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退圩(田)还湖(湿)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固城湖为例

退圩()还湖(湿)长效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固城湖为例

1 2 2 1

(1.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7; 2.江苏省水利厅,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一直以来,退圩还湖受庞大资金需求的限制,实施困难,难以实现多方受益。以长江中下游大型湖泊——固城湖退圩还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退圩还湖的长效机制。在固城湖退圩还湖措施研究中,综合考虑湖泊水资源条件、生态敏感区布局、沿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管理与保护需求,科学规划了退圩还湖方案。通过人工修复措施,重塑湖泊水域地形和岸线,改善河湖水力联系,提升水质水环境;通过排泥场的利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退圩还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退圩(田)还湖(湿)长效机制。

关 键 词:退圩还湖; 长效机制; 大型湖泊; 固城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型淡水湖泊周边基本上都有圩区存在,大面积的圈圩使得湖泊面积大幅萎缩,湖区变为养殖或种植场。圩区或者农田的存在,一方面由于过度围养、泥沙淤积、沼泽化加剧等问题削弱了湖泊的蓄洪滞洪功能,破坏了天然的湖泊生态;另一方面形成示范效应,非法侵占湖泊水域现象愈演愈烈,新增圩区不断出现。退圩(田)还湖(湿)不仅可解决历史圩区问题,还可以恢复湖泊防洪、供水功能,改善水生态系统,提升湖泊沿岸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国内多个湖泊开始了退圩还湖,如鄱阳湖、洞庭湖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江苏的东太湖、大纵湖、白马湖先后进行退圩还湖,不仅清退了历史圩区,还进行了生态清淤和岸线修复,恢复了湖泊水面和功能。但是退圩(田)还湖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如果不能协调好生态、防洪和渔民补偿安置的矛盾,退圩(田)还湖就难以顺利实施[1]

对于各个大型湖泊,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退圩还湖需要根据湖泊原有水域面积,在综合考虑湖泊水资源条件、生态敏感区布局、沿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管理与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需要恢复的湖泊水域空间面积、核定湖泊水域岸线范围内的居民点和围垦情况,精确划定退圩还湖面积和区域,制定退圩还湖方案,明确搬迁人口、退圩面积、圩堤拆除数量和清淤土方工程量等数据,通过自然恢复或人工修复措施,重塑湖泊水域地形和岸线,改善河湖水力联系,提升水质和水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安排排泥场,可增加地方用地,保障移民补偿安置和地方经费投入,协调各方矛盾,确保退圩(田)还湖顺利实施[2-3]

本文以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大型湖泊固城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固城湖的退圩还湖方案,探索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退圩(田)还湖(湿)长效机制。

1 湖泊基本情况

固城湖位于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的西南部高淳区境内,北临石臼湖,东抵太湖湖西地区,面积36.970 km2,具有水资源供给、防洪除涝和生态等公益性功能,并兼有交通航运、渔业养殖、旅游及休闲等经济社会需求[4-5]

固城湖为草型浅水湖泊,新中国成立以前湖泊水域面积约81 km2,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长期围垦致使湖泊水域面积锐减,湖泊形态已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心形隔离成为两个湖区,分别为大湖区和小湖区,大湖区面积约为小湖区的8~10倍(图1)[6-7]。根据2014年固城湖湖泊管理年报,水质监测结果为:综合水质类别为Ⅲ~Ⅴ类,已进入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现出营养化水平不断提高,并有加快的趋势。

图1 固城湖退圩还湖规划范围

20世纪50年代末固城湖有水生植物14种;70年代末,杨家湾闸兴建后,固城湖与长江直接联系减弱,平均水深增加,加之大量围垦及湖堤硬化等多种因素,造成湖泊生态环境蜕化,植物种群组成趋于简单。固城湖水生植物也因此减少到现有的7种,5科6属。固城湖在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下,其环境质量逐渐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表现出逐渐富营养化和沼泽化的趋势。

2 湖泊周边围垦区情况

固城湖大面积围垦还是发生于近现代,特别是1949年以来。1949年以前,围城湖共计围垦面积2 300余公顷,1949年以后,50~60年代,约计围垦150余公顷。目前湖区周边主要圩区有永胜圩、永联圩、跃进圩(图2)。永胜圩位于固城湖西侧,经多年经营开发,永胜圩已成为地方重要的农业与渔业生产与育种基地,现为省级稻田养殖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固城湖螃蟹是高淳的一个特色产品,永胜圩内现有蟹塘养殖面积约2 800 hm2,对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永联圩位于固城湖北侧,有较好的农业和渔业生产条件。跃进圩位于固城湖东北侧。

结合固城湖保护规划和高淳区区域发展规划,考虑分期清退湖泊周边圩区,近期可先清退永联圩和跃进圩,总面积为8.618 km2。考虑到永胜圩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列入远期清退计划。

