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江水上安全预测警告系统研发及应用

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东麓,至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流域天然落差较大。乌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此外,针对下游地区,上游电站无规律放水也是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1-3]。乌江下游尤其是重庆市涪陵境内水文变化在汛期受上游流域暴雨汇流影响较大,在非汛期受上游银盘电站和彭水电站泄洪影响较大。乌江干流电站发电多采用每日多次调峰运行,各水电站下泄的非恒定流致使坝下航道水位骤涨骤落,瞬时变幅大、变化频繁,甚至会出现水位一天上涨20 m的极端情况[4-6],当水电站出力较大或满发电时,电站下泄流量增大,坝下河道水位短时暴涨,要求沿线的港口作业船舶和锚地停泊船舶根据水位变化频繁调整,给河段内通航船舶和停泊船舶带来安全隐患;当水电站出力较小甚至不发电时,电站下泄流量减小,河道水位迅速降低、通航条件迅速变差,给运输船舶带来了搁浅、触礁甚至被迫停航等安全隐患[7-8]。电站泄洪下的非恒定流延长了通航船舶的营运周期,增加了船舶营运成本,对船舶运输安全和沿线城市防洪带来了一定挑战[9-11]。通过实地考察及历史资料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银盘电站至长江口79 km航段的乌江水上安全预警水文监测预测系统,实现了水位、流速、流量的监测预测,初步解决了乌江水文条件监测不全面、手段不先进、预警不及时等问题,弥补了地方管理单位在航运安全决策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1 系统总体架构

乌江水上安全预测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按照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分为前端采集层、通讯链路层、核心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同时设计了完整的信息安全方案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1) 前端采集层。水文信息的科学预测需要现场数据的实时监测作支撑[12-13]。前端采集层为在银盘电站至长江口79 km航段建设的5个监测站点,分别为WL01、WL02、WL03、FL01和FL02,其间距分别为36,7,10,26 km,其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在现场监测站点选址时需满足代表性、数据完备性、易施工等原则。各监测站点主要实现航道现场水位和流速信息的动态采集,如表1所示。由于监测站点都在野外,其供电模块选择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充电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可产生12 V、800 mA左右的电能,通过充电控制器调整可给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和系统供电。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Fig.1 System architecture

图2 监测站点分布(单位:km)
Fig.2 Distribuion of monitoring sites

(2) 通讯链路层。通讯链路层主要保障前端监测站点的数据传输。该系统在移动网络覆盖较好的监测站点采用GPRS/3G网络通讯手段;在移动网络覆盖较差的区域,例如WL03站点,选择使用北斗短消息作为系统通讯方式,整体上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3) 核心支撑层。核心支撑层包括水文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监测数据中心和地理信息平台的搭建。水文预测数学模型主要以5个监测站点的实时数据为监测输入条件,同时结合历史水文资料和航道地形图数据,预测未来2 h内的水位和流速变化情况;监测数据中心为5个监测站点的数据汇聚中心,为建设乌江水文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支撑;地理信息平台为该应用系统的支撑服务平台,为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显示、操作、分析提供支撑。

(4) 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是指围绕服务于领导决策和服务于业务管理所开发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实时水位流速动态监测、水文信息预测、水文信息统计分析、洪水发展过程动态展现等功能。

表1 各监测站点详情

Tab.1 Details of each monitoring sites

站点监测内容监测设备通讯方式WL01水位、表面流速雷达水位计、雷达波测速仪GPRS/3G网络WL02水位、剖面流速雷达水位计、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GPRS/3G网络WL03水位压力式水位计北斗短消息FL01水位、剖面流速雷达水位计、声学多普勒剖流速仪GPRS/3G网络FL02水位、表面流速雷达水位计、雷达波测速仪GPRS/3G网络

2 数学预测模型

本文的数学预测模型综合了相邻测站水位预测模型、未来水位预测模型和水位流量关系模型。由于WL02站位于WL01站下游36 km,WL02站水位变化相对WL01站水位变化具有滞后性,同时考虑到下游水位(WL03站)的顶托影响,可使用3个监测站的实测水位资料,建立WL01站、WL03站水位与2 h后WL02站水位的相关关系,从而实现利用WL01站和WL03站过去2 h水位数据对WL02站未来2 h水位的预报。另外结合WL02测站上游约27.5 km的武隆水文站的逐时水位、流量历史资料,可建立WL02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将WL02测站实时水位对应的流量作为模型的上游边界,可输出河段的实时流量、水位等,将预报水位对应的流量作为模型上游输入边界,同时将FL02站水位监测信息作为模型的下游控制边界,控制预测模型下游的水位和流速信息,系统可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站点WL03、FL01进行校核改进,即可计算得到河段的预报流量、水位等。数学模型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

