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题导学,导在何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运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导学,具有很多意义。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向导,能启发、引领学生对数学进行思考与探究;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路标,能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运用问题导学,必须在“导”字上做足文章。教师只有善于导,才能让问题发挥应有的实效。

一、在学生的认知模糊处导学

在问题导学中,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学生学习的主线。从根本上说,问题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导学的成效。笔者认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聚焦学科本质,直击原理性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有时显得比较模糊,因此,教师要运用问题导学,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教材例题是“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纷纷采用一一列举法,但却出现了两种错误,这些错误暴露了学生的认知模糊。其一是将22 根1 米长的木条列举成长、宽分别是 1 与 22、2 与 11;其二是将 22 根 1 米长的木条列举成长、宽分别是1 与21、2 与20。显然,有一部分学生混淆了周长与面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22米长的木条怎样摆成长和宽比较模糊。鉴于此,笔者设置了“问题导学单”,助学生厘清思路。

借助问题一和问题二,学生能认识到22 根1 米长的木条是长方形的周长,能认识到22根1米长的木条与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借助问题三,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一一列举中的“一一”的含义,即列举的对象是有限的。在列举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有序列举的优势,即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学生在一一列举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长方形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方形演变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就小学数学教材例题而言,绝大多数例题都有关键点。正确理解这些关键点,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在一一列举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什么是“有序”、什么是“一一”、什么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等思想内涵。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二、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导学

运用问题导学有助于改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以本为本”“重教轻学”的问题。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思维困惑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这些困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教师的着力点。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导学,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层、从被动走向主动。

例如,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的教学为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分类列举的问题:游乐场有滑滑梯、游船、摩天飞轮3 种游玩项目,某校组织学生来游乐场游玩,每个人至少选1 项,最多选3 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这样的困惑:用怎样的方法来列举?是用文字说明还是用字母表示,还是采用列表打钩的方法呢?学生没有先分类后列举的意识,而是从一开始就列举,结果思维出现了混乱。在了解到学生的困惑后,笔者运用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让学生逐步掌握先分类后列举的方法。笔者围绕问题中的关键句——“至少选1项,最多选3项”,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研讨:(1)“至少选 1 项”是什么意思?(2)“最多选 3 项”是什么意思?(3)“至少选 1 项,最多选 3 项”又是什么意思?它包括哪几种情况?借助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度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研讨,思路逐渐清晰,逐渐突破了难点。

经过五四个性解放的洗礼,以曾树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女性在觉醒之后虽然面临着黑暗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生境遇,但觉醒后的新女性依然根据自己的本性做着自己的选择,进行着艰难的蜕变与成长。

思维困惑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思维处于紊乱状态,这种状态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而借助问题导学,就能促使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等,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清晰起来,更好地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存在的问题是:职业化程度低、数量少、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企业主和经理人的信任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认证和评价体系还没有各方的认可。这就导致企业在选聘职业经理人时获取信息存在问题。

三、在学生的知识断层处导学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理解不到位或知识储备不足等原因,而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导致数学学习遭遇困难。教师要主动修补学生的知识断层,在学生的知识断层处导学。如在数学教学中由浅入深地呈现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通过无形的援助,让学生的知识衔接水到渠成,从而对知识进行有形建构。

仍然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教学为例,学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旅馆里有两种规格的房间,一种是2 人间,另一种是3 人间,某旅游团一共有23 人(同性别),可以怎样安排住宿?(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设计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先考虑2人间,再考虑3人间;另一种是先考虑3人间,再考虑2 人间。学生在列举过程,直接从1 个2 人间或1 个3 人间开始考虑。显然,学生的解题思路中,没有都住2人间或都住3 人间的。基于此,笔者用这样的问题导学:(1)怎样理解每一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表格中从1个3人间开始考虑,这个时候2 人间的10 是怎样得到的?当3人间为2个时,为什么2人间的格子中画上了一根横线?(2)你能从2 人间开始独立思考吗?(3)如果将题目中的总人数由23人改成24人,又应该怎样列举呢?这时,可以全部住2 人间或全部住3 人间吗?这样的问题,正是基于学生由于知识断层而出现的盲点而提出的。尤其是“总人数由23 人改成24 人”的问题,能弥补由于知识断层使学生造成的错误,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严谨。

教材中的习题对数学知识的静态处理往往会省略一些过程内容。正是由于这种固化处理,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出现盲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导学,能让静态的文本动态化,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灵动起来。当学生的知识断层被弥合之后,他们便能产生新的解题思路,进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问题导学中的问题应当具有立意的建构性、表征的适切性以及思维的发散性。这样教师才能在知识的迁移处、知识的关联处、学习的关键处设计问题,让问题基于学生之“有”、顺应学生之“需”、激活学生之“能”。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散”为“连”、由“浅”入“深”,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问题,更要经营好问题,让问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好的问题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关键能力及数学素养。

(2)在下横梁处下塔柱内侧圆弧模板需每节段进行单独设计加工,并且模板为空间异性结构,加工、安装难度较大,施工周期较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画数学中生长思维
初三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
从头学数学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教案说明
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结合策略初探
数学模型的作用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