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

英语教研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

田家宁1 徐笑梅2 韩佳瑞2

(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2.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语言教学的焦点不断转变,逐步从单词—句子的模式转向语篇教学模式。语篇教学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进行语篇分析,立足于篇章整体,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出发,从各个层面分析、理解和评价文章,深化学生对语篇、语境的理解,发挥语言的工具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整体把握与感悟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交际作用不可忽视。中学生学习英语,根本上是为了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阅读作为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在英语学科的教与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将阅读课作为词汇、语法综合课的现象。阅读教学集中在课文所呈现的新词和单元语法上,语篇本身的功能意义被忽视,学生的阅读学习被碎片化,阅读文本常常仅被当作提供语境的载体而非完整的语篇。这就导致学生对语篇的概括能力和联想能力缺失,文本的现实意义及其传递的价值被抹杀,长久下去,学生往往只见“树”而不见“林”,不利于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针对初中学生九年级毕业时所要达到的五级标准指出,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1],从这两条标准中可以看出,《课标》要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在这样的前提下,以知识点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课标要求。而语篇分析的方法十分重视文章的完整性,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本文通过对语篇及语篇分析的阐述,分析语篇分析与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力求促进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一、语篇分析的含义

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语篇(discourse)有着不同的含义。Halliday与Hasan(1976)将语篇视作语义单位,认为其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2]Hartman与Stork则将语篇视为构成完整单位的语言段落,用于传递信息。[3]我国学者黄国文(1987)认为,语篇通常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4]席晓青(2011)认为,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话段或句子构成,它具有句法上的组织性和交际上的独立性”。2001年,Schiffrin,Tannen和Hamilton将语篇的定义划分为三类:语篇是任何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是语言的使用;语篇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实践。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在一定语境中发挥一定功能的语段,都可以被视为语篇。[5]

语篇分析又称话语分析,是一种解读性活动。它要求在保证语篇完整性的前提下,分析语言片段句际、段际之间的关系及其交际功能;破解语篇材料的逻辑结构、叙事方式和衔接手段。其研究范围很广,是从情感、认知、场景和文化角度来描述和解释语言现象,分析语言资源。而衔接与连贯作为语篇的两个重要特征,是语篇分析的主要入手点。胡壮麟(1994)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划分为五个层次[6](如图1)。

图1 语篇衔接与连贯

由图1可知,语境、语言知识、逻辑连接、词汇搭配与指称性以及结构衔接、语音等都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的分析也主要包括对文本的题材、体裁、篇章结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趋同性。由此,笔者将图1进行简化,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

图2 中学英语语篇分析的层次

以上三个层次由整体到部分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是针对语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文本作为作者意识的体现,不仅是词语组成的意义组合,更寄托了作者本人的情感态度,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表层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出发,从各个层面去分析、理解和评价文章,深化学生对语篇、语境的理解,发挥语言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整体把握与感悟能力。

二、语篇阅读教学案例解析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第七单元A部分的3a阅读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为例,阐述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这一单元的话题是世界知识(Facts around the world),阅读部分围绕珠穆朗玛峰展开。通过对珠穆朗玛峰具体地理特征的描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础背景知识,并感悟挑战极限的登山精神。面对这样一篇说明文阅读,在运用语篇分析方法进行教学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如图3)。

图3 语篇阅读教学过程

1.背景输入——激发图式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话题引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或影音等材料,激发学生的背景图式,加强学生对话题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文章内容进行预设。由于本文的主题意义是让学生感悟挑战极限的登山精神,所以在课前可以向学生展示富有鼓励意义的佳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用“The future belongs to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 beauty of their dreams.”一句作为导入,向学生提问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再进一步引入登山者的梦想。这样环环相扣,通过自由对话将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最后以“Did they achieve their dream? What difficulties did they face? How did they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 收尾,进入阅读部分。这样有限定地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读前就从整体上把握情境,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阅读语篇——见“林”见“树”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解读标题、课本配图的方式让学生继续预测文章内容,通过略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判断文章的体裁,再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段落大意。这一活动的进行与课本3a部分的段意连线相结合。快速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更让学生迅速对全文形成整体印象,学生先见到了“林”。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设计具体任务,如在本课中,结合3b和3c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就又见到了“树”。在这篇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地图来向学生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基本信息。对文章中给出的细节内容展示图片,遇到语言点的内容并不是略去不讲,而是通过英英释义的方式,在不打断阅读学习连贯性的前提下给予学生解释;或是引导学生注意语篇内容本身的整体性。例如,在第一段第一句中,“…the most popular places for this is the Himalayas.” 一句中,提问学生“this”一词指代前文中的什么,引导学生意识到文章内部的衔接。第二段和第三段介绍了关于登山者及其精神的内容,这里可以设置问题或补全表格,让学生精读文章,把握文章细节内容。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补充更多的关于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的故事。这样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适当引申,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3.体悟思考——学以致用

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这篇课文的构成,首先是与珠穆朗玛峰相关的基本事实,其次是登山者们的成就,最后是对登山者挑战极限精神的颂扬。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每一部分在整个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再将整篇文章合为一体,引导学生感受语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逐步从具体走向抽象,概括能力增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活动,仍围绕课堂一开始的“Dream”话题,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理想,实现理想的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将如何克服困难;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记者与登山者的采访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悟文章。此外,通过总结和练习,学生对文章的逻辑联系和部署了然于心,可以在课堂上自然生成写作。教师在引导学生精读文章,理清文中事实与观点和文章架构之后,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创设语言运用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图式和本节课形成的新图式来复述、仿写或创作。

总之,阅读理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主要过程。在中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目的的设置,充分利用情境,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完整的信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背景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思维。让学生接触完整的语篇,理解文章内部的逻辑联系和相关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文本特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H.A.K.HALLIDAY,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76.

[3] 王丽娟.初中英语语篇教学的含义和意义[J].成才之路,2014(31):62.

[4]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5] 席晓青.语篇分析:思维、策略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6]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黄晓娜]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7.02.011

[收稿日期] 2016-01-11

[基金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综合改革项目(JSGG14006)。

[作者简介] 田家宁(1974-),女,吉林长春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徐笑梅(1967-),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韩佳瑞(1991-),女,山西平遥人,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2-0043-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
国外阅读理论对中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高中英语阅读整体教学方法
理解图式理论 开展报刊教学
分析内容阅读教学的创新方式
实施整体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