一部优秀的作品每个细节里面都包含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果不专心阅读,学生很容易错过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进而难以把握文章主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内心投入到文章之中把握住文章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得到阅读的乐趣。

2.1 预测模型建立

2.1.1 相邻测站水位预测模型

水位预测模型通过对监测历史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求得。建模前需先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虚假监测数据,使数据满足模型计算要求。参照相关研究成果,WL02站2 h后水位与上游WL01站水位、下游WL03站水位相关模型可表示为

y=b0+b1x1+b2x2

(1)

式中,y代表WL02站2 h后水位,x1代表上游WL01站水位,x2代表下游WL03站水位,b0为常数项,b1b2为相关模式的参数。

本文选取2017年6月2日至2017年8月3日逐时水位资料,按照式(1)进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2 h后WL02站水位与WL01站、WL03站水位关系如式(2)所示:

该项目是按照国家林业信息化“四橫两纵”的整体建设框架,建成的市级森林资源基础信息平台。项目共开发三套系统分别是资源采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资源展示系统。资源采集系统是全省首创基于安卓平板开发的野外采集软件,具有快速定位、野外操作流畅和待机时间长等特点;森林资源市级管理系统基于服务平台开发的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省、市、县数据的无缝对接;资源展示系统能够方便快捷的查询烟台市森林资源信息,其中移动查询展示系统是部署在手机内,能够在野外实时定位查看森林资源数据。

以上这四点都属于经营要素,如果做不到,企业还是经营不好。管理的核心就是把这些经营要素管住,使这些要素不断地积累放大,并且围绕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做业务要配置人,人是核心资源,通过管理把人的价值越大,业务就会得到更大的扩张。招聘来的人一开始可能是不达标的,他的能力如何在做业务的过程里得到提升和成长,并且变得更好,这离不开管理。再如,技术是关键资源,如何通过管理把技术积累得更强,更能满足业务的需要;还有业务过程,随着业务环境的变化,规模的增长,人员结构的调整,业务过程如何更新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如何调整适应环境的变化,是需要管理的。

y=0.227x1+0.822 7x2-10.09

(2)

经验证,复相关系数为0.96,模型具有较高的回归一致性。

图3 数学模型技术路线
Fig.3 Technical route of mathematical model

2.1.2 未来水位预测模型

未来水位预测采用相应水位分析法,该方法是根据河道洪水波运动原理,分析洪水波在运动过程任一位相水位自上站传播到下站时的相应水位及其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即研究河段上下游断面相应水位间和水位与传播速度之间的定量规律,建立相应水位间的相关关系,即用某时刻上游站的水位(流量)预报一定时间(传播时间)后下游站的水位(流量)[14-16]

从河段WL01测站和WL02测站实测水位资料中摘录相应的洪峰水位值及其出现时间,可点汇相应洪峰水位关系曲线及其传播时间曲线。其相互近似关系如图4~5所示。

廖:就以《医者意也》[注]《医者意也》,台湾东大出版公司,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为例,谈点感想吧.此书原本是应台湾学者与出版社之约而做,就内容之外,或谓之“外史”而言,此书撰写与出版前后确有许多有意思的话题.

情境创建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情境模式,如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生活素材融入情境中,构建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环境进行学习,使学生兴趣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又如多媒体情境,教师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音乐内涵,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也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要将这些情境创建方式穿插使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成功融入音乐课堂。

经回归分析,WL01测站和WL02测站水位,传播时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式(3)~(4)所示:

-70.992ZWL01+4 505.2

(3)

ZWL02=1.040 6ZWL01-22.818

(4)

式中,t为传播时间,ZWL01为WL01测站水位,ZWL02为WL02测站水位。

对于式(3),本文使用了2018年3次洪峰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实测WL01测站水位为178.7,180.2 m及186.7 m,传播时间为2.50,2.25 h及1.25 h。使用式(3)计算得出传播时间为2.44,2.13 h及1.27 h,与实际时间相比误差为2.40%,5.33%,1.60%,表明其具有一定合理性。

图4 WL01站水位与传播时间关系
Fig.4 Relation between spreading time and water level of WL01

图5 WL01和WL02测站水位关系
Fig.5 Relation between water levels of WL01 and WL02

2.1.3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综合研究WL02测站水位及武隆水文站流量过程线,使用相应水位法得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6。

图6 WL02测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Fig.6 Water level-flow relation of WL02

WL02测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经回归分析得到式(5),将WL02测站实时水位计算得出的流量作为上游边界,可输出河段的实时水情,将预报水位计算得出流量作为上游边界,即可计算得到河段水情的预报。

