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应打造“四美”课堂

陆丽娟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要求,语文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多边互动促进师生、生生对话交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创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不同的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标精神领悟各有不同,实践效果也有差异,有些虽贴上了课改标签,却是一种“花型”语文课堂。

一是“天女散花”型。不根据教材特点,不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考虑形式与目标达成的内在联系,把形式作为标签,或作为点缀,如天女散花般散落在各个教学环节,这样为形式而形式地组织教学,其实是违背了课标的精神。课,怎能作秀?作秀的语文课又怎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是“流水落花”型。教师按预设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教与学的气氛并不融洽,学生思维压抑,情绪低落,被动接受者多,主动建构知识者少,真可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原因是教师被自己预设的教案所禁锢,较多关注的是自己教学的直线流程,忽略了学生学的曲线流程,教学成了为“教”而教,而不是为“学”而教,教与学的兴奋点不统一,师生间缺乏充满激情的心灵对话,难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三是“爆竹礼花”型。课堂上看、读、演、讲、画交替进行,如爆竹礼花般热闹非凡,似乎课是上“活”了。其实学生的思维是散乱的、情绪化的,只是借助零星散乱的思维“跟着感觉走”,结果往往是语文学习特有的感觉在课堂上没有找到。这样的语文课只有发散思维没有综合思维,只有创“新”思维没有判断思维,有“感”而无“悟”,有“读”而无“心”,对于学生来说,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玩课”。

四、“雾里看花”型。有的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独特感受”犹如“雾里看花”,一律肯定,一味叫好,廉价的表扬充斥整个课堂。教师传授的知识首先必须以正确、科学为前提,如果一味盲从学生,宠着学生,会导致社会的主导价值在学生脑海里模糊一片,学生面对挫折和失败,心灵脆弱得不堪一击,教师工作的业绩岂不是“水中捞月”?

语文是一门必须用“心”用“情”才能学好的课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静心修炼的过程,是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是动态的曲线生成的过程,应摒弃“捷径”,淡化“形式”,抑制浮躁。

一、讲究自然美

世界万物中自然的才是最美的,最真的,最有生命力的。语文教学要注重生成,但生成应该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展开。如果片面追求形式,将学生放到一种设计好的理想化环境中,再来追求生成,学生就难以获得真实体验,只能导致肤浅、虚假的生成。语文课堂上那种没有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合作,“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哄哄的表演场面,因学生“参与”备课而使课堂教学“飞流直下”的失真现象,均系浮于表面、为形式而形式的教学,失去了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的自然面目。内容决定形式,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因文因生而异。唯有在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教学形态下的生成才是最有生命活力的生成。

二、追求动态美

虽然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进行预设,但课案的预设是无法“定案”的。因为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美。如抓住学生一次精彩的回答,由此拓展开去,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交流中体验真实的情感,激起智慧的碰撞,产生心灵的感悟,都会超出课案的预设,学生的收获也会超出教学预定的目标。课堂教学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的学习总是在疑惑—领悟—再疑惑—再领悟的动态过程中进行。把握课堂动态中的闪光点,开掘孩子们的潜在智慧,突破预设,让课堂生成动态美,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把握新课标精神的最好实践。

三、体现静态美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感悟从何而来?独特的感受体验从何而来?首先来自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阅读,其次来自于师生群体对话式的阅读。群体合作阅读,必然以个体阅读为前提。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静心潜读的时空。有些课堂多元解读漫无边际,小组交流闹闹嚷嚷,多媒体展示不厌其烦,学生的思维始终飘悠在空中楼阁,丢失了语文的本体。这种本末倒置的阅读教学,这种散乱的活跃,这种没有独特体验的对话交流,怎能真正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所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应当是语文课堂的一种佳境吧。

四、彰显个性美

课堂教学要关注生命,而生命的显现千差万别。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不同的学生,其结果可能使学生的发展受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一味“尊重”,专心“宠爱”,造成学生的自高自大、有恃无恐、身心脆弱,会造成学生畸形发展,他们会没有了社会价值标准,其个性难显美感。“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所以语文教师要以个性化阅读为契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要根据每一个生命特点,因人而异地给予恰当的诱导、发掘和评价,使失败者在鼓励中获得信心,成功者在赞赏中懂得谦逊,平庸者在鞭策中昂扬斗志,智慧者在激励中再接再厉,使一个个血肉丰满、立体多维、个性张扬、充满美感的生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 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课堂的情绪调节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