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期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散文”是流传深广、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的重要文种。它最为明显的特点就在于“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题材、结构和写法等不受时空因素的限制,与其它文种相比较,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既可写人也可状物,既可议论也可抒情。以其优美动人的语言载体,能够在启迪智慧和激发思维中让读者领会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次道理,并且能在自我内化中逐步达成明辨“是非、善恶、爱憎”的审美教育目标。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呢?

综上所述,网络辅助教学以及远程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师生之间面对面进行授课的模式正在被世界淘汰,“互联网+”模式教学也必将成为中职教育必备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所以,在中职旅游管理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助力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成才,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专业能力。

一、以“激发体验”为由,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情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不仅深刻地阐述了“知、好、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强调了“乐(兴趣和情感)”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到了高中教育阶段,学生不仅积累了较多知识和一定经验,而且具有较为强烈的学习意识和体验能力。有鉴于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应的语言和画面情境,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引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仅产生越发浓烈的学习学趣,而且赢得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这是一篇历经淘洗的古代文言散文,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这一技术平台,再现了与之相应的活动情境和历史画面,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场音像和谐的“视觉盛宴”,营造了相当紧张的战势氛围。接着,进一步提出了“国之难以,谁堪救国”这一问题,以此让大家展开想象,有效激发了他们对故事情节深入体验的强烈兴趣。这种情况下,同学们“不用扬鞭自奋蹄”,纷纷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体验之中。这种散文阅读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传导技巧”为由,注重教会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达尔文明确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它意在强调“教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俗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众所周知,散文虽然在形式、题材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比较灵活,它却自带“流量”,蕴藏着一定的规律性。正因为如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教无定法、却有章法”这一指导思想,通过把握散文体裁的个性化特点,引导学生逐步领会并把握其中的一些规律,从而在有效阅读实践中逐步获取良好的体验学习效果。

散文虽然变化多端,却是万变不离其宗。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景、事的描写、议论和抒情。比如,散文之所以“形散而神不散”,就是始终有一根永不消逝的“红线”贯穿其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一或隐或现、反复出现的“红线”——文本的线索和脉络,就会牢牢地抓住阅读体验的主动权。比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其红线就在于月“色”;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其红线就在于“秋”字;陆蠡笔下的《囚绿记》,其红线就在于“绿”字……作者表面上都是在描写“美妙的景色”,却把各自的重点落实在由此所产生的复杂情感上。由此可见,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与品味,就能让他们隔空抓住内藏的情感线索。把握了这一技巧和方法,就会不断增强学生散文阅读的能力和信念。

三、以“引领内涵”为由,努力铸就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浓浓情感,是我们在散文阅读实践中应当而且必须汲取而食的“必需品”和“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把握有效线索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认识和体验,从中获取相应的有效信息,善于提炼文章的基本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养成“凝神聚意”的阅读学习能力。

我倒有点不耐烦它起来了,但,我又拿它没有任何办法。此刻的处境,我难道还有什么权利好去责怪别人?哪怕是一条癞皮狗?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是国家投资的公益性工程还是企业集资兴建的经营性工程,建设方(项目法人)都希望工程质量能得到充分保证,以确保工程运行安全,获得较好的工程效益。笔者通过20多年的质量监督工作实践认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应从招标承建单位的选择入手,选取优秀的施工承建单位,这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条件。

以史铁生笔下的《合欢树》为例。那棵“合欢树”象征着“我”的命运,这也正是本篇散文的重要线索。文中写道:“合欢树从最初的幼小、没有发芽,到再长出了叶子、搬了家,又到了多少年后的再见,它已然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渺小’样,不仅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且开放了灿烂多姿的花朵,绽放出了无限活力的生命色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相互交流、多元体验,较好地认识并把握了文本的“神和意”,这就是:作者表面上是在写这一“合欢树”,实际上是通过它来充分体现“母亲对孩子的深深之爱”。具体地说,就是母亲把对儿女们的疼爱已然融入到了对合欢树的呵护和培育中。而这棵合欢树由弱到强地成长起来,恰好与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坚强地活下来”是一致的。这就是本文“融情于物(合欢树)”的真实写法与确切内涵。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体验、培养情趣”是散文学习的基本前提,“教授方法、传导技巧”是散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凝神聚意、引领内涵”是散文学习的重要过程。语文教师只要善于以此为抓手,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能走向散文学习的良性发展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美欣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谈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2014.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