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的艺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的艺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的艺术

刘 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好的导语,可以引领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欣赏情节的一波三折,感受情感的跌宕起伏。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设计的方法很多,优秀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一、注重情感性—“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用音乐拨动学生心弦,放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歌曲,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新课还没开讲,学生已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

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前,先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歌者饱含觉悟的演唱,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听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再深情地叙述:世界上有一种爱比天空还高,那就是母爱;世界上有一种情比海洋还深,那就是母亲的恩情。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母亲的恩情》。又如教学《快乐的节日》,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旋律明快、活泼的歌曲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成群结队边歌边舞庆祝节日的场景中,感染了愉快的心情。

二、注重趣味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1.入境激趣

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如果教师于导入部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即刻“入境”,那么学生在新课伊始就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事半功倍。

如我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先播放一段夏的乐章:小朋友,竖起小耳朵,闭上眼睛,仔细听,谁来了?(里面有雷声、雨声、蛙声、知了声等),再动情讲述:夏天小姐姐就在他们的呼唤中来了。(媒体呈现一组夏景图)这些都是由夏天这位小姐姐带来的,她身着五彩斑斓的华衣,飞临人间。她飘过大山,在青翠的树枝上荡秋千;她越过碧水,在粉红的荷花上绽放笑颜;她飞过田野,在金色的麦浪中翩翩起舞……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这位小姐姐,一起去寻找夏天的足迹,好吗?这样创设情境,借助大自然的音籁唤起了学生对夏天充满迷幻色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而后借助语言的描绘,引发学生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渴望。

2.故事激趣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蚕姑娘》时,先讲述有关蚕的传说:早年间,杭州里佛桥地方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名叫阿巧。这年深冬腊月,有一天,后娘叫阿巧背着竹筐,冒着北风出去割羊草。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哪里还有青草呀!阿巧又冷又怕,就呜呜地哭起来了。哭着哭着,突然听到一只白头颈鸟儿说:“要割青草,半山沟沟!”她就跟着白头颈鸟儿来到一个山沟里。有个穿白衣系白裙的姑姑,邀请她住了下来。以后,阿巧就跟白衣姑姑白天在矮树林里采摘嫩叶,夜晚用树叶喂一种雪白的小虫儿。白衣姑姑还告诉阿巧:这些雪白的小虫儿叫“天虫”,喂天虫的树叶叫“桑叶”。三个月过去了,阿巧回家去了,临走时,还带走了一张撒满天虫卵的白纸。另外又装了两袋桑树子。她回到家里,把天虫卵孵化,又采来嫩桑叶喂它,在家养起天虫来。从此,人间才有了天虫。后来人们将天虫两字并在一起,把它叫做“蚕”。 这样,学生们不仅深深地喜欢上了“蚕”这种小动物,了解了蚕的一些相关知识,更突破了 “蚕”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的难点。

我们在学习《梅兰芳学艺》时,可以讲一讲梅兰芳“蓄须拒演”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一位世界著名戏曲艺术家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学习《孔繁森》时,则讲一讲孔繁森“雪天让衣”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生活激趣

生活就像五彩画卷,绚丽纷呈;生活就像晨起天籁,百鸟争鸣;生活就像倾洒的调味瓶,五味俱全……借助生活,把生活的丰富内容融入语文课堂导语,课堂将多一些亮丽,多一些鲜活。

如教学《雨后》一课,由于年龄特点,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在雨后玩水。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唤起学生对快乐生活的回忆。在板书课题后,教师立即提问:“炎热的夏天,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你会干些什么呢?”学生们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纷纷畅所欲言,清新的空气、舒爽的温度、油亮的绿叶等固然让人陶醉,而戏水之趣更加令人难忘。教师在引导学生谈谈踩水的快乐体验后,可以顺势引入新课:“暴雨过后,小朋友们纷纷来到广场上玩水。冰心奶奶看到后,写了一首小诗,题目就叫《雨后》。让我们也去看看,玩玩,好吗?”由此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三、注重知识性—“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服务的。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注重导语的知识性,从本课的学习内容出发,有的放矢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预设教学要求中,让学生从“曲径通幽处”顺利窥探到“草木深”的无限美景。

1.述背景补信息

述背景、补信息,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由于抗日战争距现在年代已久,学生对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难以感受,对日本鬼子的痛恨自然也难以体会,故在开篇即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同身受,积极投入。

2.借课题巧发挥

课题往往承载着较多的信息量,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或起着提纲挈领、概括整篇课文内容的作用,或暗含着课文的主旨揭示着课文的中心,或另有含义,别具匠心,隐晦曲折……如何充分利用一些较为特殊或别致的课题,借“题”发挥,以题目为教学的突破口和引爆点,确实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如教学《“闪光的金子”》一课,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漏加引号,让学生观察,提出引号,接着问:“加上引号后,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知道这闪光的金子指的并不是真正的金子。”老师趁势提问:“这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把它称之为闪光的金子呢?”这一教学片段,看似简单,却有着常人难以料及的多重教学价值,既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又在推进深入解题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上来。

3.设悬念引冲突

所谓悬念,即通过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能有效地使学生产生注意力,又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设置悬念,讲究“新、精、奇”,引人入胜,令人情不自禁。

例如:学习《母亲的恩情》一课时, 先出示古诗,告诉学生这是古代的一位诗人写的,适当设置悬念: 这位诗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再告诉学生,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这样,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急于探究文本内容。

4.温旧知得新知

“重复是学习之母”,通过复习,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会产生新的收获和启发,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语文知识的掌握,是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因此,我们可以以故引新,以旧启新,新旧沟连,形成知识链条。

如学习《陈毅探母》,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学了《奶奶的白发》后,懂得了什么?然后小结:《奶奶的白发》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长辈对后辈的疼爱。长辈为养育后一代操劳一生,慢慢老了,下一代就应该好好孝敬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说了这个道理。这样,既复习了前文,让学生体会了长辈对后辈的爱,又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新课的学习上。

(作者单位: 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构建好高效课堂
小学低年级怎样开展群文阅读
关注教师教学中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为例
2020年第31篇:也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
韩子翔
关于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