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命教育实践质量提升策略探析

近年来,儿童受虐、校园欺凌、自杀和各种意外事件频频发生,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让儿童快乐、健康、安全地学习成长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命题。当然,生命教育在现实中也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常常会对学生进行诸如生命安全、生命意义的培训和辅导,但效果甚微,其缘由在于这些培训和辅导将生命教育形式化,以宣传、报告或文本讲解的方式展开,没有将生命教育内涵融化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身心发展之中。所以,为了更好地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一个基本的实践导向是学校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生命能力的增进,确立起生命发展的完整性价值取向、多元综合的课程内容和人本化的方法路径。

技改后,介耗保持在3.0 kg/t左右(本厂所用磁铁矿粉磁性物含量不小于93%,真密度不小于4.3 kg/L,小于325目粒级含量不小于80%)。

小学生命教育的宗旨

当前,小学中霸凌等事件屡见不鲜,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肆意彼此伤害,其人格和行为何以会走向了暴力野蛮?抑或是受到父母和教师责骂后,学生为何会以极端的自杀行为来结束年少的生命?面对此类问题,学校不得不重视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从过往形式化、理论化的生命教育中摆脱出来,切实发挥生命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格以及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1.塑造身心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具体的人的心理面貌,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的统一,一个人唯有身心和谐,其才能方可得到积极有效的发挥。然则,何谓身心和谐?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在于学生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在不断学习反思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经由自我的努力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教育,它理应积极强化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其“知、情、意、行”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蔡元培先生曾提到,“发展人格者,举知、情、意而统一之光明谓之”[1],学生只有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认知上明事理、情感上有仁爱、行为上勇担当,实现人们常说的言行合一,如此才是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品质的生命主体。然而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偏重认知发展的导向,仅仅关注知识文本的教育,单一强调学生智力发展,忽略了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同样重要的人格要素。这样的导向也影响到教育者,使得教师群体过于重视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分数,从而获得学校的奖励、家长的认同,忽略了为什么教,这样的培养方式塑造出的“人才”是不完整的。学生缺乏重要的生命情感体验,就容易产生所谓的“高分低能”。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学校应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

2.发展爱己爱人的品质

社会是由个体构成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发展构成基本的社会关系。如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和谐有序的?这是人们在展开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必须要面临和回答的。就个体而言,其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生活中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善良、诚实、友爱、谦让等品质,他们在相互交往中才会互助合作、宽容理解,在面对利益分配、困境消解时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与共同分担。但是,如今学校教育中偏重成绩的导向,使得教师往往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小学班级里,常常可以见到所谓“光荣榜”和“优等生特权”,即每次考试前十名的学生能将照片挂在光荣榜里,并且可以享受自己挑选座位等一系列特权。乍看来是为了督促学生们努力学习进取,那十名以外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由此,学生间的交往出现一种“情感冷漠”,爱己爱人的品质被忽视和弱化,优、中等生只关心自己,不愿意分享和互助,学困生则自暴自弃、恶意捣乱等。面对这样的一系列情况,教师应发挥教育作用,除了“学习之星”外,可以提出“助人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等等,给予大多数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爱己爱人”品质的熏陶,把分享、善良、诚实、理解等良好品质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让学生懂得“推己及人”的道理,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交往的基本原则,在相互的学习合作中形成认知和反思自我的习惯。如此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爱己又爱人”,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3.增强保护自我的能力

生命是个体发展的基础,生命的安全和健康是个体学习生活的前提,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人之生命,为其一切权利义务之基本”[1],社会成员如果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缺少基本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其要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或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又往往受到多重力量和因素的影响,如不可控的自然灾害、人为的恶性伤害事件等,此类事件发生往往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伤害。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接受了知识教育,但是面对危及生命的问题,并不具备完整的能力去应对,安全知识教育和生命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取面对灾害时的避险与自救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给学生避免或缓解自然灾害和人为侵害的方法,如遇到火灾、地震该如何应对,面对陌生人应该如何机智回答,遇险时要记住罪犯特征等安全知识。这样赶在灾难或事故发生之前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种情况向学生普及生命教育知识,有效地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

