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引 言

随着港城关系的不断演变,如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对其后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规避港城矛盾,带动相关产业乃至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构建一套针对性的土地分类体系是更好地进行临港空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规划理念下,探讨了一种面向港城协同发展的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构建方法,为分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为临港空间资源开发、管理和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首先从构建理念角度解析了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的构建思路和逻辑学原理,提出了一种面向港城协同发展的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的主要结构,并将其与《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修订))[1]进行对照分析。检查和评价了这一分类体系构建思路完备性和兼容性的同时,从应用特征的角度,针对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在后续研究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方向与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1 分类体系的构建逻辑

在土地分类工作中,不同的应用目的和思考角度,不同的地域对象和分类理念均对分类体系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要求[2]

1.1 应用目的

土地分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2],根据研究目的、范围以及尺度的不同,应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土地分类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从土地资源所有权、使用权以及管理责任归属的角度,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三大类”。为了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土地利用类型的含义,统一土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国土资源部制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将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耕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等12个一级类以及73个二级类。而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制定了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类、村庄建设用地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刘平辉等[3]认为产业的发展变化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因,为了更好衡量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构建了一套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这些分类体系中港口用地通常作为一小类或交通设施用地的一部分来考虑。然而,随着港口的规模扩张和功能拓展,港城边界概念逐渐模糊,现有的土地分类标准无法适应港城协同发展过程中对港口及临港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在港口与城市空间矛盾不断显现的背景下,亟需构建一套面向港城协同发展过程中港口及临港地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针对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为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的开发管理和相关研究提供工作依据。

1.2 构建思路

在构建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相关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土地分类的目的、原则与划分标准。

临港经济区作为发展港口经济的空间载体,通常包括港口、临港产业、港口城市三大核心要素,三大要素互动发展,是临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4]。因此,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构建应从港口生产、临港产业和城市生活三个主要方面对港口及临港地区土地利用进行系统解构,并应囊括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影响港城协同发展的其它土地类型。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应考虑到近岸海域的功能利用对港口及临港地区空间资源开发的影响。

此外,在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相应原则。运用土地管理科学及分类学等相关理论,构建大中小三级的多层级分类体系,保证分类的科学性与完备性。同时,应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兼容性和开发性等原则,借鉴和吸收其它分类标准和港口规划中应用效果较好的土地分类方法,并充分考虑未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根据土地分类标准的不同,土地分类系统可划分为三大类[5]:一类强调土地的自然属性,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C)土地覆盖分类系统[6];一类主要强调土地的用途和利用方式等社会经济属性,如我国现行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还有一类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地块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的土地分类系统。

面向港城协同发展的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应是一种统筹考虑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临港地区土地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综合性土地分类系统。

2 分类体系对比分析

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与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既有相似之处,又因构建思路的出发点不同而各有侧重。为了实现与城乡用地分类标准的衔接,本文在两种分类体系间土地用途相同的地类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并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阐述。

2.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结构对照

本文提出了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并通过明确标准中地类含义,制定了面向港城协同发展的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与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结构对照,如表1所示。

本文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多节点间组成区域内链路状态的预测,但节点数的增加会导致局部区域链路状态的复杂度呈指数倍上升,使得预测难度大大增加.为了探寻节点数和预测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次实验切片时长为320s,预测区域的节点数分别为:2、3、4,共进行了30次预测,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表1 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与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照

2.2 对比分析与分类说明

1)港口生产用地

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港口用地是作为一小类来考虑。然而,这一分类方法无法适应港城协同发展及临港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在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中,从码头的生产作业属性出发对港口用地进行细化。将港口生产作业用地划分为,生产性码头作业区和非生产性码头作业区以及预留发展区等3个二级类。并根据货种与功能,划分成集装箱、杂货、干散货码头作业区等三级类。

对港口用地的细化,一方面可为港口规划中地块功能的规范化分类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港口功能区对港城关系的不同影响,有利于临港地区城市规划与港口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

2)临港产业用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药性和耐热性合金铜箔的镀液和制备方法,镀液包括氯化锌、氯化镍、氯化钾、缓冲剂、配位剂、表面活性剂和辅助添加剂。配位剂为柠檬酸、酒石酸、磺基水杨酸和/或氨基磺酸及其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钠;辅助添加剂为胡椒醛、氯苯甲醛、肉桂醛、抗坏血酸、苯甲酸和烟酸、木质素磺酸钠、芳香烯酮和/或苯乙基酮;镀液至少包括7种以上的化合物。用本发明制造的铜箔镀层细密、平整、光亮的镀层;铜箔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锌镍合金镀层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腐蚀性,可用于高密度、多层化、细线路印制线路板的制造。

风影出现在山坡上,天晴气朗,云层中又透出一泓金色的阳光,像瀑布一般倾泻下来。在灰霭色的浮云和黛青色的山巅之间,他孤独地行走着,也像一朵游离的云。在那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高高的灰色的天空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诱惑着他,使他怦然心动。他离那片林子越来越远了,想来红琴是看不到他的背影了。他离岭上的茶庄越来越远了,离山下的小村子更是相隔两个世界了。白云禅院的钟声隔山传来,仿佛来自神界,来自天堂。风影微低着头,一脸的平和,他一步一步地移动着身影,再也没有回头。

