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CrNi3等低合金渗碳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


蒋秋娥,莫竞芳,宋海峰,王 倩,朱 旭,余 杰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100)

摘 要:通过将12CrNi3等低合金渗碳材料热处理工艺由传统的气体渗碳处理、常规的碳氮共渗(氰化)热处理升级为精准可控的稀土氰化热处理,缩短了热处理工艺时间,提高了齿轮强度以及氰化层的干摩擦性能、抗滑动磨损性能。对于生产高性能的12CrNi3材料齿轮提供了理论分析数据及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12CrNi3等低合金渗碳材料齿轮;渗碳;碳氮共渗(氰化);稀土氰化;气氛控制

Abstract: Through upgrading of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low-alloy carburizing material such as 12CrNi3, i.e. The traditional gas carburizing treatment and routine carbonitriding (cyaniding) heat treatment are replaced with accurate controllable rare-earth cyaniding heat treatment. The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ical time is shortened, resulting in enhanced gear strength as well as improved dry friction performance and anti-sliding wearability of cyanided layer. Theoretical analytical data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re provided for prod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gears using 12CrNi3 material.

Key words: gears using low-alloy carburizing material such as 12CrNi3, carburization, carbonitriding (cyaniding), rare-earth cyaniding, atmosphere control

一般对于齿轮材料的设计,性能要求为高的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以及较高的强度与韧性;而影响齿轮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为芯部硬度、有效层深、渗层及芯部的金相组织、表面硬度以及表层残余应力分布等。影响齿轮材料性能的关键在于齿轮材料的选择及其热处理。

选择齿轮材料重点应考虑钢的淬透性和钢的本质细晶粒度。合金渗碳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在热处理过程中芯部能够得到显著的强化作用,即齿轮的芯部容易得到低碳马氏体。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影响钢种淬透性的最主要因素[1]。以重载荷用材料12CrNi3为例,其化学成分见表1。

1 齿轮材料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CSiMnPSCrNi0.10~0.170.20~0.400.90~1.20≤0.04≤0.040.60~0.902.75~1.75

12CrNi3高级渗碳钢的淬透性较高,退火比较困难,一般采用调质处理,使硬度降低到<35 hrc,以满足切削加工。由于非渗碳表面未经防护处理(如镀铜、刷防渗涂料等),因此渗碳后需要进行高温回火,降低硬度,便于切去非渗碳表面的渗碳层。材料加工成齿轮需进行复杂的化学热处理,使芯部硬度达到31~41="" hrc,表面硬度≥60="">

热处理是齿轮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热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齿轮的齿面啮合与使用寿命。传统的齿轮热处理工艺为气体渗碳工艺、少部分采用碳氮共渗(氰化)工艺。以前由于热处理设备的装机水平与控制水平问题,氰化工艺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渗层组织性能。笔者研究采用计算机控制,控制渗层层深、表面硬度、表面渗层的含碳量、组织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分布、硬度梯度等要素,得到了良好的渗层质量和最小的变形量。在此基础上,笔者还研究了稀土氰化工艺,齿轮的热处理工艺时间缩短,也使得碳氮共渗表层组织结构得到改善,稀土氰化后的渗层组织显微分布均匀平缓,使齿轮氰化层的干摩擦性能和抗滑动磨损得到明显提升,显著提高了齿轮性能。

1 12CrNi3齿轮气体渗碳热处理工艺及其性能

齿轮气体渗碳热处理工艺参数见表2。

2 齿轮气体渗碳热处理工艺参数

渗碳温度/℃淬火温度/℃第1次第2次冷却介质回火温度/℃冷却介质900~950860780油200水、空气

合金钢渗碳处理一般在初磨之后、精磨之前,其渗碳温度一般为900~920 ℃。表面渗碳处理是将含碳的钢放到碳势高的环境介质中,通过让活性高的碳原子扩散到钢的内部,形成一定厚度且碳含量较高的渗碳层,再经过淬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得到碳含量高的钢,而芯部因碳含量保持原始浓度而得到碳含量低的合金钢。合金钢的硬度主要与其碳含量有关,故经渗碳处理和后续热处理,可使工件获得外硬内韧的性能。渗碳处理的作用是提高表面层的耐磨性,同时保持芯部有高的耐冲击能力,即强韧性。