4.提升适应生活的能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其发展需要融入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对各种规范的习得来开展交往,由此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矛盾关系。而学校正是习得这些解决矛盾规范的主要场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对生态、法制、自我等的正确认识。首先,在人与自然方面,学校教育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和谐相处的概念,让每个孩子亲自去探索大自然,感受自然中的生命,从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能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个体,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才能成为现实。其次,在人与社会方面,学校要重视法制与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白人与社会之间要想达成和谐有序的关系必须受到道德与法制的约束。当前青少年伤害事件多发,而这种恶性犯罪逐渐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主要机构,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最后,在人与自我方面,学校要培养学生内省与反思的能力、积极进取的态度,即面对问题能够正确归因,面对困境能够迎难而上、勇敢克服。因此,学校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处理好这三方面的问题,注重生态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生活情景,提升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保障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结构

为达成生命教育的宗旨,落实小学生命教育,需要依托具体的内容结构,通过构建涵盖生命、自然、社会的综合课程,创设强身益智的生命实践活动,营造和谐竞争的健康校园文化,使得生命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1.构建自然多元知识的生命综合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为使学生这个生命主体拥有身心健全的人格、爱己爱人的品质、自我发展的能力,只靠单一的学科知识输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具备对自然、对生态、对法制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处理好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为达成这样的目的,学校应构建自然多元知识的生命综合课程。正如美国学者大卫·W·奥尔在其著作《大地在心》中曾提到的:“我们可以开放文科教育,使其涵盖生态技能”,创设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在其中学生能对热力学、生态学、能量学、林业、农业等都有基本的领悟[2]。通过建构这样一门综合性的生命课程使学生了解课本以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身阅历,提升个人能力,对学生发展起到真正有益的影响。当前不少小学中也开设了生命课程,然而实际完成情况却并不理想。因为生命课程作为一门非考试课程,其地位不受重视,上课时间常被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导致其流于形式。此外没有专门的课程教师,一般由班主任老师进行授课,因缺乏专业性,其过于表面化的讲解只能使学生更加一知半解。这样的课程仅是作为学校面临检查、应付评审的一种方式方法,只能作为学校的教学展示,并没有起到更深层次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培养尊重生命的情感,需要构建一种包括自然、社会的综合生命课程,这样的课程难度不高,但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建构起对世界初步的认识,拥有基本的保护自己、应对灾难、辨别危险、适应生活的能力。

3.氧化应激:CP患者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及清除失衡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各种酶原的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也是引起腹部疼痛不可忽视的机制之一[7]。

SAP系统的出现使得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成为现实。SAP自身系统的优越性使其可以支持多个外部接口技术,企业可以借助这些外部接口技术与SAP之间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共享,以此达到信息集成的目的。这是SAP系统中常见的几种接口技术类型:RFC接口技术、BAPI接口技术、IDoc接口技术。

(4)执行“复位至出厂设置”后,诊断地址“44 动力转向”会存储图4所示故障代码:C10ACF0 转向系,未学习的端位主动/静态;B116854 转向角传感器,无基本设置主动/静态;B201300 未执行装配线终端编程主动/静态。

2.创设强身益智的社会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托形式就是实践活动,生命教育除了对学生心理发展方面有促进作用,更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社交、劳动创新能力。然而学校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正效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小学地震演习为例,往往是在灾难纪念日前后,作为一种应时应景的队日活动主题,这样一年一次的低频次活动,使得学生没有真正记住演练时的路线安排及避难要点,不能在真正的灾害面前发挥十足的效用。现今,个别城市小学每学期会组织学生参加周期两天左右的生命素质拓展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意外伤害急救处理、攀爬逃生、模拟消防救火、公交车逃生等演习,有实际的演练,也有生命安全知识讲座等,学生同吃同住,培养相互间协作意识。这样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缺点。总之,在小学实践活动中,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构建多种形式的、能够寓教于乐的且真正对生命教育有所领悟的活动。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人都亲身参与,让学生的独立性和实践性都得到发展,既增强了学生面对意外保护自我的能力,也在活动中培养互相帮助、爱己爱人的品质。