临港产业是指地理位置毗邻港口,以港口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以腹地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运输体系为动脉,以综合服务为配套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的产业部门[7]。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港口相关产业自发在临港地区聚集,以获得有利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8]

由于传统用地分类方法无法准确表征临港地区的产业特征。在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中,分析临港产业的主要类型,将临港产业用地概括为与港口直接关联的物流仓储用地,依存港口条件设立的临港工业用地,以及由港口服务逐步派生出的商业服务业用地。

3)城市生活用地

我查了一下地图,眉山在成都至乐山的交通要道上,距离成都只有78公里。其中的象耳山,就在眉山近郊。即便李白那个时代,也不至于连一根针都买不到。再说,一个农村老太,随便就能找到一根铁杵,说明这个地方的工业,还是比较发达。

在进行城市生活用地分类时,应充分借鉴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方法,保证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和兼容性。但是根据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的构建思路,需对标准中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分类进行了重新分类和组合,重点突出了临港地区可能出现的对港城协同发展模式具有较大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

式中,yt表示社会总产出增长速度;ρi表示该产业(或行业)所占比重;下标i用以区分不同的产业(或行业)。两边对时间t求导,可得

4)其它用地

乌有苦笑着布子东五南十二,偏入东南的边地,四周全无白子接应,黑子只在东北星位布下一子,白子虽取镇虎头之势,但春庭寂寂,意绪寥寥,其实是一步废棋,天外飞星,哀哀孤鸿,不知何时可派用场。

其它用地分类中,主要考虑各类功能用地对港城协同发展的影响,重点突出除港口生产、临港产业、城市生活功能用地以外,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对港城空间关系等影响较大的用地类型。

5)水域

在港城协同发展问题中,海域的功能区划严重影响着沿岸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同时,由于海岸治理与填海造地等人为因素,海域空间本身的利用类型也会发生转化。因此,考虑到海域功能与陆域土地利用性质的相互影响,在该分类体系中引入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分类方法对近岸海域进行功能分类。

由于时差的缘故,我越来越不喜欢去美国出差试车,而且在生理和心理层面,潜意识里越来越担心试驾那种主打舒适豪华气质的车型,因为一旦被新车的从容举止所感染,我很容易犯困。而且试车地点越是阳光明媚,试驾行程越是不紧不慢,我就越容易就范。尤其是在当地时间的下午,相比在驾驶席上安逸地掌控车辆,我更乐于在副驾驶或者后排座椅的舒适区里被时差掌控,把车辆和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美美地睡上一觉。

3 分类体系应用特征

3.1 港口及临港土地功能演化研究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城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景观、生态等生活环境需求也不断提升。港口方面,港口货运需求不断增长,港口功能不断拓展。调整港城空间布局,加快临港地区用地功能转型,维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未来港口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的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是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以及各类功能用地需求和土地空间格局演化等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

3.2 港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港城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对缓解港城矛盾,维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临港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利用是港城协同发展模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充分考虑了不同模式下可能出现的用地功能类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工具。

3.3 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效益研究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大部分,通常需选取具有适应性、代表性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3]。港口及临港地区的土地利用对港口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港口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临港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需要一套能够更好地反映临港地区的产业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系统。面向港城协同发展的针对性的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临港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图7中可以看出,当摩擦系数和长径比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相对压强急剧增大。表明通过添加润滑剂和提高模孔光洁度等途径降低物料与模孔之间的摩擦系数能有效降低挤压制粒成型所需的挤压力。在改善物料与模孔摩擦系数的条件下,为满足挤压制粒成型所需挤压力可以选择适当提高长径比,此时虽然模孔入口载荷仍为制粒成型条件所需挤压力,但物料与模孔间的摩擦作用得到了有效改善,是有效延长环模使用寿命的潜在途径。

4 结 语

本文详细阐明了面向港城协同发展的港口及临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将其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比照研究,实现这一分类体系与分类标准的衔接,同时指明了港口及临港土地分类体系的应用特征,以及在实际工作和进一步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岳健, 张雪梅. 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J].干旱区地理, 2003, (01): 78-88.

[3] 刘平辉. 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4] 朱善庆, 吴晓磊, 刘健, 等. “多规合一”背景下临港经济区规划探索[J]. 水运工程, 2016, (10): 28-33.

[5] 周杨杨. 基于城乡统筹规划的土地分类统一性的研究[D].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6]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J]. 资源科学, 2011, (06): 1195-1203.

[7] 韩庆江. 临港产业发展路径与发展趋势研究[D]. 上海:上海海事大学, 2007.

[8] 刘志强, 宋炳良. 港口与产业集群[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4, (04): 22-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准开发区发展定位 破解土地集约利用瓶颈
广东湛江为什么被称为“港城”?
如何加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保障
环渤海三大主力港口考察报告
“港、产、城”融合发展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