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鲲鹏展翅 砥柱中流:记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鲲鹏展翅 砥柱中流:记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鲲鹏展翅 砥柱中流:记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钱家鸣,吴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北京协和医院建科最早、影响最深远的三级学科之一,是医院的品牌科室,也是国内消化学界的一面旗帜。早在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林可胜 (Kho-seng Lim)教授就应用巴甫洛夫技术制备体外胃囊,研究胃液分泌的影响因素。1933年,张孝骞教授创建了国内最早的消化疾病专科,时称胃肠组 (GI Unit)。20世纪60年代协和消化内科在国内率先成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1982年建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又成为我国首批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历届学科带头人张孝骞、陈敏章、潘国宗、陆星华、柯美云和钱家鸣等教授的带领下,80年栉风沐雨,协和消化内科始终屹立潮头,为我国消化病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引领学科发展

荣誉只属于过去,唯有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才是学科发展的长久之道。协和消化内科从未被悠久的历史所束缚,历来注重创新,通过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引领学科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张孝骞教授带领胃肠组致力于水电解质和营养代谢研究,为当时国内唯一研究此课题的单位。在60年代内镜工作的基础上,70年代陈敏章教授引进现代胃镜、结肠镜和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成套技术,成为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奠基人。在张孝骞教授的指导下,协和消化内科于80年代开始进行胃肠激素和消化系肿瘤的基础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潘国宗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中国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罕见病例,并与病理科刘彤华教授共同提出中国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病理诊断标准,获得国际同行认可。90年代,潘国宗教授和钱家鸣教授创建了炎症性肠病临床科研体系,学术影响力辐射全国。柯美云教授自80年代起开始胃肠动力研究,成为该领域的国内先驱。2009年以来,陆星华教授和杨爱明教授牵头建立了全国早期胃癌内镜诊疗体系,诊治水平向日本等先进国家看齐。

这些工作当时不仅在国内领先,且部分与世界同步,展现了协和消化内科的学术实力和底蕴。

完善学科梯队

在学科带头人钱家鸣教授的带领下,协和消化内科目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完善的学科梯队,丰富了炎症性肠病、内镜和动力三个亚专业队伍。近年来相继成立了胰腺疾病诊治中心、炎症性肠病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和胃肠动力中心,且是北京协和医院成人遗传中心、疑难疾病会诊中心及临床药理基地的骨干科室。近5年科室人员担任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人次,常委3人次;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分会会长1人次,地方/省级主任委员2人次,副主任委员1人次;担任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副主编5人次,编委7人次。目前科室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13人。

年轻一代协和消化人不仅朝气蓬勃,更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他们将以科室前辈为榜样,继承先贤未竟之志,努力奋斗,将消化内科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夯实医疗质量

协和消化内科既是临床科室,也是为全院服务的平台科室,医疗工作是科室的“立科基石”,科室以“取精用弘、由博返约”的态度,力求做到“一专多能、专病专治”。目前协和消化内科有床位62张,年出院患者约1600人次,其中半数以上为疑难危重症患者。近年来成功诊治并报道了多例罕见病,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腹茧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膜假黏液瘤、先天性淋巴管畸形、显微镜下结肠炎、隐源性多灶性溃疡狭窄性小肠炎、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等。

相比国内同行科室,协和消化内科诊治的患者往往更“难”、更“重”,更考验科室的临床功底与综合实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尽管协和人沉静而内敛,但80年的积淀,使协和消化内科的临床诊疗水平始终得到患者和同道的一致赞誉。2009年出版的《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疑难病剖析111例》,集中反映了科室的医疗实力,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11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注重技术推广

协和不是象牙塔,协和消化内科始终在全国发挥着辐射和带头作用。近年来协和消化内科开展的诸多新技术、新业务,包括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放大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引导下细针穿刺和囊肿引流、胃肠动力和功能检测、铬粒素测定等,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步水平。

通过培训进修医师、对口支援、举办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协和消化内科着力面向全国,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先进技术。“协和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高峰论坛”、“功能性胃肠病和心理障碍研讨会”、“超声内镜俱乐部”、“放大内镜学习班”、“亚太早期胃癌协作网络”等平台,已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精品,近5年累计培训约6000人次,既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也拓展了科室的学术影响力。

医、教、研齐头并进

协和消化内科在医疗上精益求精,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5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6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基金1项、北京市首发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科委基金4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次。参与了国内外多项临床指南和共识的编写工作。

协和消化内科历来名师辈出,教学氛围浓厚,在历年教学评比中均名列前茅。曾获得首届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最佳科室组织奖,并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第4届)和三等奖 (第5届);目前拥有院校级优秀教师3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1人。

杏林百年苍松劲,老树春深更著花。回首昨日,协和消化内科的辉煌已为历史所证明;放眼未来,协和消化内科会继续砥砺前行,勇攀高峰。协和消化内科是一支团结、奋进、专注、纯粹的团队,尽管面临国内其他医院的激烈竞争,但我们满怀信心和斗志,必将完成“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在医院领导与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定将不负重托,加速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081(2015)02-0081-02

DOI:10.3969/j.issn.1674-9081.2015.02.001

(收稿日期:2015-02-02)

通信作者:钱家鸣电话:010-69156114,E-mail:qianjiaming1957@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好的医院|明星都去那里看病
迈向协和新百年|协和内科大查房的历史变迁与传承发扬
协和
王任直教授回顾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建设
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Ⅳ期原发性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实施指南 | 2022年7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