晓东.美国城市停车政策解析[J].城市交通,2011,9(4):53-60.

[3]张泉,黄富民,曹国华.城市停车设施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陈德超,高若愚,李新.苏州市绿色交通策略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62-68.

[5]周亮.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设计分析——赣州城市广场地下停车库设计[J].中外建筑,2015(7):141-143.

[6]陈国懂.大城市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库)发展应用研究[J].华东公路.2012(4):86-88.

[7]伊利亚·艾尔默施.停车场设计与建造手册设计原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The research strategies of urban parking planning based on intensive land use

WU Xianghong,HONG Ji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ST,Suzhou 21501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new urbanization,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land intensive use of urban park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les of parking planning and design,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parking which greatly help the land intensive use.Finally,these strategie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urban parking space,conservation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urban land resources.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urban parking;intensive;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6)04-0065-06

(责任编辑:卢文君)

[收稿日期] 2016-02-21

[基金项目]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2014ZD69)

[作者简介] 吴享鸿(1990-),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

通信联系人:洪杰(196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设计与理论的研究,Email:1399649790@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晋江保障公共停车设施用地
两部委联合发文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超配建停车场可奖容积率
解读|广东出台完善城市停车场用地配套政策,解决停车难问题
城市停车场建设三问
腾讯新闻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城市停车系统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