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铝热焊接不锈钢包钢复合材料接头界面组织研究


耿进锋1 沈元勋2 王忠强3 许江晓1 1 聂京凯4 龙伟民2

(1.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52;2.郑州机械研究所 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1;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 450018;4.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京 102211)

摘要 以一种新型接地网材料——不锈钢包钢复合材料为被焊母材,采用市售、进口以及自主研发的三种铝热焊粉,实施铝热焊接,对接头界面组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焊粉焊接接头界面组织结构类似,接头界面形成Cu(s,s)/Cu(s,s)+Fe(s,s)/Fe(s,s)的过渡组织界面,Cu基体内存在粒状、离散分布的富Fe相,其形成机理为钢在铝热焊粉反应后生成的高温铜液作用下熔化,随后在原子溶解、扩散共同作用下形成。铝热焊粉中添加活性剂粉末可以有效净化铜液,提高铜液流动性,有利于气体排出从而消除气孔缺陷。添加萤石粉、硅钡钙等造渣剂则可显著增强造渣、排渣作用。

关键词: 不锈钢包钢复合材料 铝热焊 焊粉 界面组织

0

铝热焊相比电焊、钎焊、压接等其它连接工艺,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熔接点截流能力强、永久分子结合等诸多优点,广泛用于接地装置的连接[1-5]。长期、可靠、安全的接地网系统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保障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措施,而接地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在于接地材料的高可靠连接。近年来,镀锌钢、镀铜钢、敷碳钢以及不锈钢包钢等新型接地材料逐步推广,对接地网可靠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铝热焊是目前接地网应用最广的连接方式之一。接地网铝热焊接技术开发的关键在于原材料品级调控、焊粉成分优化以及模具研制。目前,国内在铝热焊焊粉开发方面研究薄弱,其对熔接质量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现场施工出现各种焊接质量问题缺乏理论分析依据和解决措施,急需开展接地网铝热焊专用焊粉及熔接机理研究。

文中针对一种新型耐腐蚀接地网材料即不锈钢包钢复合材料,以市售铝热焊粉、进口铝热焊粉以及自制铝热焊粉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界面组织、元素扩散行为分析以及熔接机理阐述,为高品质铝热焊粉的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与参考数据。

1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的新型接地网材料为不锈钢包钢复合棒材,是由优质碳素钢专用棒材和特制不锈钢管两部分组成,外皮不锈钢管厚度T为0.5 mm,芯部碳素钢直径d为19 mm,试样尺寸为φ20 mm × 12 mm。

采用三种不同铝热焊粉,分别为国内市售普通铝热焊粉、进口WeldTech铝热焊粉以及自制专用铝热焊粉。自制铝热焊粉以Al粉、CuO和Cu2O粉末为基体,添加活性剂、萤石粉、硅钡钙等微量元素。铝热焊所用模具、焊接工艺方法如前文[8]所述。

将焊接接头沿接头中心区域切割、剖开并取样进行金相样品制备,抛光后采用Phenom PW100-018型扫描电镜对接头组织形貌进行分析。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铝热焊粉焊接接头成形质量宏观分析

对三种不同铝热焊粉焊接不锈钢包钢接头的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图1为进口WeldTech铝热焊粉与市售普通铝热焊粉接头截面形貌;图2为自制铝热焊粉焊接接头截面形貌。可以看出,市售焊粉焊接接头内部出现大量气孔和夹杂物,且气孔呈环形均匀分布在铜体内部。

自制焊粉与进口焊粉可以获得较好的焊接接头,并且与市售焊粉相比焊接质量有较大改观,接头内部基本未出现明显气孔、夹杂缺陷。

图1 进口焊粉与市售铝热焊粉焊接接头截面形貌

图2 自制铝热焊粉焊接接头截面形貌

2.2 普通铝热焊粉接头界面组织分析

图3为普通市售铝热焊粉焊接接头界面SEM形貌及合金元素面扫描分布图。从图3a可以看出,接头熔合界面较为完整,Fe与Cu之间存在较为明显过渡区域;从图3b和图3c可知,该过渡区域Fe,Cu元素富集。依据Fe-Cu二元相图,该区域应为Cu在Fe中的固溶体组织。此外,该过渡区域存在黑色相,能谱分析表明Fe,Cu,Al,O含量较高,推测为Fe,Cu,Al的氧化物夹杂。Cu侧近界面形成离散分布的富Fe粒状组织。同时,Al,O的面扫描分布结果表明接头Cu侧区域存在细小粒度的Al2O3夹杂物。从图1接头宏观照片可以看出,这种夹杂物在接头芯部环形气孔富集区以及接头近外表面区域更多。

2.3 进口焊粉接头界面组织分析

图4为采用进口焊粉铝热焊接接头界面SEM形貌。接头界面Cu,Fe之间形成明显过渡区。对界面不同相组织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Cu侧基体(标记点1)主成分Cu含量84%(原子分数),同时含有微量Fe,Ni,Al等合金元素,推断其相组织为富Cu固溶体。Cu侧基体分布游离状富Fe相,如标记2所示。Cu,Fe界面过渡区基体组织为Fe(Cu)基固溶体,如图4标记3所示。过渡区基体上分布少量富Cu相,如标记4所示,由此可以推断Cu,Fe界面过渡区域为Fe基固溶体和Cu基固溶体的混合组织。这种界面组织与Cu/Fe钎焊或熔焊界面组织类似[9-10]

