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浅层组织缺损中临床应用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浅层组织缺损中临床应用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浅层组织缺损中临床应用

王陈飞,王继华,邢静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颌面外科,江苏 226001)

[摘要]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浅层组织缺损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6例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口腔浅层缺损患者进行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不同固定方式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愈合情况,张口度变化,受区收缩情况及瘢痕反应。结果:26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全部成活,均良好愈合。在7例缝合式病例中可见术后1周内ADM呈红白色,质地软,创面稍有水肿,表面粘液增多;术后2周ADM呈淡红色,创面平整,少量收缩,质地较前稍硬,基底血管广泛长入。1个月时所有ADM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仍可辨析与周围组织的界线,质地转软。3个月时ADM外观平整,弹性好,无排异反应,上皮爬行覆盖整个创面,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界线。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具有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浅层组织缺损;修复

对口腔黏膜因外伤、感染、手术导致的缺损,通常有自体皮片、邻近组织瓣移植或碘仿纱包加压诱导炎症肉芽组织爬行等几种方法修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由于简便、低创伤的特点逐渐替代上述几种修复方式,在临床上大量使用[1-3]。常规ADM植入后,用碘仿纱包加压10天左右,将ADM与组织创面紧密贴合[4],但是在舌体或颊部近口角区,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不能忍受。因此,我们对于这部分病例采用将ADM与深层组织严密缝扎的方法处理。现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口腔浅层缺损患者26临床资料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口腔浅层缺损患者26例,女性17例,男性9例,年龄32~72岁,平均42岁。其中舌缺损6例,颊缺损10例,牙龈2例,腭部8例。病理类型包括白斑、扁平苔藓、炎性病变、良性肿瘤以及组织癌变等。病灶范围3.0cm×2.5cm~5.5cm×4.0cm。26例中有7例采用严密缝合术式将ADM与深面组织缝扎(颊部2例,舌5例),其余19例用碘仿纱包加压固定。

1.2 治疗方法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选择B型海奥口腔修复膜(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规格有6cm×4cm及4cm×3cm两种,厚度为0.30~0.69mm。根据缺损范围选择大小合适的ADM,修剪修复膜,使之略大于创面。充分水化后将UP面朝向口腔,修复膜四周与创缘缝合。沿肌束方向缝扎ADM,消除死腔或碘仿纱布包加压固定ADM。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观察并记录ADM愈合情况,张口度变化,受区收缩情况以及瘢痕反应。

2 结果

26例修复膜全部成活。7例缝合式患者术后1周内ADM呈红白色,质地软,创面稍有水肿,表面粘液增多;术后2周ADM呈淡红色,创面平整,少量收缩,质地较前稍硬,基底血管广泛长入。1个月时所有ADM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仍可辨析与周围组织的界线,质地转软。3个月时ADM外观平整,弹性好,无排异反应,上皮爬行覆盖整个创面,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界线。在颊缺损患者中发现,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缺损用ADM修复后手术前后并无明显张口度变化,但累及颊肌的缺损即使使用ADM修复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3 讨论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去除易诱发宿主免疫排斥反应的细胞成分,保留细胞外基质-真皮支架和基底膜,为细胞爬入及血管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架[5]。ADM的植入有利于阻挡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并引导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胶原循其结构排列,减少术区瘢痕形成,为上皮细胞移行和定植提供保护屏障,因此在临床上逐渐替代皮片移植等传统操作方法[6-7]

在常规操作中,一般将ADM周边缝合于缺损,然后用碘仿凡士林纱布包加压固定,起着止血、抗菌、消除死腔的作用,临床效果不错。我们对口腔浅层缺损的患者,给予充分止血,然后将ADM严密缝扎于深部肌肉组织,消除死腔,术后做好口腔护理及预防感染治疗,治疗效果同样可靠。由于这种操作方法不引起口内容积改变,也不增加肌肉运动的负荷,患者可以早日进食,进行口腔清洁工作,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早期口腔功能。同时,术者也可以直视术区愈合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荷包下感染发生。

本研究发现组织创面的收缩与组织缺损的深浅相关,肌层组织去除越多,术后组织收缩越大,这与文献报道的意见类似[8],提示在修复膜修复颊部缺损后,仍需要让患者早期进行张口训练,改善术后张口功能。

在手术操作中,修剪修复膜应略大于创面,尽量让修复膜无张力紧贴创面。缝合时尽量顺循肌纤维方向,以减少瘢痕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在骨创面及软腭、前庭沟等修复膜不易贴合的部位,可在尽量缝扎的基础上,增加常规碘仿包加压的方式,拆除荷包的时间可根据膜和创面固定牢靠情况决定。

总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排异反应,并且具有易成活、来源广泛、操作简单的特点,具有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采用深层缝扎是固定ADM的可靠方式,在深面组织充分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戈春城,童国勇,徐佳.口腔修复膜在手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的疗效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350-351.

[2]黄海.口腔修复膜在黏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60-61.

[3]谢旺祥,丰章坤,陈明福,等.口腔修复膜在前庭沟加深术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6):456-458.

[4]李海如,华春清,吴蕾,等.应用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黏膜组织术后缺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2):1896-1897.

[5]薛媛,但年华,但卫华,等.口腔修复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20(1):101-107.

[6]李铁军,崔军,刘晓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口腔黏膜组织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8):477-479.

[7]Novaes AB Jr,Grisi DC,Molina GO,et al.Comperative 6-month clinical study of a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 and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graft for the treatment of gingival recession[J].J Peridontol,2001,72(11):1477-1484.

[8]韩瑞林.探讨口腔组织补片在口腔颊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40-141.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2440(2016)05-0528-02

[收稿日期]2016-09-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鳞癌术后创面大该咋整?巧用猪膀胱生物材料代替植皮!
使用异体移植材料治疗膜龈异常 01 14
编码讲堂| 皮瓣移植术(一)
局部晚期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的创面覆盖
一步一步提高GBR可预期性的临床指南
闷头发财的隐形冠军——正海生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