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失真及对策

教学新论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失真及对策

颜 忠 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作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其中的失真现象应当引起人们重视。由于互联网而引起的课外作业失真给学生的发展带来诸多危害。作业目的不明确、作业负担重而难度大、教师与家长管控不当及互联网资讯本身的广泛性与迅捷性是导致作业失真的主客观原因。因此,加强作业目的教育、改进作业内容形式、提高作业管控力度,并且制定惩戒措施,是互联网背景下课外作业管理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课外作业;作业失真;作业管控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现代人的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在悄悄地颠覆着人们对学习的原始认知。课外作业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其中的失真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所指的学生作业失真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过程中未能真实反映其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实的不同教育阶段,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正在影响学生的正确学习认知,同时也影响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准确评估。许多教师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优秀而考试成绩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学生作业失真导致的严重后果。

一、学生课外作业失真的危害

1.影响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课外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体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归根到底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学习的能力水平,而应当是学习的态度水平,它更多地表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努力。诚信是对学生作业的最基本的态度品质要求,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保障。课外作业中由于学生“弄虚作假”而导致的作业失真现象,其实反映的是一部分学生的自欺欺人的行为,是一种对自己极不负责的态度,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将会殃及学生一生。

2.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学生课外作业失真的另一不良后果是极易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产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课外作业本应有的要义之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实中一些学生一拿到教师布置的作业后,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检索参考答案,看看是否有可以直接参考的现成答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互联网的海量数据特征极易引发学生作业中的“偷工减料”,参考过多思考不够,久而久之则形成严重的思维惰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是非常不利的。

3.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准确评估

对学生学业水平准确评估是教师采取正确教学措施的前提条件。课外作业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重要反馈通道。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可以较为完整地了解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知识掌握中的短板和长处,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现如今的情况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准确地反馈已面临诸多困难。例如,一些教师喜欢给学生布置撰写学科小论文的课外作业,由于受教师本人的知识面与研究广度影响,要对学生作业的真实性作出客观的评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可能出现错判和误判的情况。而这种错误的反馈带来的后果必然是严重的,一方面不能使一些学生“浑水摸鱼”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抑制,另一方面也影响教师下一步教学对策的正确选择。

二、学生课外作业失真的成因分析

1.对课外作业目的认识不明确

一般而言,课外作业主要可分为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准备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对所学内容的运用能力进行检测的学习任务,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拓展性作业是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这种作业往往可以让学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发展和提升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地体现“学以致用”;准备性作业则主要是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比如预习。可见,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三类课外作业的作用和目的是不同的,不能厚此薄彼。通常,学生在完成上述三类作业时往往只较多地关注第一类作业,认为拓展性作业与准备性作业不是硬性作业,可有可无,因而在思想上会轻视,在行动上会出现“投机取巧”。也有学生认为,课外作业是课内学习内容的重复,只要课内知识掌握好,课外作业不做也无关紧要,因此对课外作业应付了事。

2.互联网资讯的广泛性与迅捷性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正在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它的信息可以包容任何的学科和课程,涉及不同的学习领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同时,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又大大缩短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了获取目标信息的准确度。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除了有传统的百度、搜狐等,近年来又出现了直接与中小学生作业对接的如作业帮、小猿搜题等专业作业帮助软件,其功能更加强大。以知名搜题软件作业帮为例,它用拍摄图片代替手写录题,具有应用便捷、涉及内容广泛和准确性高的特点,确实是一款了不起的习题搜索利器。中小学生面对这样一些“高智商的学习助手”,难以抵御它们的诱惑是可想而知的。

3.课外作业本身负担重,难度大

近年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甚至不惜出台行政命令具体规定课外作业的时间和数量,以此来引导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以小学生家庭作业为例,有关教育行政部分就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的学生作业量一般不超过1 h,保证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然而基础教育阶段升学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在具体落实规定过程中,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有关调查发现,有54.6%的小学生每天作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其平均作业时间约为1.6 h,超出规定时间的60%;73.1%的初中生每天作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其平均作业时间约为2.2 h,超出规定时间的46.7%。[1]由此可见,在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准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学生课业减负面临强大挑战,甚至出现有增无减的局面。面对繁重的课外作业,学生应接不暇,极易产生抵触情绪,作业失真也就在所难免。