图2 固城湖周边圩区

3 退圩(田)还湖(湿)

3.1 清退区湖泊地形重塑

现状固城湖大湖区的湖底高程一般为3.83~4.37 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淤泥深分布一般为0.26~1.06 m。为提升水质、改善水环境,可将湖底淤泥全部清除,清淤后湖底高程在3.50~4.00 m之间。为保持适宜的透明度和浊度,适合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确定退圩还湖区设计湖底中心区域平均高程为3.80 m,湖底高程向岸边逐渐增高,平均水深1.50~2.50 m。

3.2 退圩区域土方核算

退圩区域土方主要包括湖泊底泥清淤、现状堤防清除、鱼埂清除、鱼塘及居民宅基地挖深等。① 底泥清淤量。根据湖泊水域底泥分布的调查,淤泥深0.26~1.06 m,清淤量为1 450万m3。② 湖区堤防拆除土方。对现有湖区堤防的长度、顶高、顶宽进行测量,并估算了内外坡比,计算了堤防拆除工程量,将现有堤防均拆除到设计湖底高程3.80 m,总计堤防长度7.20 km,清除土方222.50万m3。③ 渔埂土方量。固城湖圩区内大部分为鱼塘,渔埂密布,鱼塘主要以螃蟹养殖为主。根据测量结果,高淳区圩区渔埂高程一般在5.5 m左右。按渔埂清除到设计湖底高程计算,总计鱼埂清除长度为160.50 km,清除土方143.70万m3。④ 鱼塘清淤量。目前固城湖鱼塘面积总计750 hm2,塘底高程在4.00 m左右,清淤厚度为20 cm,共清淤土方149.00万m3。⑤ 宅基地挖深。需搬迁的房屋多为建在渔埂上看护鱼塘的简易房,面积6.40万m2,其清除土方计入鱼埂土方。退圩之后总计需要清除土方共计1 965.20万m3

3.3 排泥场规划

湖泊保护范围线内的湖区清淤土方和退圩还湖清除土方可考虑统一堆放。如在退圩还湖规划范围之外堆土,需大量占地,无疑将对地方工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在清退区域内安排一定面积的排泥场,堆放位置原则上不要影响湖泊行洪供水安全,尽量堆高,减少湖泊水域占有。

结合地方城市发展要求,同时考虑弃土运输成本,共规划布置5处排泥场,总面积4.570 km2。排泥场固结后除安置拆迁农(渔)民外,可结合环湖地区的发展规划,用于发展环湖度假旅游基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环境。限制工厂、高楼以及养殖等对湖泊有污染的项目,适度开发无污染、高科技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4 环湖岸线调整

依托退田还湖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湖泊自然岸线格局。

固城湖现状除局部为岗地挡水外,湖堤均为人工湖岸线,已基本形成环湖防洪保护堤线,防洪能力相当于20 a一遇。退圩还湖后清退区新的堤防根据湖泊形态布置,规划新建防洪岸线4.897 km,堤防要求符合现状防洪要求,且采用生态护岸,缓坡入湖,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形成沿湖景观带。

3.5 生态湿地布置

为了更好地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逐步恢复湖泊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考虑在湖区布置人工湿地。考虑到水生植物生长条件,湿地地形沿岸边缓坡至湖底,最高高程为常水位以下20~50 cm,分为生态修复带和生态缓冲岛(图3)。

生态修复带主要布设在湖区北侧、西侧岸线和东侧岸线,种植芦苇、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不仅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性,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生态缓冲岛主要布设在芜申航线南侧,岛顶高程不高于正常蓄水位。生态缓冲岛上栽植芦苇等大型水生植物,不仅能降低航道对湖区水环境的影响,对水生态的修复也具有一定作用。

3.6 水系联通

湖区北部圩区的清退将扩大官溪河、漆桥河和胥河与湖区的行洪通道,大小湖区条件改善湖泊与周边河湖水系的水力联系,增强了水体流动性,可保障河湖生态用水需求。退圩后建议通过入湖排污口综合整治、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以及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全面改善湖泊水质条件。

图3 固城湖退圩还湖效果

3.7 退田还湖补偿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退田还湖补偿机制是退圩还湖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对清退区内的实物量进行调查可知,主要补偿内容为鱼(蟹)塘补偿、房屋拆迁以及迁移人口安置费用。以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依据,根据退圩(田)面积和迁移人口数量,适当兼顾生态补偿[2],科学测算了有关补偿标准。最终,确定了补偿费用及补偿方式以及保障补偿资金的来源。经调查,清退区内共有鱼塘750.27 hm2,排泥场457 hm2,需拆迁房屋6.4万m2,受影响人口900人。具体实施时,可将移民安置与扶贫、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科学制定移民安置措施。