1.1 气体渗碳热处理工艺流程

12CrNi3钢齿轮气体渗碳工艺流程如下:900~920 ℃渗碳→650~700 ℃高温回火→780~800 ℃油淬→-70~-40 ℃冰冷处理→150~200 ℃低温回火。

1.2 生产试验结果

渗碳层硬度≥58 HRC。渗碳层碳化物扩散层较浅,约为0.15 mm。淬透性≤50 mm,芯部组织较粗大。12CrNi3钢在860 ℃第1次淬火加热时,碳化物的熔解少,基体的w(C)=0.10%~0.17%,w(Cr)=0.6%~0.9%,硫和磷的碳化物熔解更少,镍为主要元素。

渗层硬度、表面硬度散差和芯部组织均未达到产品使用效果,渗层硬度不均匀,芯部硬度偏高。

2 12CrNi3齿轮的碳氮共渗(氰化)工艺及其性能

2.1 碳氮共渗(氰化)工艺用设备

在12CrNi3齿轮的氰化工艺研究过程中,设备选用具有较高控制水准的试验用井式氰化炉。该设备的工作温度为800~950 ℃,加热功率为120 kW,质量特性见表3。

2.2 生产试验中采用的碳氮共渗(氰化)工艺

12CrNi3齿轮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图如图1所示。

图1 12CrNi3齿轮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图

3 设备(井式氰化炉)质量特性

特性参数参数值工作区温度区间/℃830~950(热稳态后检测)工作区温度均匀度/℃≤5(热稳态后检测)气氛控制氧探头+集成式控制器+CO/CO2双通道红外分析仪+质量流量控制器,实现渗碳/氰化工艺过程的动态自动闭环控制碳势控制精度/CP≤±0.02碳势均匀性/CP≤±0.05碳势控制范围/CP0.2%~1.5%氰化层深范围/mm0.4~1.5渗碳/氰化层深偏差≤10渗层碳化物等级≤2级碳氮化合物等级≤2级马氏体+奥氏体等级≤2级芯部铁素体等级≤3级工艺气体耗量工艺氮气/m3·次-13.5(1bar、DN25)安全氮气/m3·次-125(1bar、DN25)甲醇/m3·h-12.5~3.5(1bar)丙酮/m3·h-12.5~3.5(1bar)氨气/m3·次-11.5(1bar)

2.3 氰化工艺实施要点

1)排气。工件在炉温升到工作温度时装炉并开始排气,控制有害气体O2、CO2等的含量<>

2)氰化温度选择。一般温度选择在820~880 ℃,并根据产品的种类及要求进行调整。氰化温度越高,渗层氮浓度越低,而碳浓度越高;氰化温度越低,则渗层氮浓度高而碳浓度会降低。氰化温度高,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偏高;氰化温度低,芯部铁素体析出,造成芯部硬度偏低。因此本文选择(850±10) ℃为试验氰化温度。

3)气氛及其炉压的选择。在炉内供入氨气、甲醇时,随着富化气氛量的增加,氰化速度不同:起始阶段随着氮、碳的含量提高,氰化速度加快,但过量后,氰化速度反而降低,且会出现齿轮渗层不均匀的现象。炉压一般控制在300~350 Pa。上述数字均编入计算机程序,实现温度、气氛含量、流量和炉压的自动供给、自动测量、自动比对与调整。

2.4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采用氰化工艺后,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

4 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冲击试验扭转试验薄片弯曲试验冲击韧性/kg·m·cm-3表面硬度/HRC芯部硬度/HRC扭矩/kg·m扭角/(°)断裂强度/kg·mm-2表面硬度/HRC7.360.84328.119122061.1