+74 590.590ZWL02-397 2414.552

(2)由(1)知,y=f(x)的图象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且各部分所在直线斜率的最大值为3,故当且仅当a≥3且b≥2时,f(x)≤ax+b在[0,+∞)成立,因此a+b的最小值为5。

(5)

2.2 预测精度分析

通过对WL03和FL01监测站进行连续两个月观测,其预测值和实测值对比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可见,两站位预报值与实测过程吻合较好:WL03站水位最大相对误差为1.1%,平均相对误差为0.2%;FL01站水位最大相对误差为0.8%,平均相对误差为0.2%。

图7 WL03站和FL01站水位预报值与实测值对比
Fig.7 Comparison between forecasting and monitoring water level of WL03 and WL01

3 系统开发与实现

3.1 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基于B/S结构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思想进行设计,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上支持大数据量的扩展,能够适应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17-19]。系统开发综合运用了GIS开发技术、ASP.NET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数字权限控制技术等[20-21]

3.2 功能实现

该系统以GIS平台为系统框架基础,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图形基础,叠加显示外场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和水文预测数据,提供地图导航、功能操作、动态显示等业务操作。系统布局如图8所示。

(1) 地图导航。地图操作面板包括全图、放大、缩小、平移等操作。

(2) 功能操作。该模块包括图层管理、空间量测、终端监测、洪水预报、统计分析、阈值设置等功能,实现图文一体化交互操作。

首先,需要找准定位,我国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教育资源比较缺乏,经费不足。面对信息化建设及发展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学校现有的基础设备,还要结合学院独有的特色,结合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定位适合高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在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初始阶段,要高瞻远瞩,切实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并且需要建立扎实的基础,也就是基础服务平台等设备,保证数据平台的实用性。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中级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合理规划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会议主要针对6个问题进行讨论:可持续捕捞渔业、气候变化、海洋安全、海洋经济可持续性、海洋污染以及海洋保护区域。

(3) 实时监测。通过仪表指针和柱状图实时动态显示5个监测站点的水位、流速监测数据,并可与航道联动显示。

由于不同身份的用户其业务处理逻辑不同,系统为控制系统信息的阅读范围和业务权限,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用户角色具有不同的系统操作权限和查询权限,通过权限控制为不同身份的用户赋予与之身份对应的各项操作,屏蔽不能执行的操作调用,以此实现分工负责。该系统主要包括基本GIS操作、实时监测信息动态显示、洪水预报分析、监测数据历史统计分析、监测终端状态自检和安全预警管理等功能如图9所示。

2.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必须加速金融创新。政府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应当适当支持深圳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使深圳金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继续发挥“排头兵”和“试验场”作用,尤其是赋予深圳金融机构更大的灵活性,做出明确指引,允许深圳率先推行国际其他发达地区已经存在的较为先进的金融工具以及创新性业务,对于国家已经明确但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改革政策也可以在深圳进行先行试验,有了国家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指引,深圳必将换发其原有的创新活力,积极发展开发新型金融业务。

图8 系统主界面功能布局
Fig.8 Function layout of system main interface

图9 系统相关功能展示
Fig.9 Display of system related function

3.3 系统研发关键技术

该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研究并应用了水文数据的多级分布式存取模型和基于北斗短消息的一体化通讯模式。

5号线站厅层与2号线站厅层均设在地下一层,并通过换乘厅及通道来连接。通过改造2号线站厅公共区,经换乘厅引出换乘通道进入5号线设备层,再进入站台层,以实现2号线到5号线的单向客流换乘。另外,将两线共用的出入口通道进行改造设计,在该出入口西侧设置5号线到2号线的单向换乘通道,该换乘通道及出入口施工方法为同期明挖。2—5换乘通道位于5号线Ⅱ号出入口通道的正下方,从2号线站厅接入5号线车站设备层(地下二层),并通过单向楼扶梯进入5号线站台层实现换乘。

3.3.1 水文数据的多级分布式存取模型

在该系统中,水文数据更新频率较快,长期运行后,如果频繁从服务器获取数据将导致系统访问速度缓慢,因此采用了数据库索引技术和创建表分区的方法实现数据库存储,同时在服务器端将数据索引和当前检查的数据存放在缓存中,客户端的数据请求即可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此外,通过对水文时序数据的预计算处理,形成虚拟数据集,包括多维度统计分析、模型预测分析、动态监测分析计算。服务器端采用多级并发分布式模型,将服务器端的计算分成多个并发进程同步执行,采用信号量进行多线程同步控制,并将计算结果统一包装成序列化协议数据集,供客户端调用。客户端在调用时采用HTML5和JQuery方式,对调用参数进行预分析和规则约束,对获取的服务器端返回的序列化协议数据集进行同步计算,包括模型预测计算、动态监测分析、GIS分布匹配、数据统计等,提高了系统的访问性能。