3.营造和谐竞争的健康校园文化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学校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竞争心理。现今我国小学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一些负面的校园风气仍对师生起着不良影响。例如,在物质条件逐渐丰富的当今社会,攀比之风在小学校园中渐有扩散,比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比分数、比兴趣班等等,这样的攀比也突显出现今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这种压力或是来源于家长之间的攀比;然而反过来思考,这种攀比也是受到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分数至上”的风气导致了将成绩作为评判的唯一或最高标准。因此,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倡导一种健康竞争、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渗透绿色积极的教育内容,通过校内板报创设、校园比赛、节日活动等形式,使整个校园凸出鲜明的“生命教育”的特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保护环境和动物等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分享、善良、积极进取等个性品质,这样的导向才是我们生命教育所期待的。

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

在实践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睦友爱的师生关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扩大生命教育的功效。除此之外,落实生命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将从根本上保障生命教育的稳步前行。

1.建构和睦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主体,二者之间和谐交往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教育活动的更好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同样离不开教师与学生。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当中提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3],作为教师应该学会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体悟生命、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品质。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需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那么,如何建立和睦友爱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使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肯定学生的价值,鼓励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长处,把他们看成真正的学习主体,是有血有肉、有独立灵魂且各不相同的唯一存在。其次,教师应该做到爱护学生,不仅要做到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在心灵上给予学生真正的爱护,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关注和温暖。最后,要构建和睦友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学生感到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师生间才能无障碍地交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做到理解生命、敬畏生命。建构和睦友爱的师生关系,让生命去影响生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2.践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

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育,纯理论的知识对于小学层次、认知发展不完全的学生而言难以消化、接受,因此我们进行生命教育时要尽量选取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一些生命求救技巧需要实际的操作才能起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落实以学生为主,学校教育应践行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体验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后,真正去感受和实践,或是通过体验活动让所学印象更深。2009年10月央视《新闻调查》做了一个生命教育的专访活动,采访了云南省个旧市第三中学邓勤老师,他在班级中做了这样一个游戏:先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一张有0到100的刻度纸,告知这张纸代表每个人将拥有100岁的生命。接着,要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年龄把已经度过的岁月撕下来。然后将达到事业有成和生活幸福以后的时光,打扮着装、吃喝拉撒等时间撕掉。最后,让大家算一算自我真正有效的人生时光,写下在这个宝贵的人生时光中,自己最想做的三件事,并与他人分享。课程后,学生都表示在经历过这样的活动后更能真切地体验时光的飞速流逝,明白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道理。因此,践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自然生命相关知识,了解生命来源和身体结构等,从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发展尊重生命的意识,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他人以及保护周围的环境和生态。

3.坚持生命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提出了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进行保护,用法律制度手段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在现实中,从制度建设、资源分配等各个方面来看,并未真正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未成年人仍处于边缘化地位。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作为实施保护的主体之一,应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方面采取措施,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落实到实处[4]。一方面,学校应重视提高培养全体教师生命教育使命意识,改善以往将成绩作为教师工作成效评定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给予学生们一种爱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应从制度上规范教师行为,注重师德的提升,对于教师伤害学生的恶性事件给予严肃的处理和对待,从根本上避免这样一些事件的发生。坚持生命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发挥其合理效用,使“生命之光”照耀在每一个人身上。

[ ]

[1] 蔡元培,陶行知.教育十六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

[2] 大卫·W·奥尔.大地在心[M].君健,叶阳,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3.

[3]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4] 鞠伟.生命化教育实践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3):5-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校之道|坚守教育本色,夯实人生起点——山东省莱阳市实验小学的“本真”教育解读(三)
实现十个统一,构建高效生命课堂
人格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鲜活而强健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凝练学校特色 打造幸福教育
“校长大会”的金句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