12CrNi3材料齿轮的氰化热处理试验结果说明,齿轮氰化后抗弯强度得到很大提升,端口敏感性小,齿轮塑性显著提高。

3 12CrNi3齿轮的碳氮共渗(氰化)工艺+稀土催渗工艺的运用

在完善12CRNi3材料的氰化工艺后,研究采用混合运用稀土催渗工艺,即采用稀土镧为催渗剂。理论上,在12CrNi3材料齿轮中添加稀土有活化与催渗作用,可以显著地降低氰化工艺时间,也能有效地改善渗层组织性能,提高齿轮的表面力学性能。

3.1 试验方法

对于12CrNi3材料齿轮,采用上述氰化工艺,从氰化工艺变化及其稀土剂量变化的2个试验方向进行相关探讨与试验。

第1组:稀土剂量的起始加入量为混合剂的1%,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然后分别增加加入量的1%、2%、3%、…、15%,共进行了15炉次的试样研究。

第2组:固定稀土加入量为8%,强渗时间依次为6、5、4、3、2和1 h,共进行了6炉次的试样研究。

3.2 试验结果

稀土含量变化与渗层深度试验结果见表5。

5 稀土含量变化与渗层深度试验结果

稀土含量/%渗层深度/mm稀土含量/%渗层深度/mm10.5190.8420.55100.830.58110.7240.62120.6550.70130.6260.74140.5670.78150.580.81

表5试验结果显示,稀土的催化活化作用与其加入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稀土浓度的增加,其渗层深度基本有线性的跟随,到达稀土加入浓度峰值9%后,随稀土浓度的增加,其渗层深度显著降低。同时,在试样的切片金相中发现,稀土加入浓度超越峰值9%后,试样出现了块状碳氮化合物,试样性能显著降低。

加入稀土后,氰化时间变化与渗层深度见表6。

6 氰化时间变化与渗层深度试验结果

氰化强渗时间/h渗层深度/mm11.021.131.1541.2151.2261.22

表6试验结果显示,在稀土氰化工艺中,稀土具有较大的共渗动力影响。在日常前期的1~2 h内,其活化催渗作用尤其明显,随着共渗时间的延长,其催渗动力显著弱化;共渗时间>5 h后,稀土的活化催渗作用几乎没有显示。因此,从科学设置工艺参数以及控制生产成本方面考虑,可以确认将稀土共渗时间设置为3~4 h为最佳。从整体氰化工艺时间来看,加入稀土催渗后,氰化渗速比未加稀土时提高约20%。

4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12CrNi3齿轮气体渗碳热处理后,渗层硬度、表面硬度散差和芯部组织均未达到产品使用效果,渗层硬度不均匀,芯部硬度偏高。

2)12CrNi3齿轮的氰化热处理试验结果说明,齿轮氰化后抗弯强度得到很大提升,端口敏感性小,齿轮塑性显著提高。

3)稀土的催化活化作用与其加入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稀土浓度的增加,其渗层深度基本有线性的跟随,到达稀土加入浓度峰值9%后,随稀土浓度的增加,其渗层深度反而降低。从科学设置工艺参数以及控制生产成本方面考虑,可以确认将稀土共渗时间设置为3~4 h为最佳。

参考文献

[1] 李泉华. 热处理实用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郑练

Research on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Low-alloy Carburizing Material such as 12CrNi3

JIANG Qiu’e, MO Jingfang, SONG Haifeng, WANG Qian, ZHU Xu, YU Jie

(Jianglu Machinery & 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Xiangtan 411100, China)

中图分类号:TG 156.1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蒋秋娥(1975-),女,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加工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7-06-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人总结!常用Cr-Ni系渗碳钢齿轮的热处理工艺
重载齿轮感应淬火回火
淬火、回火、正火、调质都有什么区别?
压铸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
压铸模具的三大热处理工艺技术,照单拿下
氮化工艺技术的新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