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冬后养生重在收藏与保暖
立冬后养生重在收藏与保暖

立冬后养生重在收藏与保暖

□吕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确切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一、精神重在“藏”

“藏养”,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人在冬天,应尽量早睡,保持温热的身体。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

“藏神”,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具体做法:

1.调摄不良情绪

人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调摄情绪,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的平和。

2.延长光照时间

因为冬季光照时间短,也是情绪抑郁的一个原因。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3.精神安静多爱好

冬季应以安静的活动为主,如琴、棋、书、画、集邮等。

二、生活重防寒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背、足的保暖。

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鸭绒)背心就好。

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以防“寒从脚底生”。具体方法有:一是穿好鞋,防过紧、过松、过薄,袜子以保温的棉袜为好;二是平时多活动脚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以50℃~60℃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三、饮食宜多“补”

冬日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的贮存体内,滋养五脏。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而五味中的咸入肾,咸味有补益阴血,软坚散结的作用。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宜适量多食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海蜇等。此外,冬季应多食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如多食羊肉、狗肉、牛肉等,还可多吃桂圆、胡桃肉、核桃、栗子、大枣、山药、木耳等。当然,蔬菜也不可缺少,如黄豆、胡萝卜、油菜、芥菜、韭菜等。冬季应少吃寒冷食物,如螃蟹、海虾、西瓜、葡萄等。

四、运动宜得当

冬季锻炼必不可少,因为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因此,锻炼前热身非常重要。比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发热后,再进行较大强度的健身运动。运动时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尤其是运动后要及时加衣,避免着凉。运动还要因人而异。雾霾天早上气温偏低时,老人最好不要外出,以防受寒后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五、立冬小雪涨

“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随后的小雪时节,天之阳气上升,地之阴气下降,天地阴阳不相交通,万物至此失去生机,意味着真正的严冬正式到来了。养生注意:

1.滋阴敛阳,清泻内火

中医历来讲究天人相应。当冬季天地阴阳相离时,人体内的阴阳自然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阳气向外向上发散,阴气则收引闭藏于内。故而小雪时节养生之道重在滋阴敛阳,使阴阳之气贯通交汇,绵延不绝。

此时有些地区的室内暖气开始供暖,加之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饮食调理上要注意清泻内火,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否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2.阴阳兼顾,温补适当

冬季是进补的黄金季节,适当的温补是非常必要的。而冬季又为肾脏所主,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党参、黄芪、鹿茸、桂圆、山药等性质温热且主入肾经的药材来进行补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材如果用得过多也会造成阳气过旺,燥热内生。因此要控制用量,并配合一些银耳、麦冬、枸杞等清润滋阴之品来平衡阴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雪丨养好你的肾,做这3件事就够了!
冬季四个节气的养生要点
小寒养生 || 养肾防寒 高血压患者最佳康复期
女人冬季防寒需知的10个小窍门
大寒养生重在“藏阳”
助医在线|郝军:冬季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