4.教师家长疏于管控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中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既是有发展潜能的人,也是有待于发展的人。基于中小学生的这种不成熟性,对其进行适当的管控是必要的。课外作业的完成与课内作业不同,它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这时既没有了教师的监督,也没有了同学的监督。某种意义上,课外作业更多的是依赖学生的自觉性来完成,它考验的是学生的自律精神。而这种自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借助于周围环境的暗示作用。在这个环境暗示作用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引导与管控至关重要。一方面取决于教师能否强调作业的意义,并在第一时间发现失真现象并及时补救;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家长能否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作业情况,并为作业的完成创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合理而精准的管控将有效地抑制课外作业的失真。

三、学生课外作业失真的调控策略

1.加强学生的作业目的教育,养成先思考后参考的作业习惯

如前所述,学生作业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作业的目的认识模糊,因此,提高学生对作业目的的认识,明确作业的意义和作用,是改变作业失真现象的关键所在。课外作业教育中要着重强调作业目的不在于简单地得出结果,更要关注作业的过程,尤其要突出课外作业在培养学生自身“慎独”精神中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学习主体,任何他人只能帮助学生学习,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学生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过程。课外作业的目的教育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明确自身个性化体验的价值与意义;其次,要运用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对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用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确认识课外作业失真的严重危害;再次,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技巧,增强学生的信心,最终形成课外作业中先思考后参考的良好习惯。

2.改进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作业兴趣

要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防止作业失真,从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对课外作业本身的改革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学生对作业的负担感是影响学生作业态度的一个有趣因素,学生的作业负担感并不仅仅取决于作业的“量”,更取决于作业的“质”。学生对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在增加量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作业负担感,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即使减少量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较重的作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理智感受上的乏味可能是导致学生作业负担感的最深层原因”[2]。改进课外作业就是要努力从内容和形式上消除学生的这种“理智感受上的乏味”。一是作业内容要精心选择与设计,课外作业的内容不能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学生智慧的拓展与延伸。哈里斯·库珀对家庭作业的研究中提出了“同天内容”作业与“分散内容”作业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学生在家庭作业中解决的问题是当天课堂上教师“讲授过的内容”,后者则是指涵盖了学校课程和书本内容“练习部分”或还未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预习部分”。[3]许多研究表明,“分散内容”作业比“同天内容”作业效果更佳,因为它更能从内容上引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二是要倡导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传统课外作业中较突出的问题是形式单一,纸笔作业多,而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等作业少。因此,我们要将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纸笔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3.提高作业管控力度,控制上网时间

不可否认,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出现较为严重的作业失真,自控能力差、缺乏自觉性是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管控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中小学情况而言,课外作业主要指的是家庭作业,家长必然成为学生课外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主要监管者,这是由课外作业活动的特定时间和空间环境所决定的。那么,家长怎样有效地进行作业管控呢?第一,明确作业任务。家长对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要有初步了解,明确哪些内容要求独立完成,哪些内容需要上网查询完成,严格按照作业的要求执行。第二,控制上网时间。对于那些需要利用网上资讯完成的作业,家长可以从时间上与孩子做好约定,估计好网络检索所需时长,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提醒,防止产生“网络迷航”现象。[4]

4.制定作业失真惩戒措施,强化作业纪律

校内与校外“双管齐下”、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抑制学生在课外作业中的侥幸心理,树立诚信作业的良好态度。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课外作业的检查。教师只有通过检查掌握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网络学习方式盛行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对学生作业真伪的鉴别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应有一个基本判断,因为往往过分完美的作业难以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要学会熟练应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作业帮助软件,在必要时运用这些网络工具来鉴别学生作业的真伪。其次,制定惩戒措施。管理心理学中著名的“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一幢建筑的一扇窗没有及时修补,将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一效应同样也适用于学校课外作业的管理,如果一位学生的作业失真没有被及时发现,则会出现更多的学生作业失真现象。因此,适当的惩戒措施有助于发挥制度环境的威慑作用,也有助于消除人们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暗示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宋乃庆,杨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定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4(3):27.

[2] 仲建维.学生作业改革的知识观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5(4):19.

[3] 张君,车晓丹.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若干基本问题:以哈里斯·库珀的研究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126.

[4] 史玉玲.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现象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2):68.

[责任编辑:黄晓娜]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7.02.006

[收稿日期] 2016-08-16

[作者简介] 颜忠军(1971-),男,浙江永康人,教育学硕士,讲师。

[中图分类号] G622.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2-0020-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化初中化学作业,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柳河七中规范学生作业有关制度
小学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总量控制方案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实施方案
“互联网 ”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中学物理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lulu897704的blo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