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透视与改善——以W老师生活时空的个案调查为例

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透视与改善*
——以W老师生活时空的个案调查为例

● 王 薇 吴黛舒

摘 要:在既有的研究中,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活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三个维度,从教师的“非制度生活”,即“工作之外的生活”状态入手,揭示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和生活质量,并结合小学教师生活现状的实质,探讨小学教师生活现状改善之可能。

关键词:小学教师;生活状况;个案研究

据2001年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累计起来,其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30小时[1]。2005年一份对北京市4700名小学、初中、高中老师的调查显示,74%的老师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上[2]。2005年成都市一项“关爱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88.6%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呈上升趋势,89.1%的教师认为工作量过大;对工作状态进行评价时,51.8%的教师选择了“疲于奔命”这个答案[3]。以上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教师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压力大且休闲娱乐时间较少。

既有相关研究中,从工作时间维度描述教师工作压力状况的研究较多,且其中大都将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等作为研究焦点,本研究将关注点聚焦于教师制度化生活之外的非制度化生活时空和内容。文中教师的制度生活是指“八小时工作时间内、以学校为空间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生活”。“教师非制度生活”指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陪伴家人,做家务)、个人休闲娱乐(独自上网、看电视、逛街等)以及社会交往生活(与朋友同事进行的交往活动)等。

以某沿海城市一位小学教师W为研究对象,W老师为小学班主任兼授课教师,教龄两年,无校内行政职务,通过对其非制度生活现状进行访谈,揉合时空和活动,以期生动把握八小时之外教师真实生活境况,并指出当前教师非制度生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教师非制度生活现状、还教师成长本来面目、实现教师生命自然之境的对策建议。

一、W老师非制度生活时空状态

(一)工作日

1.工作日非制度生活时间分布

图1 各项活动所占时间比例

学校规定的放学时间一般为下午四点半,W老师一般每天23:30进入睡眠状态,因此工作日期间W老师的非制度生活时间是从16:30到23:30的七小时(睡眠时间除外)。图1是W老师周一至周五每天7小时非制度生活的活动内容及所占时间比例(以“小时”为计算单位)。

2.工作日非制度生活的空间分布

图2记录了W老师在7小时里活动空间的转移情况。

3.工作日非制度生活内容呈现

在统计的8周内随机抽取一周,呈现W老师周一至周五非制度生活7小时内的具体活动内容。

图2 活动空间所占比例

图3 各项活动内容所占比例

由图1可知,工作日非制度生活期间W老师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5.02小时,所占百分比为71.7%,平均每天个人休闲娱乐时间为0.24小时,占据总时间3.43%。由图2可知W老师平均每天有4.22小时(约占60%)处于“学校”这一活动空间,除正常在家休息外,W老师几乎“以校为家”。在7小时的非制度生活时间内,W老师所做工作内容繁多,所占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备课写教案”、“晚读和晚自修”、“教研活动例会”以及“学校活动筹备”等,比例依次为29.7%、12.9%、9.43%、7.71%、6.86%。可见,教师工作日期间的非制度生活大部分时间仍然被工作所占据,“学校”这一空间领域不断扩张,致使其他生活空间不断缩小。

(二)周末

1.周末各项活动时间分布

统计时间段是从早上8:00到晚上23:00,由于夜晚睡眠时间不发生其他活动,因此周末的研究时间为每天15小时。

表1 周末活动时间分布表

内容 时间(h)工作时间 8.05h(53.7%)个人休闲 2.7h(18.0%)家庭生活 1.25h(8.33%)社会交往 1.05h(7.0%)生理需要 1.25h(8.33%)交通时间 0.7h(4.67%)

2.周末各项活动空间分布

图4呈现的是在15小时里,W老师活动空间、时间的分配情况。

图4 周末活动空间所占比例

3.周末各项活动内容展示

随机抽取两个周末,呈现了W老师在周末的具体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

表2 周末活动内容展示

周六 周日 周六 周日时间 活动 时间 活动 时间 活动 时间 活动8:00-11:30德育课题开题8:00-11:30新生面试8:00-11:30写教案备课8:00-11:30准备公开课11:30-12:20食堂中餐11:30-12:00食堂中餐11:30-13:30午餐午休11:30-12:00食堂中餐12:20-13:00交通时间12:00-17:30新生面试13:30-18:00试讲练课12:00-17:00学校值班13:00-15:00医院看病17:30-18:30回家晚餐18:00-18:30家庭晚餐17:00-19:00同事逛街吃饭15:00-18:00逛街看电影18:30-19:30家务劳动18:30-19:30洗衣扫地19:00-19:30打车回家18:00-20:00晚餐做家务19:30-20:30家人聊天19:30-20:00家长电话19:30-20:30整理房间20:00-22:30备课写教案20:30-22:30上网玩手机20:00-22:30看电视玩手机20:30-22:30手机上网

