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宏村水系景观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徽州宏村古村落依山傍水,“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水系景观不单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中心,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珍稀物质文化遗存。

随着21世纪城乡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古乡村及其赖以发展的稀缺资源——水系景观该如何寻求现代化发展的可行出路?本文以宏村水系景观作为代表案例就此问题展开探索。

1 宏村水系旅游开发经营问题

1.1 水质污染问题

宏村水圳现如今很难再发现虾类及金鱼藻、黑藻和水绵等踪迹,开阔性池塘月沼和南湖水质污染有过之而无不及,水质已明显富营养化,COD值逐年攀升。见图1。

图1 宏村水圳、南湖现状

1.2 水源枯竭隐患

水源面临枯竭,流量锐减:宏村水系主要来源于村北雷岗山和西溪之水,雷岗山的水源现今已枯竭,而西溪水源的流量亦逐年减少。见图2。

图2 西溪水源

1.3 水系基础设施损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水系水利结构设施如:西溪碣坝,水闸,进出水口,水圳沟渠,过滤挡网,南湖滤池及湖岸驳坎等基础设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现象。见图3。

图3 宏村水系基础设施现状

1.4 水系景观旅游产品辐射力偏弱

水系景观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水圳、月绍、南湖等形式,展现静态观赏功能特性,缺少多方位情感互动的生活体验及参与性娱乐活动的旅游产品。笔者于2013年11月对宏村游客做过一份随机采访,数据显示宏村并非大部分游客旅游路线的目的地,游客往往将此作为旅游过境点,人均观赏停留时间不足2 h。

1.5 水系文化旅游发掘不足

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水系文化旅游发展层次偏低:大多数旅游者对宏村的认知,局限于“画里乡村”之美誉及“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的古村落结构。然而这些表象并非宏村传统文化真实性的完整体现,是对宏村生活原真性的片面理解和展示。

2 旅游经营发展问题成因简析

2.1 水质污染源头

水质污染主要是由旅游餐饮业和村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弃置,以及游客遗弃垃圾和大量写生学生的颜料污染等引起。

2.2 溪水流量减少成因

源于西溪河和羊栈河上游地带大面积的天然林地植被遭受生态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加之上游河道的垃圾肆意倾倒,致使西溪河床不断升高,溪流量渐少。

2.3 水系基础设施损毁原因

1) 发展运营商的消极保护:宏村保护规划明确了水系原真性保护原则,中坤京黟取得旅游开发经营权后,建设经营活动受到保护规划约束,水系基础设施等缺少长期有效的修缮与维护,甚至几十年未曾有过系统的清淤整治,部分水系分支淤积严重甚至趋于消亡。

2) 环境负荷超限问题:2000年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内外各地大量游客的慕名涌入加剧了原已失修多年的水系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的损毁。

2.4 水系景观旅游产品雷同问题

1) 旅游环境辨识度偏低:近年来国内各地掀起古村落旅游开发潮,古徽州地域因其历史文化差异甚微,古村落水系景观旅游环境也趋于相似,游客对此亦缺乏专业辨识,导致市场上大量相似的水系景观旅游产品涌现。

2) 旅游市场多元化需求:现代游客旅游需求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静态观赏,往往更感兴趣的是能够亲身参与体验、娱乐,融入到当地自然人文景致环境,获取一种异域精神愉悦。

2.5 水系文化挖掘问题

1) 对牛形村落传统风水文化的狭隘理解,对此亦欠缺科学合理的展示:

宏村旅游形象以仿生学向外界展示牛形村落及人工水系,整个村落布局形态寓意为“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取其吉祥寓意,以期博取村落发展的好兆头。但我们不能简单肤浅地将宏村传统风水文化理解为一种象征寓意以期达到积极心理暗示作用,这样片面解读对宏村旅游发展前景是极为不利的。

2) 对生活原真性的误读:宏村土著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生产文化才是其最富旅游价值和最值得深入发掘的文化资源,如与水系相关联的传统农作业、渔业等都是古宏村的传统产业,这些原真性的农作文化反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渐趋消亡。

3) 对展现古宏村族民的开拓进取精神的旅游文化发掘不足:宏村先民几经周折迁居于雷岗山下,又因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耗时近两百年不断改造水系以及生活环境,经过宗族数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今日之宏村理想人居环境面貌,这其中承载更多的是宏村人民的开拓和进取精神文化内核,而这些恰好为现代宏村文化旅游开发所忽视。

3 可持续旅游发展探索

3.1 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3.1.1 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

1) 西溪河床疏浚:对西溪上游河道进行深度生态疏浚,清除建筑垃圾及富余的砂石和淤泥,恢复西溪河床深度,以增强河道水环境容量,改善水源水量不足问题。

2) 西溪河岸生态护坡:要恢复溪岸生态环境,首要解决的就是西溪两岸的护坡问题。本案采用2000年三峡大学推出的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通过在河岸迎水坡面喷射植被混凝土及植被种子,可有效地固土护坡,涵养水源,快速实现护坡面复绿,抗冲刷能力强,耐久性能好,造价也相对较低。

3) 西溪河岸边坡植被生态修复:对主水源西溪上游地带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利用溪岸植物地上茎叶部分形成堤岸迎水坡面的植被覆盖,以地下根系部分加强固土护坡。改善河岸与河床的水文生态联系[2],发挥植被溪岸地表径流过滤与水质净化作用,以减少溪道沉积物,维持溪岸河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涵养西溪水源。西溪河道植被生态修复意向参考图见图4。