3.3.2 基于北斗短消息的一体化通讯模式

该系统WL03站点所处位置的移动通讯网络信号传输不稳定,采用3G通讯模块偶尔会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同时此监测站点又是模型计算中的关键位置点,因此开发了基于北斗短消息的一体化通信装置(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ICD),集成了北斗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以及相关GPIO接口,实现水文监测数据的汇集、转换、发送和接收。水文监测传感器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至ICD模块,选择北斗通道后通过北斗短消息功能实现数据的传输。受通信频率与通信容量(140个汉字)的限制,需严格控制发送包的电文长度。此外,ICD可基于当前的网络条件自主选择3G通道或北斗短消息通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 应用效果分析

该系统于2016年10月在乌江银盘电站下游79 km航段进行成功示范应用,运行至今已积累300万条数据。2017年5月乌江汛期来临,港航管理部门依靠该系统成功应对了6月24日、7月1日和7月5日的洪峰过境。尤其在7月5日,银盘电站当天泄洪9 700 m3,根据以往管理经验,上游电站泄洪超过8 000 m3流量时,下游即实行全航段禁航。但在该系统的支撑下,港航管理部门通过水文监测预测信息,提前获得下游水位的涨幅和最大流速,并提前部署应急方案,通知下游船舶做好应急准备,在没有禁航的条件下成功应对了此次洪峰过境。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此次洪峰期间下游FL01站最大水位落差由161.99 m上涨至169.62 m,最大流速为1.37 m/s,船舶可安全航行。通过数次洪峰检验,该系统可为乌江航运安全提供全天候、实时性和动态化的水上安全监测预测保障,能为航道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支撑。

5 结 语

通过研发水上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创新了港航传统业务管理模式,发挥了信息化技术在港航领域的防洪与应急作用。通过该系统的应用,港航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掌握航道的水文信息,提高了水文预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提前预知并做出应对策略。而且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全国尤其是山区河流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志远,陈雅莉,陈春华.面向Web的长江水文数据“一站式”服务系统[J].人民长江,2018,49(12):111-116.

[2] 宫彦萍,杨品福.基于GIS的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监测技术[J].水运工程,2013(1):130-134.

[3] 桑凌志,毛喆,张文娟, 等.内河多桥梁水域船舶安全航行预警系统实现[J].中国航海, 2014(4):34-39.

[4] 刘怀汉,曾晖,周俊安, 等.内河航道助航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6):82-87.

[5] 李林峰,王建平.基于关联规则的发电关键要素研究[J].人民长江,2018,49(3):93-96.

[6] 曾红娟,朱永清.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思路探讨[J].人民长江,2017,48(12):26-29.

[7] 冯能操,陈兴农,吴竞博.丹江口水库水面蒸发监测站的建设及运行[J].人民长江,2018,49(2):29-34.

[8] 吴琼,梅军亚,杜耀东, 等.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实践及认识[J].人民长江,2017,48(19):12-15,20.

[9] 谢道奇,龚杰,白林强.基于HXGIS的流域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J].人民长江,2017,48(9):103-107.

[10] 王俊.长江水文监测体系的创新实践[J].人民长江,2015,46(19):26-29,34.

[11] 白亮,占伟伟,欧应钧.大流域水文监测模拟与可视化实现[J].人民长江,2014,45(2):34-37.

[12] 龙光利.池塘水位水温实时远距离监测装置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7(18):143-146.

[13] 彭涛,位承志,叶金桃, 等.汉江丹江口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系统[J].应用气象学报, 2014(1):112-119.

[14] 陈波,徐伟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和GPRS的水位无线监测系统[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28-233.

[15] 刘臣,于可忱.电站泄流对乌江渡码头河段航行影响改善研究[J].水道港口,2018(1):60-66.

[16] 刘晓菲,平克军,张波.自航船模在乌江小幺滩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水道港口,2014(3):217-222.

[17] 赵健,李唯唯,赵宁宇.乌江银盘水电站通航建筑物建设规模优化研究[J].水道港口,2010(5):459-463.

[18] 马瑞鑫,戈广双,陈静.基于双模定位和射频识别技术的内河船舶身份识别系统设计[J].水运管理,2017(7):5-7,10.

[19] 杨凯,胡亚杰,马瑞鑫.我国智慧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水道港口,2017(6):647-652.

[20] 甘衍军,徐晶,赵平, 等.暴雨致洪预报系统及其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7(4):385-398.

[21] 赵琳娜,刘莹,党皓飞, 等.集合数值预报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4(6):641-65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文监测与预警平台
广东交流材料一(城市水文会议)
水库雨水情测报系统
水文在线监测系统方案
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解决方案
河道水库雨量水位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