上述图表表明,周末W老师每天工作时间多达8.05小时,约占周末非制度生活时间的53.7%;平均每日有近23.7%的时间处于“学校”这一活动空间;工作内容一般为备课写教案、准备教研活动、筹备学生活动等。W老师周末闲暇活动内容呈现单一化倾向,在短暂的闲暇时间内W老师一般选择“逛街看电影”或者“待在家里上网”等。

(三)寒暑假

1.寒暑假活动时间分布

下表统计了W老师寒暑假各项活动所占时间以及比例(以“天”为计算单位)。

2.寒暑假活动内容呈现

寒暑假是教师休闲娱乐、调整身心的最佳时间。上述图表表明W老师一年寒暑假的休息时间不足三个月,寒假中约有十天时间用来处理学校工作,工作时间占寒假总时间的38.5%,用于陪伴家人、做家务的时间占据34.6%,与朋友、同事进行社会交往的百分比为7.69%,用于个人休闲娱乐的时间为19.2%。暑假两个月则有62.5%的时间用于处理与工作相关事宜,其中半个月时间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同时需提前20天到校进行新学期开学的筹备工作,用于陪伴家人、进行社会交往或休闲娱乐的闲暇时间较少。可见,寒暑假W老师的非制度生活明显受到其制度生活的侵占。

表3 寒暑假各项活动时间分布

寒假 暑假工作时间 10天(38.5%) 35天(62.5%)个人休闲 5天(19.2%) 6天(10.7%)家庭生活 9天(34.6%) 8天(14.3%)社会交往 2天(7.69%) 7天(12.5%)

表4 寒暑假活动内容展现

寒假 暑假工作内容 提前一星期到校,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半个月教师培训,提前二十天回学校休闲活动 逛街、看电影、上网等 看电视、户外运动等家庭生活 陪父母、走亲访友等 陪伴父母、家务等社会交往 与同事、同学聚餐 与朋友出游

二、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的特点

本研究以教师八小时制度生活之外的时空转移和日常活动为切入点,了解当前教师非制度生活基本状态,以期从“生活的完整性”、“生命的整体性”意义上把握教师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呈现如下特点:

(一)生活时空制度化

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生活时空呈现制度化特点,工作时间无限扩张,工作空间向家庭延展,生活工作盘织交错,界限日益模糊。

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工作时间日益膨胀。访谈表明教师普遍反映每日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有些甚至达到十三十四小时。图表显示,工作日非制度时间里,W老师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占据总数 71.7%(图 1),平均每日个人休闲时间仅占3.43%。周末W老师每天工作时间仍多达8.05小时,约占周末非制度生活的53.7%(表2),个人休闲娱乐时间平均只有2.7小时,所占百分比仅为18%,除去正常上班时间,W老师工作日与周末非制度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仍忙于处理与工作相关事务,只有周末少部分时间用来休息放松。由于暑假为期半个月的教师培训,寒暑假均需提前时间到校展开开学筹备工作,教师暑假工作时间高达62.5%,寒假工作时间也达到38%以上(表4)。小学教师工作时间之长让人错愕,工作时间的无限膨胀与扩张严重挤占其他生活时间,致使教师整日奔波忙碌于各项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事务,无暇顾及其他。

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工作空间多方蔓延。个体总以一定时空为存在方式,空间的转移代表一个人生存场域的变化。工作日下班之后教师还要留下完成督促学生值日,晚自习值班,查寝,备课,批改作业,教研会议等事项,十点多方能结束,因此W老师平均每天非制度生活有4.22小时(约占60%)处于“学校”这一活动空间(图2),除正常在家休息,W老师几乎“以校为家”。周末W老师平均每日仍有近23.7%的时间处于“学校”这一活动空间中,57%的时间选择待在家中(图4),0.8小时在商场影院等休闲场所,所占百分比仅为5.33%。可以看出W老师周末活动空间比较单一,大部分时间辗转于“学校”和“家”之间,仅有很少时间出入于商场影院等一些公共场所,“学校”这一空间场域不断扩张,致使其他生活空间场域不断缩小。

