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李国贵

语文是个广博的学科,内容宽泛,阶梯性不像理科那样明显,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语文学科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复杂性,作为一线教师,务必认识清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性质,用语用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的性质

语文学习的内容包括字、词、句、章、修、逻、文等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解决字、词、句、章等语文基础。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职业教育,它仍然属于基础教育,现在的教育形势决定高中毕业的部分学子将得到继续深造(含职业院校),一些学子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也要求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二、语用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历经沧桑变革。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范式强调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从语义教学走向语用教学。

语用教学是学以致用思想的体现,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如何使用好语言,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摩、感悟、探讨、运用,学习并获得阅读、表达、鉴赏和交际的素养和技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个综合概念,是语文学科中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语用教学体现了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文字问题和语言表达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还要渗入更多的生活体验。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

高中课改已全面推进,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改革的阵痛中迈步艰难,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意识的欠缺,当前很多学校高中语文课堂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教学内容无序、缺失

现行新课标教材以模块呈现,每一模块相对独立,循序渐进性不强。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没有语法或基础知识的模块,老师上课时要么语法缺失,要么杂乱介绍。不系统不具体,学生概念不清,方法不明,一知半解。文学经典的类别不全,古代散文、诗、词收录相对较多,但对联、散曲、名言几乎空白。

作为教材,它是教学的材料,不是教学的全部,所以对统一编写的教材是可以进行取舍的,甚至是可以重组的。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环节的需要穿插使用教材,还可进行教材的补充编排。高考全国卷语文科,考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分文体重组教材是一个思路,有的老师将作文教学划分为审题与立意、内容与素材、语言与表达、结构与构思、文体与创新、标准与策略六大板块来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也是很好的尝试。学校可组织编写浅显、精简、实用的校本语法知识教材,以弥补统编教材的缺位。

(二)阅读教学紊乱、功利

1.走入题海,只知应试

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为了应考而教学,认为课文上不上皆行,把主要精力放在题海上,学生在题海中泅渡,枯燥而无味,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种做法漠视了语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是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但对于学习来说,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高考,迎战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已。学习只为了迎考,势必太过功利和狭隘。一些学校忽视了学习的循序渐进规律,从高一年级的第一单元起,就把整套的高考题摆在了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觉得高不可攀,自信心遭到摧残。教师也当扪心自问,学生刚进高中就能做好高考题了,何必还要老师苦教三年。

2.片面强调,只见树木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强调语言的品味、思想艺术的感受、想象力和审美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要求比知识型教学范式的要求更宽泛,但并没有淡化知识的学习。因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是能力的源泉,三维目标中“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并且将其排列在最前端。

由于对语文素养认识的片面,一些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直接就发展到“读——悟”的层面,舍弃了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指导,学生感到很茫然。

3.贪多求全,分析繁琐

每篇文章自有特点、亮点,鉴赏分析应有侧重。有的老师上课也像庖丁解牛一样面面俱倒,担心遗漏,文章分析千篇一律,自感单调重复,何况学生呢。所以要突出文章的个性,突出分析的重点。不必贪多求全,只要做到一课一得即可。

4.活动单一,枯燥乏味

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这是语文课堂的常见现象。语文活动,是听、说、读、写、做的活动。只有学生动起来了,思维才活跃,学习才有更好的效果。并把这些活动有意交替组织,让课堂丰富多彩。

5.只读课本,阅读狭隘

只读课本,阅读狭隘,于是阅读无兴趣,写作无话说。有人说,学生忙于应试,无暇读书。应试不是唯一目的,他们不仅是考生,还是学生,更需要人生。考生需要分数,追求成绩;学生需要营养,旨在成长;人生需要多彩,指向幸福。我们除了解放学生,还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当然老师可以推荐,让学生产生愉悦地读的体验。海量阅读可丰富积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才能走入更广阔的天地。

6.自划封疆,脱离实践

阅读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认识,淬炼心志,学会表达。一心只读考试读物,成了学生应试的生活状态。与实践脱节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充实课堂容量,也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实践的过程是对经典文章的学习深化过程,是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和思考的过程,是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是多种能力的培养过程。所以组织相关活动,做到学以致用,语文教学的大树就枝繁叶茂了。

(三)写作教学孤立、无味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质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怎样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们感到较棘手的问题。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们存在的误区在哪儿?出路又在哪儿?

1.与阅读教学脱节

阅读是方法的来源,是文化底蕴的铺垫。阅读教学的任务,即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运用,思想情感的陶冶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作文能力的培养。他人写成的优秀文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活教材。我们不妨把一些训练结合课文特点放在阅读教学中完成,也许会更成功些。

2.与语言积累脱节

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不仅是构造文章和传递信息的媒介,而且是使文章优美、感人的重要保证。下笔无话可说,或表达不出来是语言贫乏的表现,没有丰富的语言就难以成就一篇好文章。只有多听、多读、多摘抄、多背诵,才能积累、丰富词汇,然后在多体验,多观察中培养、训练语感,在多练中掌握语言技巧。积累多了,语言丰富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写作。

3.与生活现实脱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它的对象是生活,即生活中人的现实活动、思想感情和性格命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

学生生活本来就单纯,如果再把作文教学与生活脱离开来,他们更是无啥可写。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着手,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琐屑小事中挖掘出意义,学会记叙生活经历和生活见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热爱。片面追求写作技巧的作文教学正如云雾缭绕,学生迷茫。

4.与学生成就脱节

写作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写,写,写,学生会在重复的写作中丧失兴趣。写作的目的是反映生活,抒写性情,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获得成功,学生就会产生难以言说的愉悦感。

追求成功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使人的内在潜能逐渐转化为外显能力,使人能够克服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不适应因素,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作文教学应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成就感。其方法有作文评语激励、课堂鉴赏激励、推荐发表激励等,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层次不同,教师的激励标准也应不同,可以欣赏学生的全篇,也可以欣赏其中的某一段落或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或标点。

学生有了成就感也就有了兴趣,就会变繁重的任务为抒情的载体。

作文体现个人的知识、能力、思想、阅历、气质等,所谓“文如其人”也在于此。“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对作文教学有很好的启示。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用教学要求我们,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本文是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理科思维的运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QJH1251528)】

李国贵,海南儋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2012
授之以渔,张扬个性——文本解读学法探究(转自网络)
余永海丨语文很精彩,源自写读创
以学定教,聚焦“语用”
外表冷漠,课堂狂热——“多面”管建刚五天五夜给了建刚班学员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