图3 市售焊粉焊接接头SEM形貌及元素面扫描分布

图4 进口焊粉焊接接头界面SEM形貌

2.4 自制铝热焊粉接头界面组织

图5为自制铝热焊粉焊接不锈钢包钢接头界面组织形貌。接头界面组织结构与上述两种接头界面结构相似,熔接界面完好,无缺陷。Cu,Fe界面出现明显过渡扩散区,界面元素线扫描分析结果如图5b所示,合金元素分布趋势与进口焊粉焊接接头元素分布基本一致。另外,Cu侧基体内含有一定量的Al。与纯铜相比,CuAl合金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因此接头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11]

2.5 铝热焊接头界面组织形成机理

铝热焊粉接头内部出现气孔、夹杂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焊粉的除氧、排气、排渣能力不足,这些缺陷的消除解决措施应当以除气、排渣和提高铜液流动性为主导思路。根据铝热焊原理,Al与CuO和Cu2O均可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图5 自制焊粉焊接接头界面组织形貌及元素线扫描分布

3CuO+2Al→3Cu+Al2O3 ΔH=1 210 kJ

(1)

3Cu2O+2Al→6Cu+Al2O3 ΔH=1 060 kJ

(2)

Al与CuO反应生成热量较高,反应剧烈但铜液量相对较少,而Al与Cu2O反应热量稍低但铜液量较大。对于铝热焊粉的研制,单一的Al粉和CuO粉或Al粉与Cu2O粉的成分搭配并不能完全满足铝热焊的技术要求。铝热焊粉在引燃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高温铜液在模具腔道的引流作用下,全方位快速流入熔接腔内,不锈钢包钢在瞬间高温作用下溶解,Cu,Fe在熔接界面溶解、互扩散,形成Cu(s,s)/ Cu(s,s)+ Fe(s,s)/Fe(s,s)过渡界面,然后包裹、凝固后形成熔接接头。文中研制的铝热焊粉以Al粉、CuO和Cu2O粉末为基体,添加含P活性剂粉末,利用P的还原作用可以有效去除反应铜液内的氧气[12],净化铜液,提高铜液流动性,更有利于气体排出从而消除气孔缺陷。

铝热焊接头内部夹杂主要为氧化铝残渣。铝热反应引燃后,氧化铝在反应腔内随即生成,铜液流入型腔,完全反应后的氧化铝在反应腔内形成残渣。接头内部出现氧化铝夹杂物,说明铝热焊粉排渣能力不足,部分氧化铝残渣随着铜液流入熔接腔内形成夹杂。文中自制的铝热焊粉以萤石粉为造渣剂,添加硅钡钙辅助熔剂显著增强了造渣、排渣作用。图6为自制铝热焊粉反应后形成的完整杯状残渣。

图6 铝热焊接接头形成的完整杯状残渣

3

(1)铝热焊接不锈钢包钢接头出现气孔、夹杂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焊粉的除氧、排气、排渣能力不足。

(2)焊接接头界面组织为Cu(s,s)/ Cu(s,s)+ Fe(s,s)/Fe(s,s)过渡界面,Cu,Fe界面形成富Cu和富Fe相混合区,Cu侧基体存在粒状、离散分布的富Fe相,其形成机理为铝热焊粉反应后形成的高温铜液使得钢熔化,在原子溶解、扩散作用下形成上述特点界面组织。

(3)铝热焊粉的研制以Al粉、CuO和Cu2O粉末为基体,添加活性剂粉末可以有效净化铜液,提高铜液流动性,有利于气体排出从而消除气孔缺陷。添加萤石粉、硅钡钙等造渣剂显著增强了造渣、排渣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焊接手册第1卷:焊接方法及设备[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王 鹏.水电站永久接地网的放热焊接工艺[J].水利水电施工,2008(3): 62-64.

[3] 魏常信,关金锁.WTWELD放热焊接工艺在电网直流工程接地设施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7):112-115.

[4] 韩 钰,聂京凯.接地装置连接用放热焊粉研制及接头性能研究[J].电力建设,2011,32(1):91-93.

[5] 侯昌明.放热焊接法在变电站接地网中的应用[J].电工材料,2006(3):26-28.

[6] 胡志成.铝热焊焊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2008(4):56-61.

[7] 吕大鹰.新材料与新技术在电力接地系统中的应用[J]. 能源工程,2009(6):49-53.

[8] 许江晓,胡锋涛,汪 毅,等. 不锈钢包钢复合材料铝热焊接试验研究[J]. 焊接,2014(11):24-28.

[9] Molleda F,Mora J,Molleda J R,et al. Copper coating of carbon steel by a furnace brazing process using brass as the braze[J].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2008,59(5): 613-617.

[10] Zhang Y F,Huang J H,Chi H,et al. Study on welding-brazing of copper and stainless steel using tungsten/metal gas suspended arc welding[J]. Materials Letters,2015,156: 7-9.

[11] 郑 峰. 铜与铜合金速查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2] 张启运,庄鸿寿. 钎焊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 TG451

收稿日期: 2017-05-15

作者简介: 耿进锋,1979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设备安全评估、工程力学及焊接技术研究,已发表论文10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锂动力电池,铜铝电气连接方法
百科知识竞赛自然科学类试题
铜与铝的焊接技术技巧
【技术贴】铝钢激光焊接研究现状
激光焊接在铝钢异种材料的工艺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气工程通病及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