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戚世强 张芳

(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摘要:我国当前面临的水土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亟需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积极进行生态建设。生态修复是应对水土流失问题的一种重要生态建设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文章首先对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作了分析,进而又对其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优化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优化作用

1 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1.1 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

从宏观角度来谈生态修复,就是指通过应用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调节和组织能力来对生态或者环境本身进行修复。通常情况下,为了能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人工辅助,这能有效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修复的提出与实施源自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其主要依靠大自然本身具备的循环再生能力,并辅之以人为手段的干涉,然后充分将区域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促使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营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从而将水土流失状况置于掌控范围内。

生态修复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方法,将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封山禁牧,舍饲养畜,为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第三,造林,根据具体地势和土质等发展防护林;第四,规范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第五,开展综合治理,对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有效改善;第六,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进行调整,适当实施生态移民。实施生态修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个新思路,不仅在实践中对水土保持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接下来也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

1.2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开垦、破坏等人为原因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的结果,而在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的今天,如果再不对这种状况进行治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就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很大,不仅占据了全国土地面积较大的百分比,如果不予以重视,流失面积还会持续扩大;第二,水土流失的强度也比较大,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地区更是达到世界之最;第三,流失的泥沙总量不容乐观;第四,造成的危害大,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结合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来说,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当务之急,而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新的生态建设方式自然也就具有实施的必要性。生态修复的实施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各种生态学原理进行充分考虑和应用,有利于保证生态修复的实施更加科学和周全。在具体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又是以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规律为依据,严格遵守这一自然规律有助于矫正人们的认识误区,使我国的生态建设真正做到适合时宜。因此,生态修复与过去的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所区别,这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是大有裨益的,将这一生态建设方式落实下来有助于缓解当前的水土流失困境。

2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优化作用

2.1 促进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提高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发挥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们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二是切实带来比较积极的生态实施效果。

对人们思想认识带来巨大改变这一点是生态修复最具有深远意义一个作用。因为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而水土保持工作也是由人们来组织开展的,足见人在其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因而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对生态修复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有助于从根源上抑制人们不良的行为,并且能在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提高效率和质量。在生态修复实施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新的理念,通过对生态修复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探索和应用,积极参与到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正是由于对人们思想认识上带来的巨大改变,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生态建设中,为减轻国家水土流失状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2 取得理想生态建设效果

生态修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挥的最直接的优化作用就是取得了相对理想的生态建设效果,这一点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中。

第一,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相应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水土流失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植被保护,因而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陕西省、福建省、内蒙古等管辖范围内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在落实了生态修复这一措施以后,植被覆盖率都得到明显提高。这样的成效使得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和组织作用得到增强,从而减少了水土的流失。第二,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保土减沙效益。近几十年来,在通过对不同时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域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实施生态修复之后的区域不仅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在减少,同时也非常明显地提高了保土减沙效益,土壤的侵蚀模数得以下降,在一些防护区内作物产量也因此得到提高。第三,生态修复的实施也使得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退化,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以后,绿色植物逐渐增多,而绿色植物又具有改变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比如四川巴中连续十年坚持封山禁牧,禁止砍伐森林,最终使绿色植被得到保护,也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气候面貌,变得山清水秀,草木丰盛,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第四,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也增强了区域的蓄水保水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洪水旱灾。植被和土壤相互作用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蓄水保水的功能,而在水土流失区域由于土壤和植被遭到破坏,就丧失了对水源的涵养作用,自然也就无法应对干旱和洪水。在生态修复的实施下,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和土壤能得到较好保护,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就因此得到加强。第五,生态修复不仅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问题,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在水土流失区域,往往生态系统脆弱,动植物缺乏,当地人们的生活也不容乐观。通过生态修复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区域的生态环境日益变好,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对防护林等进行有效利用来增加地方收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当前的水土流失状况还十分严重,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应当看到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并将其落实到位以推动生态建设良性发展。同样,在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积极考察具体实施区域的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真正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收稿日期:2017-03-09

编辑:刘长垠韦诗佳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853(2017)07-0010-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土保持]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土木在线
水电工程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途径与生态建设措施
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与建设
张新时院士:从生态修复的概念说起
依靠生态修复加快治理水土流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