由教师非制度生活的时空特点可知,教师的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4],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界限不清晰性等特点导致教师非制度生活逐渐被制度生活侵占,工作时间的日益膨胀导致闲暇时间的日益萎缩,工作空间跨越学校这一固定物理空间场所,延续到学校之外的家庭或社会中来,导致教师空间活动单一,生活丰富程度不高。

(二)生活内容工作化

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内容多样,呈现工作化趋势。工作日期间的非制度生活,W老师所做的工作内容繁多,所占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备课写教案”、“晚读和晚自修”、“教研活动例会”以及“学校活动筹备”等,比例依次为29.7%、12.9%、9.43%、7.71%、6.86%(表1)。周末期间W老师工作的内容一般为钻研教材、备课写教案、练课、课题申报、准备教研活动、安排学校要求的学生活动以及值班等(表3)。寒暑假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教师培训,写培训心得以及开学之前的学校准备工作。

依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教师工作量可分为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两部分。如上诸表中教师例会,晚读课晚自习,教研会议等工作时间可以量化为显性工作;而更多工作时间具有弹性和自主性特点,不易测量,如备课,批改作业,家长沟通,活动策划,准备区级公开课等属于隐性工作。调研可知W老师工作日、周末以及寒暑假非制度生活被大量隐性工作所挤占,在显性工作不减少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应付学校各种突发事件诸如领导视察接待,学生生病等一系列隐性工作,隐性工作的随意增加和繁杂化使得教师无法抽身于繁重工作,工作日期间个人时间几乎为零,周末与寒暑假稍微有时间进行其他社会活动。

(三)闲暇生活萎缩化

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闲暇时间缺乏,闲暇活动单一,闲暇生活质量不高。工作日期间,由于工作的繁重W 老师个人休闲时间仅有0.24小时,占据总数3.43%(图1);在商场这一空间范围内的时间仅有0.2小时,占据总数2.86%。周末W老师的闲暇活动内容呈现单一化倾向,其用于个人休闲的时间为2.7小时,占据非制度生活18%,在短暂的闲暇时间内W老师一般选择“逛街看电影”或者“待在家里上网”等,闲暇活动单调枯燥。访谈中W老师表示,经历了一周的繁忙工作后已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参加更丰富刺激的娱乐活动,因此通常都只会在家中进行适当的休息。寒暑假期间教师闲暇时间相对较多,一般会选择旅游、陪伴父母、聚餐、逛街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寒假用于陪伴家人的时间占据34.6%,与朋友、同事进行社会交往的百分比为7.69%,用于个人休闲娱乐的时间为19.2%;暑假期间个人休闲、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分别占据10.7%,14.3%和12.5%(表4)。

有学者将闲暇活动按其基本内容划分为娱乐性活动、发展性活动和交往性活动。[5]

娱乐活动是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讲,娱乐活动可以消除教学等工作的疲劳,特别是心理疲劳,抵消倦怠情绪,放松身心,有助于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发展性活动是指那些以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如多读书以增长知识,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参观游览以陶冶情操等。

交往性活动:教师是社会的人,社会交往是教师社会属性的意义展现,是教师与其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必要的休闲有助于缓解长时间工作对人的身心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恢复进一步工作所需的体能,由调研可知教师假期闲暇生活涉及娱乐性活动(逛街、看电影等),发展性活动(旅游等)和交往性活动(陪伴家人、朋友聚餐等),总体上教师闲暇生活存在闲暇时间不足、闲暇活动单一、闲暇活动质量偏低等问题。

三、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改善之必要与可能

(一)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改善之必要

1.教师应有权益维护之必要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把学生当人来教育的人不配做教师,一个不把教师当人对待的人不配做教育管理者,一个在制度设计中没有为教师作为人提供平衡的权力支撑的制度不是好的教育管理制度”[6]。尽管教师的劳动具有时空广延性,但却不能因此得出可以合理合法“无节制入侵教师生活”的结论。任何职业,都应以合理、适度的工作强度为基础,以保证教师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度为前提。《教育法》第四章对教师法定权益作了明文规定,其中就包括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让教师超负荷工作等现象,是损害了教师的健康权、自由权、休息权等权利,因此提升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质量、杜绝教师被迫超负荷工作实乃切实保护教师身心健康、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之必要。