图4 西溪河道植被生态修复意向图

3.1.2 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1) 水系疏浚:深度清除水圳沟渠、月沼及南湖塘底的沉积垃圾、腐殖物、富余底泥,疏通进出水口通道,对池底基质土进行回填改良或更换水生植被种植土,栽植沉水植被、浮叶植被,饲养水生动物鱼虾等。

2) 南湖驳坎生态修整:修整驳岸挡墙破损部位,以生态袋护坡技术在南湖南侧道路边坡及南湖弓背部上下两层堤岸之间施以立体生态绿化。

3) 构建水圳、月沼、南湖的水景生态系统:丰富宏村水系水生植物种类,种植净水类水生湿生植物如黄花菜、凤尾莲、水葱、睡莲、浮萍、芦苇等,降低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以恢复水质;放养鱼虾等水生动物;培植微生物净化剂菌种以降解污染物。

3.1.3 雷岗山生态环境修复

雷岗山曾是宏村水系源头之一,恢复重建雷岗山绿化植被生态系统,植树造林以护坡,退耕还林恢复雷岗山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经济林带产生农业经济效益,优化宏村产业结构,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3.1.4 构建宏村环境生态廊道

以宏村水系廊道为核心构建区域环境生态廊道,从宏村外延范围区域尺度着手,搭建宏村水系廊道与区域生态廊道连通的网络空间体系[2],以此提升宏村水系的环境容纳度,从而增强宏村水系自净能力。见图5。

图5 宏村环境生态廊道构建示意图

3.2 水系基础设施整修

3.2.1 完善雨污水市政管网基础设施

加快生活污水管网设施更新建设,将传统的生活污水直排式统筹纳入到比较成熟的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切断水污染来源。

3.2.2 构建南湖生态水处理系统

南湖历来是宏村水系的消纳池,水圳、月沼的水最终都要排流至南湖降解处理。为此,必须对滤池的污水处理能力进行扩容,构建匹配旅游环境容量的湿地生态处理系统。本案中采用现代新型“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工艺技术,可有效地避免水系富营养化[3],其处理水质亦能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水质排放标准,通过南湖出水口就可以直接用于浇灌村南农田。

3.2.3 防洪沟渠基础设施整修

1) 雷岗山泄洪沟整修:对原雷岗山泄洪沟渠进行疏通整修,增设截水沟分流排放至附近自然水域如西溪或用于补充地下水,以减轻宏村分洪沟渠和南湖的泄洪压力,并根据雷岗山麓现有地质地貌情况重新对泄洪沟渠进行系统化建设。

2) 宏村分洪沟渠疏通:对宏村分洪沟渠进行清淤疏通,恢复与雷岗山泄洪沟渠的连通,通过分流重新承担雷岗山部分泄洪功能。

3.2.4 水利基础设施整修

1)西溪拦河坝石碣修缮:首先对石碣坝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修复其破损部位;其次对碣坝结构进行加固处理以及生态修缮。与此同时,加高西溪石碣坝结构面,抬升碣坝上游蓄水位,以加大跌水面落差。一则增强西溪水流曝气效果改善水质;再则提高宏村入水口流速,加快水系循流更替,提升水系生态容量。

2) 水闸、进出水口滤挡网维修:对宏村入水口水闸进行维修,提升其水量调控能力;对宏村水系进出水口残破不堪的滤挡网进行维修更换,恢复其应有的水系杂物拦截过滤功能。

3.3 发展文化体验式旅游

传统单纯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而体验参与式旅游能为旅游者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旅游活动,从而使游客获得身心愉悦和精神满足。

3.3.1 文化体验式旅游

从牛形村落人工水系的观光式旅游逐渐转型到水系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可以从以水系为依托的产业着手,重点发展南湖渔业,植荷采莲,农田种植业,雷岗山经济林带等农活作业的参与体验式旅游。此外还可以开办水系文化学堂,定期举办画展等以丰富宏村文化旅游类型。

3.3.2 休闲度假式旅游

完善休闲度假基础设施体系,开发构建具有宏村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以宏村水系景观为依托,以生态环境容量为依据适度发展宏村休闲文娱、度假酒店等,引导超负荷的休闲度假旅游逐步辐射至宏村周边区域,将水系休闲娱乐、度假活动区域有计划地转移到宏村周边的建设发展用地,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市场发展。

3.4 建立区域旅游联动机制

以宏村水系文化旅游作为精品旅游产品,带动周边村落水系旅游发展,与徽州区域其他古村落旅游产品实现错位开发策略,大力发展各自优势旅游产品,继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系统化的长线旅游发展机制,反哺区域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1]

4 结 语

宏村水系景观作为徽州传统村落古水系的典型代表,在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游客人满为患,景区基础服务设施陈旧落后,水系水质污染,古水系真实性丧失等一系列人文及环境生态问题日益暴露。本文对这些旅游发展问题逐一进行剖析并指出其产生根源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建设性工程措施和管理策略。尝试通过修复水系生态环境,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整治、提升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拓展多元化水系景观产品类型,深层挖掘水系文化核心内涵等建设措施和管理策略,来探索宏村古水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 考 文 献

[1] 王德刚.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北方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典型案例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付飞.以生态为导向的河流景观规划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宏村:湖光山色相辉映
古村落的重新改造开发——黄山黔县宏村
徽州宏村海绵智慧
大美宏村
[历史文化]皖南古村落景观价值与现代意义
走进皖南山区(九)南湖和月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