4 综合效果分析

4.1 社会效益

(1) 防洪效益。固城湖退圩还湖后可恢复蓄水面积5.240 km2,恢复有效防洪湖容2 171万m3(固城湖水位从常水位6.57 m涨至设计洪水位10.57 m之间的库容),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型水库的兴利库容。

(2) 水资源效益。固城湖原为高淳的引用水源地,高淳改引长江水后,成为备用水源地。退圩还湖后,调蓄库容增加了831万m3。另一方面退圩后大小湖区之间的连通性更好,湖泊水体的流动增大,可较大改善固城湖供水的量和质,大大提高供水效益。

(3) 环境效益。固城湖退圩还湖水环境改善效益包括4个方面:① 直接减少圩区养殖污染,削减入湖污染负荷的效益;② 增加了固城湖水面面积,提高了湖泊环境容量;③ 湖体流动加快,水体自净能力加强;④ 修复了湖泊生物群落的自然的栖息环境。

(4) 航运效益。退圩还湖工程实施后,扩大了大小湖区的连通通道,顺直了航线,湖区清淤工程为芜申航线顺利从五级航道升级为三级航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4.2 经济效益

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主要为水环境改善、排泥场土地出让的效益、固城湖环境改善周边土地增值的效益等。排泥场形成陆域面积为4.570 km2,紧邻高淳城区,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用地综合利用,筹集资金,推进退圩还湖的顺利实施。退圩还湖后岸线得到了重新调整,湖区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改善了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

5 结论及建议

退田还湖还湿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退还被占用的湖泊水域空间为核心,同时通过自然恢复或人工修复措施,可改善河湖水力联系,提升水质水环境,恢复湖泊生态空间。但是退田还湖一直以来受所需资金庞大限制,实施起来较为困难,难以取得多方受益的结果。利用退圩还湖形成的排泥场形成陆域面积,为周边县市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退圩还湖实施,可协调生态效益、防洪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方需求,解决困扰湖泊退圩还湖的难题。通过大型湖泊退圩还湖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可为全面推进退田还湖还湿提供经验借鉴。

建议在退田还湖实施中,科学确定排泥场面积,加强退圩后湖泊管理与保护,保持好退圩成果;建立湖泊水域岸线普查空间数据库,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强化涉湖建设项目和活动监管,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加强动态监测,维护湖泊水域和健康生态。

参考文献:

[1] 毛德华,王亦宁,彭保发,等.退田还湖政策的博弈分析[J].湿地科学,2007,5(4):289-297.

[2] 陈淑芳,彭莹莹.基于机会成本的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标准[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11):90-93.

[3] 姜加虎,张琛,黄群,等.洞庭湖退田还湖及其生态恢复过程分析[J].湖泊科学,2004,16(4):325-330.

[4] 常虹,杨万红,王玉,等.白马湖退圩还湖方案及效果浅析[J].中国水利,2014(8):23-25.

[5] 闵骞,刘影,马定国.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调控能力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5):574-578.

[6] 赵吉芳.关于渝北区宝圣湖长效管理机制及城市湖库保护措施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149-6422.

[7] 姜玲,黄家柱.退田还湖适宜性的评价——以太湖流域洮、滆湖地区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3):112-116.

(编辑:常汉生)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limited by giant funds demand, returning polder to lake is difficult to be put into practice and achieve multi-win effect. Taking Gucheng lake in lower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a case,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returning polder to lake. In the research on the measures of returning polder to lake, the lake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zone distributi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ake surrounding area as well as the demand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r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The scheme of returning polder to lake is scientifically planned and artificial measures will be adopted to remodel the topography and shoreline, improve hydraulic connection of lake and river, raise water quality; the dredged sludge yard will be used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llect fun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polder to lake, which can form long-term mechanism of returning polder to lake meeting the present stage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returning polder to lake; long-term mechanism; large lake; Gucheng lake

Study on long -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returning polder (fields) to lake (wetland): case of Gucheng Lake

WANG Dongmei1,LIU Jingsong2,DAI Xiaolin2,WANG Chunmei1

(1.Jiangsu Hydraulic Science InstituteNanjing 210017 ,China; 2.Jiangsu 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Nanjing 210029,China)

中图法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7.18.006

收稿日期:2016-12-11

基金项目: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13019)

作者简介:王冬梅,女,研究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3S技术在湖泊规划方面的研究。E-mail:17290559@qq.com

文章编号:1001-4179(2017)18-0023-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强河湖信息化建设提升河湖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水澄菜美芳草闲
朱党生:关于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思考和对策
论城市河湖治理的四个境界
加强武汉市湖泊岸线管理与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点进来,看看未来五年水生态如何治理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