2.教师身心和谐互促之必须

心理学家指出,个体健康标准可概括为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7],教师的健康必定是身心和谐和社会功能完善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当前教师工作强度大、闲暇时间少,身体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之下,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放松,很多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高强度劳动不仅容易引发各种身体疾病,身心俱疲更容易增加教师职业压力,引发教师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形成心理问题。因此,关注教师真实生活状态、提升其非制度生活质量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之必须。

3.教师专业发展之必然

作为一种实践智慧,教育过程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教师不停地创生知识、能力和增长智慧;教育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深入钻研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张力才能得以凸显,教育智慧方能得以生成。教师教学工作繁重,个人时间日益紧缩,不仅使得教师无暇进行个人合理的休息和娱乐活动,而且大量教学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和隐性工作挤占教师工作时间,使得备课、培训、研讨等一系列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职业发展的活动过程,也越来越异化为一种应付检查、纯机械的体力劳动。长期、繁重的工作更加容易引起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并导致职业情感的枯竭,这些都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4.教师生命完整之诉求

教师是一个完整生命主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关注教师,不仅应关注教师作为教化学生、传承文化的承担者,也应关注其作为一个自然个体休息、休闲和情感、价值的需求。教师不仅构建着国家、民族教育事业的大厦,也构建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工作与生活并行不悖,丰富的人生阅历、高雅的艺术情操、深厚的人文气息、独立的人格特征不仅让人感受到教师生命的完整与丰富,更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当前日益繁重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教学主体性缺失,精神生活品质处于停滞状态。叶澜教授指出,“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8]。提升教师非制度生活水平,提升教师生活质量,是从生命的角度审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实现完整生命价值的必然诉求。

(二)小学教师非制度生活改善之可能

小学教师“生活之累”既源于其职业本身,同时又与其个人的选择紧密联系,因此改善小学教师生活现状,也理应从教师职业本身、教师个体因素两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厘清教师的基本职责界限是关键。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时空界限的模糊性,即教师职业生活本身就存在着工作内容复杂繁多、工作时空界限模糊等特点,试图在教师的本职工作与非本职工作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并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应该将所有的个人时间都投身于工作,任由其制度生活向非制度生活无节制扩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有必要重新对教师的“份内份外”职责进行分析和确认,尽量减少和避免让教师乃至整个学校去承担其无法承担的过度责任。其次,对于教师的“分内职责”,要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那些“劳而无效”的工作,从而减轻那些没有必要的工作负担。

就目前来看,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评价活动等的精简化是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控教师教学的作用,但过于繁琐的规章制度只能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忙碌[9]。因此,规章制度的适当精简在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减轻其工作压力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更加科学、人性化。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复杂繁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也无法仅凭几篇科研论文或几次比赛表现来衡量。现在一提教师发展,目标都指向“无上限”,“研究型教师”、“反思型实践者”等的目标导向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旨在提升整体教师队伍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致力于保证“最低限,无上限”的发展,应该让教师个体去自由、主动选择,而不是像既往那样,将所有的教师一股脑都“推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漩涡”之中。

第二,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是辅助。对职业的不同追求和自我预期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和所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对于W老师而言,自我的高追求促使其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力求做到最好,由此产生的高压力和高强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W老师自觉的、也是有心理准备的,进而可以说,她是有信心、有能力去“承受的”,即便也会产生疲惫和倦怠感,她也有勇气和实力去面对和解决。与之相反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安于现状型”,对那些选择安于现状的教师群体,如果他们能够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并保证基本的工作质量,也不应该简单地加以指责,而是应该对他们的选择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总之,从管理角度看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应定位于保证“合格”、“称职”的基本水平线,不适合无限度地刺激所有教师都追求和实现“卓越”。从教师个体来说,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值得赞赏,但并不适合无条件去提倡“无止境发展”,最切合实际的目标应是在保证工作基本职责的前提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自由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荣.初入职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

[2]周玲,洪瑾.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作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

[3]郭俊风.中学教师工作时间投入现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袁舒雯.中小学教师教学生活体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4.

[5]杨志勇.小学教师日常生活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

[6]毛作祥.YB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8.

[7]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D].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27):29-33.

[8]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念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10):3-8.

[9]李向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刘君玲)

王 薇/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 吴黛舒/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改革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BHA100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师工作制度
【美丽教师】第一小学教师卢娟
紫凤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
918陈婵婵.小学教师的管理如何做到两手都硬:见习所感
小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1]
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组室小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